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楼一夜听风雨,游走愚园路。微风瑟瑟,梧桐摇曳。想象着张爱玲笔下的老上海,不经意间就走到了愚园路1015号。这栋法国风格的花园洋房经过全面修葺后惊艳亮相,只是现在住在里面的已经不是著名金融家周作民,也不是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而是服务于长宁区民营经济的长宁区工商联、长宁区企业家会所。
都说老洋房是一种文化的沉淀,也是一块时间所能交给人类最为直观的历史胎记。如今,在这栋老房子里发生的故事是否也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那么现在就由我们走进去一访长宁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沈善敏,让他同我们讲诉一下长宁区工商联在这栋老房子背后的历史使命。
在长宁区工商联里有三句话,是这么说的:企业家要叫得应,企业情况要讲得清,服务工作要贴得紧。这是一个最能代表长宁区民营企业的体制内组织自我审视的标准,正是这种标准让长宁区很多民营企业、很多企业家的未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从培养企业家开始
企业家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推动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者,更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稀缺资源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据了解,长宁区现有纳税民营企业12000多户,民营企业从业人员35万人。近年来,长宁区工商联多措并举,培养造就了一批富有现代理念、国际眼光、战略思维、创新意识、具有政策深度把握能力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沈善敏认为,无论从经济贡献还是从数量规模,民营企业家都担当了重要角色和发挥了显著作用。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的发展,一切从培养企业家开始。
记者:我们都知道长宁区的优秀企业家很多,那长宁区工商联以哪些企业家为培养重点?
沈善敏:中央16号文件下达以来,区委区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下达了长宁区的“3号文件”,并召开了“加强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长宁区工商联也一直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要体现在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培养上。众所周知,长宁区经济结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比如电子商务、贸易、会展旅游、金融、航空服务和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领军人物都聚集在长宁区。所以如何从发现、培养、使用、管理、评估企业家,我们做了一系列比较全面的服务工作。
记者: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下吗?
沈善敏:首先,我们的发现机制是由区各有关部门、长宁区工商联党组、街镇商会组成,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发现一些优秀的企业家,进入非公经济人才数据库。一方面在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换届时进行集中推荐,给予政治安排。另一方面是注重平时的梯队培养,在届中调整时,成熟一批,安排一批,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舞台。
对进入人才库的企业家,长宁区工商联和区委组织部、统战部和党校每年都要办一个高级研修班,区委书记、区长、市工商联领导都亲自到场讲解,根据党和政府新的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深入研究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及时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形式,力求使企业家学员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除此之外,我们每年还会设定一个主题教育。这个主题将根据每年区里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事件来设定,例如2010年的主题是民营企业如何参与世博,2011年的主题是如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那么2012年长宁区作为上海唯一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区,今年的主题就是民营企业如何成为创新试点区服务的重要力量。这里面涉及到社会稳定、资源服务等工作。民营企业人才济济,很多人才都可以作为资源服务的对象。如何有效地使用一些企业家优势,也是我们这个主题教育的作用。
同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培养政治素质高、企业发展好、影响大、有代表性的新的代表人士,不断调整充实执常委班子,并注重在工作中发挥代表人士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现在,我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中全国政协委员1名,市人大代表3名,市政协委员4名,区人大代表53名,区政协委员67名;市工商联副主席1名,商会副会长2名,市工商联执委、常委18名。
记者:长宁有句话是“企业家要叫得应”,是如何体现的?
