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开“纪伯伦玻璃”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884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的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儿童的无知,对儿童语文学习历程的无知。当我们手中所握的有效策略捉襟见肘时,就很容易回到“简单”“野蛮”“强制”的老路上去。其实,做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很不容易的。朱自强教授就认为,研究儿童文学的人要先于研究儿童文学来研究儿童;语文教师要先于研究教材教法去研究儿童。看来,研究儿童,明晰他究竟拥有怎样的一个内心世界,他的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他的喜好、他的能力,这才是语文研究的第一步。从语文和儿童的视野出发去研究儿童的能力是我们教科研的第一能力。
  纪伯伦说:“许多学说都像窗玻璃。我们通过它认识真理,但它又把我们与真理分开。”我们语文教师之所以对儿童的语文学习有许多偏见,就是因为用“纪伯伦式的玻璃”将自己与儿童语文隔离了开来。为了提升自我的儿童研究能力,我们必须采用下面四个策略,进一步走进母语,走进儿童,提升自己观察儿童语文学习图景的清晰度。
  
  一、“档案研究”策略:运行长线化的课堂观察,建设“瑞吉欧式”的语文学习档案
  
  对于儿童的语文学习来说,我们作为指导教师,在很多方面、很多时候都是盲目的。“暗箱”式的语文学习,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师清晰地研究儿童语文学习的活动。要提高语文教师的儿童研究能力,就必须去“探照”儿童语文学习的内在机制与原理。那么,如何让隐身着的语文学习过程能够像照片那样“曝光”呢?瑞吉欧的儿童档案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在儿童学习语文的各个阶段,我们要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建立语文学习档案。语文学习的前期准备开始到课堂教学的延续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做好详尽的记录。记录的内容不仅要有儿童的语文学习成果,还要有他们语文学习的过程,从而能够完整地反映出儿童如何制订、执行和完成“语文学习”这项个别化工作计划。按照瑞吉欧的教育理念,记录是对儿童学习和教育活动的说明和解释,是以任何一种形式记载能够提供足够信息帮助理解所记录内容的活动。语文教师可以凭借记录来研究儿童的语文学习工作。如果我们建立了关于某个学生的长线案例记录,就可以分析其纵向的发展变化,描绘其语言成长的真实曲线,确认对“这一个”学生或“这一类”学生语文学习来说最有效的策略、最优化的路径,甚至可以提取出我们最缺乏的关于语文学习的微观指导策略。比如,长期跟踪一个学生的阅读和作文,建立“读写关系档案”,就可以发现儿童积蓄的语言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被最大限度地激活。有了瑞吉欧式的档案研究,才能够让教师更走近儿童,更逼近语文。
  
  二、“全程故事”研究策略:捕捉非正式的儿童故事,建设“可凡倾听般”的儿童语文CE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时空中,学生的密度过大,导致师生的个别化交流严重受阻。实际上,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占绝对比例的是教师和“学生整体”的对话,教师无法捕捉到学生的“全信息”,对儿童的研究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在课堂教学时间紧、学生密度大的情况下,我们究竞如何才能做到师生交流的渠道畅通、语文学习的信息灵通呢?
  
  1 捕捉非正式的语文学习故事。语文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课堂教学中敏锐地捕捉学生学习语文的新鲜故事。课后,我们要主动地和学生交谈,最好采用聊天的方式,积极倾听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喜与忧、笑与泪。为了搜集更多的故事,教师甚至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爆料”,相互讲述。为了激发儿童讲述故事的热情,我们还可以定期举办“语文故事会”。这些新鲜的故事有效补充了语文课堂学习中所稀缺的“个别化”信息。值得重视的是,我们从非正式渠道捕捉到的信息,往往更能反映儿童学习语文的真实状况。对这些第一手资料如能认真地加以分析,就能够建立起立体化的信息资源库。许多名师的实践证明,儿童学习语文有“故事”,就表明摸着了门道,就更有可能学好语文。“故事研究”是我们研究儿童学习、提升研究能力的好素材。
  
  2 举办制度化的儿童语文CE。所谓儿童语文CE,就是允许儿童就语文学习的话题自由表达。语文教师要把儿童的表达看成是天赋的权利,明确自己有义务倾听儿童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诉求表达。我们可以建立班级小通讯社,由儿童自主管理,包括确立选题、组织采访、写稿以及编辑,然后由班级或校园媒体来播发他们的新闻。我们还可以为学生定期举办“语文应该这样学”的微型演讲。CE成员关于学科诉求的自由表达,不仅体现出儿童自己的“语文生活”状态,更包含着他们对成长于其中的语文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如果我们让儿童语文CE展开真性化的运作,就能有效吸纳“活”在孩子当中的最新鲜的语文学习经验,及时发现语文教育中的误区,从而迅速反思、调整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儿童的反应和感受是我们判断语文教育是否成功的第一依据。举办制度化的儿童语文CE,无疑是提升语文教师儿童研究能力的一条捷径。
  
