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研学后教”的课堂焕发地理题材品德课活力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wwld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视“研学后教”地理题材品德课堂的背景,通过准确定位学习目标,正确解读品德教材,研学课堂自主学习,可构建“研学后教”地理题材品德课堂,焕发地理题材品德课堂的活力。
  【关键词】研学后教;品德课堂;地理题材
  一、构建“研学后教”地理题材品德课堂的背景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品德教师把地理题材品德课上成纯粹的地理专业课,或者一味地道德说教。在番禺区“研学后教”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开展了一系列地理题材的品德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通过构建“研学后教”的品德课堂,让学生每一个学习行为更有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二、构建“研学后教”地理题材品德课堂的策略
  (一)准确定位学习目标,体现知情和谐统一
  地理题材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不只是机械记住一些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进而产生热爱地理、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如《俯瞰祖国大地》一课的学习目标定为:A. 知道祖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 学会观察地图,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提高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C. 感悟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壮丽河山,激发学生为祖国感到自豪的情感。可以看到,整个教学目标中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目标,体现了知识性与情感性的和谐统一。其实,“认识祖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域”既是地理方面的落脚点,更是德育的出发点。只有充分认识祖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域,学生才能有主动了解祖国辽阔疆域和壮丽河山的欲望,产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正确解读品德教材,让地理知识活起来
  1. 善于挖掘生活资源,让地理知识与生活同构
  品德教材有统一的教学资源,可是有些教学资源的时代背景、人物事件距离现在过于遥远,难以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让地理类品德课堂成为生活化、趣味性的品德课堂。教学《俯瞰祖国大地》时,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定位能力,如“把我们祖国的版图想象成一只迈着阔步的雄鸡,那么你的家乡在这只雄鸡的什么部位呢?”“遗憾的是,作为我们祖国这只雄鸡迈出的前脚——我们的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归……”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记住祖国版图的形状和快速定位某个城市在祖国的具体位置,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同构,这样的课堂更具情趣性,地理自然就成了生活的地理。
  2. 灵活呈现教学内容,让课堂学习更具趣味性
  地理教学内容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图、地球仪、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视频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纳与理解。如教学《认一认祖国的政区》,笔者准备了五颜六色的中国地图拼图,让研学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玩拼图游戏。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有的说先找大的拼,有的说按形状拼,有的说找最边上的,再往中间边拼边找。这样既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使教学增加了趣味性。
  (三)研学课堂自主学习,体验合作共同探究
  1. 课前分工,合作初探
  学习活动前,教师应根据学生性格、性别、学习状况、语言表达、家庭背景等搭配成立固定的研学小组,6人左右一组,组长轮流担任,负责组织、分工和组内的资料统计和整理工作,每一个活动后将评出优秀的小组和优秀的小组长。课前初探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布置,也可提前一周或数周进行,组长根据实际对组员进行分工,共同完成相关地理知识资料的搜集、整理,为课中的互动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合作初探的过程中实现了与家长、社会人士的交流,有了初步的体验和发展。最后各个研学小组汇总、整理资料,填写表格,实现组内、组间的交流,体验更深。
  2. 导思导练,研学探究
  这是“研学后教”品德课堂的核心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究问题,获取问题解决的结论和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了探究能力,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1)创设情境,导趣乐学
  导入要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主要方法有:①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②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③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④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如教学《认一认祖国的政区》,笔者通过猜车牌激趣导入 。2012年10月×日在我市×路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交警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扫了一眼车牌,很快判断出肇事车辆是哪个省的,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判断的吗?(生困惑地答:不知道)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生异口同声答: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认一认祖国的政区》,来看他们是如何判断的。笔者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巧妙导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
  (2)提出问题,导思善学
  教师通过有意制造矛盾、提出问题指导研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设计的研学问题应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创造适合学生主动研究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良好氛围。如教学《俯瞰祖国大地》,笔者让学生通过寻秘祖国海域活动、漫游中华活动、漫游祖国海域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动手、动脑,去认识我国辽阔的海域,认识我国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的地方,了解从大连乘船到海南岛经过的海域、海峡和岛屿,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
  (3)引导探究,互动研学
  在课堂教学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设置和提供一些提示性、引导性的问题,便于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参与中逐层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最终解决问题。探究问题虽源自教材内容,却往往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关的事实和现象,因而老师只须稍加提点,学生就能在还没有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探究问题。这样不仅节省时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探究活动,更能激起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4)提升认识,导练活学
  在学生充分汇报展示、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简要进行反思、评价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深化学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创设探究情境如补充资料,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探究,运用形成的观点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认识。如《俯瞰祖国大地》导练活学环节,笔者让学生唱一唱《我爱你,中国》抒发爱国之情,在新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后谈学习收获,提升学生的认识;然后分组填写研学案的激励评价表,让学生获得成功激励。
  3. 课外实践,研学拓展
  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要与课内知识紧密结合,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可能提供的条件,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如《俯瞰祖国大地》研学拓展环节,笔者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了解有关祖国和邻国的新闻,发现祖国和邻国的变化。通过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强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虽然《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的内容给教师的执教带来了许多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努力构建“研学后教”品德课堂,深入探讨地理题材教学,准确把握学习目标,正确解读教材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探索地理,探究事物的根源,我们的品德课堂就一定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是,2001.