沈善敏:其实这个“叫得应”,主要体现在要充分发挥企业家办会的主体作用,这也是企业家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重大活动的体现。比如我们区经济政策出台前,政协的政治协商会,都要听取企业家的意见。每年都会引导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和回报社会的活动,随着活动逐年深入,企业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愿意主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长宁区是民营企业捐款最多的,总数达到1.5亿元。除了自然灾害的捐助,我们长宁还发起了“百企助百老”感恩行动回报社会,200多家企业参与了这个活动,共同走访慰问了长宁区102位老劳模、老党员、老统战人士。目前,感恩行动捐款206万,活动过程中,企业家不仅通过捐款感恩回报社会,更在与三老人员结对互助、走访的过程中,学习老前辈身上的革命奉献精神,有的企业家还带配偶、子女一同上门,和老同志学习交流。
如今,长宁区作为全国文明城区,有领导的支持,但更多的时候也要靠我们企业家的积极参与。
服务企业做好政府助手
近年来,长宁区工商联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进一步加大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的力度,不断丰富服务工作的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沈善敏表示,工商联是党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如何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关键就是要在区委、区政府和非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之间建立一个顺畅的信息传递机制,充分发挥好信息中介的作用;充分反映非公企业代表人士的诉求,为政府更好服务非公企业营造氛围。
记者:长宁区工商联在服务企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沈善敏:在服务企业方面,我区工商联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在政策信息上,我们连续6年编印了《上海市和长宁区政府近期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汇编,免费发放至各民营企业,企业反响特别好。同时,在我们网站上也不断更新国家、市、区政府的最新政策。我们要打造的就是‘您要找最新政策,请找长宁区工商联网站’,这方面我们还在努力。 在民企最关心的融资难方面,我们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商行、上海银行等9家银行联合建立金融服务室,定时、定点开展为企业金融服务。除此之外,我区还成立了四家小额贷款公司,我们积极推动小贷公司设置专款,以低息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其中一家被评为中国最具潜力小贷公司,另一家被评为上海市小贷公司金奖单位。
为了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调研,每年都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提案,连续5年,我们工商联的组织提案都被区政协列为一号提案。去年《关于培育支持中小企业上市》的一号提案,成功推动我区成立上市办,建立了“四库一”平台。我们也组建了培养上市企业的沙龙活动,这对我区中小企业上市工作有了很大的推动,今年已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年初,我会的一号提案是《关于鼓励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提案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随后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并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专门为中小微企业开展一门式服务。举一个例子,有一家多媒体企业,该企业承担了世博会,北京和伦敦奥运会的一系列多媒体制作业务,由于业务量大,前期垫付了高额的制作费用,出现了资金周转危机,但由于该企业之前从未向银行借贷,没有任何信用记录,各大银行都没有办法贷款给他。我们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深入企业调研,形成并报送了相关调研报告,得到市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专门到该公司了解情况,最后帮助企业通过“重大项目合同信用抵押”这一创新的方式,由两家银行共贷款6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现在这个企业发展很好,已经准备积极上市。
记者:如今企业需求日益增多,长宁区工商联在服务工作中有没有新内容?
沈善敏:这是当然的,企业要创新,我们也要创新,时刻贴近企业需求。这里我们比较重点的服务就是搭建政府和企业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我们搭的比较大。我们每年都要搞一次团拜会,这个团拜会并不就是纯粹的吃个饭,热闹一下。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区里的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括分管领导,区各部门、街镇的党政一把手,区里所有银行行长,上海市中外商会会长等等领导都会参加,团拜的几个小时,使我们政企沟通交流更顺畅了,企业家之间的联络更亲密了,企业家与中外商会的交流更直接了,企业与金融、银行界的联系更直接了。
还有一些小型的服务平台,我们坚持区情通报制度。年内召开二至三次区情通报会,邀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就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长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各级政府扶持企业发展政策的落实、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议题进行座谈。
我们比较有特色的服务是行业特色服务,要充分发挥进出口企业商会、餐饮业同业会、长宁区上市公司沙龙等会员行业组织的功能,组织开展适合企业需求和行业特色的各类活动,为民营企业发展和促进行业规范提供条件。
