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多家企业都被指控财务造假,比如万福生科的现金交易体外循环虚增利润、中联重科的虚增订单等。对于投资者来说,买股票时规避财务造假风险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在投资的过程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过普通的投资者大都不具备财务分析的专业技能,有没有一些简单可行的手段来规避财务造假风险呢?其实是有的,这里就给投资者推荐几种简单的规避方式供参考。
从公司架构出发
在股票上市发行的过程中,发审委考量的一个指标就是企业架构和业务的复杂度。一般而言,如果公司的分支机构复杂,并且主营业务不突出,多半就会成为重点审核的对象。其实,同样的办法也适用于投资者投资股票,中国的公司本身治理情况就不理想,如果它的机构设置又复杂,则会加大“藏污纳垢”的可能性。
贵州茅台前几年受到机构的追捧,也有其业务简单、关联公司较少的原因在里面。贵州茅台年报显示,其出资设立的公司数量为5个,长期股权投资仅有1项;与之相比,同样身为造酒龙头企业的五粮液则有近20家子公司以及众多关联方信息。
对于机构相对复杂的公司,投资者很容易忽略它掩盖利润并将利润进行隐蔽输送的事实。笔者就曾经接触到一家软件类的大公司,一直利用海外开设的公司操控利润转移。从行业出发
行业造假风险几乎防无可防,在万福生科的案例中,连券商和会计师都接连“中刀”,普通投资者就更加不用说了。一定程度上而言,某些行业天生就具有容易造假的特性,下表就简单罗列了一些存在造假可能性的行业以及造假的原因:
在这些行业中,有些造假可以说是合理利用了会计政策,大打“擦边球”,比如日前媒体报道的中联重科疑似与经销商签订虚假订单,并在财务报告期后进行退回的事情。该类造假虽然明令禁止,但核查难度极大,在汽车销售行业、软件业、医药行业、通讯行业等均有类似行为,就连国外的大公司也无法幸免。
虽有造假可能,也并不是说这些行业就都不能投资,而是说当经济周期陷入低迷时,要尽量避开相关衰退行业的股票投资。以银行股为例,目前估值接近1 倍市净率,说到投资价值的确已经显露无疑,但正是出于机构投资者对于行业的谨慎,并未大规模投资,才有了目前的低估值。从中也可看出,即使企业并未进行任何的造假,投资者最好也要做到规避。从分析师意见出发
券商卖方分析师都会对相关股票进行调研评估,并给出买入、卖出意见。投资者一般认为并无太多用处,但实际上,他们真的能给你提供很多参考价值。且不说其中的思维逻辑、观点值得投资者借鉴,就光说追踪一个股票的分析师的数量多少就可以大致判断该企业的前景。
有不少金融教科书中都提及,通过对某只股票分析师数量进行统计后发现,追踪的分析师越多的股票,其造假可能性越低,而且其内部管理往往越好。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在众目睽睽下,公司造假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以业务结构较为复杂的清华同方为例,该公司2012年年报第101页列出了3页合并范围公司清单,横跨多个领域,甚至涉及众多海外设立的公司。如果从公司架构的复杂程度来看,显然并不适合一般散户投资。除此以外,笔者甚至还无法找到针对清华同方的机构研究意见。一般而言,这类公司的股票,普通的投资者应当尽量避开。
其实,券商分析师的意见在一些免费的网站和股票软件上都能方便地查看到,比如东方财富通、大智慧等主流股票软件均可以下载。虽然不能完全相信分析师的意见,但如果鲜有人去分析一只股票,普通投资者还是尽量避开的好。从投资策略出发
如果你将大部分闲钱都投入股市,而且这部分钱又都投入一只股票中,那么这个的风险敞口就太大了。不如将资金分散投资,即使是分散至2~3只股票,也能大大化解踩中“地雷“的风险。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要想财务完全合规,几乎不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财务造假的事件。而在笔者过往的经验中,大部分财务造假事件都是通过举报结合专项调查的形式被揭发的。2011年,国外做空机构Citron就曾指控中国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虽然截至目前都没有讨论出任何结果,但不可否认,即使是财务造假的指控也同样致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分散投资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另外,对于缺乏时间分析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分散投资也是可行的,比如可以同时购买基金和一只较为看好的股票,或是将大部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将小部分资金投入一只股票中。从历史出发
“黑天鹅”事件有许多种,财务造假仅是其中一类,但却有别于其他事件。譬如,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双汇发展,目前已经回升至出事前的价位,同样质量出了问题的贵州茅台现在也有了回升迹象,但2011年因财务造假大跌的紫鑫药业至今未能扭转颓势。这说明,相对于质量问题,市场对于财务造假的容忍度可能更低,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建议投资者要在打开跌停后的第一时间卖出。
