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中幼师互动关系建立的实践研究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阅读中的师幼互动关系,指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多向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它维系着幼儿阅读活动的成效,是早期阅读活动中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互动行为中的情感特征具有独特的价值,对整个互动的进程有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在发起阅读行为时常常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他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向老师发出请求、征询、展示、汇报、寻求帮助等。教师鼓励、赏识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不仅有助于保护幼儿发起与阅读有关的互动行为的愿望,而且对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2.幼儿在发起阅读行为时,希望得到教师的积极反馈。教师在面对幼儿发起的与阅读有关的互动行为时,和幼儿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对话、回应、反馈,适时、灵活地把幼儿的兴趣和意愿转变为教育内容,引领幼儿进行自我建构,有利于幼儿在和谐的师幼情境中有效阅读。
  3.幼儿在回应教师发起的与阅读有关的行为时,表现出较明显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是否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教师的发起行为进行理解、回应和反馈,影响幼儿对阅读行为的积极性。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时间段,把集中式阅读、分散式阅读及开放式阅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师幼互动方式和策略,来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提升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
  
  策略一:温情阅读法——打开阅读一扇窗
  
  一个温暖的阅读情景的组成,重在通过教师的温情伴读,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1.言传身教,耐心等待——无形的情感支持。
  如果孩子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就会从成人潜移默化的身教中形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所以教师应努力打造读书人形象,用自己爱看书的情感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到书的吸引力。尤其在早期阅读教育的初期,孩子往往对阅读缺乏耐心和持久力。这时,教师不应流露出焦急或责备的情绪,否则容易导致孩子失去对阅读兴趣。当孩子边看边说却无法正确表达图意时,教师也应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让孩子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体验浓浓的伴读温情。
  2.赞赏的表情,积极的语言——有形的情感支持。
  成人的鼓励是增添幼儿阅读乐趣的重要方法。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副赞赏的表情、一句积极的鼓励,就可以唤醒孩子积极的情感,激发和强化孩子阅读的愿望。在与孩子一对一阅读时,老师把孩子搂在怀里,靠在身上;分组阅读时,和孩子围坐在一起;集体阅读时,离孩子近一些;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让孩子经常听到老师热情洋溢的话语:“你真行,会翻书了。”“你和朋友一起补好了图书,大家很感激你。”“你邀请老师一起看书,我太高兴了。”……家庭亲子式的阅读形式,让孩子有被关爱、被重视的感觉。所以,在温情的阅读中,师幼共享的不只是图书而已,还有彼此的关爱和情感的交流,从中让幼儿享受阅读的快乐。
  
  策略二:燃情阅读法——点亮童心一盏灯
  
  点燃幼儿阅读的热情,当他们把认知经验、情感思考与阅读联系起来时,阅读便可以从兴趣转化为幼儿的一种能力。
  1.激活感知,积累经验——支持式互动。
  一个人对阅读内容的背景知识越熟悉,阅读内容与他的生活经历越有关,他的理解速度就越快。理解得也就越深。我们尝试“以主题推进形式建构幼儿阅读经验”的课程模式,在建构过程中,幼儿随着认知和社会经验的发展,对阅读的内容会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和连结,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与价值观。如在开展阅读活动《收集东,收集西》前,教师通过开展“春节收集”行动。丰富“收集”经验,理解“收集”的含义。当孩子对收集的概念有了自己的认识时,教师出示图书,孩子的情绪马上就被调动了起来,对曾在主题墙上出现的“收集”二字非常敏感,在解读封面、封底时还能将封面与封底的图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用“收集”一词表达出来:“我们用手把许多漂亮、好玩的东西装到盒子藏起来,就是收集”……在阅读后期,孩子们理解体验作品并迁移作品经验,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诗句:“我的嘴巴收集洁白的牙齿;青青的草地收集亮晶晶的露珠;沙滩上,脚丫收集了很多很多细细的沙子;幼儿园里,老师收集了许许多多可爱的小朋友……”通过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不仅促进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学会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2.分析点拨,提供阶梯——诱导式互动。
  当孩子的阅读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助”幼儿一臂之力,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将幼儿的阅读兴趣推向深入。比如,由于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阅读时目光常常被图书中生动的形象或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注意出现跳跃性的特点,思维过程呈现一种无序状态,影响阅读的理解。为此,在阅读中,我们经常提醒幼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有顺序地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图,让幼儿对各种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的关系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和判断。再如,受经验和思维局限,幼儿要准确识图有一定的困难。据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对于一页单幅图,重在引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仔细观察;若是一页多幅图,重在引导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图与图之间的联系,通过激发幼儿的想象,丰富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抛砖引玉,设疑推理——介入式互动。
  在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遵循着学与思相结合的规律,采用“听中带思,阅前必思,说前得思”的阅读训练策略,采取设疑的方法,帮助孩子逐步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求异、求新的思维,引导孩子联系自身及实际生活理解阅读内容。如在阅读活动《离家小兔》中,让幼儿由故事名称引起思维的想象、推理,带着“小兔为什么要离家?”的疑问去观察、查询画面提供的故事情节。当幼儿初步看懂画面后,教师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兔变成小鸟,妈妈要变成大树?为什么小兔变成花,妈妈要变成花匠?”等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使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而当幼儿掌握故事内容后,教师又及时引导幼儿进行想象迁移,与幼儿同玩“你变我也变”的游戏。在整个阅读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思维由发散到集中,又由集中到发散,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不仅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同步发展。
  4.平等对话,交流分享——合作式互动。
  通过师幼合作阅读与交流,鼓励幼儿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一起进行分析、讨论,互相 提问及回答问题,交流各自的感受。而交流的时间,我们一般都安排在每日点心后的“阅读分享会”上。比如,在阅读《五颜六色的小老鼠》的图书后,“老鼠可爱吗?”这一问题成了孩子争论的焦点。面对孩子的困惑,教师没给任何的评定,而是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双方辩论赛,教师也参与其中各抒己见。在分享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和阅读的欲望又被重新点燃了起来。
  
