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恒河,你所不了解的风景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轮上的慢旅行


  2018年12月底,我来到了印度的恒河,在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登上“恒河遗产之旅”旗下的“恒河旅行者号”河轮,沿着恒河下游逆流而上。这场跨年航行途经恒河两岸的乡村和小城,除了一路上让你忘却时间的风景,还有难得一见的文化古迹,更能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真实生活,体验一把“不可思议的印度”(印度旅游局的宣传语Incredible India)之别样风情。
“恒河旅行者号”河轮于2015年开始运营,其套房的装饰体现了印度殖民时期的特色,风格雅致。

  河轮旅行的节奏比较慢,非常平稳,让习惯了海上风浪的我都有些不适应。每次上岸需要换乘更小的乌篷船。岸上观光景点稍微远点的,要乘坐马车、人力车或“Tuktuk”摩的。在那些不知名的村落里,民风相当淳朴,也没有旅游景区的浓厚商业氛围。入乡随俗,深入印度人的生活,慢节奏细细品味,这样的旅行远比走马观花地游览景点有意思得多。
河轮共三层,有客房、书房、酒吧,还有健身房、观景台等,设施齐全且现代,行驶平稳,主要针对喜欢慢节奏旅行和舒适享受的游客。

  我们每天登陆一到两次,通常每次只有两个小时,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国外游客喜欢在甲板上看书,晒太阳,或者在酒吧里聊天。河轮上的讲座和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很受大家欢迎,专职向导会给大家带来关于沿岸历史文化的讲座,不过印度口音的英文让我适应了好一阵。我还和大厨学做过一次印度香料奶茶,除了著名的阿萨姆红茶叶,还需要小豆蔻、桂皮、老姜、丁香、八角,用牛奶和水一起煮五分钟,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加糖,香料的味道比较重,一开始会有些不习惯。

  冬季是印度雾霾最严重的季节,乡村也不例外。即使这样,我还是喜欢打开房间的落地窗,倚在欄杆上看落日。看着一轮红日在浑浊的空气中徐徐落下,人与物皆朦胧。为了拍摄2019年的第一场日出,早晨五点半我就爬起来,坐上乌篷船。
  日出前的恒河,天色与水色浑然一体,两岸的风景笼罩在灰色调中,随意、零乱,不禁让人联想起莫奈的《日出·印象》。太阳悄无声息升起,既没有喷薄而出,更无金光万缕,恒河上的渔民撒开渔网,网住了那轮惨淡的红日。对他们而言,新年的第一天没有任何不同,只要收成好,天天都是过新年。
砖砌寺庙精致典雅,透着从容安详的灵性之美。

恒河乡村风情录


  清晨,岸边的村庄玛蒂亚里在袅袅炊烟中苏醒。“叮叮咚咚”的金属敲打声回荡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村子以金属手工艺制作闻名。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始一天的辛劳了,这些以传统方式打造各种日用器皿的小作坊,和一个世纪前变化不大。工匠们利用回收的铜在作坊中制作各种谈不上精美的黄铜制品,当然价格也很低廉。
  恒河边的古普提帕拉村依旧崇尚古老的吠陀文化,这里的宗教活动十分隆重,带动了相关的产业:村子里有一批世代制作泥塑神像的匠人。据说做神像的泥土必须用恒河水调和,再涂上颜料。甚至女孩子过生日,父母也会来请一尊神像,庆祝后将其沉到恒河中以保佑女孩平安长大。一尊普通神像要两三百元人民币,只摆放一天便被投入河中,以印度的消费水平,有钱人家才买得起。
  巴拉纳加村是我最喜欢的村子,可以窥见传统的印度乡村生活。除了保存完好的传统泥夯房屋,村口的几座寺庙也非常漂亮,其历史可追溯到 18 世纪(1714—1793年),由 Natore地区的Rani(女邦主)Bhabani 建造。这些砖砌寺庙被认为是西孟加拉最杰出的陶艺建筑之一,精致典雅,透着从容安详的灵性之美。村子里整洁干净,妇人赶着神牛从古塔前走过,空地上,孩子们在打板球,老人坐在地上编织着草席……人们的生活井然有序,虽然物质不富足,但脸上的平和足以让人羡慕。
这个季节,金灿灿的油菜花让人赏心悦目。

