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zzbjz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琴 房
  哦,后山
  真是一个完美的地方
  我经常忽然这样自言自语
  总觉得是多年前
  刚从后山回来,甚至说
  还没有回来,一直在那流连忘返
  在花草间张望
  身体好像被音乐融化的玻璃
  我看见的树木,湖水,小船
  停在绿叶上的红甲虫
  什么都是神奇的乐器
  而对于小鸟,我怀有崭新的印象
  它们是会飞的口琴
  那么多阳光
  是铺在那么多石头上的乐谱
  脚 步
  我不怎么在意,还有多少
  剩下的脚步没有走完
  时常,我在想它们
  都会落在哪里,一些跳跃的欲望
  是否也该收敛,在这秋雨后
  湿亮的早上,我的每一个脚步
  多么小心地,落在身后
  幽深的小径
  慢慢地被秋叶覆盖,哦
  我又一次猜测,此生
  最后的一个脚步,会落在哪里呢
  它一定,很轻吧,轻得
  像一朵流云
  收 获
  在草原
  我见过一群小蜜蜂
  和阳光一起劳动。它们金黄
  多像劳动本身
  我忽然觉得,大自然没有什么不属于我
  从前梦想得到的东西,全部在这里
  而那时,最珍贵的收获
  其实不是惊喜,倒是小蜜蜂俯在花朵上
  那种恬静
  雏 菊
  我在写诗
  像淡黄色的雏菊,在开花
  我写到草原
  美丽,辽阔,神秘
  阳光闪闪,我雏菊似的,淡黄地开花
  不知不觉中,我完全变成
  那里,蜂鸟似的
  语言
  我向前走了几步
  就是这里了
  小草并不茂盛,三两朵冰凌花简简单单
  阳光还停在一片片春雪上
  野兔,车辙,都是去年的踪迹
  我向前走了几步
  淡蓝地
  坐下
  我坐在枣树下
  嗯,我安顿下来
  一晃多年
  房后那棵枣树,又开花了
  芸豆长势正好
  我多么細心地过着日子
  我乐于这样,把从前的每天
  都一秒不落地温习一遍
  把犯过的错误,一点一点擦掉
  然后,好好纠正过来
  而现在,是我坐在枣树下
  阅读里尔克《秋日》的时间
  一粒枣花,轻轻
  落在诗句上
其他文献
当我经过曼哈顿57街的时候,总忍不住要去找那个学校,纽约艺术学生联盟,但是已经找不到了。  我从1982年9月开始在这个学校里学习,到1985年结束了留学生的生活,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交到了很多的朋友,当时我们这一批洋插队的难兄难弟,现在无数次地被人羡慕,因为在我们的圈子里有木心、陈丹青、艾未未、陈逸飞、颜正安等许多朋友。  走出校门,我又与从台湾旅居纽约的艺术家开始交往,认识了姚庆章、李茂宗、韩
期刊
来纽约不能不认识来自台湾的诗人王渝。她的名字是纽约华文文学界的一部分,无论新老作家还是文学爱好者都知道她,王渝的影响力不容错过也无法取代,她是个充满魅力和热情的诗人作家,是纽约华文文学界的常青树。  王渝的文学生涯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她的大学时期,那时她和一批向往自由的年轻知识分子就不甘寂寞,开始以各种方式,主要是诗歌,表达对现实的叛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给白色恐怖下的台湾带来一阵春风。我看过
期刊
《滚滚辽河》作者纪刚,我总喊他赵伯伯。他是我师大实习时,台北文山同事孙宝珊老师的东北抗日生死伙伴。慈蔼的孙李老师伉俪,是小学同桌孙一的爹娘。孙家从东北五二三蒙难惨烈牺牲六位亲人而复流徙,避隐城郊碧潭边,从不轻露感怀,只能读其书,懂得他们人格高华,萌发的民族殉道精神,才更加具象化。  1994年元月,周匀之主编,将我的文章《文化中国和儒学的创造转化——杜维明教授》刊登在《世界日报》周刊首页。素昧平生
期刊
