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教父王俊秀:网络时代的阅读和教育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m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俊秀:
  社会信息问题专家,民间思想家,公益教育参与者。“数字论坛”发起人,互联网实验室和博客网共同创始人,曾任多家媒体总编。
  
  《启迪》:您是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先行者,同时您也关注青少年教育和社会发展,网络阅读在当前已经是一种日常的生活现象,利弊参半,您怎么看?
  王俊秀:中国这近20年来经历了一场社会变革——互联网浪潮。而每有社会变革,必有文学革命。从先秦诸子到唐宋诗篇,从明清小说到五四文学,对吧?
  网络文学的起因不仅仅是为了文学,而更是为了自身体验的表达、个体情感的渲泄,所以网络文学从一开始就没有禁忌。那么,我们知道,传统出版的特点是先过滤后出版,互联网出版的特点是先出版后过滤。谁都可以来嚷嚷一嗓子,你想到什么马上就说了,这从起点上实现了“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言论内容的分量就是平等的,言论的平等和自由不代表我们可以随意降低言论的质量。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手段,我们不能以技术的名义来阉割人文,不能以技术的名义来破坏经典,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以技术的手段让民间的经典迅速地浮现出来。
  
  《启迪》:那么,互联网的深层使命是什么呢?
  王俊秀:互联网出现之前,学术归属于一个固定的圈子,也就是说这个圈子垄断了学术。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垄断,但是打破并不意味着可以马上重建。重建需要一个机会,等待好的东西浮现出来。中国这近20年的互联网历史正是前一阶段——打破。从文明角度看,互联网将中国的“大一统”解构掉,但是解构之后还需重建,现在解构得还不够。不可否认,后现代的解构主义不是网络文化的主流。即使是真正的黑客,其目的也不是摧毁,而是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是一种以重构作为诉求的积极性的技术嘲弄。
  我们还停留在“搬运工”的时代,把人家的东西复制、粘贴。如果没有一个筛选、整理和再创造的过程,那不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动作上嘛,对吧?那不就是看谁手快嘛,所以我特别看不上某些知名网站的编辑原则——追求信息的快和多,声称他们的信息发布比新华社提前零点几秒,认为这样就是成功,这不就是单纯的抢眼球了嘛。我觉得这只停留在一个“量”的阶段,对“质”没有任何提升。要说它对人类文明有什么贡献,我实在看不出来。
  
  《启迪》:您对目前的教育怎么看?
  王俊秀:一个一流人才的素质要求是:第一是情怀,第二是见识,第三才是才华。
  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师承,注重言传身教,对学问的传承是通过他的生活态度,他的人生修养体现出来的。可能他这个人书面的很少传下来,比如说王阳明,但是他生活的态度和德行是一种宝贵的遗产,通过面对面的形势体现和传承下来。这才是老师!另一个是因材施教,根据个人的禀赋特点,对世界的认识体系来进行对应的教育。教育就是要告诉学生:一个是世界。一个是你,你通过多条路径都可以到达这个世界的某一点,而且,每一条路径都不能“完整”地展现这个世界。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你告诉他这个世界上,人类的历史上还有某个人,走过类似的路,他在这个过程中,走过什么弯路,你应该注意。这才是老师!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中国文化的好处,不了解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的意义。而且我们目前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风气,还正在提倡这种极度的个人化。
  怎样将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点和现代教育的高效结合起来,这是时代的声音,这是我们的任务。
  
  《启迪》:您所说的多条路径,是说人生的多元价值对吧?就是说现在我们给受教育者对成功这个概念的灌输太单一了,可以这样理解吗?
  王俊秀:差不多。
  说白了,成功是时代的选择,是文明之手伸来的橄榄枝。比如说啊,我们互联网圈子里面的人大部分没什么文化(笑),但是为什么互联网领域还有那么多成功人士呢?其实他们的成功是由于美国和中国的这个落差造成的,而不是个人有多么大的能耐。就像中国30年的好日子来自于和美国巨大市场的接轨一样,是由于美国和中国的相互需要。互联网把中国的知识,中国的古老文明录入到网络空间里面,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这些事情同当年的工业革命,同晚清的洋务运动一样。例如张之洞这些人,将西方的工厂、技术搬到中国来。其实这些是挺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做对了,他顺应了历史的形势。那么历史就奖励了他。他们在某个时刻做了历史要求他们做的事。
  这只是一个“职业的成功”,教育应该教给学生怎样到达“人生的成功”。
  教育应该有一个倒着看的视角,而现在的家长、老师和整个社会是在倒着看,但是他们是把局部倒着看,比如说从孩子出生到考上好大学,到找个好工作,到有个好的事业。这都是人生的局部,人生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很宽敞的一个人——王俊秀访谈后记
  ●乃清
  
