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神童”魏永康在神坛上毁灭,在平凡中重生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ya0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魏永康的传说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他是举世惊叹的“东方神童”:13岁考入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20岁时他的神话轰然倒塌,已在中科院入学3年,竟因生活无法自理被学校劝退,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他的“高分低能”成为当时社会教育的反面典型。
  如同现代版的“伤仲永”,一阵对其母教育方式的强烈批判过后,魏永康渐渐隐没在俗世间,13年后再见到他,已全然是一副普通男人的模样:身材微微发福,眼神平和,笑容敦厚,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从众星捧月到跌落谷底,再到现在的泯然众人矣,平凡,才是“神童”真正想要的生活。
  谁人不识魏永康


  魏永康人生中第一次出名,是13岁那年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学系。在对知识极度渴求的上个世纪90年代,“少年大学生”像一枚重磅炸弹,刺激了人们兴奋的神经。
  1984年12月,1岁6个月大的魏永康就已经是当地的小名人了。那是湖南省华容县入冬后的第一场雪,31岁的曾学梅把儿子带到自己的单位饮食公司。
  冷清的公司里,员工们百无聊赖,“嘿!你写一个字,就给你一粒花生米。”一个员工逗正在地上爬的小永康。
  尝到又酥又香的花生米后,魏永康趴在地上用粉笔不停地写起来。从“人”字开始,不一会儿,冰凉的水泥地上竟有了七八十个字,大人们沸腾了。
  人人都道华容县出了个小天才,可只有曾学梅清楚,儿子的每一次惊人成绩,三分靠天分,七分靠人造。
  早在魏永康1岁3个月时,曾学梅就开始教他写字,那时他还不会走路。在魏家,墙壁上满满的都是曾学梅为儿子编写的“打油诗”和数学公式、日语、英语。魏永康床边是一句醒目的标语:“睡觉前看此墙。”
  从小爱学习的曾学梅将所有的心力都倾注在儿子身上,坚信只有学习,才是通往幸福的道路。
  路还没走稳就趴在地上学写字,每天早晨一睁眼就开始记单词……在母亲的引导下,魏永康在不知不觉中,对学习几乎达到痴魔的地步。
  这份痴魔最终也将他推上了神坛——4岁,他学完了初中阶段的所有课程;13岁,他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年纪最小的少年大学生;17岁,稚气未脱的他以全国总分第二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站到了神坛顶尖处。
  湖南媒体不遗余力地推崇着这个小县城的奇迹,“东方神童”之母的教育方法风靡一时,与此同时,神童制造运动也在各地乐此不疲地展开。
  被劝退的神童
  神童的名字第二次轰动全国时,竟是一幕惊天大逆转。
  2003年,一则“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的新闻让社会哗然。入学三年后,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劝退,理由是:虽然他的学习能力很强,但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以至于无法完成学业。
  这时各所大学的少年班开得如火如荼,魏永康的“高分低能”现象让沉醉在神童梦中的教育者们惊醒:神童不能只有智商!