  两岸一片田园风光,这个季节金灿灿的油菜花让人赏心悦目。恒河平原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富足的恒河流域也成为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昔日佛教兴起的地方,至今还有大量佛教圣地遗存。
虽然物质不富足,但印度人脸上的平和足以让人羡慕。
  到达卡尔纳小城,人力三轮车拉着我们来到位于城中老街巷里的一座1809年建成的湿婆神庙。这座建筑结构很特别,由内外两组寺庙群构成:外圈74座,内圈34座,小巧精致,彼此相连共108间,象征念珠串的108颗珠子。没有熙攘的游客,赤足走在寺院中,坐在菩提树下,无人打扰的感觉很好。
那些不知名的村落整洁干净,民风相当淳朴。

  船行至马亚普尔,恒河胡格利支流与贾兰吉支流交匯处还有一座“朝圣之城”。1486年,印度教圣人Chaitanya Mahaprabhu出生在此,他被认为是印度教“诸神之首”奎师那的化身,马亚普尔也因此成为“奎师那意识运动”的故乡,即“国际奎师那意识学会”的总部。富丽堂皇的“总部大楼”尚未完工,寺院里热闹非凡,更像个大公园。这个宗教专门发展有钱的外国人入教,里面的工作人员也是来自各个国家,见到同胞时会非常卖力地宣传。
  9天的恒河河轮之行告一段落,重返恒河上游的“圣城”瓦拉纳西,正赶上一月中的“风筝节”。恒河沐浴似乎是印度人庆祝节日的常见方式,男女老少,虔诚地走进水中,愉悦的神情与污浊的恒河水形成鲜明对比,为我的“恒河风情图”又增加了很多动人的画面。

恒河风筝节

信仰塑造了印度人温顺和善的性格,他们大都安于天命、易于相处。

  瓦拉纳西恒河边的火葬场,连运送火化用木材的船工都拉着风筝的线。天空飘着许许多多白色方块纸糊成的风筝,这是我见过的最简陋的风筝了,然而,放的人却兴致勃勃。风筝下面,是挤满了沐浴人群的恒河。印度,你能见到的奇异风景中又多了一道:风筝节。

  1月14号,我们赶上的“风筝节”是印度教的传统节日之一,又叫桑格拉提节,不止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也有。很多古老文明中的节日都是根据月亮的位置而定,但这个节日却和太阳有关。这一天太阳由南回归线回到北回归线,代表春天的到来。南回归线穿过的多为海洋,北回归线则跨过大片陆地,是大地母亲的象征。人们借此感谢太阳的温暖和施予,感谢天地万物因此生生不息。庆祝的方式除了举行风筝庆典祈求丰收,还有恒河沐浴。
恒河沐浴就像有魔力一样,吸引着印度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至此超度灵魂,他们虔诚的神态让人肃然起敬。

