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存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1].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合理地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本文对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用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与学生进行互动的重要途径[2].然而,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只是对例题结果进行提问,有的教师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提问,没有考虑到如何借助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结合学生的實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良好的情境,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基于趣味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一切有趣的事情都比较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基于趣味性原则去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必须注意的一点.对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比较枯燥,而且难以理解.如果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就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3].所以,数学教师要基于趣味性原则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猜字谜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学“认识钟表”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这样一个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哥哥短,弟弟长,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然后,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以这个字谜为导向,带领学生进入新课学习.这样的趣味性问题情境可以在教学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和高效进行打好基础.
二、基于生活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而且数学知识的存在从某个层面来说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生活体现数学,数学源于生活[4].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分开.尤其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尽量要从生活化角度出发.一方面,这样可以缩短学生与数学这门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继而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另一方面,生活化问题情境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在近似真实生活的情境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仔细分析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并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资源进行挖掘,在这个基础上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对称”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鼠标、花瓶、蝴蝶、窗花等.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品,你们看一看,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经过学生的比较和分析,教师再引出“对称”的概念.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还能深化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消化和吸收.
三、基于实践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落实的一项任务.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以此解放学生的思维和天性.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节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学生在课前的时候准备硬纸板、剪刀、胶带、沙子等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探究圆柱体与圆锥体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探究、实验,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得到有效的训练,思维也得到激发.除此之外,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这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基于层次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有的学生学习兴趣弱,有的学生学习需求高,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的点.所以,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尤其是采取一对一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数学教师要基于层次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换言之,针对学习兴趣低、学习能力差且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当创设难度系数小且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相反,对学习兴趣浓厚、数学基础知识扎实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当创设具有拓展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此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大幅度提升.这种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体现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四、结 论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有效教学方式.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内化.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这对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健康持久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美玲,张兴花.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教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9.
[2]黄宁海.基于小学高年段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3):118.
[3]徐恩慧,周贝妮,徐章韬.信息技术支持下师范生教学设计之路探微——以数学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6(9):37-40,5.
[4]王琴.基于问题式学习法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5(1):28-3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用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与学生进行互动的重要途径[2].然而,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只是对例题结果进行提问,有的教师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提问,没有考虑到如何借助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结合学生的實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良好的情境,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基于趣味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一切有趣的事情都比较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基于趣味性原则去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必须注意的一点.对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比较枯燥,而且难以理解.如果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就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3].所以,数学教师要基于趣味性原则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猜字谜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学“认识钟表”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这样一个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哥哥短,弟弟长,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然后,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以这个字谜为导向,带领学生进入新课学习.这样的趣味性问题情境可以在教学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和高效进行打好基础.
二、基于生活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而且数学知识的存在从某个层面来说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生活体现数学,数学源于生活[4].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分开.尤其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尽量要从生活化角度出发.一方面,这样可以缩短学生与数学这门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继而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另一方面,生活化问题情境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在近似真实生活的情境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仔细分析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并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资源进行挖掘,在这个基础上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对称”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鼠标、花瓶、蝴蝶、窗花等.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品,你们看一看,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经过学生的比较和分析,教师再引出“对称”的概念.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还能深化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消化和吸收.
三、基于实践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落实的一项任务.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以此解放学生的思维和天性.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节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学生在课前的时候准备硬纸板、剪刀、胶带、沙子等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探究圆柱体与圆锥体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探究、实验,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得到有效的训练,思维也得到激发.除此之外,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这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基于层次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有的学生学习兴趣弱,有的学生学习需求高,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的点.所以,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尤其是采取一对一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数学教师要基于层次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换言之,针对学习兴趣低、学习能力差且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当创设难度系数小且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相反,对学习兴趣浓厚、数学基础知识扎实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当创设具有拓展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此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大幅度提升.这种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体现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四、结 论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有效教学方式.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内化.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这对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健康持久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美玲,张兴花.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教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9.
[2]黄宁海.基于小学高年段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3):118.
[3]徐恩慧,周贝妮,徐章韬.信息技术支持下师范生教学设计之路探微——以数学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6(9):37-40,5.
[4]王琴.基于问题式学习法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5(1):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