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物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地论述鉴别人才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人力资源专著。其中有关领导素质的论述,至今读来仍不乏启迪。
关键词:《人物志》;刘邵;领导素质
《人物志》又名《辨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地论述鉴别人才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人力资源专著。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获此书如获至宝,置于案头,朝夕研磨,参校时事,虽自身才绩平平,然凭独特的识人慧眼和卓越的用人手段,终于成就不世之功业。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斯赖奥克(J.K.Shrgock)经过潜心研究,将此书译成英文,取名《人类能力的研究》。出版后成为美国学术界的要闻,畅销欧美200万册。作者刘邵,三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学识渊博,文学、史学、哲学均造诣丰厚。《人物志》兼有儒、道、名、法、阴阳诸家思想,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纵横著作,也是一部魏晋学术思想、心理学人才学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共3卷12章。现从中撷取有关领导者素质的论述,谈谈企业家的素质。
一、英雄观——英才与雄才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而乃能各济其所长也。”“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是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 “徒英而不雄,则雄才不服也。”
从上面的论述中,刘邵将人才分为英才、雄才和英雄。富有智谋计虑的称为“英才”,富有勇气胆力的称为“雄才”,成就任何一项大业都必须要有英才与雄才的合作。光有英才的谋划而没有雄才的胆略,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成不了任何事情;光有雄才的胆略而没有英才的智谋指导方向,则事情也成功不了。所以只有英才深谋远虑,把握时机,靠雄才的勇气和胆量去实行。总之“英才”与“雄才”缺一不可。从哲学的角度看,英才的智谋属于“识”的范畴,雄才的勇气胆略属“行”的范畴,两者即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认识为实践指明方向,实践即身体力行去实现认识。
当然英才并不是绝对没有胆略,雄才也不是绝对没有智谋。英才的代表张良文弱似妇女,但仍能有胆量去谋刺秦始皇,不谓无胆;雄才韩信,带领雄兵百万,南征北战,定下十面埋伏之计,终于逼迫项羽乌江自刎,所以韩信也不可谓不智。英才与雄才的划分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英才是一个人智谋相对于胆略而言高出一大截;而雄才是勇气胆略较之智谋而占绝对主导地位,所以英才也有胆,雄才也有智,只是二者不对称。
英才与雄才都是偏材,不是全才,是“人臣之任”,只能作人臣,不能作“人君”。若一人身兼英才与雄才,即智谋与胆略都超出常人,并且发展均衡,则可以称作“英雄”。“英雄”可以作“人君”,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英雄”。“人君”为什么既是英才又须是雄才呢?那是因为人君欲成就霸业,必须得到英才与雄才的辅佐。如果“人君”缺少“英”的成分,那么“英才”就会离开他。
现代企业家也可类比为人君,也必须具备“英”和“雄”的成分,必须是个“英雄”。只是“英”的成分不仅指谋略,还包括专业知识。企业家必须懂谋略,懂得商战规律,而且还必须懂专业知识,行业规律,才能避免瞎指挥。“雄”的成分还是指胆略,冒险精神,不敢冒险的企业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一个“英雄”,其“英”的成分体现在他本人就是一个计算机专家,首先开发出DOS系统和Windows系统;其“雄”的成分体现在他一旦认准商机,就毅然从哈佛辍学创业。正因为他既是英才又是雄才,所以吸引了 大批世界一流的计算机专家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为他效命。这就是“英雄”对“英才”与“雄才”的吸引力,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是“英雄”。
二、“一味”“无味”论
“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长于办一官,而短于为一国。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调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
这段话即是说,凡是偏材,都只具备一种才能,只是能够胜任某一方面的工作,治理一个国家就不是他们能够做到的。为什么呢?因为担任一个官职,就如以一种味道调和五味,从事一国之政,正是以无味包容五味。
一个职能部门的长官,必须首先是这一职能部门的专家,再辅以一定的管理知识,才能协调好本部门的工作,即“以一味协五味”;而一国之君,必须超越各职能部门的偏见,能够综合各职能部门的意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战略的眼光指挥全局,使各职能部门协调工作,这即是“以无味和五味”。