  早上六点半,通往河岸的道路已经水泄不通,车子把我们放在最近的一个路口,便不能再往前开了。步行穿过街巷,夹裹在拥挤的人流中,我又一次站到了恒河边。和前两天在这里拍摄恒河火葬和夜祭不同,这次岸边的台阶上挤满了人,平日里来沐浴的大多数是男人,现在则出现了更多女人的身影,五颜六色的纱丽让人眼花缭乱。原来“风筝节”还是女人们的节日,无论是老妇,还是姑娘,都要到恒河沐浴庆祝一番。
  霾依旧很严重,雾气茫茫的世界里,一幅恒河沐浴图悄然展开:男人们赤膊上阵,下身穿一条短裤,或围条布巾站在水中,或双手抱头,一头扎入水中,喝上一两口“圣水”后又钻出水面,如此反复多次,虔诚的神态让人肃然起敬。
  女人们蹲在岸边放花灯奉祀河神,岸边的水面被鲜花和花灯染成了一片彩色。她们索性和衣浸入水中,撩起纱丽的一角轻轻擦去身上的污秽。沐浴完毕,上到岸边更衣,然后提上一壶恒河“圣水”,说笑着离去。
  岸边人越来越多,我们决定到河对岸去,以寺庙建筑为背景拍摄沐浴的人们。到了对岸后才发现,我们过于乐观了,大雾中的建筑一片朦胧。不断有满载着当地人的小船停靠,人们扶老携幼,多以家庭为单位,在岸边铺上一块布,拿出吃的喝的,感觉和踏青游玩没什么不同。
2019 读者欣赏 123在印度人眼里,恒河之水能洗涤污浊的灵魂。

  关于恒河的诸多用途,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仅旁边365天开放的火葬场,为了超脱生前的罪孽完成轮回,每天有三四百具尸体被火化,骨灰被撒入恒河,恒河水的污染状况可想而知。此刻看到男女老少满心喜悦、毫无顾忌地走进有些污浊的河水中,用小壶舀水从头顶浇遍全身,甚至饮用,你终会明白:圣洁与干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沐浴中的年轻女孩们。
节日期间,不计其数的印度民众沐浴在恒河中,享受着恒河带给他们的欢乐。
  几个妇人从袋子里拿出肥皂等洗浴用品,穿着纱丽直接走进河中开始洗头,左搓右洗身体裸露的部分。洗完之后,她们换上新纱丽,顺手在河里洗起了旧衣服。这是印度女人们难得放松的一刻,宗教庆典将她们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中解脱了出来,至少找到了一次出游的理由。
柔软而又鲜艳的纱丽是印度女人最美的符号。

