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性质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升华.它重在"构建",需要解决如何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结合;如何走出传统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缓解发展加速与社会承受之间的矛盾.应当遵循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其他文献
决策原则体系及其应用过程的复杂性是导致公共问题群体决策高度复杂的实质性因素,由此分析了原则的特性及其导致复杂的原因,指出群体决策过程的两个关键转换,是决策参与者的
全球治理理论是应对全球化思潮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理论,其中,对各种行为主体在全球治理中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模式的分析,成为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实现的可能性及有效性的关
本文以革命和改良的辩证关系为视角,审视了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作者认为,农村革命与乡村建设是毛泽东和梁漱溟在探讨救国之路过程中得出的两种不同的理论,也是他们各自全力
“理解”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理解与认识的关系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伽达默尔解释学对“理解”的现象学分析与存在论解释,拓宽了对“理解”的研究视域,为超越“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
在现时代,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着眼于国家利益来制定科技领先战略,既是当代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现实,也是我们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科技
陈云长期在中央决策层从事经济领导工作,他强调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把握经济规律,善于在总结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将其上升为理论,提出合乎实际的具有创新见解的指导方针。陈云的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为适应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先生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认为"乡村建设"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而教育则是进行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梁漱溟先生的教育是个人与社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