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凝聚法制备槐米芦丁微胶囊工艺优化

来源 :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槐米芦丁在人体内的肠道吸收率,以槐米芦丁为芯材,明胶、羧甲基淀粉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槐米芦丁微胶囊.以成囊效果为参考,结合壁材的带电性质和体系浊度分析,考察壁材浓度和壁材质量比(明胶∶羧甲基淀粉)工艺参数对复凝聚反应的影响.以包埋率和产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分析复凝聚反应的芯壁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转谷氦酰胺酶添加量因素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反应的芯壁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因素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槐米芦丁微胶囊最佳工艺为:壁材浓度为1.50%、壁材质量比为10∶1、体系pH4.5、芯壁质量比1∶51.8、反应温度39.6℃、反应时间32 min、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20g/100g明胶,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为(90.93±0.19)%,平均粒径为103.3μm.槐米芦丁微胶囊化的研究拓宽了槐米芦丁的应用范围.
其他文献
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途径,探究芒果发酵液在各消化阶段的总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高于黄酮类物质.口腔消化液中总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0.35mgGAE/mL和4.98mg/L,随着消化的进行,总酚和黄酮的含量逐渐减少.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胃消化液中达到最大,为91.6%和87.6%.羟自由基清除率在肠透析液中最大,为86.4%;而铁离子还原能力随消化进行而减小,还原能力最弱的抗坏血酸当量仅有67.76 μ
为探究常温储藏环境高浓度CO2对青稞储藏品质的影响,以隆子黑青稞为试材,在(25±0.5)℃贮藏条件下,用3%O2+20%CO2、3%O2+50%CO2、3%O2+80%CO2处理和常规储藏青稞120 d,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青稞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调组比对照组各项测定指标变化幅度小,以3%O2+80%CO2组效果最佳,水分含量、L*值、还原糖、蛋白质、脂肪酸、相对电导率分别为8.22%、29.38、1.41%、17.4%、18.64%、18.8%,说明储藏环境中高浓度CO2能延缓青稞品质降低.
文章研究了气流膨化工艺参数(膨化压力和水分添加量)对藜麦的爆开率、膨化度、密度、糊化度、色差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膨化压力由0.9MPa增加到1.2 MPa时,藜麦爆开率和膨化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水分添加量由0%增加到12%时,藜麦爆开率和膨化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藜麦密度随膨化压力的增加而明显降低,随着水分添加量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藜麦糊化度起初受膨化压力和水分添加量影响较小,当膨化压力和水分添加量进一步增大时糊化度下降.与膨化前相比,藜麦色度降低,其中亮度(ΔL*)、黄蓝度(Δb*
以5种不同品种大豆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纤维蛋白平板法、福林-酚法、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考察5种不同品种大豆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以及其发酵纳豆功能活性,为功能性纳豆发酵专用大豆的品种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大豆发酵纳豆具有更高的总酚含量(P<0.05)和纳豆激酶活性(P<0.01),纳豆总酚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粤小黄粒3号大豆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82.54 mg/g,其发酵纳豆纳豆激酶活性、总酚含量分别达到20586 IU/g和
为探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芸豆蛋白提取率、提取纯度及其体外消化性能的影响,该研究以不同品种的芸豆(奶花和叙利亚白)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蒸制和煮制处理.结果表明,与无处理组奶花((23.79±0.10)%)和叙利亚白((20.98±0.06)%)蛋白含量相比,2种方式热处理后测得的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无处理组芸豆蛋白提取率(奶花(79.75±0.22)%,叙利亚白(81.31±0.15)%)和纯度(奶花(92.79±0.24)%,叙利亚白(97.51±0.18)%)相比,2种方式热处理后测得的
冷榨工艺是将物料在低于6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螺杆挤压提取油脂的一种方法.文章主要研究连续二次冷榨对物料的影响机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内源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化学交联和溶解度、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粒径、Zeta电位、消化特性等指标,探究不同冷榨次数对大豆蛋白的构效关系和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冷榨后大豆蛋白的α-螺旋结构相对含量增加,无规则卷曲结构减少,冷榨工艺增加了大豆蛋白的有序结构,结构更加紧密.冷榨工艺使大豆蛋白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表面疏水性降低.二次冷榨后使得维持大豆蛋白构象的作
以牡丹籽油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迷迭香提取物对牡丹籽油储存和油炸2个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影响,以牡丹籽油各种理化指标(极性组分、过氧化值、酸价、色度)及脂肪酸成分变化为评级指标,实验以合成抗氧化剂TBHQ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迷迭香提取物和TBHQ均能有效延缓牡丹籽油的氧化速率,迷迭香组抗氧化能力稍逊于TBHQ组,迷迭香实验组在20℃时可以将货架期从原来的48 d延长至122.7 d.油炸过程中,迷迭香提取物对牡丹籽油各种理化指标的降解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对于不饱和脂肪酸的裂解和氧化及反式脂肪酸的生成也具
以结球红菊苣地上部分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水解浸提菊苣多糖,再经Sevag法脱蛋白、大孔树脂脱色、DEAE纤维素柱层析等过程获得高纯度菊苣多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及核磁等技术对多糖组分进行分析表征;最后通过测定多糖组分清除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CCP-1、CCP-2.CCP-1由果糖、葡萄糖组成,其单糖摩尔百分比(%)约为82.13∶17.87,CCP-2含有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其单糖摩尔百分比(%)约为93.19∶2.57∶4
为探究粒径对蛹虫草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的药典筛对蛹虫草粉末筛分出不同粒径的蛹虫草粉末,并测定蛹虫草的多糖、腺苷、虫草素、N6-2-羟乙基腺苷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对蛹虫草多糖、腺苷、虫草素、N6-2-羟乙基腺苷溶出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150目筛分的蛹虫草粉末的多糖含量高达22.99 mg/g,显著高于其他粒径的蛹虫草粉末.100目筛分的蛹虫草粉末的腺苷含量高达2220.165 μg/g,显著高于其他粒径的蛹虫草粉末.而120目筛分的蛹虫草粉末的N6-2-羟乙基腺苷含量高达2202.01
以青海地皮菜为原料,确定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地皮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地皮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液料比45mL/g、提取温度75℃、超声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地皮菜实际总黄酮得率为(1.49±0.02)%,与模型预测值1.5135%基本相符,说明了响应面模型可较好地优化地皮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地皮菜总黄酮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