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浅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yager4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提出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旨在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必要性 误区 对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从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的事,而小学教师只要会上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只是瞎折腾。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都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科研型小学教师首先表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环境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养成敏感的探索习惯,这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 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響,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 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经验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广告,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3]耿文侠.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9).
其他文献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中重要教育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可见,情感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加强情感教育,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显得更为重要。  1.情感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
1日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发出《关于规范居民非生活垃圾清运收费的通知》。本市清运费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市价格主
2014年9月16-19日,由中国锻压协会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金属成形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新馆举办。总展览面积大约2.6万平米,来自13个国家的250多家参展商集中展示了数百
本试验以伊莎蛋鸡为试验动物,腹腔注射三氯化铝,复制亚慢性铝中毒雏鸡模型。采用免疫浊度测定法、酸性α-醋酸萘脂酶染色法、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等方法系统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用于人类再生医学的具有克服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性胚胎干细胞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胚胎干细胞,因为具有与体细
摘 要: 本文从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实践与效果和问卷调查结果出发,以实际数据分析了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国际金融 双语教学 问卷调查    2001年8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意见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
从新疆猪场采集发病仔猪脏器及血清,制作病理切片;用RT-PCR诊断试剂盒对组织样品进行检测,目的是检测PRRSV的Nsp2(1594~1680)变异株;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PRRSV抗体效价,结果均
在全面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倡导生命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加强教育管理,构建和谐校园首先要加强生命教育。  据2008年10月15日《扬子晚报》报道,上海市奉贤中学一女生因学习成绩排名常在一男生之后而将其刺死。再有2008年10月29日网上报道中国政法大学一男生因怀疑某教授同他女朋友有暧昧关系,乘该教授正在上课丝毫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用
采访角度,意指记者从什么方向,通过什么途径或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挖掘新闻事实。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角度,依靠于对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
研究了聚丙烯酸酯侧基上引入三氟乙烯基芳基醚结构单元的方法.首先,合成了含有三氟乙烯基芳基醚侧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然后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实现了该单体的均聚和无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