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木加工产业是江山市具有五十多年的传统产业,经历了由原木交易到初级加工,再到精深加工的产业发展过程。2004年,江山市实施竹木加工产业“二次提升”战略,因势利导,规范提升,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基础更加稳固,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已成为江山市加快经济提升发展的主导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推动创业创新的富民产业。近年来,全市竹木加工产业产值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2008年,拥有深加工企业239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实现总产值54.17亿元。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时,江山市木业积极应对,逆市上扬,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34.6%,出口额达到1053万美元,同比增长51%。江山市已成为“中国木门之都”、浙江省主要人造板生产基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国产原木交易集散中心。
产业积淀,助推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基础
依托江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优势,竹木加工产业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在江山市开始孕育,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原木交易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前,木材经营主要由国家垄断。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国家逐步放开木材的垄断经营,江山人也开始加入这个行业,以原木中转交易为主。二是粗加工阶段。90年代以来,贺村建成了浙西竹木市场,并形成了一大批锯板厂,产品以方料等粗加工为主。三是“一次提升”阶段。2000年至2004年,先后建成两期木材深加工园区,贺村木材加工园区被命名为“浙江省竹木工业专业区”,江山市形成了细木工板为主的50多种产品。四是“二次提升”阶段。2004年至今,江山市进一步加强对竹木加工产业的规划引导,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科学的快速发展轨道。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锤炼培育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他们成为竹木加工行业的主力军,其中一部分业主逐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具备了扩张提升的基本条件。
江山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竹木加工产业在推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顺势而为,积极引导扶持。一是加强领导。2004年,江山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竹木加工产业领导小组,林业等相关部门单位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推进竹木加工产业发展。产业领导小组严格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明确了自身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服务与规范引导,重点在转变观念、政策扶持、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及市场管理等宏观层面不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推动“二次提升”。二是重点扶持。2004年,市里把竹木加工产业列入全市重点发展的“六六产业”,2008年又将其列为“4+X”特色主导产业之一,持续在政策、项目、技术等关键环节加以重点培育。三是行业监管。在积极发挥产业领导小组作用的同时,构建了由主管部门、产业商会、产业协会和产业分会等多级行业管理机构,从不同层次加强行业自律、监督和企业“抱团”发展意识,强化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促进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科学规划,描绘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蓝图
为加快实现“中国竹木加工大市”向“中国竹木加工强市”转变,江山市遵循合理性、适应性、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长短期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以适应不同阶段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中长期规划方面,与专业院所合作,制定了《江山市竹木加工产业发展规划(2005-2020年)》,对全市竹木加工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总体布局、投资概算与效果、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等重点环节进行了全面而适度超前的部署。在短期规划方面,制定了《江山市竹木加工产业三年提升行动纲要》,对2008年至2010年江山市竹木加工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重点、主攻方向、提升路径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和部署。同时,市里还根据产业整体规划,指导一大批竹木加工企业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发展规划,在增强企业发展有序性和高效性的同时,也在微观层面确保全市竹木加工产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准确定位,增强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
