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和尿蛋白定性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eGFR和尿蛋白定性联合应用对行PCI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3年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将1 005例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依据eGFR和尿蛋白定性结果分成4组:A组:eGFR< 60 ml/min,尿蛋白阴性,34例;B组:eGFR< 60 ml/min,尿蛋白阳性,34例;C组:eGFR≥60 ml/min,尿蛋白阴性,797例;D组:eGFR ≥60 ml/min,尿蛋白阳性,140例.检测患者的血清肌酐和尿蛋白水平,比较分析4组间性别、年龄、吸烟、体重指数、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有无心梗病史等基本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0 d~3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用对数秩和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结果 校正体重指数、吸烟、年龄、性别、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有无心梗病史等危险因素后,在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3年内,蛋白尿与发生心脏事件的RR为2.006( 95% CI:1.020~3.947,P<0.05);PCI与发生心脏事件的RR为3.375(95% CI:2.106 ~5.410,P<0.05).B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59%、2.94%、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74,P<0.05).A、B、c、D4组患者术后第1年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9%、20.59%、4.0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050,P<0.01),且B组患者术后第1年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20、14.520,P均<0.01).A、B、C、D4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91.2%、73.5%、91.6%、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50,P<0.01).结论 对于鉴定和治疗高心脏事件发生率的行PCI术患者,eGFR和尿蛋白定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工具。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REP-PCR基因分型技术在临床光滑假丝酵母菌株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2010年上海瑞金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深圳人民医院38株光滑假丝酵母菌。采用MLST法扩增光滑假丝酵母菌的6个管家基因内片段,扩增片段测序后与数据库数据比对得出等位基因谱,从而得到相应的序列型(sequence type,ST)。采用REP-PCR法设计Ca21、Ca2
抗生素的发现使许多曾被认为是致命性的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治愈,但相伴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使人类在抗细菌感染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临床抗大肠埃希菌的一线首选药物,但由于其毒性较大,在儿科的临床使用中受到限制,这是否可以降低儿科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呢?本研究对儿科患者标本中分离的529株大肠埃希菌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PT、APTT、TT及Fib的检测被广泛用于出血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口服抗凝药的治疗监测及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等.血凝检测具有其特殊性,即不是分析某种特定的物质,而是对一系列酶促反应终点时间的测定,因此其影响因素也就更为复杂,包括标本的采集、运输、离心、保存及检测方法等。
期刊
目的 构建可同时检测AL患者WT1和MDR1基因表达水平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提取K562细胞的总RNA,并逆转录扩增WT1和MDR1的cDNA,通过Bam H Ⅰ及BglⅡ酶切后连接成WT1和MDR1重组片段,对WT1和MDR1重组片段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与pMD18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α,构建载有WT1和MDR1基因的标准品重组质粒,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法和
当前,MRSA不仅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社区感染的常见致病菌.CA-MRSA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致病性,可引起多种感染.目前,全球范围流行的CA-MRSA克隆主要为:出现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克隆,流行于澳大利亚、墨西哥、希腊和美国的西南太平洋/大洋洲克隆,流行于欧洲的欧洲克隆,流行于美国、中国台湾地区和越南的太平洋克隆及当前流行最广泛、最严重的USA300克隆[1].在美国很多地区,USA3
期刊
乳腺癌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远处转移缩短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增加了病死率,也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了多种具有特定生物催化功能的DNA分子,即DNA酶.离子特异性DNA酶是上述DNA中特殊的一类.该酶是具有离子结合特异性的DNA分子片段[1-5],这些片段和某种特定离子结合后可以被活化成为一种核酸内切酶,能够将与之序列互补的核酸链切断[6-9],因此被称为离子特异性DNA酶.目前在分子诊断中一般通过多种方法筛选得到目的离子特异性DNA酶,随后构建相应的离子特
期刊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斐然,肿瘤基因组学、RNA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基础研究向临床实践拓展,使传统经验治疗模式逐渐向依据生物标志物的个体化治疗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通过检测肿瘤患者生物标本中生物标志物的基因突变、基因SNP分型、mRNA基因定量表达及蛋白表达状态可预测药物疗效和评价预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1].随着个
期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之一,审稿流程严格按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统一规定执行。为方便作者投稿,特将本刊审稿流程介绍如下。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LIS的普遍运用[1],医院检验科分析仪器的检测数据得到安全、灵活的管理.检验自动化仪器一般本身附有数据管理软件,在LIS中可根据需要设置数据的管理模式和规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检验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条形码的应用,简化了检验流程,极大限度地减少了标本传递中的差错[2].然而,目前LIS只是简单地接收样本的基本信息和检测数据,或者进行简单的判断,远不能满足临床审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