一个企业类似于一个国家,分为几个职能部门。企业家类似于国君,各部门经理类似于国家职能部门的行政长官。各部门经理比如财务部经理、生产部经理、营销部经理,必须首先是这一部门领域的专家,才能带领本部门干好本职工作,财务部经理必须懂财务、生产部经理必须懂生产、营销部经理必须懂营销,各部门经理的专业专长即是各部门的“一味”,以本部门的“味”去调和其他各部门的“味”,即各部门通力合作,也就是“以一味协五味”。
而各职能部门经理看问题往往站在本部门的立场上,不可避免地带有部门局限性,财务主管往往从财务角度看问题,也就是偏重于“一味”,而一个企业家作为最高领导者,必须能超越各部门的局限性,以顾全大局的战略眼光去调和各部门协调运转,使各部门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各自应有的贡献。只有白纸才能作出五彩之画,只有白水才能容纳酸甜苦辣咸之五味。所以企业家要容纳各部门之“味”,必须首先自身无“味”,这即是“以无味和五味”。
三、人君之能
“人君之能,异于此。”“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
上面这段话论述人君人臣的能力特征,臣子以亲自办事为才能,君主以善于使用人材为才能;臣僚的才能在于能说;君主的才能在于能听、能辩别、能采纳;臣僚的才能在于执行命令,君主的才能在于善于主持赏罚。君主和臣僚所具备的才能各不相同,所以,君主能够统治支配不同的人才。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要善于识人用人,不必自己成为某部门的专家;要善于辨别、采纳下属的意见、构思,作出自己的决策,而不必亲自去搜集资料、去钻研问题;要善于赏罚、监督下属,而不必事必躬亲。总之,要擅长“人君之能”,即善于识别、使用各类人才,依靠各类人才提供的意见,形成决策,并且激励监督各类人才去实现决策。
四、流氓皇帝刘邦
汉高祖刘邦,少年时是横行乡里的流氓无赖。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流氓无赖,在秦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异军突起,与各路势力逐鹿中原,并最终以弱势战胜当时最为强大的项羽,终于一统天下,建立汉朝。为什么由一个流氓能变成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开国皇帝?剖析刘邦,我们就能从他身上找到“英雄”、“无味”、“人君之能”这些领导者的素质。
首先,刘邦既是“英才”又是“雄才”,是一个“英雄”。刘邦临死前曾对吕后说:“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必勃也。可令太尉”。在当时,刘氏西汉政权已稳固,周勃又去稳定谁呢?刘邦之所以让周勃做太尉,是因为他预见到了吕后之乱。既然这样,那他为什么不除掉吕后呢?这是因为形势不允许。刘邦考虑到自己死后可能有大臣或诸侯王反叛,然后唯有吕后能镇住他们,使他们不敢反叛自己软弱的儿子。这样一来吕氏外戚必须要坐大,所以刘邦寄希望于周勃来铲除吕氏一族,周勃后来果然不负刘邦所望,与陈平合作,在吕后死后,一举铲除吕氏一族。刘邦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充分说明他是一个富有谋略的“英才”。在秦始皇东游时,刘邦见到秦始皇威武雄壮的车马仪仗,发出“大丈夫当如是”的慷叹。后来由泗水一亭长,毅然走上反抗暴秦的起义之路,刘邦不愧为一个志向远大、富有胆略的“雄才”。
刘邦的“以无味和五味”体现在他对儒生的态度上。刘邦原是一个无赖,对迂腐的知识分子儒生特别反感,甚至当着儒生的面拿着儒生的帽子当便具。但是当儒生叔孙通给于当头猛喝“皇上能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刘邦猛醒,开始意识到建国后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才开始重用知识分子,并任命叔孙通为礼部长官,制定大臣朝拜皇上之礼。后世的朝拜基本上沿袭了叔孙通的这一套礼法。
刘邦自己承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张良;运粮草,保供给,治国安民,又不如萧何;亲临前线,带领千军万马,挥兵杀敌,又不如韩信。但刘邦的长处就在于能识人、用人,能把这些能人聚拢起来,能激励、监督他们,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为自己服务。
当刘邦蛰兵汉中之时,萧何曾月下追韩信,力劝刘邦筑拜将台,淋浴斋戒,拜韩信为大将。将军事大权托付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韩信?这需要多么大的政治勇气。但刘邦基于对萧何的了解、认识,敢于采纳良言,能听善劝,毅然听信了萧何的话,拜韩信为大将。韩信果然不出萧何所料,屡建奇功,定三秦,奇袭破魏,巧计灭赵,迫服燕国,平定齐地,直至垓下灭楚。如果没有韩信,汉朝的历史可能要改写。
看过刘邦的所作所为,我们还敢嘲笑刘邦这一流氓皇帝吗?企业家作为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者,类似于古代的国君。要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合格国君的修为。所以,欲成就伟大的企业家,请从这三项修炼开始。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左金涛.刘邵及其《人物志》对赵文化的贡献.邯郸师专学报第11卷第4期,2001年12月.