多年来,江山市竹木加工资源主要依靠从福建、江西引进为主。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资源集聚能力不断增强,资源集聚半径也在不断扩大,现已扩展到湖南、广西、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区,还从俄罗斯、越南等国进口资源。近年来,江山市年均木材交易量在150万m3以上,而江山本地木材采伐量只占全市木材资源消耗量的3%左右。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现状决定了江山市在木业源头缺乏定价话语权和原始竞争力,因此,如何做好资源集聚文章,不断提高木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产业“零资源”发展,成为关系到全市竹木加工产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课题。经过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证,江山市将竹木加工的产业定位确定为以松、杉、竹等南方材为主,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之路;将产品定位为以中低端市场为重点,逐步向高端市场延伸。根据上述定位,江山市通过行业低门槛准入、本土企业创新、招商选资等多种渠道,不断完善竹木加工产业链,并逐步形成了基础稳固、配套齐全、产品丰富、市场广阔、资源利用充分的产业发展态势。在江山,无论木材品种、规格、质地如何,都能物有所值;无论是原木、方料、板材,都能找到下家;无论是枝桠、树皮、木屑,都能用得其所。全市已形成了以地板、建筑模板、指接板、细木工板、竹胶板为主的人造板系列;以免漆门、烤漆门、工艺门为主的木门系列;以机制炭、活性炭为主的炭制品系列;以及家具、木制工艺品、集成材和林产化工等7大产品系列100多个品种。日臻完善的产业链条,环环相扣的梯度加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使得全市木材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将近100%,这也成了江山竹木加工产业的重要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建设平台,夯实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基石
良好的发展平台是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针对江山市竹木加工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产业集聚度低、知名度低、科技含量低等“三低”问题,重点从园区建设、品牌推介、科技提升等三个领域着手,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一是不断加快园区平台建设。2000年,江山成功开发了占地面积105亩的贺村木材深加工一期园区。2002年,投资近1000万元,创办深加工二期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全部到位,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此后,江山又相继筹建占地面积300亩的竹木深加工三期园区以及峡口镇的竹加工基地,进一步拉大园区产业发展框架,形成了“二线六乡镇”、一园区一基地为主体的竹木加工经济发展格局。全市近70%的竹木粗加工企业和85%的深加工企业汇聚于此,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二是积极开展推介平台建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内外兼修”,全力提升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方面以市内节会营销为重点,先后成功举办了2005浙江(江山)木材交易洽谈会,江山林产品北京推介会,2006、2007中国(江山)木业科技洽谈会以及2008中国(江山)木门行业高峰论坛等五次大型木业节会活动,帮助企业对接大市场,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形象。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义博会等各类博览会和展销会,积极展示产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努力扩大对外交流。在加大整体推介力度的同时,各企业也在积极创新思路,不断探索尝试各类营销推介方式。如“福临旺家”门业召开全国招商峰会,创建了“1+8”的商业经营模式,将江山竹木加工产业营销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三是全面推进科技平台建设。重点抓好宏观和微观两个平台建设,全力构建兼具面上宏观引导功能和具体微观指导功能的科技平台。在宏观平台建设上,江山通过举办木科会、成立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等形式,与中国林科院、浙江林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大项目合作,探索研究全市竹木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关键技术攻关等共性问题,从而推进产业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微观平台建设上,江山积极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帮助德生、欧派、易和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开展项目、技术对接,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
项目建设,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不断推进项目建设是做大做强产业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江山市坚持以产品创新为目标,以技改扩建为动力,以“三个一”(一名市领导牵头挂帅、一个责任单位具体承办、一名干部现场负责)重点项目推进机制为保障,全力推动广大竹木加工企业开展各类项目建设,不断育强行业龙头。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市场形势,江山市以丽人、欧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纷纷迎难而上,积极把握危机中难得的发展机遇,将科技创新、节能增效作为突破口,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有力地稳定了整个产业的良性增长势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竹木加工企业共投入8亿多元资金用于产业提升。市里筛选了10个规模大、档次高、有发展潜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创业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优促强。全市现有各级龙头企业22家,规模以上企业202家,其中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0家。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提升,促进了产业分工协作,带动了一批配套生产企业发展,金凯等龙头企业积极寻求业内生产合作,定向选择中小企业代加工产品,形成龙头、基地相配套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同时,江山市牢牢抓住质量这根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强化“量质并举”的品牌发展理念。组织开展“质量月”和“走千家”活动,深入生产企业开展质量品牌宣传和专项整治活动,广泛开展各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并出台细木工板企业生产许可证制度、指接板企业生产标准、木门企业生产标准等,引导企业按行业生产标准、工艺流程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强化服务,优化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