  中科院的老师描述说,上大学时的魏永康天热了不知道脱衣,天冷了不知道加衣,大冬天穿着一件单衣、光脚趿着拖鞋就往外跑;不会打扫房间,屋子里臭烘烘的,盒饭、袜子、衣服散落一地。
  魏永康根本无法适应离开曾学梅的生活。从他8岁上中学开始,曾学梅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屋子,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帮他挤好,给他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高中时,为了让儿子吃饭时不耽误看书,她甚至亲自给他喂饭。
  和小伙伴玩耍是“神童”永远的奢望。曾学梅只会把他关在家里看书,稍有分心就破口大骂,有同学打电话来,她都说儿子不在家,生怕分散他的精力。这导致进入中科院后,魏永康几乎不会与人交谈,被同学们孤立。
  在学校,他最爱做的事是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因为没人提醒,他时常忘了还要上课和参加考试。虽然补考成绩尚可,但他最终错过了无法弥补的考试——交硕士结业论文。
  多年后,曾学梅悔恨地说:“我心想,他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这些生活技能。”可事实并非如她所料。
  成也妈妈,败也妈妈
  被劝退后,魏永康感到难过,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之前的20年,他浑浑噩噩地生活在妈妈的指挥棒下,一旦独自生活,反而找不到方向了。
  比魏永康更激动的是曾学梅,她来到北京,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回到家,她翻出那本自己写了三四万字的教育手稿,狠狠地撕掉。这摞手稿她本打算在儿子博士毕业时出版,这时看起来却像是一个笑话。
  很长一段时间,怒火攻心的曾学梅都没和儿子说过一句话。她默默地在墙上写着打油诗:“好苗错移栽,未成栋梁材。土地贫缺肥,园丁无能耐。已将好苗误,疾首痛心怀。”
  她无法接受儿子的失败,更无法接受自己梦想夭折的事实。
  从未见过这么失常和狰狞的母亲,魏永康害怕了。他偷偷拿走家里的500元钱,趁着曾学梅不注意离家出走,想外出散心。他坐火车去了杭州、宁波、上海、郑州、湛江……却在去玉林的途中弄丢了钱。最后,身无分文的他被警察送回了家。
  慢慢放下,自我救赎
  离家出走的风波过后,魏永康回到母亲的掌控下,继续在她的期待中复习。2005年1月重新报考湘潭大学物理系研究生。但英语分数不够,名落孙山。
  得知儿子没考上,曾学梅心如死灰,她重重地倒在椅子上,自顾自地摇头,“真的没希望了。”
  相反,魏永康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哭了一晚就平静了下来。他本就觉得这次考试希望不大,恐惧的反倒是,如果一直顺着妈妈说的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几天后他终于下定决心,第一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出门找工作,结果却是屡次碰壁。2005年10月,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机构知道魏永康的情况后,邀请他去上班,可他工作不久就因没人叫他起床经常迟到,再次被劝退。
  可即便这样,他也不愿再回家,他对母亲是有恨的。曾学梅曾想和他一起去上海,一路追上了火车,一看甩不掉妈妈,魏永康气得要从刚启动的火车上跳下来,大声嗷叫,捶胸砸墙。曾学梅呆住了,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儿子对自己的排斥和痛苦。在围观者的指指点点中,她愣愣地下了车。
  看到母亲下了车,魏永康才重重地松了口气。
  干妈的拨乱反正
  2003年魏永康考研失败后,听说母子关系紧张,干妈张锦平就把他接到了自己家。张锦平曾是他的小学老师,上学时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母子情谊。
  张锦平想教会这个孩子比课本知识更重要的生活常识。她叫回儿子女儿陪他说话,带他出去见朋友;教他如何在吃饭时与人打招呼,给人夹菜劝酒,盛饭倒茶。为了改变魏永康书不离手的习惯,张锦平规定他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英语,其余时间要学习煮饭做菜做家务。
