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滋润语文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qinghu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语文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以达到育人目的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的情境 ,文本中的词句、文本的情景、教师的语言等,尽可能地挖掘作品中蕴藏的人类最丰富、最细腻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和审美的天堂,使之滋润语文教学,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感;滋润;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也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两个纲领性的文件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作品中蕴藏的人类最丰富、最细腻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激发情感、感悟情感、释放情感和完善情感的场所,从而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果。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情感 在进入新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还可以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2. 在文本语句中感悟情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饱含了作家的深厚感情。编入语文课本的文本大凡都是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的佳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作品的情感,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挖掘文本内在的思想性,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深意,把文本的思想精华所在牢牢抓住,启发学生进行深思,从而引导学生情感朝着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例如《背影》中描写年迈肥胖的父亲,迈着艰难的步履,不辞辛劳爬过地铁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父亲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不要紧的,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把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担心、不舍等情感,都含蓄地在言行中表达出来,在平淡的话语中隐藏着不平静的心情。所以,教师要在课文语句中所蕴含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素上进行分析,以唤起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怜悯心和仁爱心。
  3. 在关键词语中体验情感 好文章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好好体验,使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操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这样才能对词语包含的深意真正有所领悟。例如我在教《范进中举》的第五段范进喜极而疯时,就抓住该段的三个“笑”字,让学生去讨论这三个笑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在里面。通过对前后文的学习和大家的讨论,大家最终明确第一个“笑”字表现了范进几十年的夙愿得以实现的高兴喜悦,笑的背后还有对自己今后锦绣前程,升官发财,地位提升的憧憬与喜悦。后两个“笑”字则表现了范进的疯态,即使疯了仍然忘不了中举的喜悦。从三个“笑”字中可见范进扭曲的灵魂,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通过对这三个“笑”字的细细品味,学生对范进这个人物的心理和情感都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可以说学生在对范进这个人物的情感世界在宏观地把握的基础上,还在微观上进行了深化。通过关键词语的品味挖掘人物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真正领会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以此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4. 在文本情景中获得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为文学作品,情感无处不在,而学生的或欢乐、或悲伤、或崇敬、或憎恶的情感都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教学时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中的意境,学生就会赏心悦目,受到感染。如都德《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向学生告别的场景,教师可出示韩麦尔先生写完“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后的照片,要求学生对照图片,仔细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课堂上庄严肃穆的场景,描述韩麦尔的神情、语言、动作,以及他内心的痛楚和期望,描述小弗朗士的心情和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心里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同时很好的将这种情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心中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情感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如《背影》中的父子深情,《羚羊木雕》中的真挚友情,《观沧海》中曹操胸纳天下的壮志豪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腔报国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异彩纷呈的情感海洋,为开展情感教学提供了各种情感素材和教学活动的平台。
  5. 在言语表达中释放情感 “言为心声”,任何人说的话都是自己内心某种情感的反映,以情感人是教学语言的特点之一,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情感的交流,教者若不能饱含深情,其语言必然是苍白无力,不能感染学生,也就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情,有感染力,要通过亲切、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比如在教学《驿路梨花》最后一节时,启发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你将如何做呢?学生回答:“我们也要做一朵洁白无暇的小梨花。”教师顺势进行点拨:“是啊,我们也做一朵洁白的小梨花。也许你们还会在今天晚上做一个梦呢,梦见自己真正的变成那梨花丛中一朵洁白无暇的小梨花了。”这里教师没有进行说教,而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揭示人、事、物、景中的认识和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审美欢愉中激起情感,熏陶情操。语文教师只有把感情融入教学语言中,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使课堂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动人心魄的魅力,与学生形成一种息息相关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从而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文章,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的重要作用,重视激发情感教育。要让学生动情,教师首先应该自己进入课文,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教师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就必然导致情感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双重失败。教师的冷漠是语文教学落实情感教育的最大障碍。因此,教者一定要做到以情动之,使之动情。一句话,就是教师首先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染,然后再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才能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让情感滋润语文教学,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才会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和审美的天堂,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地理思维;欠缺  
期刊
【摘 要】“以人为本”简要说,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为了人,同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把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落实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人为本;教学策略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
期刊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中学生的个性倾向看,兴趣是最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发展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课标》对阅读教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但是,由于考试的压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现代信
期刊
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我反复研究《课程标准》,得出一个结论: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这正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现将自己多年来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写下来和大家共享。  1. 摸索出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点的方法 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将整个知识点,根据应考经验进行串讲,
期刊
【摘 要】口语交际属于言语交际范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恰当、准确、规范的口头语言,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思想交流的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能力为核心,并同时发展学
期刊
【摘 要】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 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美的感受,即审美。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  那到底什么是兴趣?怎样才能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时常会问自己,为什么学生会对数学课不感兴趣呢?原因当然有很多,数学课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其教材内容还是较抽象乏味,缺乏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后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数
期刊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文与图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
期刊
生活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形式,人的生命是在生活中展现的,为了孩子的生命奠基,就要让他们热爱生活、愉快开朗、积极向上,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要自立自强,提高生存能力。特别是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是竞争更加激烈。只有那些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自立自强的人才能勇于拼搏立于不败之地 。  传统教育领域中曾有人说:“儿童的大脑如同一张白纸”。其实,儿童从出生以后,就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命活动;有着通过自己亲历亲为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