2.刘邵原著.侯书森,朱杰军注释与评析.人物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
3.苏洵原著.张以文,刘凯译析.权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戴淑芬,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陈翔,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4-01-28。
关键词:《人物志》;刘邵;领导素质
《人物志》又名《辨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地论述鉴别人才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人力资源专著。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获此书如获至宝,置于案头,朝夕研磨,参校时事,虽自身才绩平平,然凭独特的识人慧眼和卓越的用人手段,终于成就不世之功业。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斯赖奥克(J.K.Shrgock)经过潜心研究,将此书译成英文,取名《人类能力的研究》。出版后成为美国学术界的要闻,畅销欧美200万册。作者刘邵,三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学识渊博,文学、史学、哲学均造诣丰厚。《人物志》兼有儒、道、名、法、阴阳诸家思想,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纵横著作,也是一部魏晋学术思想、心理学人才学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共3卷12章。现从中撷取有关领导者素质的论述,谈谈企业家的素质。
一、英雄观——英才与雄才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而乃能各济其所长也。”“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是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 “徒英而不雄,则雄才不服也。”
从上面的论述中,刘邵将人才分为英才、雄才和英雄。富有智谋计虑的称为“英才”,富有勇气胆力的称为“雄才”,成就任何一项大业都必须要有英才与雄才的合作。光有英才的谋划而没有雄才的胆略,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成不了任何事情;光有雄才的胆略而没有英才的智谋指导方向,则事情也成功不了。所以只有英才深谋远虑,把握时机,靠雄才的勇气和胆量去实行。总之“英才”与“雄才”缺一不可。从哲学的角度看,英才的智谋属于“识”的范畴,雄才的勇气胆略属“行”的范畴,两者即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认识为实践指明方向,实践即身体力行去实现认识。
当然英才并不是绝对没有胆略,雄才也不是绝对没有智谋。英才的代表张良文弱似妇女,但仍能有胆量去谋刺秦始皇,不谓无胆;雄才韩信,带领雄兵百万,南征北战,定下十面埋伏之计,终于逼迫项羽乌江自刎,所以韩信也不可谓不智。英才与雄才的划分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英才是一个人智谋相对于胆略而言高出一大截;而雄才是勇气胆略较之智谋而占绝对主导地位,所以英才也有胆,雄才也有智,只是二者不对称。
英才与雄才都是偏材,不是全才,是“人臣之任”,只能作人臣,不能作“人君”。若一人身兼英才与雄才,即智谋与胆略都超出常人,并且发展均衡,则可以称作“英雄”。“英雄”可以作“人君”,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英雄”。“人君”为什么既是英才又须是雄才呢?那是因为人君欲成就霸业,必须得到英才与雄才的辅佐。如果“人君”缺少“英”的成分,那么“英才”就会离开他。
现代企业家也可类比为人君,也必须具备“英”和“雄”的成分,必须是个“英雄”。只是“英”的成分不仅指谋略,还包括专业知识。企业家必须懂谋略,懂得商战规律,而且还必须懂专业知识,行业规律,才能避免瞎指挥。“雄”的成分还是指胆略,冒险精神,不敢冒险的企业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一个“英雄”,其“英”的成分体现在他本人就是一个计算机专家,首先开发出DOS系统和Windows系统;其“雄”的成分体现在他一旦认准商机,就毅然从哈佛辍学创业。正因为他既是英才又是雄才,所以吸引了 大批世界一流的计算机专家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为他效命。这就是“英雄”对“英才”与“雄才”的吸引力,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是“英雄”。
二、“一味”“无味”论
“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长于办一官,而短于为一国。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调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
这段话即是说,凡是偏材,都只具备一种才能,只是能够胜任某一方面的工作,治理一个国家就不是他们能够做到的。为什么呢?因为担任一个官职,就如以一种味道调和五味,从事一国之政,正是以无味包容五味。
一个职能部门的长官,必须首先是这一职能部门的专家,再辅以一定的管理知识,才能协调好本部门的工作,即“以一味协五味”;而一国之君,必须超越各职能部门的偏见,能够综合各职能部门的意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战略的眼光指挥全局,使各职能部门协调工作,这即是“以无味和五味”。
