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为学”需要真正的尊重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尊重,我们通常的理解是尊敬重视,严肃而庄重地对待。在教师看来,尊重学生就是不打骂学生,不说伤害学生自尊的语言,不嘲讽,不蔑视。在英语世界里,尊重(respect)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spicere”,是“往回看(to look back at)”“再看(to look again)”的意思。[1]同时,英语中对尊重的解释又延伸到了关心、注意、考虑、珍视和看重的层面。真正的尊重学生,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想法,照顾学生的情感,善待学生的错误。从心理学上讲,尊重学生即理解和重视学生的需要和态度,给予学生情感的支持和积极合理的期待。[2][5]“变教为学”的课堂,尤其需要真正的尊重。
  一、尊重学生要理解学生的需要
  中国传统的尊重观强调“下”对“上”,“幼”对“老”,“生”对“师”的单向尊重,这种观念忽视了“下”“幼”“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理应看到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态度。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对班里成绩不好的学生破罐破摔,完全置之不理,他的需要,他的渴望,在教师眼里都是无理的要求,以至这个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越差老师越不愿理会,陷入无限的恶性循环中。
  公开课即将开始,坐在最后的学生突然大声说:“老师,我没有水彩笔。”老师看了他一眼并没有理会,学生又大声说:“老师,我没有水彩笔。”老师无奈地拿了一盒水彩笔扔给了那个学生,同时狠狠瞥了他一眼。整堂课,那位学生并没有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一个人写写画画,老师也并没有再理会他。
  课下,我们有个惊人的发现:那个学生一个人画了很多的空间立体几何图形,早已超出了课程的学习范围。难道这个学生就不渴望老师的关注吗,就不渴求知识吗?而老师真的理解学生的需要吗?老师的做法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吗?这不禁让笔者想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对任何一名学生需要的忽视都有可能毁掉这个学生超人的天赋。
  由中国传统的教师的权威形象又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不敢说出自己的需要,老师说什么是什么,怕自己的需要不合理,怕说出了需要不能得到老师的理解与重视。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美国作家马克斯·J·帕尔默( Parker J.Palmer)的《教学勇气》(The Courage To Teach)中得到启示。他提到了一种恐惧的文化(A Culture of Fear),他说,我们的学生在恐惧,在学生恐惧的背后,是想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Voice),想让老师发现他们的声音,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要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声音,倾听他们的声音,甚至是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这样学生才能自信而真实地说话。[3]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学生的需要,深入了解学生,从而听到学生尚未说出的需要,给予适时的帮助,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师未必贤于弟子”,多听听学生的声音,或许你才能真正“贤于弟子”,变成真正的“贤师”。
  西班牙学者Fernando Doménech-Betoret a和Amparo Gómez-Artiga通过对教师思维方式与学生心理需求和动机激发的联系的研究发现:相比专断(executive)的思维方式,教师公正(judicial)和自由(liberal)的思维方式更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psychological need),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尊重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去学。
  二、尊重学生要给予学生情感的支持
  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接纳、信任与肯定,教师的情感支持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产生安全感。这种情感的支持能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至于太紧张,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整个的学习过程会是一种享受和满足的体验。
  数学课上,教师让学生用彩带和直尺量头围,大家的做法都是先用彩带绕头一圈,将起点终点标记,然后量彩带的长度来确定自己的头围长度,几组学生展示完量头围的过程后,一个小女孩举起了手,说她有别的办法,但是她羞涩地说:“我的办法好像不太好。”周围的同学已经知道了她的方法,嘻嘻哈哈地笑着说:“你那不行。”这时老师鼓励那位女同学上讲台来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看嘛。”在老师的帮助下女孩完成了头围的测量,虽然结果并不准确,但老师还是对女孩敢于尝试不同方法的做法进行了赞扬。这时同学们质疑的目光变为了赞许的目光,并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这位女同学整堂课都在积极思考,认真学习,课堂气氛也因老师的做法变得活跃,轻松自然。这又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堂课上老师的做法:
  课刚刚开始,老师让学生展示课下自己用分割的圆拼成长方形,一组同学高兴地站在讲台上展示着自己的成果,其中一位男同学拼反了,老师随口而出:“你错了,你一点也不认真,你的不对。”
  男同学原本高兴的脸上露出了羞愧的表情,红着脸走下了讲台。他整堂课都神情紧张,没敢再举手发言,整个课堂气氛都变得紧张沉重起来。
  传统班级中,也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经常处于不利地位,成绩好的同学会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表现出蔑视,无论语言上还是眼神中,这些行为源于教师对弱势学生的蔑视。教师是学生心中权威的代表,是重要的模仿对象,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表达了对弱势学生的尊重,能够理解他们,支持接纳他们,那么强势的学生也会因此改变对弱势学生的态度,会愿意去帮助他们,和他们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弱势的学生便会因此体验到被尊重感和被接纳感,从而促进其自我观念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教师的情感支持能使学生产生充分的被尊重感,学生会感觉到心理的安全感,使他们摆脱周围同学的排斥、冷遇以及心理上的威胁,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使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处于和谐和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   三、积极合理的期待才是真的尊重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雅格布森等人的实验研究都表明,期望效应是存在的,即我们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教师对学生积极合理的期待会使师生在相处过程中顺利融洽,学生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愿意并且相信自己能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水平。
  教师的语言和教学行为会将自己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将积极合理的期待传递给学生。这里所说的合理,是说教师的期待一定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的,这个期待一定是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匹配的。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兴趣所在,尊重学生就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运用言行促使学生向着“够得到”的方向发展。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原本班里学习成绩差,上课爱说话的学生,当老师让他担任小组长等职务之后,他会很认真地听课、写作业、收作业,做好组长该做的事,变得积极而有自信起来,成绩也有所提升。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教师说“你真棒”“你真行”这一类的语言,这对于没有受到或很少受到表扬的学生来说或许会是一种鼓励,但对于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来说,会觉得是一种敷衍,是一种很随意的称赞,因此对学生并没有激励作用,也并不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期待包含着“期望”与“等待”,不对任何一个学生绝望,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公平地对待有所区别的期待,这才是真正尊重学生。
