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疠分支杆菌引起的皮肤损害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guo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报告1例32岁男性患者,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控制后,由瘰疠分支杆菌引起非接触传染的多发性皮肤脓肿,位于右股部、臀部和右腋后.3周前这些脓肿为深在性结节,继而变成脓疱溃疡.患者无不适,否认发冷、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咳嗽、关节痛或其他系统症状.无肌肉注射、皮肤外伤、原发皮损或肺炎病史.患者自20岁起即因SLE进行强的松治疗,维持置15~20mg/d,27岁时因患隐球菌性脑膜炎住院.以后又因阴囊及阴茎出现鲍温样丘疹病局部应用过5-Fu.

其他文献
麻风杆菌(ML)虽是1873年就被发现的第一种人类致病的病原菌,但直至今天仍是微生物学家之谜。不但体外培养试验收效甚微,而且与其他微生物相比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进展也非常有限。回顾二十年来ML生化代谢的研究,尽管进展缓慢,但确有肯定的进展,而这些进展对当今麻风防治研究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将有关方面的资料作一整理,以供参考。
期刊
很久以来,人们就对红斑狼疮患者所存在的一些非典型症状如复发性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生物学假阳性梅毒血清试验(BFP-STS)等就有所关注,随着科学的发展,目前认为这些症状是与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A)特别是抗心脂质(anticardiolipin,ACL)抗体的存在有关,称之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属于一种独立的疾病.
为评价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他治疗中组织对激光选择性吸收的重要性,作者对270例鲜红斑痣患者应用选择性吸收较强的氩离子激光和无选择性吸收的YAG激光进行了比较治疗。
银屑病的发病和聚胺代谢障碍关系密切,患者表皮细胞和体液中聚胺含量的增高,参与聚胺合成的鸟氨酸脱羧酶和S-蛋氨酸腺甙脱羧酶在表皮中的活性显著增高及聚胺合成抑制剂具有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作用.因此,作者企图在表皮细胞快速增殖期通过对聚胺及其有关的DNA和蛋白质合成的特异性阻抑,开辟一条病因治疗银屑病的新途径.选用被广泛应用于抗痨,并具有抑制聚胺合成的异烟腙,进行探索性试验治疗.对象为19例进行期银屑病患
性活跃妇女的阴道中经常分离出尿素分解支原体(U.U.)。一生中有3个或更多的性侣的无症状妇女中,75%以上阴道中有U.U.。性活跃男性也经常带有U.U.,大多数病例无症状。但是,U.U.是一些男性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重要原因。
患者男,53岁,数年来在紫外线照射部位皮肤发生严重湿疹样损害,光斑试验对三溴水杨酸胺出现强烈光变态反应。患者尽管小心地避免接触三溴水杨酸胺以及采用遮光,外用二氧化肽制剂,病情仍不断加重,不能进行正常的户外活动。
1987年4月6~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非正式讨论会.全国性病防治研究中心徐文严医师受卫生部委派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主要讨论了人类生殖器乳头瘤病毒感染与癌症方面的问题.
为了观察PUVA治疗与皮肤肿瘤发生的关系,作者对用PUVA治疗的3175例银屑病患者中记录较完整的1643例,进行了为期平均96个月的前瞻性调查.1643人中,男性59.7%,女性40.3%,平均年龄48.7岁.治疗期最长130月,平均为35.4月,其中50%者治疗24月,25%为57月,10%为85月.平均累积剂量745.1J/cm2,4%的患者超过3000J/cm2,9%的超过2000J/cm
已证实斑秃病人常常伴有细胞介导免疫缺陷及自体反应.作者用一种化学合成的免疫调节剂――异丙肌苷,通过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对34例全秃病人进行了治疗研究.
期刊
作者最近观察到1例以复发性疼痛性红斑为唯一临床表现和过程的病例。患者女,70岁,因四肢出现复发性疼痛性红斑于1985年住院。20岁时下肢曾第1次出现相同的皮损,持续2年后未经治疗自行消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