  三、“童年文本”研究策略:解读生态式的童质文本,验证“历时性”的语文学习规律
  
  我们研究儿童的语文学习,显然无法凭空进行,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文本。有了童年语文学习的相关文本,即“儿童主角化文本”或“童年文本”,包括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优秀的儿童文学文本,母语学习成功者的童年回忆文本,我们的研究就会由虚空走向平实,从粗略走向精细,自模糊走向明晰。
  
  1 解读童质的文学文本:更准确地把脉儿童心理,发现缪斯性母语的激活手段。儿童文学,包括童话、故事、小说、寓言,也包括儿童诗、绘本。在儿童文学中有丰全饱满的儿童形象、丰富复杂的儿童心理。有真切平实的儿童学习、真实鲜明的儿童反应。我们完全可以说,优秀的儿童文学,蓄积了极为丰富的儿童信息,是一座儿童研究的海量资源宝库。优秀的儿童文学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常备知识库,不仅因为儿童文学是儿童阅读的主体部分,还因为它用感性而富有启迪性的特殊方式来表现儿童的世界。儿童文学是一种人学,安徒生、贝洛尔、金子美玲等人的作品,为我们找到了一条进入到儿童最深层的心灵层面中去的捷径。孩子的游戏精神、儿童世界的同一性、母语学习的缪斯性……这些很抽象的理论在儿童文学中都得到了最形象化的表现——儿童文学是把孩子具体真实、可感受的心理特征与现实表现展示出来。因此研究儿童文学,有利于提升语文教育的“儿童研究”能力。
  
  2 解读童质的回忆文本:更有效地淘洗经典智慧,筛选儿童化语文的学习经验。不同历史时期的童年总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历时性的语文学习也总有它的相通性。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一种回观童年的习惯。回想一下,自己身为儿童的时候,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语文?“连观”过去和现在,究竟用哪些方式来学语文最有效?童年的语文学习经历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语文教师经常回望自己的童年,可以让现在的孩子少走一些弯路。另外,有很多的童年母语学习的成 功路径,尤其是许多成功的母语学习者,那些著名的作家、经典歌曲的词作者、有深厚文学底蕴的科学家,他们的童年母语学习经历都是最优质的儿童研究样本。我们只要确认一下那些叠合的部分,就能发现童年母语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正确方向。当我们用研究的目光来阅读《名家谈语文学习》这样的回忆录时,是能见证中国传统母语教育的规律的。
  
  四、“绿色团队”研究策略:建构具体化的研究观,力行“全清晰”的儿童语文研究
  
  孤立研究的时代应该过去。现代化的研究必须靠“绿色团队”的全面合作。我们要将儿童语文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展开“具体化”的团队研究。有了具体的学生观、合作观、教研观,我们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研究的清晰化。
  
  1 建立具体的学生观,实现语文课堂的“全呼吸”。语文教师要能呼吸到教室里的各种气息,将教室内所发生的语文学习信息全部收纳于心中。我们只有和一个个学生更多地产生心灵共鸣,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才能变成一种可能。我们必须明确,语文教学是多种思考相互呼应的活动,同时也是对应每一个学生的活动。语文教师需要有具体的学生观。真正的教室里,只有一个个具体的学生。在可以供语文教师“全呼吸”的教室里,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个一个的学生,存在的是与每个学生个体的“语文关系”。你还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一种联系,尊重学生在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成长轨迹。师生一对一的心灵沟通多了,就能清晰地看到更多的“这一个学生”,这对提升自己的儿童研究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2 建立具体的合作观,实现语文教室的“全开放”。语文教师之间相互开放,就能分享更多的儿童研究经验。教师的开放首先是教室的开放。所有的开放对别人,同时也为自己。教师之间可以相互走课,呼吸相同与不同的课堂气息。相同的气息、相似的现象,可以让我们确认儿童语文学习的共性现象与普适性原理;不一样的状态,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儿童语文学习的复杂性,用生态多样化的方式来研究活性的儿童语文。开放的教室、开放的语文教学现场,会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儿童母语学习的图景就会渐渐地清晰起来,儿童学习母语的秘密就会渐渐地主动揭开神秘的面纱。教室的开放,还包括教室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开放与对话。我们除了课堂的倾听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一切的可能倾听课堂之外儿童的“语文声音”。为此,我们可以从倾听出发,利用班级展会,召开和学生的“对话型展会”“语文展会”,就“如何看到生活中更多的东西”“如何做到‘自己地阅读’”之类学生们平时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相互交谈,帮助学生把潜藏在沉默背后的声音化译成具有形式和意义的语言。语文学习进程中所浮现出来的童声,有助于我们打开“语文学习的黑箱”。
  