  在美国,每个年级要开设必修课和可选择的选修课,每个学生进度不同,兴趣不同,选修的课题也不同。教学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是教科书的难度是不同的。[6]依据学生不同的喜好和个性制定不同的标准与合适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比千人一面的标准与目标,这样的做法照顾到了每一位学生,显得灵活而充满了人性,是尊重学生最好的体现。
  四、批评也要注意尊重
  中国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扔粉笔头、大声呵斥学生等现象屡见不鲜。近几年,虽然媒体曝光教师对学生体罚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体罚的现象还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是人就有生命不被受到威胁的权利,教师对学生犯错的指责甚至体罚无疑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如果教师能将“你这样做不对”“你不会,让别人来帮帮你”“看谁做得又好又快”这些语言变成“这是你的想法,我们再来听听别人的想法”“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那么学生便不会产生“我错了,他对了,我没他好”的自卑心理以及“我要做得比他好”的攀比心理。学生犯错是正常的现象,但教师传统的想法是只有学生在犯错误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下一次学生才会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惩罚越重,学生记得越牢,于是,产生了那么多的体罚和大声呵斥的现象。结果表明,学生的错误没有越来越少,反倒会因为要掩盖一个错误生出更多的错误,装傻和推卸责任的情况也愈演愈烈。那么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该怎么处理才能使学生既意识到错误又避免受到伤害呢?
  美国教师桑德拉·瑞夫和朱莉·海姆伯格在《全纳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中提到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做法:在课堂上可以用眼神和一些无声的信号手势和学生进行交流,这些暗示动作是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私下约定的不同的联络方法,教师以此向个别学生发出警告或引导他回到课堂学习中。这种方法可以不必因为唠唠叨叨批评学生而使学生丢失颜面,也不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在批改学生作业上,教师会采用在页中空白部分或粘贴一个小纸条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避免在作业内容上做标记,尤其不要用红笔。在训练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时,向学生示范在提出意见前先对同学作肯定的评价。除此之外,他们还提到,要避免对学生进行训诫、唠叨,说话时尽量压低嗓门,尽量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问题,学生做错了事情,尽量不要在其他同学面前与他谈论他的不当行为。[7]英国课堂上,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的做法则是从不对回答错误的同学出言讥讽。他们认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只有好和不好,没有孰对孰错。有时候即使教师不同意学生的意见,他们也会说OK。只是用其他方式暗示学生,你的想法还需要补充和完善。比如,教师在教授“5 8”时,学生的回答是多样化的,还有学生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均给予及时的肯定,而不是评价谁的方法对谁的方法错。[8]这些做法既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吸收借鉴。
  教师要理解和重视学生的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甚至是学生未发出的声音,给予学生情感的支持及积极合理的期待,学生受到尊重,会自然地产生自豪感,自觉地约束自我,从而走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学习的过程也将是一种享受,学生自然乐于学习,变被动的“被教”为主动的“乐学”。尊重不同于溺爱,不是一味地顺应,真正的尊重是与约束并存的,既尊重又要有规则。教师要理解尊重的含义,知道尊重学生的做法,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等等. 论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理念及实践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7).
  [2][5] 吕颖. 尊重的内涵及对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3] Parker J.Palmer.The Courage to Teach Guide for Reflection and Renewal[M]. Jossey-Bass,10th Anniversary Edition,2007.
  [4] Fernando Doménech-Betoret a
其他文献
新疆克孜勒苏克尔克孜自治州成立50多年来,在中央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各族人民团结努力,使克州发生了历史性的沧桑巨变.克州属于有自然资源优势但经济欠发达的西部边远少
【正】 生物技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技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广泛应用在药品、医疗保健、农业、食品、环境、能源等各个领域。但一般来讲,目前生物技术产业主要以生物
阿尔卡特朗讯推出100 Gbit/s以太网业务路由接口。这款全新的业务接口应用了独特的芯片创新技术,能够提供大规模带宽,以业内领先的速度和品质提供丰富的终端业务。并大幅提升能
朝鲜义勇队的建立,是在中国抗战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因素中,以金若山为首的朝鲜民族革命党及以其为核心的朝鲜民族战线联盟对直接参加中国
【摘 要】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情境图,如果这些图处理不当容易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绊脚石”。如果对解决问题中的情境图进行补充、修改、调换、抽象,那么就能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拐杖”,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图 解决问题 策略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情境图,尤其是第一学段的教材。这就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时,从图中提取有用的文字信息。这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
新疆克拉玛依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与内地一些发达城市相比,目前克拉玛依市在自身文化素养、历史积淀与时代品质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发展克拉玛依市城市文化应当以石油石
甲申政变后,中国和日本在朝鲜有发生战争的危险,于是朝鲜几次请求俄国在中日发生战争时保护朝鲜。俄国鉴于朝鲜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实力,没有答应,因而两国没
微软选定欧胜集成立体声编码解码器的电源管理器件WM8352,用于其新一代ZuneHD便携式媒体播放器。WM8352是欧胜成功的电源管理器件系列产品之一,其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可为便携式
消费者变了,他们不再象过去那样崇尚和追逐名牌,转而乐于采购品牌知名度不高甚至全无知名度、售价较低的产品。近五年来欧美日市场发生的这一变化,在营销专家们中间引起争论
认知冲突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失衡。本课的教学,层层递进的四次认知冲突,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