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超越家乐福的真正秘诀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bedw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润发之所以有更好的价格形象,是因为它们在很多分类中选择了更加低端的产品。既然家乐福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何没有马上采取行动?因为家乐福顾虑到一个问题,即自身的定位。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大润发101家门店共实现销售收入335.67亿元,店均年销售额3.32亿元;家乐福134家店共销售338.19亿元,店均年销售额2.52亿元。大润发以8000万元的优势,正式取代家乐福,成为单店销售额老大。
  而据最新的数据表明,大润发2009年第一季度营收115.6亿元,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两成左右,两项指标均超过了一直占据外资大卖场第一名的家乐福。
  对中国零售业来说,大润发超越家乐福无疑是一件大事。那么,大润发到底是如何战胜家乐福的呢?这种成功给中国零售业带来了什么变化呢?价格形象:大卖场的杀手锏
  毫无疑问,一家零售商之所以成功,必然是赢得了顾客的青睐。比如,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服务、更低的价格、更齐全的商品,或更加舒适的购物环境等等。那么,大润发到底是在哪些领域做得比家乐福更好呢?
  几年前,家乐福曾在上海做过一次市场调查,比较家乐福与上海其他几家主要大卖场在商品组合、价格形象、促销形象、商品品质、时尚性、服务质量、购物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顾客感觉。
  结果显示,除了价格形象排在大润发之后而屈居第二位之外,其他各项指标家乐福都排在第一位,这就说明大润发在价格形象方面超越了家乐福。大多数顾客认为大润发的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家乐福,这正是大润发能够吸引更多顾客的最关键因素。
  对于大卖场来说,价格形象往往是吸引顾客的最关键因素。大卖场卖的都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常用品,只要这些商品质量有一定保证,顾客是不愿意花费更多的。
  低收入消费者就不用说了,而高收入者则希望将这方面节省下来的钱更多地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他们在购买牙膏时会仔细比较附近几家超市的价格,但在出外旅游方面却不惜一掷千金。不管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消费水平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一点上,具有某些相同点。
  
  大润发是如何树立低价格形象的?
  
  价格形象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价格形象的载体是销售的商品;第二,价格形象必然是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一个概念。如果方圆10公里只有你一家大卖场,自然不存在价格形象的问题。
  零售商在建立自己的价格形象时,主要考虑两点:第一,如何使一般商品,即自己和对手都销售的商品的价格低于竞争对手,如可口可乐;第二,如何选择、采购与对手不同的商品,来获得更好的价格形象。
  显然,大润发不可能通过第一点赢得更好的价格形象。因为在一般商品上获得低价,除了类似于家乐福的商品价格敏感性分类这样的技巧之外,必然通过两个途径:
  1 商品的采购价(包括促销采购价)与对手相当,但内部整体成本控制得更好,因而可以在保持同样毛利率的情况下标价更低,且这种低价优势往往是对手在短期内难以超越的。沃尔玛的天天低价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2 若内部成本控制与对手相当,那么,可以通过更大的采购量和更高的谈判技术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更低的供价(包括促销供价)。
  与家乐福或者沃尔玛相比,大润发在成本控制和采购量及谈判技术方面,不可能做得更好,甚至差距甚大。同样是销售可口可乐和飘柔洗发水,大润发不可能总是比家乐福或沃尔玛获得更低的价格;而且随着供应商的成熟,它们会加强对超市商品零售价的控制,保持产品在各个零售商之间的价格平衡,防止零售商大打价格战。
  因此,大润发非常聪明地避开了与家乐福正面竞争,而是选择与家乐福不同的商品以获得低价,那就是更加低端的产品。比如,同样是销售保暖内衣,假设家乐福在保暖内衣分类的价格带中,核心价格点是200元,套,大润发就可以选择其他一些品牌的产品,保持核心价格点在120元/套。那么,顾客会明显地感受到大润发的商品价格更低,而家乐福却望尘莫及。
  