服务就是发展的环境,好的环境对外是竞争力、对内是亲和力,差的环境对外是排斥力、对内是破坏力。多年来,江山市各级各部门主动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加强政策、信息、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力度,全力为竹木加工产业的提升发展创造良好的整体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服务。从全市范围来看,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提升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保稳促调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通过政策杠杆引导各种要素向工业领域倾斜。从产业层面来看,200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30多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支持科技创新,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同时,努力整合多方面资源,全力推进“重心下移,服务前置”。林业部门在木材深加工园区所在地贺村镇设立了林业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入园全程服务,企业筹建全方位服务,企业生产全天候服务”的“一条龙”全程服务;把原设立在市区的木材办证中心下移到贺村镇,以方便业主办理木材运输证件,并积极引导物流、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入驻园区所在地。二是强化信息服务。抓好“江山木业网”网络平台建设,以政策、技术、市场信息为重点,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强化产业发展的信息支撑,帮助企业扩大信息面,抢占有利商机;主动对接“浙江林业产业网”等专业网站,通过林业产业信息交流,扩大与省内外各林业企业、市场的横向交流与联系,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强化人才服务。全面启动“木业引智”工程,组织动员企业参加高校毕业生招聘会,鼓励企业大力引进各类生产、管理、营销、策划、设计人才,整体提升产业人才队伍素质。2007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300多名,市里奖励每位专业人才5000元。
素质提升,激发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内生活力
企业竞争力和生命力之关键是人。江山竹木加工企业大都是内生型的,业主具备江山人刚正诚信、大胆实干的优秀品质。多年来,市里一直高度重视竹木加工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业主(管理层)、员工两个层面的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发掘企业内部潜力,积极培育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一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系统开展企业主和管理层学历培训、专业证书培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经营管理理念更新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近年来,市里已先后组织举办了10多期针对竹木企业主和员工的学习培训活动,邀请高校专家、知名学者前来授课。同时,组织业主、技术骨干到各专业院所、业内大企业学习培训。另一方面,紧密对接本市“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在江山职业中专开设竹木加工技能培训专业,建立产业工人培训长效机制,系统提升一线产业工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广大竹木加工企业的行业自律观念得到明显增强,企业间互相压价、互相“拆台”的恶性竞争现象显著减少,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行业发展走上了更加规范的道路。
(责编:耿国彪)
产业积淀,助推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基础
依托江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优势,竹木加工产业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在江山市开始孕育,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原木交易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前,木材经营主要由国家垄断。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国家逐步放开木材的垄断经营,江山人也开始加入这个行业,以原木中转交易为主。二是粗加工阶段。90年代以来,贺村建成了浙西竹木市场,并形成了一大批锯板厂,产品以方料等粗加工为主。三是“一次提升”阶段。2000年至2004年,先后建成两期木材深加工园区,贺村木材加工园区被命名为“浙江省竹木工业专业区”,江山市形成了细木工板为主的50多种产品。四是“二次提升”阶段。2004年至今,江山市进一步加强对竹木加工产业的规划引导,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科学的快速发展轨道。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锤炼培育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他们成为竹木加工行业的主力军,其中一部分业主逐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具备了扩张提升的基本条件。
江山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竹木加工产业在推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顺势而为,积极引导扶持。一是加强领导。2004年,江山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竹木加工产业领导小组,林业等相关部门单位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推进竹木加工产业发展。产业领导小组严格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明确了自身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服务与规范引导,重点在转变观念、政策扶持、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及市场管理等宏观层面不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推动“二次提升”。二是重点扶持。2004年,市里把竹木加工产业列入全市重点发展的“六六产业”,2008年又将其列为“4+X”特色主导产业之一,持续在政策、项目、技术等关键环节加以重点培育。三是行业监管。在积极发挥产业领导小组作用的同时,构建了由主管部门、产业商会、产业协会和产业分会等多级行业管理机构,从不同层次加强行业自律、监督和企业“抱团”发展意识,强化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促进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科学规划,描绘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蓝图