其他文献
摘要:  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理论上讲,红色理论社团的独特性使其具备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功能。在现实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了以红色理论社团为载体的“形势与政策”新型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培养了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也存在载体社会支持度不够大,教育受众面不广以及考核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融入并服务当地社会,拓展
【摘 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体现与时俱进的特征,课程是综合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设计的。正因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广度”,我们更要追求的是课程的“深度”。笔者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一单元主题四《生活的安全》为例,谈谈对正确解读课程标准的建议。  【关键词】正确解读;提升实效;课程标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推进,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生
【摘 要】 從课本上的一个“全等”习题出发,借助类比推理,在复习时让学生的思维在“全等”与“相似”之间跳跃,这样丰富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帮助学生建立,拓展和完善了知识结构,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关键词】 全等,相似,类比,串联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心智活动,可以引导学生
【摘 要】本文分析了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发掘教材资源,编排英语剧,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路,并阐述了英语剧的特点,排演英语剧的目的意义,形成英语短剧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语剧;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一、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是:激励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
【摘 要】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依然流行以练习题为主的复习模式,这使得研学后教课程改革在新知识教学环节和复习环节存在截然不同的差别,旧复习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复习观,并介绍了这种复习观在南双玉小学实施的效果。  【关键词】复习模式;新复习观;学情变化  一、现行数学复习的通用模式  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教师在新课授课阶段已经能吸收引用新教学理念的成果,但是在复习阶段,新课程理念仍然
【摘 要】信息技术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内容的集成性、操作的简易性、界面的精美性等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知识;兴趣;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内容的集成性、操作的简易性、界面的精美性
【摘 要】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将艺术表演融入作业,让作业充满灵性;将社会生活融入作业,让作业充满情趣;将生产劳动融入作业,让作业充满“汗味”;将游戏融入作业,让作业充满童真,这样布置多样化的语文作业,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作业;艺术;生活;劳动;游戏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是反馈有效教学和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参照,是引
【摘 要】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教学生活化成为必然。探究数学生活,提炼教学内容生活化、经历教学活动生活化、凸显教学目标生活化,可彰显生活化教学的魅力,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数学生活;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目标  新课改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和智慧。本文就生活化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
【摘 要】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大胆放手,生活流程游戏化,创设游戏环境,以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关键词】游戏;自主能力  常言道:“会玩的孩子聪明。”游戏是幼儿的权利,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促进着幼儿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的发展。丰富的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渠道,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保持了身体最佳的舒适状态,
摘 要:从社区文化场域的视角实证分析了武汉市H社区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状况。社区文化场域具有亲历性、广泛性、开放性、互动性和潜隐性等特征;具有氛围营造、情感熏陶、行为渐染和能力塑造功能,影响社区文化场域德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变量包括社区共同体认同、居委会执行力以及家庭参与度。构建社区文化场域,充分发挥其“德育场”作用是拓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社会网络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社区; 文化场域; 青少年; 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