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小学是学生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育是其中重要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开展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经典诵读的活动开始出现在学生的学习体系中,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教学;教学对策;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首先,汉语是我国人民的母语,语文教育属于学生需要接触的基础性教育;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历史以及人文内涵,对其进行了解学习,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人文观念,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国学有着深刻的历史特色和内涵,并且根植于我们中华文化的肥沃土壤,其中包括佛家、儒家等文化载体。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学之美,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品格,让学生增长见识,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关键作用,有着润物无声和春风化雨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结构适当地进行调整,将经典诵读的活动与教育活动进行合理融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诵读教学的意义
首先,在经典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字信息。在进行诵读过程中,识字是整体活动的基础保障。因此,开展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识字量,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其次,在经典文化中,蕴含着无尽的文化观念,这些内容均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文观形成影响,推动学生意识的发展。最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典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引导小学生对其进行学习,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诵读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语文教师的经典教学能力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自身的能力存在较大的缺陷,其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会习惯性地对教师进行模仿,并会对教师形成一定的依赖心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的管理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模仿对象,以此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稳定提升。
首先,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自身应该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虽然教育部门已经开始号召教师群体开展素质教育,但是我国当前所实行的教学体制仍旧是“应试教育”,因此部分教师仍旧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教育以及学科教育上,从而会对诵读教学形成一定的忽视态度。此外,由于学生学习任务的繁重,部分教师会形成“诵读延误教学进度”的理念,从而不会对这一活动进行设计以及开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摆正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强对诵读教学的正确认知,以此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榜样。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进步最好的教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在做一个决定的过程中,会对最终结果造成最大影响的因素就是其自身所形成的好奇程度以及兴趣。当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物体,倘若其没有主动了解的意识,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得学生形成主动心态,也无法提升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从而使其感受到诵读的乐趣,提升自身的诵读学习质量。
(三)加强小学校园经典文化的建设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比较弱,但是却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学校就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创设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诵读兴趣以及诵读能力的稳定提升。
首先,在校园装饰上,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制作与经典诵读教学相关的横幅,其中的内容可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名人警句,比如《论语》《老子》以及《三字经》等等。同时,学校也可以在校内制作一些与经典文人相关的雕塑,比如孔子、孟子等等,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渲染。此外,有能力的小学可以在校内构建专门的图书馆以及图书阅览室,为学生营造合适的诵读环境。
其次,在校园活动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诵读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经典诵读竞赛、经典文化辩论以及经典诵读征文等等,在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相关的兴趣小组以及社团,引导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优化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方式
在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单靠一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适当完善自身的教学手段,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以推动学生诵读学习质量的提升。
首先,对于绝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讲故事都是其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因此,在开展诵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与诵读内容相关的故事。比如,在诵读《孟子》之前,教师可以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在诵读《红楼梦》之前,教师可以讲解其中的选段故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丰富学生的基础认知。
其次,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较为明显的教学帮助。而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这一种教学模式进行适当应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其制作教学课件,丰富学生兴趣。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情绪,提升学生的诵读质量。
最后,在经典诵读中,有许多经典文化都是以小说的形式存在的,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诵读时,教师可以结合“分角色阅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诵读,明确学生的逻辑,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五)适当地融入分层教学的理念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开始注意到教育对学生发展所能形成的重要意义,并纷纷开始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后的补习班活动,以此提升自家孩子的发展能力以及优势。此外,在当前的社会中,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认知以及生活经验,因此不同的学生之间就会形成较大的差异,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自然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其选择合适的诵读内容,保证不会使学生形成较大的学习压力,从而产生放弃诵读学习的理念。此外,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诵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价值观。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逐渐复杂起来。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不能结合传统的单一性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是应该适当地对其进行优化以及调整,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融合经典诵读的活动,也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稳定发展。因此,教师也需要对此加强自己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渭茹.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8(31).
[2]于四伟.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
(編辑:郭恒)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教学;教学对策;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首先,汉语是我国人民的母语,语文教育属于学生需要接触的基础性教育;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历史以及人文内涵,对其进行了解学习,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人文观念,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国学有着深刻的历史特色和内涵,并且根植于我们中华文化的肥沃土壤,其中包括佛家、儒家等文化载体。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学之美,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品格,让学生增长见识,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关键作用,有着润物无声和春风化雨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结构适当地进行调整,将经典诵读的活动与教育活动进行合理融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诵读教学的意义
首先,在经典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字信息。在进行诵读过程中,识字是整体活动的基础保障。因此,开展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识字量,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其次,在经典文化中,蕴含着无尽的文化观念,这些内容均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文观形成影响,推动学生意识的发展。最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典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引导小学生对其进行学习,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诵读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语文教师的经典教学能力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自身的能力存在较大的缺陷,其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会习惯性地对教师进行模仿,并会对教师形成一定的依赖心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的管理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模仿对象,以此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稳定提升。
首先,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自身应该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虽然教育部门已经开始号召教师群体开展素质教育,但是我国当前所实行的教学体制仍旧是“应试教育”,因此部分教师仍旧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教育以及学科教育上,从而会对诵读教学形成一定的忽视态度。此外,由于学生学习任务的繁重,部分教师会形成“诵读延误教学进度”的理念,从而不会对这一活动进行设计以及开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摆正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强对诵读教学的正确认知,以此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榜样。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进步最好的教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在做一个决定的过程中,会对最终结果造成最大影响的因素就是其自身所形成的好奇程度以及兴趣。当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物体,倘若其没有主动了解的意识,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得学生形成主动心态,也无法提升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从而使其感受到诵读的乐趣,提升自身的诵读学习质量。
(三)加强小学校园经典文化的建设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比较弱,但是却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学校就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创设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诵读兴趣以及诵读能力的稳定提升。
首先,在校园装饰上,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制作与经典诵读教学相关的横幅,其中的内容可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名人警句,比如《论语》《老子》以及《三字经》等等。同时,学校也可以在校内制作一些与经典文人相关的雕塑,比如孔子、孟子等等,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渲染。此外,有能力的小学可以在校内构建专门的图书馆以及图书阅览室,为学生营造合适的诵读环境。
其次,在校园活动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诵读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经典诵读竞赛、经典文化辩论以及经典诵读征文等等,在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相关的兴趣小组以及社团,引导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优化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方式
在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单靠一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适当完善自身的教学手段,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以推动学生诵读学习质量的提升。
首先,对于绝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讲故事都是其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因此,在开展诵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与诵读内容相关的故事。比如,在诵读《孟子》之前,教师可以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在诵读《红楼梦》之前,教师可以讲解其中的选段故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丰富学生的基础认知。
其次,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较为明显的教学帮助。而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这一种教学模式进行适当应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其制作教学课件,丰富学生兴趣。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情绪,提升学生的诵读质量。
最后,在经典诵读中,有许多经典文化都是以小说的形式存在的,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诵读时,教师可以结合“分角色阅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诵读,明确学生的逻辑,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五)适当地融入分层教学的理念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开始注意到教育对学生发展所能形成的重要意义,并纷纷开始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后的补习班活动,以此提升自家孩子的发展能力以及优势。此外,在当前的社会中,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认知以及生活经验,因此不同的学生之间就会形成较大的差异,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自然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其选择合适的诵读内容,保证不会使学生形成较大的学习压力,从而产生放弃诵读学习的理念。此外,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诵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价值观。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逐渐复杂起来。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不能结合传统的单一性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是应该适当地对其进行优化以及调整,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融合经典诵读的活动,也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稳定发展。因此,教师也需要对此加强自己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渭茹.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8(31).
[2]于四伟.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
(編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