一个关于理想的故事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e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上午,我去一个小区办事,途径一家名叫“长思废旧物品回收公司”的门口时,看到一位老人拉着一架子车“破烂儿”要进去。车转辘正好轧在一块砖头上,前进不得后退不能。于是,我停下车,帮老人把车推进院内。



  嗬!院内堆满了废旧物品,三四个员工刚送走两位拾荒者,回身立刻热情地帮老人卸车,开始清点。
  一位穿着工装的年轻人一边看着地上的破烂儿,一边不时对正在清点的员工说:
  “杨姐,那些铝皮和铁皮的易拉罐分开,铝皮的贵一些。”
  “成哥,塑料制品贵一些,先放一边,等会儿单独上秤。”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故意高价收“破烂儿”,我好奇,不由得抬头向年轻人望去,那位年轻人也同时把目光投向了我。四目相对,我俩几乎同时惊叫起来:
  “周老师——”
  “陈长思——”
  我惊讶地问:“你……你的理想实现啦?”
  “嗯嗯……实现了。”陈长思用力点了点头。
  二十年前,我在一所小学的六年级代课。一天,留了一篇命题作文《我的理想》。孩子们的作文很快就到了我的办公桌上。看着他们的理想”,我感到很振奋。别看一个个小家伙才十一二岁,可是,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未来的向往和担当可圈可点——有的理想是解放军、警察;有的是工程师、科学家;有的是公务员、宇航员;有的是影视明星、大老板……总之,五花八门。陈长思的理想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他竟然想开一家废旧物品回收公司,还密密麻麻写了满满两页。
  陈长思的学习成绩在全班中游,父亲去世早,母亲走路有些跛,平时靠捡破烂儿”为生。按说,他应该有更高的理想,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才对呀!
  带着好奇心,我把陈长思的“理想”读了下去,知道了原委。
  陈长思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每天起早贪黑捡“破烂儿”,拿回家整理归类后,背到废旧物品收购点去卖。
  有一天,陈长思帮母亲背着“破烂儿”去收购点时,看到收购点的老板对母亲捡的“破烂儿”挑三拣四,故意壓低收购价格,母亲委屈得都哭了。所以,他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开一家废旧物品回收公司,对像母亲这样靠捡“破烂儿”为生的人不但公平交易,还要适当照顾。
  读完陈长思的作文,我心里热乎乎的,小小年纪这么懂事,这么有同情心,母亲虽然没有给他优渥的生活,却教会了他感恩。于是,我写下评语:小伙子,对理想的追求源于你的善良,同情弱者是人间至纯至美至真的品格,愿你美梦成真!老师将来或许会拎着废旧物品去你的公司卖,一定要多多优惠啊……陈经理。
  回忆结束,陈长思指着面前的老人问我:“周老师,这位是……”
  我把刚才帮老人推车的事说了一遍。陈长思笑了:“周老师,你还是那么善良。谢谢你,如果没有当年你对我的鼓励,我也许实现不了理想。你也知道,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仅考上了专科,学的物流专业,这不,还真用上了。
  “嗯,你脚踏实地又争气,学历只是一方面,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放弃更重要。你妈妈还好吧?”
  “她挺好的,我爱人陪着她和孩子去植物园玩儿去了。”陈长思笑着对我说。
  老人的物品清点完了,接过员工递上来的钱,与我一起走了出来。
  老人对我说:“ 陈经理年纪轻轻,心肠好又有本事。他在咱们市开了十个收购点,从来不小看我们这些捡破烂儿的,每次来,都给我们最高价。我们捡来的‘破烂儿’都乐意卖到他的收购点,哪怕多走些路。小伙子,好良心啊!”
