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合并潜行皮下窦道的慢性创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合并潜行皮下窦道的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72例由各种原因所致合并潜行皮下窦道的慢性创面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分为PRF组39例和常规换药组33例。PRF组患者创面在清创后应用PRF填充潜行皮下窦道1次或2次,表面以凡士林油纱及无菌敷料包扎,每2~3天换药1次。常规换药组患者创面在清创后以碘伏浸润纱条填充引流,常规无菌敷料包扎,每0.5~2.0天换药1次。记录2组患者手术次数、换药次数、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潜行皮下窦道闭合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2组患者手术次数相近(t=0.565,P>0.05)。PRF组患者换药次数为(6.4±2.1)次,明显少于常规换药组的(19.2±6.2)次,t=12.107,P<0.01;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时间为(15±5)d,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的(25±9)d,t=6.087,P<0.01;潜行皮下窦道闭合时间为(12±5)d,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的(24±8)d,t=7.315,P<0.01;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3±7)d,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的(35±10)d,t=5.924,P<0.01。2组患者慢性创面全部完全愈合,出院后随访4~12个月,未再发生破溃或形成新的窦道。

结论

应用PRF治疗由各类原因导致的合并潜行皮下窦道的慢性创面,创面愈合迅速,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学科建设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和抓手,同时也是品牌、声誉和地位的基石。强有力的学科体系、创新的研究方向和扎实的人才培养环境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已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烧伤学科的发展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笔者单位烧伤科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就烧伤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作为我国从事烧伤医学的第1代成员,笔者有幸撰文参与庆祝中国烧伤医学创建60年活动,借此概括地展示笔者一生参与烧伤外科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和专科教育工作。笔者回顾烧伤外科的发展,提示烧伤外科的转型和发展方向;还就烧伤外科和危重医学学科在群体烧伤大规模抢救合作中的协调和配合问题,提出建议;并希望对以往在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面存在的分歧进行研究和整合,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以利于后辈。
目的观察脉冲染料激光(PDL)+剥脱性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序贯治疗对早期增生性烧伤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笔者单位就诊的221例烧伤患者创面愈合6个月以内全身各部位增生性瘢痕228个符合入选标准纳入本前瞻性研究,先采用PDL治疗,每个月治疗1次,至瘢痕充血程度评分降至2分以下时,改行剥脱性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每3个月治疗1次。记录治疗开始时间、次数及随访时间。首次治疗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源自1958年上海广慈医院外科严重灼伤治疗小组。60年来,他们创造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技术,包括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分期分批切痂、以头皮为供皮区、大张异体或异种皮打洞嵌植自体小皮片混合移植覆盖创面,烧伤早期液体复苏的"瑞金公式"和"冬眠疗法"等,取得了临床实际效果,并在学术上总结了这些技术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这些技术和国内其他独创的治疗技术一起,被
期刊
创伤性瘢痕不仅影响局部外观和功能,还可伴有疼痛、瘙痒、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瘢痕防治仍然是困扰整形美容外科的难题。近年来,随着选择性光热作用及点阵光热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光电技术给创伤性瘢痕的临床防治带来了突破性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专家对近5年临床瘢痕光电治疗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合国内外瘢痕激光治疗专家共识,组织国内部分专家讨论并制订了适合当前我国医疗条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儿照护者的影响。方法笔者科室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重度烧伤患儿符合入选标准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另将每例患儿各1名照护者同前入组。对照组仅对患儿和照护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对患儿和照护者全面的心理护理、对照护者贯穿全程的康复指导、对照护者针对患儿病情进行个体化的知识宣传教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是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ADSC在创面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因其有来源广泛、体内含量多、免疫原性低、获取对机体创伤小等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糖尿病创面愈合困难的原因可能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多、长期的慢性炎症反应及外周神经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异常的体内环境也可影响ADSC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创面愈合
目的研究瘢痕疙瘩患者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RIZ)第8外显子A(8)和A(9)位点突变情况。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瘢痕疙瘩患者19例。采集患者瘢痕疙瘩组织3~5 g、外周静脉血3 mL,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并测定浓度,PCR法扩增获取RIZ第8外显子A(8)和A(9)位点片段,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大小,柱层析法纯化后进行DNA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