企业家最欢迎的服务就是商务合作服务和法律服务。我们与境内外驻沪商会定期举办“企业家商务恳谈会”,为会员企业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联动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更多的商机,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牵线搭桥、搭建平台。在法律方面,我们始终认为不要等发生问题才举一反三、亡羊补牢,所以我们先后组织了《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法律讲坛,我们要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沈善敏认为新形势下长宁区工商联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还将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始终要围绕“上海市四个中心建设目标”建设、坚持“创新转型”、努力推动非公经济“两个健康”,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都说老洋房是一种文化的沉淀,也是一块时间所能交给人类最为直观的历史胎记。如今,在这栋老房子里发生的故事是否也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那么现在就由我们走进去一访长宁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沈善敏,让他同我们讲诉一下长宁区工商联在这栋老房子背后的历史使命。
在长宁区工商联里有三句话,是这么说的:企业家要叫得应,企业情况要讲得清,服务工作要贴得紧。这是一个最能代表长宁区民营企业的体制内组织自我审视的标准,正是这种标准让长宁区很多民营企业、很多企业家的未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从培养企业家开始
企业家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推动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者,更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稀缺资源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据了解,长宁区现有纳税民营企业12000多户,民营企业从业人员35万人。近年来,长宁区工商联多措并举,培养造就了一批富有现代理念、国际眼光、战略思维、创新意识、具有政策深度把握能力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沈善敏认为,无论从经济贡献还是从数量规模,民营企业家都担当了重要角色和发挥了显著作用。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的发展,一切从培养企业家开始。
记者:我们都知道长宁区的优秀企业家很多,那长宁区工商联以哪些企业家为培养重点?
沈善敏:中央16号文件下达以来,区委区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下达了长宁区的“3号文件”,并召开了“加强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长宁区工商联也一直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要体现在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培养上。众所周知,长宁区经济结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比如电子商务、贸易、会展旅游、金融、航空服务和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领军人物都聚集在长宁区。所以如何从发现、培养、使用、管理、评估企业家,我们做了一系列比较全面的服务工作。
记者: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下吗?
沈善敏:首先,我们的发现机制是由区各有关部门、长宁区工商联党组、街镇商会组成,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发现一些优秀的企业家,进入非公经济人才数据库。一方面在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换届时进行集中推荐,给予政治安排。另一方面是注重平时的梯队培养,在届中调整时,成熟一批,安排一批,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舞台。
对进入人才库的企业家,长宁区工商联和区委组织部、统战部和党校每年都要办一个高级研修班,区委书记、区长、市工商联领导都亲自到场讲解,根据党和政府新的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深入研究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及时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形式,力求使企业家学员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除此之外,我们每年还会设定一个主题教育。这个主题将根据每年区里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事件来设定,例如2010年的主题是民营企业如何参与世博,2011年的主题是如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那么2012年长宁区作为上海唯一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区,今年的主题就是民营企业如何成为创新试点区服务的重要力量。这里面涉及到社会稳定、资源服务等工作。民营企业人才济济,很多人才都可以作为资源服务的对象。如何有效地使用一些企业家优势,也是我们这个主题教育的作用。
同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培养政治素质高、企业发展好、影响大、有代表性的新的代表人士,不断调整充实执常委班子,并注重在工作中发挥代表人士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现在,我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中全国政协委员1名,市人大代表3名,市政协委员4名,区人大代表53名,区政协委员67名;市工商联副主席1名,商会副会长2名,市工商联执委、常委18名。
记者:长宁有句话是“企业家要叫得应”,是如何体现的?