为加快实现“中国竹木加工大市”向“中国竹木加工强市”转变,江山市遵循合理性、适应性、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长短期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以适应不同阶段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中长期规划方面,与专业院所合作,制定了《江山市竹木加工产业发展规划(2005-2020年)》,对全市竹木加工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总体布局、投资概算与效果、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等重点环节进行了全面而适度超前的部署。在短期规划方面,制定了《江山市竹木加工产业三年提升行动纲要》,对2008年至2010年江山市竹木加工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重点、主攻方向、提升路径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和部署。同时,市里还根据产业整体规划,指导一大批竹木加工企业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发展规划,在增强企业发展有序性和高效性的同时,也在微观层面确保全市竹木加工产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准确定位,增强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
多年来,江山市竹木加工资源主要依靠从福建、江西引进为主。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资源集聚能力不断增强,资源集聚半径也在不断扩大,现已扩展到湖南、广西、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区,还从俄罗斯、越南等国进口资源。近年来,江山市年均木材交易量在150万m3以上,而江山本地木材采伐量只占全市木材资源消耗量的3%左右。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现状决定了江山市在木业源头缺乏定价话语权和原始竞争力,因此,如何做好资源集聚文章,不断提高木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产业“零资源”发展,成为关系到全市竹木加工产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课题。经过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证,江山市将竹木加工的产业定位确定为以松、杉、竹等南方材为主,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之路;将产品定位为以中低端市场为重点,逐步向高端市场延伸。根据上述定位,江山市通过行业低门槛准入、本土企业创新、招商选资等多种渠道,不断完善竹木加工产业链,并逐步形成了基础稳固、配套齐全、产品丰富、市场广阔、资源利用充分的产业发展态势。在江山,无论木材品种、规格、质地如何,都能物有所值;无论是原木、方料、板材,都能找到下家;无论是枝桠、树皮、木屑,都能用得其所。全市已形成了以地板、建筑模板、指接板、细木工板、竹胶板为主的人造板系列;以免漆门、烤漆门、工艺门为主的木门系列;以机制炭、活性炭为主的炭制品系列;以及家具、木制工艺品、集成材和林产化工等7大产品系列100多个品种。日臻完善的产业链条,环环相扣的梯度加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使得全市木材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将近100%,这也成了江山竹木加工产业的重要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建设平台,夯实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基石
良好的发展平台是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针对江山市竹木加工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产业集聚度低、知名度低、科技含量低等“三低”问题,重点从园区建设、品牌推介、科技提升等三个领域着手,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一是不断加快园区平台建设。2000年,江山成功开发了占地面积105亩的贺村木材深加工一期园区。2002年,投资近1000万元,创办深加工二期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全部到位,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此后,江山又相继筹建占地面积300亩的竹木深加工三期园区以及峡口镇的竹加工基地,进一步拉大园区产业发展框架,形成了“二线六乡镇”、一园区一基地为主体的竹木加工经济发展格局。全市近70%的竹木粗加工企业和85%的深加工企业汇聚于此,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二是积极开展推介平台建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内外兼修”,全力提升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方面以市内节会营销为重点,先后成功举办了2005浙江(江山)木材交易洽谈会,江山林产品北京推介会,2006、2007中国(江山)木业科技洽谈会以及2008中国(江山)木门行业高峰论坛等五次大型木业节会活动,帮助企业对接大市场,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形象。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义博会等各类博览会和展销会,积极展示产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努力扩大对外交流。在加大整体推介力度的同时,各企业也在积极创新思路,不断探索尝试各类营销推介方式。如“福临旺家”门业召开全国招商峰会,创建了“1+8”的商业经营模式,将江山竹木加工产业营销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三是全面推进科技平台建设。重点抓好宏观和微观两个平台建设,全力构建兼具面上宏观引导功能和具体微观指导功能的科技平台。在宏观平台建设上,江山通过举办木科会、成立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等形式,与中国林科院、浙江林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大项目合作,探索研究全市竹木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关键技术攻关等共性问题,从而推进产业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微观平台建设上,江山积极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帮助德生、欧派、易和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开展项目、技术对接,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
