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班长学整被子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小传]
  
  洪胜兵,1964年9月出生,1982年10月入伍,安徽省安庆市人,上校军衔。曾任班长、排长、干事、股长、教导员、政治赴主任等职。多次被评为军区优秀基层干部,3次荣立三等功(其中三等战功1次)。2006年10月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官。毕业于西安陆军学院,先后获得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本科、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文凭。在军内外报刊发表文章40多余篇。
  那是新兵入伍不久还在新兵连的时候,对于从小就喜欢体育的我来说,军事训练我是真没有为难过,但让我头疼的事还真有,我无论使出多大能耐,也无法把崭新的军被叠成战友那种方正的豆腐块形状,而是坍塌得像一堆豆腐渣,最好的情况也是前高后低,班长说像“打飞机的高射炮”。不过最让我发愁的还有:我的班长是整个新兵营的内务标兵,他叠被子是绝对的一流,在他的班里面,可想而知,谁被子上的毛病也休想逃过他的眼睛。
  好不容易一个周末来临了,战友们都洗了衣服开始写家信,我也准备拿出心爱的小说看两眼,哪知班长把我叫住了:“洪胜兵,拿着你的被子跟我去会议室。”我一听傻眼了,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但是没办法,只能乖乖地跟着班长去了。
  到了会议室,班长把桌子擦了一遍后就把被子平铺好告诉我:“看好了,我叠一遍给你看,我就不明白,同样的被子别人能叠好你怎么就叠不好呢?”班长让我站到他对面后就开始边讲边做。班长把展平的被子使劲用手掌碾了两遍后开始三折对折。我发现班长根本没按照我原来的痕迹折叠,这样更难以叠出形状来。但班长说“我这是告诉你,只要用心,什么被子都能叠出样子来。”三折叠好后,班长用小臂碾了几下后,用立起的手掌压出两道折叠的线路,完全不像我还要用又开的指头测量距离。
  很快,魔术一样,在我手里像一堆烂泥的被子在班长手里马上豆腐块般地笔挺端放在桌子上了,条条棱角分明。正当我睁大眼睛惊讶的时候,班长一把抖开被子对我说:“看清楚了吧,自己来一遍,不要出现两遍。”
  我赶紧走过去,觉得凭着刚刚清晰的记忆我一定可以叠成那样,至少叠得差不多。但可惜的是,被子一到了我手里立马又恢复了豆腐渣的样子,我难为得出了一头汗,愣是连三个折痕都叠不好,班长在一旁一步步地指点着,告诉我怎么展平、怎么使棉花压住布面贴在一起,这样才不至于起虚角,然后又是怎样压痕迹,折叠,直至最后整修。
  虽然最后在班长的帮助下我叠出了一床二流水准的“豆腐块”,但是我委屈的泪水也快出来了,我想不通。当兵打仗练军事技能,我啥都不怕,干吗整这内务?难道上了战场和敌人比谁被子叠得好?
  听完了我的牢骚和自认为有理的“见解”后,班长把我叫到操场上语重心长地说:“当兵打仗固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内务建设同样是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叠被子看似事小,其实不仅关乎形象,更是对一名军人意志力与耐性的磨炼与考验,简单的一床被子,不是你那强壮的体魄就能够征服的,要懂得以柔克刚的道理,要对它施之以恰当的压力它才会有个理想的形状,好比做人,压力之下才能有所成就。”
  班长最后给我讲了他人生的感悟:由于家庭富裕,他上高中时一直没有别人那种高考的压力,反正都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就这样混了三年后,当身边的同学都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去陌生的城市报到时,自己才如梦初醒地感到巨大的失落,他根本无法接受家里为他安排的那份工作,他觉得人生没有价值,南于基础太差,他甚至没有去复读,最后他选择了部队。虽然有着高中毕业的学历,可由于底子过于薄弱,他连续两年都没能通过军校的预考。在经历过短暂的失落之后,他知道了人生没有压力时就会迷失自己,而迷失带来的损失则无法估量。从此,他便埋头于部队工作,特别钟爱上了叠被子,他觉得那像艺术,而且更能让他深刻地领悟到压力之下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每当心烦气躁之时,他都会一个人拿起被子去会议室“单练”。
  那次谈话之后,班长的一番话就牢牢印在了我的心中。后来,我因为训练成绩突出被选人教导队任教练班长,但依然没忘记给自己一些必要的压力,我知道那是我进步的前提。再后来,我荣幸地接到保送入学的通知。
  到了军校后,因为突出的军事成绩我由专科队被选入本科队担任那些高中入学学员的区队长,教务处说只要我在第一学期的考试都能够及格,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把我的档案调到本科队去。
  在那段日子里,我平时要担负起队长教导员的助手,负责学员其他的日常军事训练养成和管理,空余时间还要加班学习文化课,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我总是及时向身边战友请教,他们的文化课都是没说的。战友们和队领导都被我的好学精神打动了,他们都主动帮我度过这一关口,我也更努力地干好本职工作。很快,我最担心的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在第一学期考试时,我以平均分超出75分的好成绩成功转入本科队,为自己迎来了一片新的天地。再后来,我进入了某特种部队任职,一步步成长到今天,不仅精通了特种兵的各项技能,还取得了国防大学研究生的学历。在这20年的军旅成长生涯中,有苦有甜、有梦有泪,但我始终记住了这一点:“压力之下才能有所成就!”它使我勇往直前地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敢于直面任何艰难困苦!
