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以“氯气的性质”一课教学为例,探讨了“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并从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的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运用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旨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2-003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体系。而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又提出了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并从内涵和目标具体描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川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4级水平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无论是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或是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必须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下传统教与学的方式,切实探索素质教育下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据此,笔者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就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下面以“氯气的性质”一课教学为例,就“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作初步的探讨。
一、教材分析与再创造
本课内容属于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二第一单元。教材首先编排了“氯气的生产原理”,介绍了氯气的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制备(第1课时)。紧接着进入“氯气的性质”的学习(第2课时)。这种编排思路符合高中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和氯气的应用。课堂教学重点是氯气化学性质中“与水的反应”、“与碱的反应”,难点是实验探究。
为适合采用“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本课对教材内容作了如下再创造设计:①单独提出“观察氯气的物理性质”的任务,并在教师做溶解性演示实验时就把氯气与水的反应解决了,旨在为学生以后学习探究化学物质的性质时提供一个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的系统规范思考方法。②把教材列出的8个实验,根据不同难度设计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因氯气与钠、与氢的反应有一定危险性,改成播放多媒体视频。③把氯气的应用结合到相关反应中去学习,便于理解其应用原理,在最后单独提出“比较氯水和液氯、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不同”的任务,旨在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虽然已掌握氧气的性质,但仍不清楚怎样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层面来研究单质,更不明白用何种方式得以解决问题。高一阶段正是学生个性张扬的阶段,同时他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十分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也十分薄弱,这时教师要适时抓住其好奇心、不畏艰难、勇于探究等学习有利因素,从而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三、教学资源
本课可以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材内容及其编排、化学实验室与仪器设施、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信息化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設计与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已学知识和在学习活动中的生成也是本课可以挖掘利用的教学资源。
四、教法筛选与组合
本节课在实验室进行,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就坐,全程采用“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组合起来进行。以问题情境为引导,以问题解决为目的,把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融合在一起,把教师演示实验、启发讲解与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实验探究结合起来。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了解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
(3)掌握次氯酸的化学性质;了解漂白粉的制法。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组合起来进行。
(2)以问题情境为引导,以问题解决为目的,把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融合在一起,把教师演示实验、启发讲解与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实验探究结合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氯气物理性质的观察、化学性质的推测、实验的验证,最终树立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养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六、教学片段节选
【课题引入】
【过渡1】氯气有哪些性质?为什么有毒?如何才能找到防止氯气毒害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我们共同来学习。
【任务卡片1】观察氯气
教师将任务卡片1和课前与学生骨干一起制备的多瓶氯气分发给各小组,阐明观察内容,并和学生一起回忆闻气味的方法(打开集气瓶的塞子,用手轻轻煽动瓶口,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明确把结论填人卡片1的表格中,并把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6人一组既分工又合作,通过阅读课本、PPT、观察演示的氯气实物、教师的溶解性演示实验、组员间的交流讨论,达成统一结论后完成任务卡片1中的表格。
教师抽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另一个小组补充。同时把结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通过多媒体逐一填人表格。然后分析补充其它物理性质(加压下易液化);并介绍氯气的保存方法(先加压转化为“液氯”再保存于干燥的钢瓶中)。
【过渡2】通过观察,大家了解了氯气常见的物理性质。分析氯原子的结构可知:它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变为负一价氯离子。那么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我们通过实验来解答。
【任务卡片2】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做演示实验1-3。并抽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予以点评。 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各组都能较准确地填写实验现象,铜与氯气燃烧、氢气与氯气的燃烧方程式也能书写出来。学生在回答中对铁丝在氯气中的燃烧和氯气溶于水发生的变化不能正确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并对难以理解的反应做详细讲解:氯气的活泼性使铁元素在产物中呈现正3价。
【过渡3】大家对氯气溶于水发生的变化还不能正确理解,氯气能溶于水是氯气的物理性质之一,在这过程中,是不是仅仅发生了物理变化?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
【任务卡片3】探究氯水中的微粒
教师分发任务卡片3,各组依据所给的实验药品自主进行实验探究:氯水中的微粒有哪些?你是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的?请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并请其他同学予以点评,同时通过多媒体逐一把实验现象、结论、存在的微粒填入表格。
学生遵循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斗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从而理解氯水中存在的微粒究竟有哪些,明白氯气与水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溶解过程,还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
教师讲解原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即指溶解的氯气部分参与了化学反应。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起漂白作用的微粒是HCIO,
HClO的性质:弱酸性;漂白性;不稳定性:
【过渡4】所有氯水都有漂白作用吗?
【任务卡片4】比较氯水和液氯、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师生归纳小结:①氯气的水溶液俗称氯水,是混合物;液氯为液态氯气,是纯净物;②新制氯水含有分子:Cl2、H2O和HClO,离子:H 、Cl-、ClO-、OH-;久置氯水含有H2O、H 、Cl-、OH-;③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微粒是HClO(Cl2
【结束语】当氯气泄漏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紧急措施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氯气来揭开这个谜底!