一个企业类似于一个国家,分为几个职能部门。企业家类似于国君,各部门经理类似于国家职能部门的行政长官。各部门经理比如财务部经理、生产部经理、营销部经理,必须首先是这一部门领域的专家,才能带领本部门干好本职工作,财务部经理必须懂财务、生产部经理必须懂生产、营销部经理必须懂营销,各部门经理的专业专长即是各部门的“一味”,以本部门的“味”去调和其他各部门的“味”,即各部门通力合作,也就是“以一味协五味”。
而各职能部门经理看问题往往站在本部门的立场上,不可避免地带有部门局限性,财务主管往往从财务角度看问题,也就是偏重于“一味”,而一个企业家作为最高领导者,必须能超越各部门的局限性,以顾全大局的战略眼光去调和各部门协调运转,使各部门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各自应有的贡献。只有白纸才能作出五彩之画,只有白水才能容纳酸甜苦辣咸之五味。所以企业家要容纳各部门之“味”,必须首先自身无“味”,这即是“以无味和五味”。
三、人君之能
“人君之能,异于此。”“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
上面这段话论述人君人臣的能力特征,臣子以亲自办事为才能,君主以善于使用人材为才能;臣僚的才能在于能说;君主的才能在于能听、能辩别、能采纳;臣僚的才能在于执行命令,君主的才能在于善于主持赏罚。君主和臣僚所具备的才能各不相同,所以,君主能够统治支配不同的人才。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要善于识人用人,不必自己成为某部门的专家;要善于辨别、采纳下属的意见、构思,作出自己的决策,而不必亲自去搜集资料、去钻研问题;要善于赏罚、监督下属,而不必事必躬亲。总之,要擅长“人君之能”,即善于识别、使用各类人才,依靠各类人才提供的意见,形成决策,并且激励监督各类人才去实现决策。
四、流氓皇帝刘邦
汉高祖刘邦,少年时是横行乡里的流氓无赖。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流氓无赖,在秦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异军突起,与各路势力逐鹿中原,并最终以弱势战胜当时最为强大的项羽,终于一统天下,建立汉朝。为什么由一个流氓能变成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开国皇帝?剖析刘邦,我们就能从他身上找到“英雄”、“无味”、“人君之能”这些领导者的素质。
首先,刘邦既是“英才”又是“雄才”,是一个“英雄”。刘邦临死前曾对吕后说:“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必勃也。可令太尉”。在当时,刘氏西汉政权已稳固,周勃又去稳定谁呢?刘邦之所以让周勃做太尉,是因为他预见到了吕后之乱。既然这样,那他为什么不除掉吕后呢?这是因为形势不允许。刘邦考虑到自己死后可能有大臣或诸侯王反叛,然后唯有吕后能镇住他们,使他们不敢反叛自己软弱的儿子。这样一来吕氏外戚必须要坐大,所以刘邦寄希望于周勃来铲除吕氏一族,周勃后来果然不负刘邦所望,与陈平合作,在吕后死后,一举铲除吕氏一族。刘邦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充分说明他是一个富有谋略的“英才”。在秦始皇东游时,刘邦见到秦始皇威武雄壮的车马仪仗,发出“大丈夫当如是”的慷叹。后来由泗水一亭长,毅然走上反抗暴秦的起义之路,刘邦不愧为一个志向远大、富有胆略的“雄才”。
刘邦的“以无味和五味”体现在他对儒生的态度上。刘邦原是一个无赖,对迂腐的知识分子儒生特别反感,甚至当着儒生的面拿着儒生的帽子当便具。但是当儒生叔孙通给于当头猛喝“皇上能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刘邦猛醒,开始意识到建国后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才开始重用知识分子,并任命叔孙通为礼部长官,制定大臣朝拜皇上之礼。后世的朝拜基本上沿袭了叔孙通的这一套礼法。
刘邦自己承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张良;运粮草,保供给,治国安民,又不如萧何;亲临前线,带领千军万马,挥兵杀敌,又不如韩信。但刘邦的长处就在于能识人、用人,能把这些能人聚拢起来,能激励、监督他们,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为自己服务。
当刘邦蛰兵汉中之时,萧何曾月下追韩信,力劝刘邦筑拜将台,淋浴斋戒,拜韩信为大将。将军事大权托付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韩信?这需要多么大的政治勇气。但刘邦基于对萧何的了解、认识,敢于采纳良言,能听善劝,毅然听信了萧何的话,拜韩信为大将。韩信果然不出萧何所料,屡建奇功,定三秦,奇袭破魏,巧计灭赵,迫服燕国,平定齐地,直至垓下灭楚。如果没有韩信,汉朝的历史可能要改写。
看过刘邦的所作所为,我们还敢嘲笑刘邦这一流氓皇帝吗?企业家作为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者,类似于古代的国君。要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合格国君的修为。所以,欲成就伟大的企业家,请从这三项修炼开始。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左金涛.刘邵及其《人物志》对赵文化的贡献.邯郸师专学报第11卷第4期,2001年12月.
2.刘邵原著.侯书森,朱杰军注释与评析.人物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
3.苏洵原著.张以文,刘凯译析.权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戴淑芬,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陈翔,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