  
  (洪胜兵 讲述 王昆 整理)
  责任编辑 余彦隆
其他文献
1 杜妈妈的“兵儿子”    94岁高龄且双目几近失明的烈属杜菊兰老妈妈有400多个“兵儿子”,这在第二炮兵连部驻地不算是一件新鲜事。20年来,一茬又一茬“兵儿子”用真情、孝心与杜老妈妈传递着感人至深的“母子情”。今天,“兵儿子”又来看望杜妈妈了,看老人家笑得多开心。    2 我来看望您了    七一前夕,65447部队警卫侦察排的战士谢勇涛来到驻地第二干休所看望老英雄白德华。四年前,刚入伍的谢
期刊
作为我国森林消防的专业队伍,武警森林部队在大兴安岭林区组建了全国首支森林灭火“重点分队”,担负着984万公顷森林的防护任务。入春以来,国家气象部门橙色预警信号频频亮起,我国北部原始林区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的“重点分队”积极准备、快速反应,力筑森林“防火墙”,“亮剑”千里兴安。值得一提的是该支队注重革新装备、研究战法,迄今,约有20余种森林灭火特种“武器”装备部队,水泵灭火、
期刊
我过第一个“八一”建军节是在1984年的夏天。那时,我在东北靖宇林区一个叫做三道湖的地方当兵。林区空气湿润,无论冬夏,低空都会沉静地驻留大片大团的云朵子。  翻过1983年冬季的冰天雪地,过完我军最后一茬吃大配额杂粮的新兵连生活,我这块“砖”被搬到了警卫连,先是过了个把月天天大门岗、游动岗的哨兵日子,然后,就以“老实、能吃苦”的优点被“砌”到了炊事班司炉(烧火)的岗位上。这一“砌”就是一年,也决定
期刊
“啪、啪、啪”,三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在海拔3500米的西藏林芝地区某地武警西藏森林总队野外综合训练场,烟尘浮滚,火焰翻腾,身着红色灭火服的官兵手拿风水灭火机,肩背便携式水泵等高科技灭火装备冲向“火场”,迅速实施扑救,水泵分队压制火头,风水灭火机手围追封控……转瞬,肆虐火魔灰飞烟灭。  多功能炊事车快速机动展开野炊,携带卫生急救装备的军医将火场上的伤员紧急送入战地救护所进行救治,车辆长途机动途中加油
期刊
对每一位女人来说,结婚前拍张婚纱照,可谓是她们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了。然而,对于驻杭某部飞行二大队大队长王淼的妻子李卡莎来说,渴望拍张婚纱照的愿望,推迟了两年半才实现。  王淼和他的妻子李卡莎曾是“青梅竹马”的高中同学。高中毕业后,王淼考入了北京一所军校,成了一名飞行学员,李卡莎则考入了南方的一所大学。那时,行走在恋爱季节里的两个人,天各一方,没有花前月下,只有鸿雁传情;没有海誓山盟,只有朝夕思念。
期刊
阿庞,原名卫星星,是三区队明星级的人物。团长相酷似NBA火箭队的威瑟斯庞,又幸运地分在我们这个火箭队粉丝的区队之中,故得此名。阿庞家境很富裕,但他却成了我们队的“特困生”。    贫困指数之一:庞氏制皮。    三午前的一双八七式军官制式皮鞋,被穿到了一双“NOSE KILLER”(鼻子杀手)的脚上,便开始了它的冒险游戏。它曾在阅兵道上叱诧风云,在专四的考场上留恋忘返,在训练场的水坑里游过泳,还在
期刊
我们是一个特殊的班,我们是新模式人才培养下的产物,在这个文明和谐的班里,我们将用我们的青春和梦想,纺织五彩的军校生活!    (102-2)/8-12=我们    (102-2)/8-12=我们?用队长和教导员的话说,我们是这样“产生”的:我们全队102号兄弟,我和教导员是你们的兄长,咱们是一家人,每八个兄弟一个班,12个班,还剩四个,那四个就组成公务班吧!  对,四个人就是公务班;公务班就是我们
期刊
“小马哥”真名马小伟,不知怎么传的,都叫他小马哥了。而我则是先认识的“小马哥”,之后才知道“小马哥”即马小伟。  标准的刚健型发式,从他那根根直立的头发就能看出小马哥的倔强和玩世不恭,大有鲁迅老前辈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傲然风骨。  我是开学后一个月才编到三班的。“小马哥”,号称我们政工队的才子——“唐伯虎”,一米七八的身高,亮亮的大脑门,配上一副厚厚的眼镜片架在鼻梁,这也是他做领
期刊
[人物小传]    赵业光,1965年9月出生,1984年9月入伍,山东省新泰市人,上校军衔。曾任班长、排长、参谋、股长、后勤处长等职。2次荣立三等功。先后取得南昌陆军学院本科、山东大学和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1992年获全军《军队律师资格证》,系济南军区法律顾问处注册律师。  我从高中考入军校后的第一学期期末,迎来了军事训练基础课目验收考核,各学员队进入了考核前的白热化训练之中。我所在的学员队
期刊
法国著名摄影家布勒松说过:“在摄影中,最小的东西也能成为伟大的题材。人间涉及的琐事能变成乐曲中的主调。”摄影就是这样!须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小见深;要善于挖细节,捕捉最有表现力的人物神情,使其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把局部放大凸显细节。例如:《中国青年报》记者谢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的小女孩——苏碧娟,这幅亿万中国人为之感动的照片,为何能打动人,并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这也是细节的魅力。千千万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