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小学)
摘 要:课堂小练笔训练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练笔;训练点;练笔设计
在实际的操作中,课堂练笔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有的引导不明确,学生理解不了,不知该写什么;有的只练不评,流于形式等。那么,究竟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练笔的设计,使其真正有效,做到一练一得呢?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从课文的内容和文本的表达形式入手选择合适的训练点,下面就具体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抓住课文内容进行练笔设计
既然是课堂练笔,其训练点肯定要和课堂的教学内容相关。所以,在设计练笔时,一定要从课堂阅读的教材内容入手,有目的且有针对性。
1.练在“插图”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在教学中,可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将插图写具体,让课文丰满起来。如六上《我的舞台》一文,所配的插图是“我”在院子里练毯子功的图片。文中对这一段的描写是“六岁的小女孩……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学生对“抻、拉,压、拽”这几个词都不是很理解,光读很难对“我”练功的辛苦有所感受,而图片的内容正好是对这个内容的补充,所以,让孩子们看图写一写,从而更深切地理解“我”为艺术所付出的艰辛。
2.练在“空白”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语言凝练,故事内容很容易理解,但伯牙作为一名宫廷乐师,他的身边也有许多赞美他的人,那么他为何视钟子期一个山野樵夫为知音呢?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我给他们讲了课外的一个故事。然后,引导语:“可以想象,遇到知音的伯牙此刻真想对子期一吐心曲呀,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写一写。”通过这个空白的练笔,很好地解决了孩子的疑惑,并加深了对知音的理解。
3.练在“感想”
我们的教材含有丰富的思想性、情感性,所以学生读文后一定会有许多自己的独特感受。如教学完《詹天佑》可以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写一写给詹天佑的颁奖词;教学完《唯一的听众》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想对这位老太太说些什么;教学完《匆匆》可以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理解……
二、抓住文本特点进行练笔设计
每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文本特点,抓准课文的语言,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这是课堂练笔设计一个很好的抓手。
1.练在“语言特色”
有的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有的课文语言如诗如画,有的课文如朱自清的《匆匆》从生活中的景物具体写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有的课文如《蒙娜丽莎之约》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展现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这些语言特点进行练笔设计。
比如,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时,我抓的写作方法是“作者在叙述事情的时候既有对松鼠的描写,又有我们的神态语言,两方面穿插着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家人对松鼠的喜爱”,这是通过第一个“储备冬粮”的事例后进行的小结,然后让孩子自学“晾晒蘑菇”和“垫窝取暖”两个事例,并说一说作者又是如何通过家人和松鼠来写出人与动物的情感。教学完全文后,最后让孩子们看许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唤起孩子们的记忆,进行小练笔,此刻的要求也十分明确——写一个小动物玩耍(吃食、睡觉、做窝……)的片段。可以对刚才的画面进行想象,也可以写与自己相处过的小动物。要求:通过动物的动作行为和人的神态语言表现出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这样的读、写结合,才能真正让课堂练笔落到实处。
当然,如何去挖掘课文中的文本特色,需要教师本身有较强的语言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多阅读、多思考,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2.练在“段落结构”
除了文本的语言特色外,很多文章的段落结构也很明显,这些小练笔的设计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从段入手,培养整体段落结构的意识。
如《索溪峪的“野”》这篇文章,以第一段为例,学生品味语言后,帮助他们梳理结构特点,先总写了山是“野的”,又从“惊险”“磅礴”“不拘一格”三方面来写出山的“野性的美”。然后我以“校园的晨是美的”为开头,让学生也从几方面来写一写美在何处,语言内容不必过多,毕竟课堂练笔还有一个“小”的特点,重要的是让孩子去发现、去概括归纳自己所看到的身边的景物特点,这样也培养了孩子思维的有条理性。
当然,进行有效的课堂练笔除了要抓准训练点外,还应注重练笔的时间和讲评的实效。练笔是一种量的积累,正如清代姚鼐说:“学文之法无他,多讀多作,以待其一日之成就,非可以人力之速也。”抓好每一次的练笔,让课堂“妙笔生花”,从而有效扎实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铁青,郑百苗.例谈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9(12).
[2]曹鸿飞.语文课堂练笔的落点选择[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6(12).