项目建设,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不断推进项目建设是做大做强产业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江山市坚持以产品创新为目标,以技改扩建为动力,以“三个一”(一名市领导牵头挂帅、一个责任单位具体承办、一名干部现场负责)重点项目推进机制为保障,全力推动广大竹木加工企业开展各类项目建设,不断育强行业龙头。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市场形势,江山市以丽人、欧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纷纷迎难而上,积极把握危机中难得的发展机遇,将科技创新、节能增效作为突破口,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有力地稳定了整个产业的良性增长势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竹木加工企业共投入8亿多元资金用于产业提升。市里筛选了10个规模大、档次高、有发展潜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创业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优促强。全市现有各级龙头企业22家,规模以上企业202家,其中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0家。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提升,促进了产业分工协作,带动了一批配套生产企业发展,金凯等龙头企业积极寻求业内生产合作,定向选择中小企业代加工产品,形成龙头、基地相配套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同时,江山市牢牢抓住质量这根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强化“量质并举”的品牌发展理念。组织开展“质量月”和“走千家”活动,深入生产企业开展质量品牌宣传和专项整治活动,广泛开展各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并出台细木工板企业生产许可证制度、指接板企业生产标准、木门企业生产标准等,引导企业按行业生产标准、工艺流程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强化服务,优化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
服务就是发展的环境,好的环境对外是竞争力、对内是亲和力,差的环境对外是排斥力、对内是破坏力。多年来,江山市各级各部门主动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加强政策、信息、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力度,全力为竹木加工产业的提升发展创造良好的整体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服务。从全市范围来看,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提升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保稳促调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通过政策杠杆引导各种要素向工业领域倾斜。从产业层面来看,200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30多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支持科技创新,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同时,努力整合多方面资源,全力推进“重心下移,服务前置”。林业部门在木材深加工园区所在地贺村镇设立了林业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入园全程服务,企业筹建全方位服务,企业生产全天候服务”的“一条龙”全程服务;把原设立在市区的木材办证中心下移到贺村镇,以方便业主办理木材运输证件,并积极引导物流、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入驻园区所在地。二是强化信息服务。抓好“江山木业网”网络平台建设,以政策、技术、市场信息为重点,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强化产业发展的信息支撑,帮助企业扩大信息面,抢占有利商机;主动对接“浙江林业产业网”等专业网站,通过林业产业信息交流,扩大与省内外各林业企业、市场的横向交流与联系,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强化人才服务。全面启动“木业引智”工程,组织动员企业参加高校毕业生招聘会,鼓励企业大力引进各类生产、管理、营销、策划、设计人才,整体提升产业人才队伍素质。2007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300多名,市里奖励每位专业人才5000元。
素质提升,激发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的内生活力
企业竞争力和生命力之关键是人。江山竹木加工企业大都是内生型的,业主具备江山人刚正诚信、大胆实干的优秀品质。多年来,市里一直高度重视竹木加工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业主(管理层)、员工两个层面的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发掘企业内部潜力,积极培育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一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系统开展企业主和管理层学历培训、专业证书培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经营管理理念更新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近年来,市里已先后组织举办了10多期针对竹木企业主和员工的学习培训活动,邀请高校专家、知名学者前来授课。同时,组织业主、技术骨干到各专业院所、业内大企业学习培训。另一方面,紧密对接本市“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在江山职业中专开设竹木加工技能培训专业,建立产业工人培训长效机制,系统提升一线产业工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广大竹木加工企业的行业自律观念得到明显增强,企业间互相压价、互相“拆台”的恶性竞争现象显著减少,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行业发展走上了更加规范的道路。
(责编:耿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