  【原载《博爱》】
  插图 / 向往 / 佚 名
其他文献
有一次,爱迪生和他的助手历经无数日夜的辛苦付出,终于制作成功一个灯泡。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的另一间实验室,留作备用。该学徒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上楼梯、生怕自己手里这个新成果滑落。但是,他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发紧张,手也禁不住地哆嗦起来。当他走到楼梯顶端时,一个踉跄,灯泡最终还是掉在了地上,他窘得满脸通红,半晌说不出话来。  爱迪生得知情况后虽心存不悦,
期刊
即将九十五岁高龄的阿道夫·卡明斯基是一位证件伪造者,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造假证者”。“二战”期间,染匠学徒出身的阿道夫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成功帮助一万四千多名犹太人隐匿身份,逃离纳粹的魔爪。将这个秘密保守三十余载直至七十八岁时,他才将自己的传奇经历口述给女儿萨拉,并由后者整理、集结成《隐身大师》这本书。近日,《隐身大师》中文版引进出版。拯救了一万四千多名犹太人   阿道夫1925年10月1日
期刊
咸丰皇帝临终托孤的八大臣中刚毅排在首位,可惜不久就被慈禧送上断头台了,后人总结这场悲剧时,认为刚毅之所以失败与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不无关系。这位朝廷重臣不光刚愎自用,而且学识浅薄,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念白字,出尽洋相,招人耻笑。旧时犯人病死狱中称“庾死”,沿袭已久。刚毅出任刑部尚书时,自以为是的将呈报公文的“庾死”改成“瘦死”,还当众训斥主管官员不通文墨白字连篇,成为刑部典藏笑柄。入职军机处后,他曾在朝
期刊
十五岁那年,我丢失过一顶帽子。  那时候经济匮乏,人们都过着穷日子。巷子空空,人们都在劳作,包括上了年岁的人也从不虚度,总能找到一点儿赚钱的门道贴补家用。祖父是个脑子活络的人,有一天扛回来一个大麻袋,打开来,是一次性筷子,包装好了大概可以赚到五元钱。那时候,父亲一个月工资是九十八元,按照这个比例,算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了。我们要帮祖父,他不让,“别耽误你们学习,这点儿活我自己能行,到时候给你们买糖吃
期刊
似乎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走火入魔。无论干什么事,开始时都挺冷静和有智慧,却渐渐就疯狂起来。比如一些人相约在一起旅游,逛逛风景,快乐开心,结果成了旅友,又称“驴友”,真就像驴一样到处撒蹄子欢跑,于是迷失方向,于是掉进激流,于是坠下悬崖。但被抢救之后,还继续“驴”下去,绝不悬崖勒“驴”。  我的一个朋友,晚年爱好摄影,说是能延长寿命。他将大半生的积蓄买了相机等拍摄设备,爬山越岭,走南闯北,吃尽了苦
期刊
日前从网上看到一个消息,将疑大于将信:一个省,两年时间,十四所大学查出二百四十二名冒名顶替的学生,真是匪夷所思。但更多的消息印证了这不是谣传,有山东省教育厅的回应为证。  之前,每当看到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的报道,总是惊愕,且始终认为只是个案——原来自己天真了。联想到近日山东省查处的冒名顶替案,那位顶替者的同事认为,顶替者拒绝道歉、赔偿,做得太绝,造成“两败俱伤”,颇有惋惜之意。我才意识到一些人对此
期刊
语言自从步入了网络化之后,也就变得水性杨花,见异思迁了。亘古不变,稳如磐石的秉性说没就没了。我读报纸时也经常见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新词儿,不得不去请教我们共同的老师——搜索引擎先生。   就说这“网红”吧,我原以为是网络红人,不管是丑闻还是美誉,凡是靠网络传播一夜之间成为“火烧云”的就是“网红”了呢。比如当初的“和菜头”、罗永浩这样的;后来的“芙蓉姐姐”,接着登场的“奶茶妹妹”这样的。   可是有
期刊
这几天,十岁女孩缪可馨坠楼身亡的新闻刺痛了很多人的心——那个年幼的生命再也不会绽放了。   据媒体报道,6月4日,江苏省常州市小学生缪可馨,从教室跑出后翻越栏杆坠楼身亡。八天后,当地联合调查组称,未发现课堂中存在辱骂、殴打学生情况。但其家属爆料称,当时刚上完作文课,她的作文被老师评价要“传递正能量”。   我不想纠结课堂中发生的情况与其跳楼是否有因果关系,也不想探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让人心痛的
期刊
最近,云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学生以“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参加某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引发社会关注。赛事组委会调查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销该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当事人的父亲、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某研究员也承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
期刊
著名诗人、杂文家,《诗刊》前副总编邵燕祥8月1日去世的消息,引发很多作家、诗人、读者悼念。戏剧家、作家魏明伦听闻消息“非常感慨”,并向封面新闻记者讲述了他与邵燕祥交往的往事,“我很早就读到邵燕祥的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诗非常走红,算是那个时代的诗歌明星。他的很多白话诗作, 我当时都能背下来。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不光白话新诗写得好,同时旧体诗写得也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邵燕祥的写作从诗歌扩展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