编辑 温雪莲
摘 要:课堂小练笔训练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练笔;训练点;练笔设计
在实际的操作中,课堂练笔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有的引导不明确,学生理解不了,不知该写什么;有的只练不评,流于形式等。那么,究竟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练笔的设计,使其真正有效,做到一练一得呢?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从课文的内容和文本的表达形式入手选择合适的训练点,下面就具体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抓住课文内容进行练笔设计
既然是课堂练笔,其训练点肯定要和课堂的教学内容相关。所以,在设计练笔时,一定要从课堂阅读的教材内容入手,有目的且有针对性。
1.练在“插图”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在教学中,可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将插图写具体,让课文丰满起来。如六上《我的舞台》一文,所配的插图是“我”在院子里练毯子功的图片。文中对这一段的描写是“六岁的小女孩……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学生对“抻、拉,压、拽”这几个词都不是很理解,光读很难对“我”练功的辛苦有所感受,而图片的内容正好是对这个内容的补充,所以,让孩子们看图写一写,从而更深切地理解“我”为艺术所付出的艰辛。
2.练在“空白”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语言凝练,故事内容很容易理解,但伯牙作为一名宫廷乐师,他的身边也有许多赞美他的人,那么他为何视钟子期一个山野樵夫为知音呢?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我给他们讲了课外的一个故事。然后,引导语:“可以想象,遇到知音的伯牙此刻真想对子期一吐心曲呀,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写一写。”通过这个空白的练笔,很好地解决了孩子的疑惑,并加深了对知音的理解。
3.练在“感想”
我们的教材含有丰富的思想性、情感性,所以学生读文后一定会有许多自己的独特感受。如教学完《詹天佑》可以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写一写给詹天佑的颁奖词;教学完《唯一的听众》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想对这位老太太说些什么;教学完《匆匆》可以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理解……
二、抓住文本特点进行练笔设计
每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文本特点,抓准课文的语言,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这是课堂练笔设计一个很好的抓手。
1.练在“语言特色”
有的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有的课文语言如诗如画,有的课文如朱自清的《匆匆》从生活中的景物具体写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有的课文如《蒙娜丽莎之约》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展现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这些语言特点进行练笔设计。
比如,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时,我抓的写作方法是“作者在叙述事情的时候既有对松鼠的描写,又有我们的神态语言,两方面穿插着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家人对松鼠的喜爱”,这是通过第一个“储备冬粮”的事例后进行的小结,然后让孩子自学“晾晒蘑菇”和“垫窝取暖”两个事例,并说一说作者又是如何通过家人和松鼠来写出人与动物的情感。教学完全文后,最后让孩子们看许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唤起孩子们的记忆,进行小练笔,此刻的要求也十分明确——写一个小动物玩耍(吃食、睡觉、做窝……)的片段。可以对刚才的画面进行想象,也可以写与自己相处过的小动物。要求:通过动物的动作行为和人的神态语言表现出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这样的读、写结合,才能真正让课堂练笔落到实处。
当然,如何去挖掘课文中的文本特色,需要教师本身有较强的语言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多阅读、多思考,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2.练在“段落结构”
除了文本的语言特色外,很多文章的段落结构也很明显,这些小练笔的设计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从段入手,培养整体段落结构的意识。
如《索溪峪的“野”》这篇文章,以第一段为例,学生品味语言后,帮助他们梳理结构特点,先总写了山是“野的”,又从“惊险”“磅礴”“不拘一格”三方面来写出山的“野性的美”。然后我以“校园的晨是美的”为开头,让学生也从几方面来写一写美在何处,语言内容不必过多,毕竟课堂练笔还有一个“小”的特点,重要的是让孩子去发现、去概括归纳自己所看到的身边的景物特点,这样也培养了孩子思维的有条理性。
当然,进行有效的课堂练笔除了要抓准训练点外,还应注重练笔的时间和讲评的实效。练笔是一种量的积累,正如清代姚鼐说:“学文之法无他,多讀多作,以待其一日之成就,非可以人力之速也。”抓好每一次的练笔,让课堂“妙笔生花”,从而有效扎实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铁青,郑百苗.例谈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9(12).
[2]曹鸿飞.语文课堂练笔的落点选择[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6(1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