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把最热的时节叫做“伏”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伏天”说法源于春秋时的秦国
  “三伏天”这一特定名词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这里的“初伏”,是起初和开始的意思。
  所谓“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由秋到夏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都是“生”的关系,唯有从夏到秋特殊,是“火克金”,金不敢出来。所以要潜伏一段时间,因此称“伏”。
  另一种说法是,夏至一阴生,从夏至日开始,阴气逐渐加强,但是一段时间内,由于阴气还比较弱,仍然受到阳气的压迫,而不得不“伏”。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如果出现庚日,中伏就为十天,否则为二十天。所以,大多数年份中伏都为二十天,相应地,大多数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庚日”是用干支法纪日时的一个日期,由于天干是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所以庚日变化不定,每年入伏的日期也不尽相同。
  自入伏至出伏相当于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下旬,正是我国夏季最热时期。中伏、末伏,溫度尤高,有“热在中伏”的说法。
  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初伏为7月12日到7月21日;中伏为7月22日到8月10日;末伏为8月11日到8月20日。
  三伏天为何这么热
  俗语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为什么这么热?
  首先,夏季太阳高高挂在天顶上。每年的夏至那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获得的阳光最多,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时分,阳光近似于直射地面。这时太阳光穿过的大气层厚度最小,太阳的光和热被大气层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小,到达地面的就多,有利于地面的温度升高。
  其次,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
  再次,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帶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
  而关于夏季天气,除了“三伏”,还有“夏三九”一说。即从夏至这一天起,每九天为一九,直至九九。我国南北方都有此说,都有“夏九九歌”流行。北方有一首是这样的:“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莫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凉气;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这实际是从夏说到秋了。
  三伏习俗:冰、饮、食、洗、息
  三伏天作为这样一个独特的时令,在古代形成了不少习俗活动。大体说来,不外乎冰、饮、食、洗、息几方面。
  冰,即用冰及颁冰。《周礼·天官冢宰》载藏冰之制,冬藏夏用。唐代时长安有“冰盘”、“冰瓜”等,豪富们甚至会举行“冰宴”。到清朝,宫廷三伏赐冰已普及到每一位官吏。在民间,江浙一带的农人会三伏担卖凉冰,其中冰镇食品有“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呼冰杨梅、冰桃子”。
  饮,指饮茶喝酒。每逢三伏,古人以清凉饮料避暑,并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如“饮酒避恶”等。据《汉旧仪》载:“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说的就是饮酒聚会。在农家亦有伏日“斗酒会”。
  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
  食,指吃东西。伏天吃面条的民俗早在三国时期已有。《荆楚岁时记》中解释:“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在我国古时,人们视五月为“恶月”,六月也沾有“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
  洗,指洗濯沐浴。伏天出汗较其他时节要多,洗浴亦是情理之中。“初伏,浴于河,谓之‘洗百病’。”“六月六日,童叟浴于屈产泉,末伏乃止,谓之洗百病。”这里所谓的“洗百病”是上古祓禊风俗之承袭。
  息,指休息。人们为了战胜酷暑与疾病,遂有“闭伏”之说。《后汉书·和帝纪》说:“六月己酉,初令伏闭尽日。”俗话谓之“歇伏”,即人们呆在家里不随便出门以防晒。
  “伏”有大智慧,“伏久者飞必高”
  在赤日炎炎、挥汗如雨的“三伏天”里,心静自然凉,宜静伏而不宜妄动。同样,在人生中,也需要“伏”,从而避免急功近利、急躁冒进。
  人,有的时候只能隐忍与等待,也就是“伏”,这是任何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必备品质。
  《菜根谭》:“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意思是长久潜伏的鸟,一旦展翅,就会一飞冲天;而早早开放的花,凋谢的也最早。
  左宗棠,“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因为收复新疆而被称为“民族英雄”。他早年历经坎坷,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倒插门”到岳父家中,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一直隐居家中读书。
  左宗棠四十岁才出山,以幕僚身份参与军务,多次打败太平军,而其一生功业的大部分是在六十岁后完成的,收复新疆时年近七十,真算得上是“伏久者飞必高”。
  1832年到1843年,左宗棠21岁到32岁,他从老家湘阴到湘潭岳父家,做上门女婿,而这12年是左宗棠的重要“潜伏期”。可以说如果没有这12年的沉潜积累,根本就不会有他后来的那些不世功勋。