  3 建立具体的教研观,实现语文学习的“全触摸”: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自己教学的创造和反思而形成的实践性教研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过去以“建立交流关系”为中心所进行的案例研究的那些经验“内容”作更具体的研究。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语文教研活动应该是低空慢飞,最后还是要着陆的,毕竟真正的智慧总是来自“教育田园”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具体的教研观,重视琢磨、思考教室中的教学实况和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努力做到具体地谈论语文教室里所发生的种种事情,最好能够清晰地描述某个学生的一个问题、一种反应,自己哪一堂课上哪个教学环节所遇到的困难、所引发的思考。基于观察到的语文事实去彻底地了解学生的面貌,真正触摸儿童学习语文的历程,呼吸儿童语言成长的气息,进行具体的交流。日本福井大学附中教师的做法值得我们仿效,他们的实践记录本中常常会出现一个个学生的名字。有了具体的环节、具体的学生,才会有具体的语文研究、儿童研究。教师作为具体实践着的学习者至关重要,经常开展聚焦于语文课堂的“细节研究”与针对个别学生的长线型“案例研究”,对提升自己的儿童语文研究能力肯定是非常有效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古典诗词,是前人倾吐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教师,作为教授者,应引领学生驰骋于古人的时代,谛听他们的心灵。但遗憾的是,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很多讲授者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诗词中唯美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已经被功利化的讲授和背诵所替代,在各门功课的重压下,中学诗词的学习渐入荒原绝境。  笔者曾在南通市某一中学初三某班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中的默写,有25%的学生对
期刊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离不开“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诗意是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的新鲜血液,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才能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应该时时流淌着诗的旋律,飞扬着诗的灵性,弥漫着诗的芬芳。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呢?  充满诗意的课堂应时时有师生
期刊
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语文的重要依据,是开展语文活动的重要依托。新课改下,教师的教材观渐渐地发生了改变: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要努力尊重教材,但不做教材的奴隶;教师要善于重组教材、包装教材,要形成“大教材”的意识。然而,这种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并不是随意的增删和重组,而是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深度解读教材、宽度拓展教材、薄度回归教材。    一、读厚,以丰富教材    把教材读厚,是预
期刊
近两年关于“有效教学”的议论特别热闹,但我总怀疑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从来没有谁主张无效教学。众口一词地推崇“有效教学”,是否意味着理想对现状的一种屈服?专家们收敛起了气冲斗牛的豪情,小心翼翼地通过课堂的有效来证明自已理论的正确,这与当年言必称“建构主义”,动辄便是“转变教育观念”时的傲慢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不管白猫黑猫能逮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教学,“有效”便好。专家提倡,教师响应,成与维新,皆
期刊
当了将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师,也曾开展过诸如语文学法指导、思维训练、思想渗透、学科整合等多项专题研究,但在一波又一波的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中,自己对于语文教学的认识和实践就像颠簸在波浪间的船儿飘忽不定。上世纪末语文界展开的语文教学大讨论,使我逐渐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上找到了自己新的教改方向: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点:在“言一意一言”的循环过程中实现与语言的真正拥抱   
期刊
一、学生书写错别字现象及成因分析    当前学生错别字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为:  1 笔画错误。表现为多笔画或少笔画、错笔画。如“茂盛”的“茂”中间多一点了,“染”的右上角“九”字上多一点写成“丸”,“犹豫”的“豫”字中“予”多一撇了,甚至“因为”的“因”最后一横没有了;“搜查”的“搜”字右边一竖没有竖到“又”字上……  2 部首或偏旁错误。如把“鞭策”的“策”写成草字头,“一尘不染”的“尘”
期刊
一、调查目的    学生识字始终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家长、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从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老师在开学后总是把所有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从“一、二、三”开始教。这样做符合实际情况吗?是高效的吗?究竟什么该教,什么不用教?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调查。  为了了解一年级新生入学前识字量,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识字教学工作,开展了此次“红山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前识字情况调查”。    二、调
期刊
当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面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成了我们语文教师极为重要的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课外
期刊
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阅读与写作桥梁,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并以此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将不失为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探索方向。  这要从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和读写关系两方面来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叶老的这段话明确揭示了语文学习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
期刊
一、何为教师品牌    企业产品靠“品牌”打市场,教育行业教师也应该树立自己的“品牌”,树立名师形象。教师的“品牌”就是教师由个人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社会威望等因素,在教师群体乃至社会中形成的个人知名度。品牌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教学主张,成型的内在结构,稳定的教育风格。实施“园丁工程”,培养新世纪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就是在教育界树立教师个人的著名“商标”,打出、打响教师个人“品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