  她特别注意让魏永康改变对女生的看法。为了让儿子专心学习,曾学梅在他的脑子里灌入“女人是毒蛇”“女人会让你上不了研究院”的魔咒。如母亲所愿,魏永康几乎不和女生说话,只要有女生聚集的地方,他都会不自在地走开。
  怎样才能把魏永康纠正过来?张锦平找到了机会。一次,魏永康想去湘潭大学看望一位教授,张锦平给了他300元钱,又安排了一个单纯的女孩和他一起去。临行前,她嘱咐永康:要像男子汉一样关心随行的小妹妹。出发后,魏永康虽然还是羞于和女生讲话,但已经学会买晚饭和女生一起吃了。
  即使前20年非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还在发酵,但他决心改变,开始一点点有了生活能力。在干妈的指引下,他试着与女生接触,学会体贴家人,为瘫痪的父亲端茶递水,以往觉得休息都是在浪费时间的他,竟有了进歌厅唱歌的经历。
  泯然众人矣的幸福
  促使他决定独立的,还有爱情。2005年那段失败的上班经历给了他人生最大的惊喜,认识了正在湖南大学读书、暑假去上海玩的付碧。付碧住在姐姐家,邻居正是魏永康。他欣赏她的勤劳善良,她看中他的老实诚恳。付碧很坦诚地说:“我们就是相互看对眼了,没有谁追谁。”
  两人相识后的第二年,付碧毕业了,她没有嫌弃魏永康被辞退的经历,反而鼓励他:只要能找到一份月收入四五千元、并能带上自己的稳定工作,就同意牵手。为了爱情,魏永康不懈努力,辗转多地后在深圳找到了一份符合条件的工作,最终赢得佳人芳心。
  这些事都让付碧对之前网络上疯传的丈夫“情商低”“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话颇为不满。
  2010年,魏永康和付碧结了婚,回到妻子老家湖南邵阳,在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工作。如今年薪已达十几万元,还在当地买了一栋三层小楼。
  他早已不是不谙世事的“神童魏永康”,下班后他会与妻子一起做饭、做家务;休息日会带着妻儿到公园里玩;每次回老家,还知道给家人带礼物。
  付碧是个贤惠的媳妇,家里家外一把好手,有咸鱼腊肉就给张锦平送,经常接患病的曾学梅到家里来住。在这个家,她成为缓解丈夫与婆婆矛盾的润滑剂。
  这几年生活安定的魏永康对母亲的态度也渐渐好转。在搬到张锦平家后,他曾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她”。但现在,每个月他会给曾学梅打一个电话,尽管谈话的内容异常简短且形式化:“怎么样?”“放心呀!”“保重呀!”
  你要对你妈妈好一点,付碧曾劝丈夫,但唯独在一件事上,她和魏永康对待母亲的态度是一致的:不许曾学梅在孙子孙女面前提“你爸在你们这个年纪,已经……”
  曾学梅曾与儿媳商议:她来教孙子文化知识,儿媳负责教做人做事的道理。但“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就只能将自己的教育穿插在孙子的“游戏”间。
  但她不知道的是,每次自己一走,魏永康夫妇就立刻停止让孩子学习。“我只想要他们有个快乐的童年。”魏永康想把自己未曾经历过的快乐在孩子身上弥补回来。
  作为曾经少年天才的缩影,他不想提那些荣耀与悲哀掺杂的过去。从神坛跌落后,平凡,才是他现在最珍视的幸福。
其他文献
如果以为野餐就是户外烧烤,你就out了!高科技时代需要更有逼格的野餐。  春季出游,你的野餐装备还是老一套吗?格子野餐布、瓶装饮料、自制寿司……高科技时代,没有高技术含量的神器怎么拗造型?美剧里高逼格的野餐派对已经搬到现实中,只要有这些多功能神器,你也可以和家人一起成为野餐焦点。  推着橱柜去野餐  家人享用的食物仅靠几个野餐篮怎么够装?足够大的美食收纳空间才是潮妈们的最爱。  这款灵感来源于高尔
期刊
只把出汗简单等于排毒,当心错过最佳身体自检机会。  天气转暖,“窝”在家里的人们纷纷走到室外享受日光浴,“再出出汗就更好啦。”调查显示,81%的人都把春日出汗当做排毒。但身体未动就开始冒汗,这不是排毒,是冬天捂得太紧疏于锻炼给身体埋下的隐患,一进入春季,这些疾病就全爆发了。  身体总出汗,哪里有问题?  其实,集中出汗的部位不同,指向了不同的疾病。  额汗→肺和胃  表现:出汗集中在额头,严重时,
期刊