以日前停牌中的中联重科来说,即便对其财务造假的指控是空穴来风,想必也会对其投资者造成很大损失,所以建议投资者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抛售。一般的做法零点过后,通过股票系统以跌停板价格卖出。
从公司架构出发
挑选架构简单,业务单一的股票
在股票上市发行的过程中,发审委考量的一个指标就是企业架构和业务的复杂度。一般而言,如果公司的分支机构复杂,并且主营业务不突出,多半就会成为重点审核的对象。其实,同样的办法也适用于投资者投资股票,中国的公司本身治理情况就不理想,如果它的机构设置又复杂,则会加大“藏污纳垢”的可能性。
贵州茅台前几年受到机构的追捧,也有其业务简单、关联公司较少的原因在里面。贵州茅台年报显示,其出资设立的公司数量为5个,长期股权投资仅有1项;与之相比,同样身为造酒龙头企业的五粮液则有近20家子公司以及众多关联方信息。
对于机构相对复杂的公司,投资者很容易忽略它掩盖利润并将利润进行隐蔽输送的事实。笔者就曾经接触到一家软件类的大公司,一直利用海外开设的公司操控利润转移。
从行业出发
经济低迷时,规避易发生财务造假的行业
行业造假风险几乎防无可防,在万福生科的案例中,连券商和会计师都接连“中刀”,普通投资者就更加不用说了。一定程度上而言,某些行业天生就具有容易造假的特性,下表就简单罗列了一些存在造假可能性的行业以及造假的原因:
在这些行业中,有些造假可以说是合理利用了会计政策,大打“擦边球”,比如日前媒体报道的中联重科疑似与经销商签订虚假订单,并在财务报告期后进行退回的事情。该类造假虽然明令禁止,但核查难度极大,在汽车销售行业、软件业、医药行业、通讯行业等均有类似行为,就连国外的大公司也无法幸免。
虽有造假可能,也并不是说这些行业就都不能投资,而是说当经济周期陷入低迷时,要尽量避开相关衰退行业的股票投资。以银行股为例,目前估值接近1 倍市净率,说到投资价值的确已经显露无疑,但正是出于机构投资者对于行业的谨慎,并未大规模投资,才有了目前的低估值。从中也可看出,即使企业并未进行任何的造假,投资者最好也要做到规避。
从分析师意见出发
追踪股票的分析师越少,造假的可能性越大
券商卖方分析师都会对相关股票进行调研评估,并给出买入、卖出意见。投资者一般认为并无太多用处,但实际上,他们真的能给你提供很多参考价值。且不说其中的思维逻辑、观点值得投资者借鉴,就光说追踪一个股票的分析师的数量多少就可以大致判断该企业的前景。
有不少金融教科书中都提及,通过对某只股票分析师数量进行统计后发现,追踪的分析师越多的股票,其造假可能性越低,而且其内部管理往往越好。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在众目睽睽下,公司造假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以业务结构较为复杂的清华同方为例,该公司2012年年报第101页列出了3页合并范围公司清单,横跨多个领域,甚至涉及众多海外设立的公司。如果从公司架构的复杂程度来看,显然并不适合一般散户投资。除此以外,笔者甚至还无法找到针对清华同方的机构研究意见。一般而言,这类公司的股票,普通的投资者应当尽量避开。
其实,券商分析师的意见在一些免费的网站和股票软件上都能方便地查看到,比如东方财富通、大智慧等主流股票软件均可以下载。虽然不能完全相信分析师的意见,但如果鲜有人去分析一只股票,普通投资者还是尽量避开的好。
从投资策略出发
分散投资
如果你将大部分闲钱都投入股市,而且这部分钱又都投入一只股票中,那么这个的风险敞口就太大了。不如将资金分散投资,即使是分散至2~3只股票,也能大大化解踩中“地雷“的风险。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要想财务完全合规,几乎不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财务造假的事件。而在笔者过往的经验中,大部分财务造假事件都是通过举报结合专项调查的形式被揭发的。2011年,国外做空机构Citron就曾指控中国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虽然截至目前都没有讨论出任何结果,但不可否认,即使是财务造假的指控也同样致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分散投资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另外,对于缺乏时间分析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分散投资也是可行的,比如可以同时购买基金和一只较为看好的股票,或是将大部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将小部分资金投入一只股票中。
从历史出发
及时卖出
“黑天鹅”事件有许多种,财务造假仅是其中一类,但却有别于其他事件。譬如,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双汇发展,目前已经回升至出事前的价位,同样质量出了问题的贵州茅台现在也有了回升迹象,但2011年因财务造假大跌的紫鑫药业至今未能扭转颓势。这说明,相对于质量问题,市场对于财务造假的容忍度可能更低,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建议投资者要在打开跌停后的第一时间卖出。
以日前停牌中的中联重科来说,即便对其财务造假的指控是空穴来风,想必也会对其投资者造成很大损失,所以建议投资者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抛售。一般的做法零点过后,通过股票系统以跌停板价格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