  策略三:激情阅读法——新辟书香一片天
  
  要使幼儿产生持续的阅读愿望,就应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述阅读过的图书内容,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引导幼儿在阅读中想象和求异,把一般的读书学习变成富有创意的活动过程,最终获得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追随兴趣,捕捉契机——激发孩子创作的灵性。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利用阅读材料创设有关的环境、设计有关的题材、运用有效的引导方法,积极参与幼儿的创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制作阅读小书或绘制自编图书的活动,通过“画画、记记、写写”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放飞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翅膀,表达对阅读作品的心得与感受。孩子们自制的图书多种多样,有连页图书、活页图书,有操作练习书、照片书,还有撕不坏的软盘书、碟片书。阅读自己制作的图书,幼儿备感亲切,既提高了对图书的兴趣,也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
  2.拓展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孩子表现的舞台。
  表演、迁移作品,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我们引导幼儿不受阅读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通过“说说、唱唱、演演”这种情景交融的方式,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努力打开幼儿阅读的思维通道。如在阅读活动《金鸡冠的公鸡》中,老师惊奇地发现,孩子运用自己的肢体造型扮演大树、小草。一个扮演狐狸的小朋友竟然改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歌词对公鸡唱上了“对面的公鸡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小米真好吃,你呀,不要假装不理不睬……”其他的小朋友也不甘示弱,用“两只蝴蝶”的旋律唱上了“亲爱的,你快来看,这儿小米真呀真好吃。亲爱的,你快来看,不要假装不理也不睬……”活动中,幼儿不仅表达了自己个人的阅读经验,而且创造性思维也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总之,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幼儿主动建构语言的能力和习惯,陶冶了幼儿良好的性情品格。同时,师幼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也促进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机智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杏如,多元阅读世界[j],早期教育,2002(7)。
  2.周兢,造就成功阅读者的培养目标[j]早期教育,2002(7)。
  3.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邱云,幼儿阅读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2)。
其他文献
编者按:《小人国》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央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一部真实电影(纪录片)。摄制组从2006年~2008年拍摄了北京郊区一所名为巴学园的幼儿园,记录了一群2岁~6岁孩子的真实生活。这部电影一经放映,在整个幼儿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刊本期特别赠送《小人国》电影光盘。为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该片,我们发表该片导演、全国幼教界的一些知
深秋的清晨,来到楼下的公园,遍地都是金黄——金黄的落叶,厚厚的、软软的,踩上去好似走在绒毯上。细细品味,如梦似幻,让我一时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我爱极了这秋天的落叶!  微风清荡,满树金黄的落叶随风起舞,似万只彩蝶翩翩而飞。在初阳的照映下,红的如玛瑙,黄的如玉片,艳丽极了。树上的枝丫也沙沙作响,像在深情地为离开的叶子演唱一首离别的歌,落下的叶子却含着笑,静静地躺着。落下的叶子也好,