  盛典是一场肆无忌惮的狂欢,女人发起的革命总是从身体开始的,放下矜持宽衣解带,达官显贵和乡野村妇的界限被湍湍的恒河水消解了。不必羡慕别人的荣华,那是前世的因果,至少沐浴之后,她们都洗净了今生的罪孽,又在道德的标尺上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不像年长者那样从容,大姑娘小媳妇儿还不习惯在公众场合沐浴,女人们小心翼翼,手拉手走进河中,双手合十,一边祈祷,一边不停将圣水泼在对方身上。终有一天,她们会成为母亲,带着孩子来这里重复同样的场景,古老的信仰就这样一代一代被传承下去。
  半大不小的男孩子们要顽皮得多,除模仿大人做些敬神动作外,总不免击水嬉闹。贩卖鲜花的孩子在人群中穿梭,10个卢比就能点燃一盏河灯,赞美恒河女神的同时还能获得来世的好轮回。
  镜头下,更多的是人们臉上的喜悦,发自内心的快乐让人动容。那一刻,我竟然忘记了这条河里充满了无数人的骨灰和超脱生前痛苦的灵魂,竟然忘记了它是如此肮脏不堪。
  信仰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
在这场狂欢中,女人们放下矜持宽衣解带。
其他文献
在古史系统中,伏羲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在人们心目中,伏羲是人文始祖、创世英雄,因而秦汉以降,对伏羲历代奉祀,钦崇有加。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源,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信仰。几千年来,延绵不断的祭祀习俗,见证着时代的变迁,镌刻着历史的记忆,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基因,也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参祭贵宾步入大典现场。 供图/天水在线  在古史系统中,伏羲居三皇之首,
开学了,我也到了一个新的集体,新的班级总免不了自我介绍。  说啥好呢  嗯……太麻烦了,相处久了自然就会认识,何必自我介绍?除了介绍我叫什么,还要说一大堆别的,说啥好呢。  南京 張天琪
2月12日 星期三 天气:多云  从昨天开始,老爸就宣布开始进入“一级备战状态”。何为“一级备战状态”呢?那就是——①离开学不久了;②我的作业基本没动过。  我那与生俱来的第六感告诉我,过了12点10分我的末日就要到了。不出所料,随着时间悄然而逝,“抓”我进入工作状态的“魔爪”也悄然降临。老爸以最快的速度赶回爷爷家,正赶上我吃着“最后的午餐”。不知道是不是上帝和如来听到了我的心声,为我赢得了饭后在
好朋友亮亮的作文又被老师批评了,说他的作文语言干巴,读了让人感觉就像嚼蜡一样。我告诉他:“那是因为没有在文章中加入必要的“作料”。文章写得美,才能吸引人、感动人,像《荷花》《丰碑》《海上日出》《可爱的草塘》等美文就是因为文辞优美、文思流畅才让人愿意读的。”  亮亮说:“那怎样才能把文章写美呢?”  我说:“注意下面这些,就能写好作文!”  细节描写扣人心弦  如果说文章是一棵大树,那么细节描写则是
古人爱牛、护牛、敬牛,因为它们意味着顺利的耕作、上佳的收成,也代表着安定、富足的生活。诗人李白写:“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诗画里的牛则代表着文人隐逸修身的高蹈志向,与其一生执着于功名,倒不如牧牛耕田,“一蓑烟雨任平生”。《周易注疏》载:“坤为牛,坤象地,任重而順,故为牛也。”古人心目中的牛也是大地的象征,其坚实有力、能担重任、仁厚踏实的精神形象,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不和“懒癌”做朋友  去年期末期间,因作业太多,身为“天下第一懒”的我想尽一切办法偷工减料。平日里美观的字一下子变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既有出格的,又有写错的,正确率也降低了不少。俗话说:“懒癌是魔鬼。”我绝不再和“懒癌”做朋友了!  跟粗心说bye  号称“粗心大王”的我,近些年来吃了不少的亏,在去年的大考上被粗心狠狠地打了一个耳光。试卷上到处都是错别字,它们扭着身子,个个瞪大双眼嘲笑我。背面的
相片,你那么小,  躺在我的口袋里。  相片,你又那么大,  裝得下整个世界。
现代心理学中有一种理论,赋予色彩以性格的含义,其中,红色就象征着渴望权力、我行我素、天性顽强、固执果断等。但这并不是说喜欢红色的人就具有这些特点,而是学者们把这些性格特质归纳统一到红色之下。  在我们的先人那里,红色在性格上的象征意义却大大超越了个人的品行,甚至上升到了社会伦理的层面。让我们先从一个英雄谈起。  忠义之红  古时关帝庙前常挂一副对子,叫“赤面秉赤心,乘赤兔追风,驰骋时毋忘赤帝;青灯
今天,我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美滋滋地吃着苹果。只听“咔嚓”,我“啊”的一声,眼睁睁地看着我嘴巴里的一颗虎牙镶嵌在被咬下的苹果上,还掉到了地上。  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的奶奶聽到我的“惨”叫声,急忙赶了过来,知道我的牙齿掉了,就对我说:“牙齿掉了,就赶快扔掉!上牙掉了扔床底,下牙掉了扔房顶,新牙长得快。”说完,奶奶又去忙着洗衣服了。  我念着:“我掉的是上牙,应该扔到床底下。”可是,
摘要:近年来,利用竹柳造纸和生产重组木等产业发展迅猛,对竹柳木的需求量大增。我國广大的荒漠和盐碱地为竹柳的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现行竹柳大规模种植通常采用直接扦插种植或先扦插在苗床后移栽方式。但在荒漠和盐碱地扦插竹柳时,因实施地干旱、蒸腾量大、风沙大、地表温度高、土质差、盐碱重等,会导致扦插难以发根发芽。而在荒漠和盐碱地,采用扦插育苗移栽方式,常常也会存在成活率低、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