沈善敏:其实这个“叫得应”,主要体现在要充分发挥企业家办会的主体作用,这也是企业家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重大活动的体现。比如我们区经济政策出台前,政协的政治协商会,都要听取企业家的意见。每年都会引导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和回报社会的活动,随着活动逐年深入,企业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愿意主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长宁区是民营企业捐款最多的,总数达到1.5亿元。除了自然灾害的捐助,我们长宁还发起了“百企助百老”感恩行动回报社会,200多家企业参与了这个活动,共同走访慰问了长宁区102位老劳模、老党员、老统战人士。目前,感恩行动捐款206万,活动过程中,企业家不仅通过捐款感恩回报社会,更在与三老人员结对互助、走访的过程中,学习老前辈身上的革命奉献精神,有的企业家还带配偶、子女一同上门,和老同志学习交流。
如今,长宁区作为全国文明城区,有领导的支持,但更多的时候也要靠我们企业家的积极参与。
服务企业做好政府助手
近年来,长宁区工商联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进一步加大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的力度,不断丰富服务工作的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沈善敏表示,工商联是党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如何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关键就是要在区委、区政府和非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之间建立一个顺畅的信息传递机制,充分发挥好信息中介的作用;充分反映非公企业代表人士的诉求,为政府更好服务非公企业营造氛围。
记者:长宁区工商联在服务企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沈善敏:在服务企业方面,我区工商联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在政策信息上,我们连续6年编印了《上海市和长宁区政府近期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汇编,免费发放至各民营企业,企业反响特别好。同时,在我们网站上也不断更新国家、市、区政府的最新政策。我们要打造的就是‘您要找最新政策,请找长宁区工商联网站’,这方面我们还在努力。 在民企最关心的融资难方面,我们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商行、上海银行等9家银行联合建立金融服务室,定时、定点开展为企业金融服务。除此之外,我区还成立了四家小额贷款公司,我们积极推动小贷公司设置专款,以低息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其中一家被评为中国最具潜力小贷公司,另一家被评为上海市小贷公司金奖单位。
为了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调研,每年都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提案,连续5年,我们工商联的组织提案都被区政协列为一号提案。去年《关于培育支持中小企业上市》的一号提案,成功推动我区成立上市办,建立了“四库一”平台。我们也组建了培养上市企业的沙龙活动,这对我区中小企业上市工作有了很大的推动,今年已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年初,我会的一号提案是《关于鼓励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提案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随后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并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专门为中小微企业开展一门式服务。举一个例子,有一家多媒体企业,该企业承担了世博会,北京和伦敦奥运会的一系列多媒体制作业务,由于业务量大,前期垫付了高额的制作费用,出现了资金周转危机,但由于该企业之前从未向银行借贷,没有任何信用记录,各大银行都没有办法贷款给他。我们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深入企业调研,形成并报送了相关调研报告,得到市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专门到该公司了解情况,最后帮助企业通过“重大项目合同信用抵押”这一创新的方式,由两家银行共贷款6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现在这个企业发展很好,已经准备积极上市。
记者:如今企业需求日益增多,长宁区工商联在服务工作中有没有新内容?
沈善敏:这是当然的,企业要创新,我们也要创新,时刻贴近企业需求。这里我们比较重点的服务就是搭建政府和企业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我们搭的比较大。我们每年都要搞一次团拜会,这个团拜会并不就是纯粹的吃个饭,热闹一下。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区里的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括分管领导,区各部门、街镇的党政一把手,区里所有银行行长,上海市中外商会会长等等领导都会参加,团拜的几个小时,使我们政企沟通交流更顺畅了,企业家之间的联络更亲密了,企业家与中外商会的交流更直接了,企业与金融、银行界的联系更直接了。
还有一些小型的服务平台,我们坚持区情通报制度。年内召开二至三次区情通报会,邀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就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长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各级政府扶持企业发展政策的落实、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议题进行座谈。
我们比较有特色的服务是行业特色服务,要充分发挥进出口企业商会、餐饮业同业会、长宁区上市公司沙龙等会员行业组织的功能,组织开展适合企业需求和行业特色的各类活动,为民营企业发展和促进行业规范提供条件。
企业家最欢迎的服务就是商务合作服务和法律服务。我们与境内外驻沪商会定期举办“企业家商务恳谈会”,为会员企业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联动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更多的商机,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牵线搭桥、搭建平台。在法律方面,我们始终认为不要等发生问题才举一反三、亡羊补牢,所以我们先后组织了《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法律讲坛,我们要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沈善敏认为新形势下长宁区工商联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还将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始终要围绕“上海市四个中心建设目标”建设、坚持“创新转型”、努力推动非公经济“两个健康”,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