在前女友被唇枪舌剑攻击的今天,她们还有疯狂又可爱的一面。  当我们吐槽“我的前任是极品”时,美国人却以前女友为主角,拍了一部让你必须追的剧。  原是纽约一家律所律师的女主角Rebecca,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试图以此来掩盖自己抑郁、被父亲抛弃、被母亲控制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终于有一天她得到期盼已久的成为律所合伙人的升职机会,却因此彻底崩溃。  出乎意料的是,在曼哈顿大街上急于找药吃的Rebecc
期刊
木子:  你好!我是一名大学毕业后才工作了两年的职场新人,因为大学期间做过很多兼职,加上参加工作后懂一点理财,所以手中有差不多7万元的积蓄。  现在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上调,意味着按揭买房压力变小,从二月底到三月,全国楼市也出现复苏迹象,房价普涨。想到我每个月几乎占工资四分之一的房租支出,当真是租房不如买房。可我又担心自己万一赶上了高房价时期,而且经济不景气导致的还贷压力也让家里人有些犹豫。请问,像
期刊
当我告诉我妈我谈恋爱的时候。我妈打了我,打了我!她说:“你是不是写小说写疯了,出现幻觉了,以后不许写了!”当我姨和我姐加入我方联盟,告诉我妈我谈恋爱的时候,母亲大人不屑地一笑,斩钉截铁地说:“绝对不可能,能有人看得上她?”  今天,我妈很严肃地跟我商量,说谈了恋爱要告诉我啊,我给你拨款。我说谈恋爱也不一定要我花钱啊?结果我妈又说:“就你长成这样,靠脸是不行了,只能砸钱。”  我妈问我为什么一直单身
期刊
不用去丹麦看冰冷的小美人鱼雕像,直接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就能让你实现当一条“美人鱼”的梦想。  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创造了新的中国票房纪录。人们对美人鱼的关注,也让万里之外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受宠若惊:因为该市有一所世界最顶尖的美人鱼学校,以致电影上映期间学校和城市旅游官网的访问量都暴涨。  跟着美人鱼,开启蒙特利尔的梦幻旅行吧。  第一站:蓝色梦幻——美人鱼学校  虽然在国内各大水族馆也能看到美
期刊
“钱不是最重要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在温碧霞夫妇的观念中,婚姻的核心一定是夫妻感情。但如果非要从温碧霞幸福惬意的生活中找出一丝丝遗憾来,那么就是孩子。  婚后八年,温碧霞一直没能如愿当上妈妈,“年纪轻的时候享受二人世界,年纪大了想要孩子却没有机会了。”她大方地笑了笑,毫不避讳地坦言自己对生小孩有种恐惧,“还好老公比较懂我,并没有逼我生小孩。”  一次,夫妇俩与一位外国朋友聚会,对方带来了自己
期刊
事业陷入低谷,人生也在三十而立那年走入低谷。  父亲病危去世,她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双重打击令温碧霞几乎精神崩溃。在世时,她恨过他,但他去世之后,才发现原来失去一个至亲有多痛。  上帝关上了一道门,也为温碧霞打开了一扇窗。1996年,经朋友好心撮合,在香港的一个饭局上,温碧霞认识了何祖光。  何祖光是将门之后,爷爷何应钦是一级上将,自己是一家瑞士银行的香港副总裁,典型的高富帅。在饭局上,何祖光对
期刊
“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一天, 在我人生最失落的时候出现了你,  给了我最真的爱。”  2000年,34岁的温碧霞在婚前出演最后一个角色——苏妲己。荧幕上,她乌云秀发,杏脸桃腮,眉如春山浅黛,眼若秋波宛转,妩媚了世纪末的荧屏。  同年10月1日,温碧霞与何祖光在泰国普吉菩提树酒店举行婚礼。婚礼上,这朵带刺的火玫瑰哭得梨花带雨,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幸福,“对!我就是嫁给了何祖光,他是全世界唯一剩下的最好的男人
期刊
温碧霞坐得直直的,轻言细语地回答着每个问题。在一个小时的采访里,她的坐姿几乎不变,除了时不时撩拨一下头发,或者用简单的手势、转头的动作强调自己的话。  见过她的人都嫉妒。“一个快50岁的女人,怎么能这么苗条没有丝毫赘肉!怎么能胶原蛋白满满的!”  她的资本不只是身体性感。豪门娇妻,幸福婚姻,诠释了温碧霞的另一种天赋:都说聪明的女人不性感,性感的女人不聪明,但性感的头脑和身体,却在温碧霞身上得到完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