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学习视角对中小学平衡类动作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运动基本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尤其是大肌肉的活动,更需要有较好的平衡能力才能胜任。如,在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项目中,学生经常出现身体失去平衡而丧失球权的情况;在操控器械的运动项目中(如,自行车、滑冰、轮滑竞速)也经常出现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的现象。中小学作为打基础的运动学习阶段,掌握丰富的平衡类动作,获得较好的平衡能力是学生进入运动项目学习的重要保障之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身体练习中学习动作,在运动中学习运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是当下教学应该关注的重要方式之一。平衡动作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平衡能力的重要内容,需要理解平衡在运动项目及学习的价值,发现平衡动作教学的内在逻辑,并有系统的层次设计与方法教学,结合运动学习的主要手段,进行科学的学习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一、平衡类动作学习的逻辑
  (一)内容一体化设置的追求
  《课标》作为指导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其水平目标在运动技能方面从水平一到水平四以“基本动作”“有难度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较大难度的基本身体活动方法和组合技术”“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进行安排,呈现出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内容标准。
  一般情况下动作学习是在原有动作基础上结合新条件、形成新的动作技能。由此,在平衡动作学习的内容安排中也应该以此为主线。同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设计水平一平衡基本动作的内容时,就应考虑到水平四的运动技术和战术能力中所需要的平衡内容有哪些,这样一体化的思维,有助于系统地教学以及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运动学习。
  (二)从动作学习到动作运用的类认知与链接思维
  1.平衡类动作教学的类认知
  人类的动作一般分为有意、反应和反射3类[1]。平衡动作基本包括了3类情况,如,静态平衡动作基本是有意下的动作控制,在体操、武术套路的动作中多有体现;动态平衡在复杂的条件下(如,2名学生争顶头球、有人拦截的投篮)就呈现出了空间位置、时间节点、对抗力量等客观条件下的反射平衡;在运动中即将失去重心时迅速调整身体的动作,就属于应急反应类平衡动作。基于以上认知,平衡动作可以以类特征系统地设计内容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项目中的平衡动作时,产生合理的迁移。以体操与武术套路中平衡动作为例进行分析与思考(表1)。
  结合表1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武术在支撑点这一要素上以单脚支撑的平衡为主,体操包含了单一的支撑点,也有多部位的支撑;在身体姿势上,武术和体操有类似之处,如,燕式平衡、仰身平衡、侧身平衡等。将它们作为一类平衡动作进行分析时,可得出单脚支撑的稳定性,身体平倒、侧倒下的平衡能力是学习基础。
  由于在學习新动作时,学习者都会从原有运动经验中遴选出类似的动作经验,因此为了学生更好地进入体操和武术的学习,在水平一、水平二阶段要强化单脚支撑下的平衡动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呈现出层次的递进,如,在地面上完成单腿支撑后,可以减少接触面(小面积的木块)、轮胎或者在一定高度的体操凳上完成动作,使身体能在不稳定的条件下,克服不稳定因素,调节身体重心,维持身体的平衡,不断地强化形成平衡能力。在躯干体位上要逐步让学生体验到前、后、侧倒等不同方位的平衡感知。
  2.平衡类动作教学的链接思维
  平衡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体验、感知、掌握平衡动作的多少,运动体验越多,平衡动作掌握得就越多,运动项目的学习基础也就越扎实。由此,教师在设计平衡类动作时,要有链接思维,要关注到该动作进入运动项目中的价值。即便是水平一的单个动作学习,也不能仅仅围绕一个动作进行教学,而是提供多样的内容,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平衡体验。接下来,以动态平衡的“跳起落地”动作在中小学生所学习的田径、体操、球类、武术中的内容为例进行分析(表2)。
  从表2中可以发现“稳定”是单个平衡动作或运动项目中的共性内容。如,在学习投篮(跳投)时,再让学生学习单(双)脚向上起跳并保持身体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明显不能满足投篮学习中动作结构和节奏学习的基础需要。事实中诸多学生投篮起跳后前冲这一错误的身体姿势,说明了在小学基础阶段对“跳起落地”这一平衡动作的学习缺乏。以动作学习与运用的链接思维在小学阶段安排该内容的教学时,应该出现不同起跳方式(单双脚、原地或助跑)的起跳学习,包括起跳后头部(手指、手掌)尽量触高物、保持身体平衡的要求等动作学习,上述练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跳高、足球中原地(移动)起跳争抢头球或跃起接高空球的守门技术,也有一定的价值。有的教师在教学生扣球时,安排学生在排球网前练习,以不触网为要求之一,以条件限制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向上并且保持起跳中和落地后的平衡。这样的练习,为学生后续学习排球扣球、拦网建立了初步的平衡体验与概念认知。由此可见,动作学习和动作运用的链接思维,让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客观性和一体性。所以,针对平衡类动作教学应该以链接运动项目学习的思维,自水平一开始给学生丰富的运动体验,逐步形成项目学习所需要的平衡能力,为学生在后续进入运动项目单元学习的有限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提供基础保障。
  (三)在运动中学习运动的认知
  众所周知,动作是运动的基本要素并通过运动实现。由此可见,动作与运动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复合体。所有的运动都是在特定环境或具体条件下进行的,如,“立正”也有具体的条件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均用语言构建一个教学情境,而非实际的、学生身体可感知的运动学习场景,造成学生学了动作却不能在运动中运用的现象,这是在学习初期就未建立运动环境的体验感所造成的。在运动中学习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学习方式,身体在可感知的运动环境下学习。如,“原地跳起双手摸高—落地平稳”这一平衡动作的学习中,组织学生在一定高度的绳(线或其他标志物)两边进行摸高练习,这样一个具体的运动场景,不仅能够给学生明确的高度目标,而且待学生到了高年级进入排球扣球或拦网学习时,他们就会唤起“在一定高度的绳两边摸高”的运动经验,从而较快地理解身体所需要保持的平衡性。所有运动都不会是孤立存在的,由此,教师在进行平衡类动作学习中,要充分地设计出合理的运动场景,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运动,并为后期学习提供丰富的运动经验。
  (四)动作学习与方法学习的结构化
  以运动学习视角进行平衡动作的教学,不仅指向运动学习场景建构,更是系统、整体、全面思考所学的平衡动作,有助于运动项目学习的一种教学设计思维方式,是从基础动作到运动技术的学习与运用的整体思考。动作并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和有目的的运动系统,涉及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筋膜和关节等的协调活动。即便是单个平衡动作,如,蹲立、金鸡独立等也是全身参与的协调活动,从而需要教师具有结构化教学思维,不仅仅是动作轨迹的教授,更要指导学生掌握诸如调节呼吸、注意力要专注到动作学习、动作节奏控制等完成平衡动作的方法,以教方法促进动作学习的质量。
  二、平衡类动作教学的建议