推荐理由:  当看到照片中孩子的那双手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那些偏远荒凉之地,生活着不为我们所知的孩子,他们长期暴露在外的身体,忍受着严寒和干旱的考验,而他们的心灵也同样缺乏滋润与关注。张杨老师作为一次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带着自己和孩子们的关怀与爱去了,她温暖的不仅仅是那些瘦小的身体,更是那些质朴的心灵。更为难得的是,回到北京的张杨,开始用自己的声音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呼喊。而我们希望能将张
幼儿园管理的目的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因此,我们提出以“教师演播室”为组织形式,采用主持人的形式展开活动,以此充分拓展和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通过这一形式旨在改变以往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将一线教师推到幕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的主人”。同时,通过教师间的团结、合作与互动,充分展示教师各自的特长,使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进行肯定,增强其自信心。本文拟就通过对案例“童年的故事”策
秋天是悲痛的季节,它是一股凛冽的风卷走了温暖与生机,只留下荒芜的大地,有时或许有落叶飘过来掩住大地冰冷的皮肤,可风也吹过了人们的心,落叶是无暇顾及那儿的,所以人的心便绞着疼,就像秋风无情地划过那转瞬间的阳光。  或许我们并不知道这股无形的疼痛是来源于哪里的,只是心在不断地往下沉,就像秋水那样平静且死沉,或许那转瞬即逝的悲痛遗留下来的痂,被风触碰后又隐隐发痛。 秋天或许很委屈,它只是天生那样,却勾起
我园通过多个层面的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在相应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成效比较显著。但这种“以活动促发展、以竞赛促发展”的管理策略容易导致教师疲于应付、被动发展、职业倦怠。我们认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还缺少一种能够唤醒他们自我成长意识的精神力量。如何让“被动发展”转为“主动发展”?那种唤醒的精神力量又从何而来?近三年来我们结合青年教师的心理特点、工作经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乐于追“星”——见识“星
芝麻,关门  朱晓蕾    起床的音乐响了,孩子们开心地从床上爬起来,一边穿衣服一边唧唧喳喳说个不停:“星期天,妈妈带我到动物园玩的。”“昨天我看奥特曼打多角怪兽。”“飞飞,你的裤子穿反啦,哈哈……”照这个样子,二十分钟他们也出不了睡眠室的大门,下午的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忽然,我想到之前讲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孩子们特别爱听,当说到阿里巴巴忘记了开门的暗语,被关进大山洞的那一段故事的时
在这个无比庞大、无比含混、无比分裂、无比嘈杂又无比寂静的世界上,美有时是小的、落寞的,就像巨大岩石中心的一点冰晶。在它的四周,尽是平凡粗糙的石头,尽是冷漠的湖水,尽是喧嚣的声响,尽是晦暗潮湿的欲望。但美仍会闪耀,用它最輕盈的样子,用它朴素的觅食姿态,用它不无艰难的飞翔。  美更难捕捉,更难确认,更无法驯养。当我们的内心刮起最险恶的风暴时,美仍然那么安详沉静,让人既感激又悲伤。  罄尽一生,我所能够
师德培养是关键  张琼珊    在实践中,我们时常发现许多新教师教学技能过硬,可是却不被家长、幼儿喜爱,有的还常常成为“被告”。相反,有些教学技能一般、学历不高的教师对幼儿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强,经常与家长沟通,深受幼儿爱戴和家长尊敬。这两种现象引发我们思考:幼儿园新教师前三年的学习重点应放在哪些方面?  本人当了十多年的园长,去年暑期转岗到区幼教室工作,从接触一个园的新教师到一个区的情况来看,我
农人的诗意来自那些最轻易得到的快乐,如一壺老酒、半碟花生。  都说文人诗意多,其实,普通人的诗意更多。毕竟文人对于诗意要求极高,清风明月朗星一样不能少。普通人就不一样了,小酒小聚甚至家长里短都能嚼咂出芬芳迷人的味道。  在诗意的世界里,时间流逝是表象,暖寒晴雨是外衣,得失对错不必深究,进退成败付之一笑。一个人只需面对最真实的内心,诗意不增不减,恰好盈满心胸。  (小宝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