  家乐福输在定位
  
  为什么家乐福不选择更加低端的产品呢?难道它们没有能力采购这些低端产品?
  当然不是!在上海市场调查后,家乐福发现自己的价格形象排名低于大润发,于是就选择了更多的商品分类对大润发做了进一步的对比调查。结果显示,大润发之所以有更好的价格形象,是因为它们在很多分类中选择了更加低端的产品。
  家乐福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没有马上采取行动。家乐福顾虑到一个问题,即自身的定位。这也恰恰是国内很多本土零售商忽略的一个经营问题。
  家乐福一直是致力于服务那些有着较高收入的顾客群体,因此,在选择商品时,无法选择更加低端的产品,它们只能在保持中产阶级能够接受的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商品的价格。
  这就是大润发在销售业绩上胜出家乐福的真正原因,同时也看到家乐福在这方面的无奈和被动。
  当然,不可否认,大润发更快、更好地学习了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零售商的长处,并且在二、三级城市开店、供应链管理、农产品采购、集团采购等方面做得更加优秀,也是促使大润发的销售业绩超越家乐福的重要因素。
  不过,如果说这些因素是大润发超越家乐福的基础的话,那么,通过选择更加低端的产品而建立了更好的价格形象,是大润发胜出的直接因素。
  当我们找到了大润发超越家乐福的关键原因之后,我们不禁会想:大润发的优势是昙花一现,还是可以持久保持呢?长期保持低端定位,对大润发的未来经营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吗?家乐福是否会根据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而适当地改变定位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保持警醒的心,随时关注、观察和思考!
其他文献
2010年9月27日,由厚德战略定位培训机构和特劳特(中国)战略定位咨询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企业如何转变增长模式——全球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2010中国行论坛”在北京Jw万豪酒店举办。杰克·特劳特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本次论坛,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建立差异化的九大方法》的精彩演讲,并和与会的中国企业家及营销精英就“定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0年9月26日,在北京饭店贵宾楼,本刊记
期刊
9月15日,联想控股以“股权加债权”的方式入主神州租车,作价总计12亿元,这也是迄今中国汽车租赁行业获得的最大一笔投资。虽然具体的股债结构仍然不为外界所知,但联想控股对外发布的信息表明,其业已成为神卅f租车的控股股东。按照联想控股的规划,神州租车将作为核心资产,成为未来5到7年内上市的重要支柱。无独有偶,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嗨租车’’也于近期获得了以高盛为首的投资者7000万美元的注资。  经过持续
期刊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零售商争夺的主战场,优胜劣汰的画面一幕幕上演。当市场策划者花费巨大精力挖掘产品独特卖点的时候,殊不知,消费者的感觉并没有得到满足,也没有获得生活方式的归属感。零售业应如何通过体验营销填补这一市场空缺,创造新的商业奇迹?施伟凤  零售业营销方式日渐同质化,以折扣、礼券、赠品为主,价格成为关键因素。传统的营销是结果取向和目标取向,它割裂了过程与结果的连续性,忽视了过程的内在价值;其过程
期刊
与日剧增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低利涧率,让众多连锁餐饮企业,不得不纷纷试水外卖业务。然而,渠道设计上的另辟蹊径能否真正为餐饮业打开利润之门?怎样才能把顾客升级的需求转化为外卖业务中立体的运营模式?从2010年6月开始,在全国7个城市拥有51家火锅连锁店的海底捞在北京、天津、郑州三地同步推出外卖业务“HI乐送”——外送菜品、厨具、专人服务,甚至郊外野炊,成为国内首家将大规模外卖业务作为企业战略的火锅企业。
期刊
像IBM这样拥有如此“庞大身躯”的企业,却可以轻盈地实现服务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企业理应做得更好。    服务营销方兴未艾    中国制造业担负了“产业兴国”的历史重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伴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兴起,以及“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制造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规模,不经意间,我们拥有了很多产业的“世界第一”。然而,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出口业务锐减,国内市场则
期刊
在当前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品牌建设投入持续上扬,企业应如何舞好品牌延伸这把双刃剑?  据CCTV-2报道,上市不到一年的魅族M8手机,市场销量逐步攀升,并荣登2009年10月的热销机型排行榜首。在MP3行业备受消费者青睐的魅族,通过品牌延伸策略,成功地在手机市场上打响了第一枪。  中山大学卢泰宏教授认为,品牌延伸是指借助原有的已建立的品牌地位,将原有品牌转移使用于新进入市场的其他产品或服务,
期刊
被称为“第六代黄金饮品”的果醋饮料经过十几年发展仍是边缘化生存的小品类,至今没有起色,根源就在于集体性的营销模式之误。  果醋饮料于1997年“惊艳”面世之初,被称为是继碳酸饮料、水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和功能饮料之后的“第六代黄金饮品”,然而经过十几年发展却仍是边缘化生存的小品类。2009年虽然有维嘉思(华生堂)、天地壹号、乐天华邦、海天、原创、正点酷等企业纷纷加大了“掘金”力度,媒体也对果醋行
期刊
记忆里有好几个有趣的品牌延伸案例,那时我并没有多少关于营销的专业知识,仅仅从一个消费者的直觉角度就难以接受某些延伸产品,甚至,还觉得有些搞笑。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十多年前四川的传奇民营企业刘氏兄弟的希望集团开始涉足肉制品行业推出火腿肠时使用的是希望品牌,而不是现在所使用的“美好”。稍微年长一点的人都知道,那时的“希望”品牌几乎就是动物饲料的代名词。后来“希望”火腿肠改名“美好”火腿肠,其中原因我
期刊
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期刊
在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激荡的2009年,某些企业忽然之间前所未有地开始重视起终端导购。企业老总们开始亲手抓导购员的培训,到处打听哪里有出色的培训师。在他们开出的条件里,培训师必须深谙顾客的心理,知道如何用各种技巧和话术征服顾客,甚至还要教导购员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别让昨天晚上跟男朋友或老公的冷战,影响了今天的工作。  在中国营销界,早几年,“终端为王”就已经喊得震天晌,成立KA部门专攻连锁零售店,组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