七、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的理念
“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将问题任务化,以卡片分发给学生是一种新的很有创意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围绕重点进行实验探究,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4个任务卡片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全方位的把握;通过观察、阅读、探究、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以问题情境为引导来启发学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原动力;教师通過准确规范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寻找潜在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建构三维目标,发展终生受用的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的发展
学生在完成4个任务中五大核心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不仅掌握氯气的性质,了解化学物质的一般研究方法——实验探究法,还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一般规律,为今后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方法。
4.教学模式的运用
“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运用。本次对该教学模式的尝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在运用中,笔者体会到因学生实验探究的内容较多,课堂时间有些紧迫,在以后教学中可以先将四张任务卡片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提前预习,以提高课堂探究效率。另外,课堂的精心组织与合理调控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如何把多元评价结合进去等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中化学;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2-003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体系。而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又提出了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并从内涵和目标具体描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川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4级水平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无论是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或是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必须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下传统教与学的方式,切实探索素质教育下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据此,笔者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就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下面以“氯气的性质”一课教学为例,就“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作初步的探讨。
一、教材分析与再创造
本课内容属于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二第一单元。教材首先编排了“氯气的生产原理”,介绍了氯气的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制备(第1课时)。紧接着进入“氯气的性质”的学习(第2课时)。这种编排思路符合高中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和氯气的应用。课堂教学重点是氯气化学性质中“与水的反应”、“与碱的反应”,难点是实验探究。
为适合采用“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本课对教材内容作了如下再创造设计:①单独提出“观察氯气的物理性质”的任务,并在教师做溶解性演示实验时就把氯气与水的反应解决了,旨在为学生以后学习探究化学物质的性质时提供一个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的系统规范思考方法。②把教材列出的8个实验,根据不同难度设计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因氯气与钠、与氢的反应有一定危险性,改成播放多媒体视频。③把氯气的应用结合到相关反应中去学习,便于理解其应用原理,在最后单独提出“比较氯水和液氯、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不同”的任务,旨在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虽然已掌握氧气的性质,但仍不清楚怎样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层面来研究单质,更不明白用何种方式得以解决问题。高一阶段正是学生个性张扬的阶段,同时他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十分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也十分薄弱,这时教师要适时抓住其好奇心、不畏艰难、勇于探究等学习有利因素,从而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三、教学资源
本课可以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材内容及其编排、化学实验室与仪器设施、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信息化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設计与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已学知识和在学习活动中的生成也是本课可以挖掘利用的教学资源。
四、教法筛选与组合
本节课在实验室进行,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就坐,全程采用“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组合起来进行。以问题情境为引导,以问题解决为目的,把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融合在一起,把教师演示实验、启发讲解与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实验探究结合起来。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了解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
(3)掌握次氯酸的化学性质;了解漂白粉的制法。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组合起来进行。
(2)以问题情境为引导,以问题解决为目的,把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融合在一起,把教师演示实验、启发讲解与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实验探究结合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氯气物理性质的观察、化学性质的推测、实验的验证,最终树立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养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六、教学片段节选
【课题引入】
【过渡1】氯气有哪些性质?为什么有毒?如何才能找到防止氯气毒害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我们共同来学习。
【任务卡片1】观察氯气
教师将任务卡片1和课前与学生骨干一起制备的多瓶氯气分发给各小组,阐明观察内容,并和学生一起回忆闻气味的方法(打开集气瓶的塞子,用手轻轻煽动瓶口,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明确把结论填人卡片1的表格中,并把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6人一组既分工又合作,通过阅读课本、PPT、观察演示的氯气实物、教师的溶解性演示实验、组员间的交流讨论,达成统一结论后完成任务卡片1中的表格。
教师抽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另一个小组补充。同时把结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通过多媒体逐一填人表格。然后分析补充其它物理性质(加压下易液化);并介绍氯气的保存方法(先加压转化为“液氯”再保存于干燥的钢瓶中)。
【过渡2】通过观察,大家了解了氯气常见的物理性质。分析氯原子的结构可知:它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变为负一价氯离子。那么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我们通过实验来解答。
【任务卡片2】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做演示实验1-3。并抽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予以点评。 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各组都能较准确地填写实验现象,铜与氯气燃烧、氢气与氯气的燃烧方程式也能书写出来。学生在回答中对铁丝在氯气中的燃烧和氯气溶于水发生的变化不能正确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并对难以理解的反应做详细讲解:氯气的活泼性使铁元素在产物中呈现正3价。
【过渡3】大家对氯气溶于水发生的变化还不能正确理解,氯气能溶于水是氯气的物理性质之一,在这过程中,是不是仅仅发生了物理变化?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
【任务卡片3】探究氯水中的微粒
教师分发任务卡片3,各组依据所给的实验药品自主进行实验探究:氯水中的微粒有哪些?你是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的?请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并请其他同学予以点评,同时通过多媒体逐一把实验现象、结论、存在的微粒填入表格。
学生遵循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斗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从而理解氯水中存在的微粒究竟有哪些,明白氯气与水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溶解过程,还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
教师讲解原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即指溶解的氯气部分参与了化学反应。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起漂白作用的微粒是HCIO,
HClO的性质:弱酸性;漂白性;不稳定性:
【过渡4】所有氯水都有漂白作用吗?
【任务卡片4】比较氯水和液氯、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师生归纳小结:①氯气的水溶液俗称氯水,是混合物;液氯为液态氯气,是纯净物;②新制氯水含有分子:Cl2、H2O和HClO,离子:H 、Cl-、ClO-、OH-;久置氯水含有H2O、H 、Cl-、OH-;③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微粒是HClO(Cl2
【结束语】当氯气泄漏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紧急措施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氯气来揭开这个谜底!
七、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的理念
“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将问题任务化,以卡片分发给学生是一种新的很有创意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围绕重点进行实验探究,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4个任务卡片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全方位的把握;通过观察、阅读、探究、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以问题情境为引导来启发学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原动力;教师通過准确规范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寻找潜在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建构三维目标,发展终生受用的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的发展
学生在完成4个任务中五大核心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不仅掌握氯气的性质,了解化学物质的一般研究方法——实验探究法,还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一般规律,为今后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方法。
4.教学模式的运用
“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运用。本次对该教学模式的尝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在运用中,笔者体会到因学生实验探究的内容较多,课堂时间有些紧迫,在以后教学中可以先将四张任务卡片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提前预习,以提高课堂探究效率。另外,课堂的精心组织与合理调控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如何把多元评价结合进去等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