  12年的寄居生活中,左宗棠开始放弃科举考试,除了为了养家糊口,出外到书院教学之外,他主要的精力用来研究科学种田的方法、兵法以及研究舆地学(传统的地理学),自己在家里绘制中国地图。
  研究农业与地理,在当时看来,都是无用之学。但是,有用与无用会相互转化。左宗棠后来在陕西、甘肃、新疆带兵打仗,所有的军粮都在当地解决,这些学问都是他年轻时闲居在农村,研究种田摸索出来的。
  “伏久者飞必高”,炼成了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伏”不是半途而废,而是水滴石穿;“伏”不是贪图安逸,而是磨砺自强;“伏”是为了将来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人民论坛网2017.7.12、新华网2017.7.12等)
其他文献
少年如溪 少年,是人生最纯洁最可爱的阶段,如潺潺溪流,充满无尽的美丽回忆;没有城府,没有阴谋,言行透着童真,让人觉得可爱,让人觉得没有危险。  少年正如小溪,总是顺其自然,遇到障碍的解决方法很简单:绕道而行,于是我们见到的小溪总是曲曲折折、蜿蜒而行。  少年是人生最無忧无虑的阶段,但身在其中,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人生幸福感最高的时候。  青年如河 人到了青年,生命变得激昂豪迈,思想变得活跃激进,个
期刊
每个心性敦厚的人小时候都向父母许过愿,发誓将来长大了把世界上最好吃的买给父母,或者在心里暗自告诉自己,等有能力,赚大钱了,带父母去环游世界,给他们买大房子。  姐姐的女儿就曾经说过:“妈妈,长大了我给你买外国鱼吃,给你买一百个金戒指。”如今外甥女确实定居在国外,姐姐已经退休在家,别说享受女儿的孝心了,连见一面都难,每天只能在冰冷的电脑上通话视频。姐姐病了的时候,当女儿的连一杯水都不能倒给母亲,孝行
期刊
忌不设账本。老人存款最好用一个小本记下存单的明细,如姓名、存入时间、金额、期限等。不识字的老人,存款要能并则并,开成便于记忆的整数存单,或在固定时间到期的几张,总之要简单好记,方便存取。  忌做事马虎,随意乱放。有的老人爱将钞票和存单东掖西藏,夹在书本中,塞在被絮里,或者放在別人想不到的地方,时间一长,极易遗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还有的老人喜欢将存单与私章、户口簿、身份证等重要东西放在一起保存,这
期刊
一项最新研究称,寿命受母系遗传影响更大,因为线粒体中的一些基因变异会影响后代寿命,而线粒体基因組只属于母系遗传。  这项研究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如果在雌性实验鼠的线粒体DNA中诱发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它们的后代平均寿命仅为45周左右,比正常雌鼠后代少活约10周。此外,这些有遗传缺陷的实验鼠还出现了脑损伤、运动功能障碍等衰老加速的症状。
期刊
“可坐视韩国完蛋,绝不能失去日本”  据悉,已经揭秘的这份文件是由美国国务院公布的。该文件显示,当时的美国担心,一旦朝鲜人民军击败了韩国军队,共产主义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吞噬岛国日本。  而美国的态度是可以坐视韩国完蛋,但绝对不能失去日本。  尼克松于1953年1月出任美国副总统,他曾协助艾森豪威尔总统设法结束了朝鲜战争。解密文件披露,1970年9月16日,在芝加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一次非正
期刊
对父母“五不怨” 1. 不抱怨父母无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费尽心力把我们养育成人,已很不容易,我们要感恩父母辛苦生养了我们。不要抱怨说“爸爸应该是怎样的爸爸,妈妈应该是怎样的妈妈”,应该真诚地说:“我接受,你们就是这样;我接受,是我选择了你们;我享受你们给予我的一切。”  2. 不抱怨父母啰嗦。当我们出生,用自己余生的心力来照顾我们成了父母自愿选择的命运:嘱我们穿衣,教我们吃饭,盼我们平安……只有
期刊
“顽固抗日派”成日军眼中钉  冯治安(1896-1954),字仰之,河北省故城县东辛庄村人。原为冯玉祥西北军高级将领,追随冯玉祥经历了直奉战争、南口战役、五原誓师、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其后为宋哲元国民革命军29军及第一集团军主要将领。  在对日态度上,冯治安旗帜鲜明地表示要以牙还牙,坚决抵抗。在长城抗战中,他率领37师一马当先,用大刀、手榴弹痛击日军,取得了著名的喜峰口大捷。在就任国民政府河北省主
期刊
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能够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让人朝着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奋斗。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根本在于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邓小平曾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践理想信念的行动,感召和引领了根据地的军民。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期刊
提起南宋张栻,人们想到的便会是“朱张会讲”、“孔庙先儒”、“湖湘学派”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名词术语。的确,张栻与朱熹讲学于岳麓书院,成为儒学史上一大盛事,但张栻不仅仅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勤政务实的政治家。  早慧力学的“少年夫子”  张栻,字敬夫,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绍兴三年(1133年)冬,张栻诞生于父亲张浚在战争前线的阆州(今四川苍溪)官衙。当时,张浚正
期刊
因战争而病痛连连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林彪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此后,他过起的长达10年的“隐退”生活,主要原因就是病痛。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在短短的4个半月的时间里,林彪指挥了两个大仗——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近百万。随着战争的顺利发展,林彪却病倒了,开始是长期失眠,后来发展到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