  平衡类动作教学伴随着学生运动学习经验的增长而增加难度,运动学习基本都是从已有运动学习经验为基础实施教学,平衡类动作也不例外。由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再设计目标与内容,这样才有较高的达成度。进入体操或其他专项运动的学习中时,平衡类动作的学习与运用应以“泛化、分化、自动化”的动作形成基本规律设计单元课时的目标与内容。其次,在水平二进入组合动作或专项运动学习之后,教师在教学之前自己应该反复体验动作,要能够分清哪些是上一步动作,哪些是衔接动作、后续动作,合理运用分解动作进行教学,这样才更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感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注意强化单个动作学习反复练习和链接动作的动作轨迹与方法的指导,如,水中平衡(游泳)的单个动作、衔接动作以及呼吸方法的协同教学就是上述要求的典型案例。最后,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到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以及运动经验的差异实施教学,如,体重较大、力量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支撑点少或倒立状态下的平衡练习中,就要注意适当降低要求(持续时间、动作次数等),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并要从练习态度上积极鼓励,激发他们自己跟自己挑战的欲望。反之,针对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就要提高练习要求,确保每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展.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的理念在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中的应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6):1-11.
其他文献
幼儿音乐活动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活动,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是幼儿音乐活动开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为切入点,先分析了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的内涵与价值,继而探讨了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应用对策,包括立足幼儿心理、尊重审美差异、鼓励自主创编、坚持家校合作等。  幼儿的年龄结构与身心特征决定了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要路径,而音乐活动则是幼儿活动的重要類型,在幼儿的音乐学习与审美发展中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性质明确提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高中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就是在学校开设的若干运动项目中进行自主选项,较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使学生学会学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改变以往学的项目多,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教学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敢于挑战的优秀品质,为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灵敏素质是指人在遇到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协调、灵活地完
体育优质课比赛中的每一节课往往都是经过了参赛教师和团队共同精心设计的,不仅体现了参赛者个人的智慧,也代表着区域性研究的方向,因此,它传递的信息更加丰富、全面,是体育教师借鉴和模仿、分享和研究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也正是因为如此,各级比赛组织部门一般都会不失时机地把观摩学习也纳入活动的范畴。  学习与研究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场体育优质课的学习与研究的过程实质是通过间接经验的获取、加工,最终被内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于2017年9月1-3日已成功举办。或许科报会的很多方面的事务性工作逐渐被淡忘,但科报会中的大中小学教师不失时机地学习,会场上下的学术交流场景依然印象深刻,启示颇丰。参与本届科报会,不仅通过聆听和观摩学习能够提升研究的能力,而且还通过反思引发了对体育真义的重新审视。  一、聆听中提升研究之能力  在以“健康中国·学校体育的使命与发展”为主题的科报会上,
高血压是慢性疾病中的一种,人们普遍认为患上高血压疾病之后需要服用西药控制病情的发展,殊不知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成为目前治疗高血压的新趋势,且在近年来已有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就和大家说一说中西医是如何结合治疗高血压的。西医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西医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为利尿剂,适用于轻度高血压患者,该类药物也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尤其适合伴有心力衰竭和浮肿
一、设计理念  本课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课程标准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这一理念为理论依据;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并逐步形成运动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健康行为;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二、设计思路  跪跳
羽毛球由16根羽毛组成,打羽毛球时,最容易出现断毛的情况,如果出现断毛现象,羽毛球的平衡点就会受到改变,球的飞行也就不稳定。如果将损坏的羽毛球进行修复并重新使用,就会降低消耗,节省开支,为羽毛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提供帮助,也能促使更多学生喜欢和从事这项运动,从而掌握一门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基。  一、准备工具  剪刀1把、尖嘴钳1把、牙签、拆下的旧羽毛若干、速干胶水1瓶(图1)。  二
制订学习目标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1]。学习目标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评价实施的重要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中就明确指出:具体学习目标一般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做什么与怎么做)、“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2]。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来看,制订学习目标的问题主要
编者按:为了彻底改变校内体育竞赛“多数人看,少数人赛”的精英赛制,应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要求,我们栏目将集中征集一批能体现出全员性、教育性、发展性和独创性,并经过实践检验,具有现场操作感的“优秀校内体育竞赛的设计与实施方案”(详见上期通知),给想办好赛事的教师们提供借鉴与参考,让阳光下的操场变得更加灿烂,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贡献我们的力量。  篮球全员运动会于2017年4月26日上午举行,历时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