  在王俊秀一大堆有点玄乎的头衔中,最让人感到亲切的可能是“‘博客’中文概念的创造者”。“博客”在最近几年里普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但是对其翻译和引进者我们知之甚少。基于某种“吃水不忘打井人”的情结,在见面之前,我就对这位低调的“幕后英雄”多了几分好感。
  而当我与他面对面地坐着,看着这个名曰俊秀却充满着浓烈的西部味道的粗犷汉子坐在我对面侃侃而谈时,我立刻发觉他是我遇见的人中为数不多的不漂亮却惹人喜欢人之一。他略显随性的姿态和语言透露几分懒散,也说明这个人不拘于形式,但又不至于令人感到冷落。谈话之间,他随时会爆发一阵哈哈大笑,初次谋面的人,在这种笑声中或许会有片刻的诧异,然后哗啦一下,拽开矜持、庄重、虚伪等一切面具,陡然放松,如同雨后看到室外的青天明月。
  在IT行业内,王俊秀的名声没有他的搭档方兴东那么响亮,但是方兴东却不止一次地公开表明王俊秀是他最佩服的人。而被别人叫做“IT思想家”的王俊秀也承认自己有一种“温吞的激情”。早在1998年8月,王俊秀就曾召集IT及相关行业人士,在京郊举办一次小型的会晤,旨在将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从“新闻时代”领入“分析时代”,“为信息中国立心”。正是这次会晤,促成了后来颇具影响的“数字论坛”的诞生。
  “我正在系统地读中国近代史”,他笑着说。大多数IT行业的企业家们把自己的生活都数字化了,可王俊秀是个异数,这个知识分子型的创业者把他的部分精力安排在了别处。除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他还关注着知识产权,关注着社会问题,关注着下一代的教育。互联网的发展能给中国带来什么?能给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寻求盈利模式的同时,王俊秀无法割舍他的担当和情怀。我想,这是他的激情之所以“温吞”的主要原因。
  他很宽敞。这不光是因为你能感觉到他的精神豪宅,还因为他让人完全放松。见过一些牛人,言谈举止之间,有一种形式在里面,虽然有时也会令人感叹其气场,但显然不及王俊秀这种渗透着老庄气息的随和。可能是因为他过于自信,从不屑于营造形式,也可能他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没得空儿来练习应酬。殊不知,正是这不营造和不练习,成为他最好的招待。
  记得和王俊秀第一次见面的临别,因为正在整理谈话记录,所以没有起身相送,而心里没有一点愧疚。那感觉很不错。
  据说在几十年前的困难时期,父母多给小孩起些和意愿相反的名字,比如希望孩子长命百岁,就叫“狗剩儿”。当我再次想起这个外貌粗犷但内在隽秀的人之后,我不禁疑问,当年王俊秀的父母把他叫做俊秀,是又一次验证了事与愿违,还是验证了未卜先知。
  