1  初冬的早晨很冷,那冷是从上至下的阴冷,云冷风冷,连灰色的混凝土路面都透着一股寒气。昨夜被风吹落的叶子,在路边瑟瑟发抖。晨曦初露,街上少见行人。一阵高跟鞋敲打水泥地面的清脆声音,划破了清晨的寂静。走过来一位上班女郎,她叫黛丝。  黛丝扯着拉杆箱,步履轻快矫健。黑色长筒靴,雪花呢短大衣,加一顶黑白色绒线帽,搭配得干练精致得体。这条路她太熟悉了,从停车场到她的办公楼,早晨步行十分钟,成了她每日必修
期刊
无时不在的我只有通过与总是不在的你的对峙才显出意义。  ——罗兰·巴特  1  我好像总是不怕死!夜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跑楼兰古国,跑昆仑山,跑阿尔金山脚下,跑万重秦岭,却都离死亡只差半步。其实有谁真不怕死呢?这当然要看死的归宿是什么样子。比如时间,地点,环境,还有你要做事情的理想。而独自一个人一下子闯进北川,经历了世界上最难熬的28个夜晚,踏进了世界上最险峻的峡谷断崖,至少这时即使被吓死,也还是
期刊
林里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上可以看到海。那是95号高速公路在康州南部段,沿着大西洋的长岛内湾一路向北,在布里奇波特市和纽黑文市交界处有一个海港,就叫纽黑文港。那里是康州黄金海岸线上贫困的“下只角”, 那附近几个镇居民中靠政府福利度日的占相当的比重,剩下的是蓝领底层, 学区差,房价低迷不振,空有一片海景和一处处沙滩。  自2001年始,林里一直在纽黑文的工业园做数据库管理。她住在诺瓦克,每天早上,从95
期刊
太阳还没有从地平线下爬出来,冷冷的空气就包围了村外林中空地。让我藏在此处吧,亲眼看看空地上会发生什么!朦胧中,一些模模糊糊的林中生物到来了,只是无法确认是什么。渐渐地,整个空地都被白白的霜覆盖了。  太阳升起来了,阳光照耀着空地,霜渐渐融化了。慢慢地,绿色从霜下面露出来了。只有在树木遮挡住的阴影里,还残留着最后一点不愿意融化的白意。  一个冬天的午后,地面上的积雪还有一定的厚度。我饶有兴趣地观察一
期刊
1  孔献科到美国的那一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八月天。他走出飞机,进入候机大厅时,看着周围熙攘人流里比例很高的白色人种,却不知怎么在骄傲的同时又混搅着点自卑的感觉。好在周围还颇有几个同机而来的中国学生,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看上去赶得上自己精气神的还真没两个,他便又有些兴奋起来。再想到黛珊就在外面等着,他心头就又涌上点不安、焦灼之类的情绪。  排着长队,到头却只问了几句,就入关了。出关手续终于办完,取了行
期刊
夏日午后,斑驳的阳光透过古槐丰满的叶片,泼洒在寂静的胡同里。砖墙、房檐、地面和屋顶的琉璃瓦上,到处可以看到这光影的流痕。随着太阳一路西行,光影不断变化着,时大时小、时长时短、忽明忽暗,一寸一寸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就好像人的一生,由小及长,由长及老,终究逝去。  大北京六条环路,环环相扣,黑芝麻胡同被圈在了圆心,这圆心被二环外的幢幢高楼大厦、层层车流人海所包围,盛世的喧嚣与浮躁到了这里却戛然而止,胡
期刊
瓦尔登湖  卢梭  是秉烛的信徒  也是沉默的路牌  远处的路陡峭  有人能听到他手腕上钥匙的叮当声  有人听不到  我读《瓦尔登湖》时  正临湖垂钓  无钩、无饵  不远处,有人撑伞,回眸  有人入水,与鱼聊天  那是个雾霾的早晨  短信上说:来的路上  有人罹难。所以  抵达幸福的路途  一直塞车  祈愿树  一些紅布条是新的  一些是旧的  一些是半新不旧的  风吹着它们  风能吹动时  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