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求的意识,自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本文对此浅谈了以下四点:⑴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⑵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主动参与学习;⑶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向;⑷鼓励学生质疑,在问题中学习提高。
【关键词】培养 探究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25-01
一、背景介绍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至今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演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了落实新课标这一现代教育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搭建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舞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变过分强调传授知识为重视发展创新能力,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去评价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开发,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它需要一定的教育环境条件,特别是教师观念的转变、理解水平的提高。
二、现状剖析
谈到中国数学教学现状,数学家吴文俊坦言:“我们独创的东西不够,开创一个领域,让全世界的人跟着你,这类东西不够”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这一切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教育的改革,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扩大规模与提高速度已经摆在次要地位,最关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彻底扭转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来。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机会,使其外部活动逐渐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1.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
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要转变改革者自身的思想。教师必须从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中跳出来,用“一切从培养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这些教学中的基本环节。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怀特和李比特根据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同性质,把师生关系分为三类: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交流中,其情感最好,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敢于阐述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自强、自控、自信的心理素质。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需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出题来巩固练习的教学环节,安排生生、师生之间“互问互检”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出题目,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2.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主动参与学习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3.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向
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本节学习目的,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因此,要努力提高导入新课艺术性和科学性。导入要明确重点、难点,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主动参与,也使学生产生“越是难学越能学好”的好胜心,强化心理素质健康发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导入方法。
4.鼓励学生质疑,在问题中学习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条件给学生大胆猜测想象,并给予引导。对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不管正确与否,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问题也不能简单的否定,更不能责怪,这对于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究科学真理的内在素质非常重要。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点燃了他们求知的欲望,还考察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有利于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尽可能地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力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时时有进展,处处有成功,逐渐养成咬定目标穷追不舍的坚强意志。提高自信、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培养数学探究能力浅探》
[4]李舒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初探[J].才智,2009(14)
[5]姚丽行.《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师大出版社,2005.6
【关键词】培养 探究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25-01
一、背景介绍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至今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演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了落实新课标这一现代教育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搭建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舞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变过分强调传授知识为重视发展创新能力,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去评价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开发,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它需要一定的教育环境条件,特别是教师观念的转变、理解水平的提高。
二、现状剖析
谈到中国数学教学现状,数学家吴文俊坦言:“我们独创的东西不够,开创一个领域,让全世界的人跟着你,这类东西不够”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这一切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教育的改革,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扩大规模与提高速度已经摆在次要地位,最关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彻底扭转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来。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机会,使其外部活动逐渐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1.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
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要转变改革者自身的思想。教师必须从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中跳出来,用“一切从培养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这些教学中的基本环节。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怀特和李比特根据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同性质,把师生关系分为三类: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交流中,其情感最好,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敢于阐述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自强、自控、自信的心理素质。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需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出题来巩固练习的教学环节,安排生生、师生之间“互问互检”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出题目,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2.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主动参与学习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3.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向
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本节学习目的,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因此,要努力提高导入新课艺术性和科学性。导入要明确重点、难点,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主动参与,也使学生产生“越是难学越能学好”的好胜心,强化心理素质健康发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导入方法。
4.鼓励学生质疑,在问题中学习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条件给学生大胆猜测想象,并给予引导。对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不管正确与否,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问题也不能简单的否定,更不能责怪,这对于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究科学真理的内在素质非常重要。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点燃了他们求知的欲望,还考察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有利于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尽可能地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力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时时有进展,处处有成功,逐渐养成咬定目标穷追不舍的坚强意志。提高自信、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培养数学探究能力浅探》
[4]李舒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初探[J].才智,2009(14)
[5]姚丽行.《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师大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