  日剧和韩剧的区别
  ●佚名○铭子 图
  
  日剧:医生多;韩剧:病人多。日剧:悬念多;韩剧:眼泪多。日剧:王子多;韩剧:灰姑娘多。日剧男:修眉多;韩剧男:眼袋多。日剧女:气质多(90%是自然美女);韩剧女:发嗲多(90%是整形美女)。
  日剧: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多(未婚妈妈、师生恋、忘年恋、婚外恋),矛盾来自人的内心;韩剧:对遗传基因的研究多(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同胞兄弟姐妹),矛盾来自外界(身世或疾病)。
  每次看日剧的时候,总是在主人公努力微笑着说加油的时候我哭了;每次看韩剧的时候,总是在主人公哭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跟着一起哭。
  日剧多刻画草根阶层和小人物的生活,积极向上,教人抓住理想,奋勇前进,让你猜不到结尾;韩剧多描绘童话中的公主和王子,白日做梦,哭哭啼啼,总是一开头就让你知道结尾。
  日剧是挖一个坑给你跳,你在坑里觉得很幸福;韩剧是挖一个坑给你跳,你在坑里觉得被骗了。
  日剧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韩剧是没有问题制造问题。
  日剧有想再看一遍,再被感动一遍的冲动;韩剧是巴不得快点儿看完这一遍,看完就好。
  日剧一年出五部经典;韩剧五年出一部经典。日剧看了一部就可以记得一生;韩剧看了一生就只记得一部。日剧1%是垃圾99%是精品;韩剧1%是精品99%是垃圾。可以什么都不想地看韩剧;却不能什么都不想地看日剧。想变白痴的时候看韩剧;想振作的时候看日剧。
  同是得绝症的女孩儿,日剧里的人会用坚强的微笑迎接每一天,努力地活着,而我在电视前流泪感动;韩剧里的人则有流不完的眼泪,我却在电视面前郁闷:怎么还没死啊!
  anan摘自《37°女人》 编辑/韩牧
其他文献
不是我说你,有时候绕个大圈子,你还是发现原来自己是瞎紧张。    张容放了学,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今天有世界杯吗?”他的意思当然是足球赛的电视转播。我把当天的赛程告诉他,并且坚决地说,不论战况怎么样,你只能看15分钟。即使这样说着,我心里头还很笃定:这小家伙根本不可能撑到开赛的。可是看来他也和我们绝大多数从来不关心足球、四年凑一度热闹、却号称是球迷的人一样,并不特别在意赛事,他在意的是:“今天要
期刊
谷歌和百度分别是美国和中国最成功的搜索网站,它们的首页有一个共同点:页面十分干净,大片空白上,只有一个简洁朴素的关键词输入框。   反观其他众多网站的首页,内容繁杂,页面塞满,有时还弹出浮动的小广告框。在很多人看来,首页寸土寸金,谷歌和百度的首页似乎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对此,谷歌的解释是,首页的设计不是洁癖,而是一个商业决策。调查显示:在网上,人们如果在12秒之内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就会超出忍耐限
期刊
学校发下新生花名册,一看,怪名一大堆,都是不认识的字,什么“彧”、“翯”、“聝”,念不出来。  其实呢,名字这个东西在于寓意,而不是抱着《康熙字典》、《汉字大字典》翻怪字。好的名字恰恰是通俗至极的大众字。比如“金开诚”,出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成语;“徐城北”,出语《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帅哥“城北徐公”;歌手成方圆的名字也不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侄女出生时,孩子的奶奶——我妈说,一
期刊
一个年轻的妻子遇见一位老妇人。“我怎样令丈夫感到快乐、令家庭温馨和睦呢?”她问道。  “不久前,”老妇人说,“我住在纽约市。我有三次机会分别乘坐了三辆计程车。   “第一辆计程车非常干净,座位舒适、气味宜人,驾驶员把我的行李放入精致时尚的后备箱中。但驾驶员身上散发出旧物一样的气味。他的衣服破了,而且对我很不礼貌。在车流中穿梭时,他一直用我不想听到的粗鲁言语大声地打电话。  “第二辆计程车驾驶员很和
期刊
QQ、MSN签名  ■日全食——白天懂得夜的黑。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自己未化妆的脸。  ■以前人吃粉丝,现在粉丝吃人。  ■我是超级天后:天天努力,不落人后。  ■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  ■我不下地狱,谁爱下谁下。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  ■念了十几年书,想起来还是幼儿园比较好混!  ■曾以为我是那崖畔的一枝花,后来才知道,不过是人
期刊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彭苏对当下的相声撰文时说:“当相声不再讽刺的时候,人们便开始讽刺相声。幽默的精髓在讽刺,一个丢掉了讽刺的相声,则变成了丝毫不能令人回味的贫嘴、滑稽、插科打诨,不伦不类的歌功颂德。”    雪融化后是什么?求求大人们别再用“水”来抹杀孩子们的“春天”!  ——一位网友对语文老师的请求  我们都是坐在火车里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方向了,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跳车。  ——南方科技大学
期刊
因2009年8月的柏林田径世锦赛而被曝光“阴阳人”身份的南非运动员卡斯特·塞曼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饱受舆论压力。英国《独立报》刊登了一封给塞曼亚的公开信,作者萨拉·格瑞汉在信中给塞曼亚打气,并讲述了多达30%的阴阳人有自杀倾向的现实,以及自己同样身为阴阳人的遭遇和感受。    你是一位非常特别的女性:   一位杰出的运动员,一位让自己的祖国南非为之鼓舞的人。国际田联用来测验的显微镜改变不了,也带不
期刊
理想的老人家是小孩子,  理想的小孩子是40岁的人,  理想的女人是男人。  ——萧伯纳    梦。梦是她的日常生活的预言,同道中人、和她交往久的人,知道这一点。  梦见寿,次日一定不顺。母亲知道了,就去寿的坟上,给他烧了纸钱,骂了他一顿:她从小就对你好,3000里这么远的路,你还去缠着她,你有没有良心?你缺啥问我要,她那么远,她也管不了你。  同年出生。一个院子的邻居。一个班上小学。10岁时候,
期刊
上周,物业通知去开会——关于安全与防火之类的,特别要求各单位负责人来参加。因为当天经理们都很忙,所以就叫我去应付应付。  我签到后,陆续有人到达会场,有开餐厅的、开商店的、开网吧的,等等。  这种会我去年参加过一次,要求不是很严格,很多商户来得很晚。  这不,会都开始五分钟了,卖包子的大姐才匆匆赶来。她刚要进门,就被门卫挡住,要求签到。  大姐警惕地说:“真麻烦,还要签到,为啥?”门卫想了想说:“
期刊
邓小羊妈妈怀他的时候,科尔博士曾对她说,“你肚子里怀的孩子将会是一个多余的人,他(她)将会一无是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上,多他(她)一个人不多,少他(她)一个人也不少。”为此,邓小羊的妈妈曾多次咨询科尔博士,并犹豫再三要不要生邓小羊。最终,在多次犹豫不决考虑再三之后,邓小羊的妈妈还是生下了他。  当邓小羊以第一声啼哭进入这个世界后,迎接他的便是母亲的担心与父亲的多疑。看到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