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融资视角下非法集资犯罪成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民间融资存在着契约化程度低、法律保护不力、监管主体缺位等弊端,这就造成当前非法集资犯罪多发,严重干扰了金融秩序、影响到社会稳定。此文以某地级市检察机关统计为基础,从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的特点出发,探讨了该类案件多发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民间融资;非法集资;犯罪原因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民营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受制于政府金融政策的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苛刻”条件以及自身不规范的治理机构、不透明的信息机制,使得其既难以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又难以从银行直接贷款,而民间融资利率调整灵活、借贷手续简便、交易成本较低、资金流动快速,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救命稻草”,但与此同时,民间融资契约化程度不够、法律保护不力、监管主体缺位等弊端,造成当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多发,严重干扰了金融秩序,激发社会矛盾,影响和谐稳定。
  一、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
  2010年至2012年,该市检察机关共依法受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36件59人,其中,辦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29件51人,集资诈骗案7件8人,案件的受害人多达1200余人。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涉案金额普遍巨大,涉及范围广
  涉案金额均在百万元以上,最高的甚至高达上亿元;从涉及行业来看,非法集资主要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种植、养殖、房地产等领域;从受害群体来看,非法集资的对象遍布社会各个阶层,但主要以中老年人、低收入者、农民等弱势群体居多。如缪某涉案200余万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受害人均为农民。
  (二)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犯罪形式呈现多样性
  犯罪嫌疑人通过成立表面合法的公司,租赁豪华写字楼作为办公地点,利用权威媒体、聘请名人做广告造势来掩盖其非法目的;花言巧语,编制各种名目,以兴办实业需要资金购买原材料、生产设备为由,承诺高额利息,骗取群众参与“投资”。另外,一些担保公司、房地产中介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将资金用于投资、转借或偿还,谋取非法利益。如施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作为该市牙科诊所人员,群众从报纸或电视里看到其广告,诊所装修豪华,门口石雕成群,后院亭台楼阁,基于此,贷款人“心甘情愿”将钱借给他,殊不知“富翁”早已变为“负翁”。
  (三)作案周期长,隐蔽性强
  非法集资活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周期性,从开始集资到案发,往往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案发前侦查机关难以掌握线索,而在案发后也难以及时、全面地收集到相关账册、资金走向等证据,给案件查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陈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陈某2003年成立公司,之后即开始“滚雪球”式的非法集资,为取信他人,不惜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按期兑付高额利息,造成“信誉”良好的假象,直至2010年经受害群众举报时才被抓获。
  (四)处置不当易引发涉检上访,激发社会矛盾
  非法集资活动参与者以弱势群体居多,希望将多年甚至一辈子节省下来的血汗钱、养老钱通过参与集资活动获取较大利润。但一旦资金受损,不仅直接影响其日常生活乃至生存,而且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网络舆情甚至涉检上访,而涉检上访处置工作稍有不慎,极易扩大事态,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检察机关的日常工作和自身形象。
  二、非法集资犯罪多发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该市非法集资犯罪呈现多发态势,原因方方面面,既有民营企业自身原因,也有投资群众方面原因,还有当前融资环境不畅等因素的影响。
  (一)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单调,逐利思想作崇
  当前,我国金融资源由政府控制分配,为了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金融资源更多地分配给国有企业,虽然政府每年对民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如提供一定数量的信贷资金、减少税收、降低融资成本等优惠政策,但毕竟杯水车薪;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更为看重企业性质、规模、自身能否获得更多利益,民营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资信度不够透明,一般很难获得贷款。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遭遇市场风险判断失准时恰恰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一些企业和个人抱着侥幸心态,打法律“擦边球”,明知无力偿还高额利息,却铤而走险,不择手段吸收社会资金,进行非法集资活动。
  (二)群众理财渠道狭窄,法制观念淡薄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积累了一定的富余资金,但当前金融市场缺少适合百姓投资的品种和渠道。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指数,而股票、证券行业专业知识门槛高、风险较大,不知如何确定投资方向,导致大量民间资本滞留在群众手中,游离于金融系统之外,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此时,非法集资人往往以高于银行几倍的利率回报为诱饵,吸引群众投资,由于群众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投资风险意识较差,经受不住不法分子高额利息回报的诱惑,置集资背后的风险于不顾,在趋利动机和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盲目相信非法集资人的资质和偿还能力,将自己多年辛苦积攒的钱款投入进去,这在客观上为非法集资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预防机制欠缺
  在我国,非法集资监管是个老问题,涉及面非常广。笔者以为,当前对非法集资监管体系的大框架还没有建立,政府各相关部门到底该分别承担哪些职责尚未明确,信息资源共享不够,对非法集资犯罪的社会控制力不高。发现非法集资苗头后,职能机关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与配合,放任了非法集资活动的发展,降低了打击效率,延误了处置时机。
  三、控制和预防非法集资犯罪多发的建议
  该市非法集资犯罪呈多发之势,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遏制当前非法集资犯罪多发态势,应当强化监管部门职责,拓展融资和投资渠道,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对非法集资犯罪做到早发现、早认定、早预防。   (一)加强相关职能机关的监管力度
  打击和预防非法集资类犯罪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司法机关在依法严惩此类犯罪的同时,也要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向工商、金融等相关职能部门反馈意见和建议,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金融领域内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建立司法机关与银监会、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切实完善案件线索移送制度,适当将侦查工作前移,以获得最佳刑事取证时机。对于地下钱庄、高利贷、标会等实践中较为突出的非法金融活动问题,应当会同相关部门,以联席会议、通报研究等方式,共同探讨预防和打击相关犯罪的机制建设。对于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的为非法集资提供保护或者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线索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坚决予以查办。
  (二)拓展融资渠道
  非法集资犯罪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因此,政府应当广开融资途径,通过建立健全扶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加强民营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等途径帮助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积极推进金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要建立一批直接服务于民营企业的中小型商业银行。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拓宽企业融资的渠道,而且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从源头遏制非法集资犯罪的发生。
  (三)增加合法投资渠道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投资多样化的需求也愈加突出。当前投资渠道无法满足居民的投资需求。因此,要不斷通过金融创新,为百姓提供更多期限不同、风险不同、收益不同的满足社会资金需求的投资渠道,这样流向非法集资领域的资金必然有所减少。政府对民间投资要加以正面引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许可范围和风险控制能力以内,开发出样式更多的金融产品,适应社会公众投资理财的需要,将更多的民间资金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同时面对巨大的民间资金与金融投资渠道狭窄的矛盾,应进一步放宽金融管制,给市场更多融资自主权,对民间资金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
  (四)加强法制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避免非法集资犯罪多发,有关职能部门要引导社会公众摒弃浮躁冲动、投机暴富心态,培养投资风险意识,提高社会公众辨别非法集资的能力,理性理财。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以法律宣传、案例分析、事实说明、受害人亲身经历等多种途径,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风险和危害,增强理性投资观念和风险意识,从根本上抵制非法集资活动。只有法制宣传与案件查办有机结合,才能使社会公众认清非法集资活动的本质和危害,并对违规违法现象予以自觉识别和抵制。
  作者简介:刘鑫(1983-),男,江苏海安人,南通市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杜春(1986-),男,江苏启东人,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其他文献
【摘要】法学方法论是对法学方法的反思和理论化。因此,我们要了解何谓“法学方法论”就必须先清楚“法学方法”的含义。但是,在汉语语境中,理解“法学方法”的困难在于对该术语中“法学”一词的理解。而要做一个优秀的法律人(法官)必须在解决前述问题之基础上,懂得如何运用。  【关键词】法学方法论;法官;案件事实;法律规范;法律解释;法律漏洞  一、概念辨析  (一)法学之概念  在汉语语境下,我们所理解的“法
期刊
【摘要】从利益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上看,个体利益的追求史促使民法的产生与完善,而社會利益的追求史促使经济法的产生与完善。社会个体在追求利益时出现了冲突,从而希望有固定的规范来予以协调,民法便是保障个体利益的法律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利益的追求达到一定程度后,新的社会利益诉求的出现,必将产生经济法作为保障新诉求社会利益的实现;在法律体系中民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背后暗含着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期刊
【摘要】法人作为法律主体存在已经有数百年的时间,但法律界对法人本质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以耶林、萨维尼、祁克为代表的著名学者纷纷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主要有法人否认说、法人拟制说和法人实在说。这些学说各有特色,有的时至今日都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法人与作为天然法律主体的自然人相比,在本质上究竟有何共性值得探讨。  【关键词】自然人;法人本质;准法人;法律主体;社会意志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上多数国家无论是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时代的来临,针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愈加紧密,立法体系也愈加完善。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不仅仅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采取措施,对于文化产业的保护也迫在眉睫。版权战略与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版权战略;区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着文化建设,不断地探索着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期刊
【摘要】CISG(以下简称《公约》)是目前国际货物销售合同领域一部最重要的国际统一实体法,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推崇。《公约》第95条作为《公约》第1条第1款b项的保留条款,肯定了保留国排除适用公约的保留效果但没有详细规定保留效果的实现方式,当今国际社会也尚缺乏统一的保留效果实现标准,这使得在存在保留国时,公约的适用呈现不确定和不统一的状态,这制约了公约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探讨相对合理的保
期刊
【摘要】《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双方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条却否定了其可诉性。从国外立法例来看,从婚姻家庭关系的伦理性来看,从我国的婚姻家庭关系的现状来看,夫妻双方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四条的规定签订的“忠诚协议”,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关键词】忠实义务;忠诚协议;婚姻法  一、绪论  当今社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
期刊
【摘要】网络经济在追求效率和经济的同时,带来了社会经济多层面的问题,使得传统法律规制失范。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商业欺诈、侵犯隐私、网络产权、违反公平正义、知识产权侵权、虚拟财产保护和继承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的解决已超出了现有法律所涵盖的范围,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平衡各方权利需求要求,是政策解决工具选择的价值体现。商业伦理重构为网络经济法律困境寻找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网络经济;法律困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作为国家和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权利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这引起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重视,这也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本文通過分析儿童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的原因,来引出解决方法,以期能够使这一问题得以有效改善。  【关键词】儿童权利;留守;人权  一、关于人权的概述  人权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国家目的。我党和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人权保护工作,但是由于我国人
期刊
【摘要】行政合同在服务性政府的大背景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我国行政合同的相应立法存在一些弊端,并不能很好指导行政合同制度的良性发展,行政合同有着不同于一般行政行为和民事合同的特点,我们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有益经验,设计与上位法相统一、与部门法相协调、程序和实体规定相并举,救济路径科学合理的完善统一的行政合同法,更好的指导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合同;优益性;契约性;法律体系  随着“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层检察院受理的一个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例,罗列了对此案三种不同的定性观点,并运用罪刑法定原则进行分析,进一步试析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适用中的限制与扩张。  【关键词】公共安全;罪刑法定原则;口袋罪  一、案情简介  2012年4月19日22时,家住C市的被害人丁某报警称:家住本地的犯罪嫌疑人蒋某与丁某因之前汽车索赔纠纷发生争执,随后蒋某随丁某驾驶吉利汽车一同去C市,途径城乡交界的大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