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本质区别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挪用公款罪尽管主要侵害了公款的使用权并且行为人主观上也未必存有侵害公款的处分权故意,然而在挪用公款期间,客观上有限制了公款所有人对公款处分权的行使,即行为人挪用期间,所有权人也难于行使处分权,该行为同样不以行为人主观意志为转移。故而,挪用公款罪的客体应涵盖所有权的全部权能,而不仅是公款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
  关键词:挪用公款;处分权;排除意思;非法占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两罪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司法实践中对同一行为所体现的两罪定性问题也往往存在争议。
  两罪本质区别是犯罪构成要件主观方面犯罪目的的不同,而非两罪侵犯客体的异同。
  一、区分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本质区别的重要意义
  关于挪用公款罪到底侵犯客体——公共财产所有权的何种权能的问题,当前刑法学界存在争议观点主要有四种:第一种观点学说认为挪用公款侵犯了公款的使用权;第二种观点学说认为挪用公款侵犯了公款的占有、使用权;第三种观点学说认为挪用公款侵犯了公款的占有、使用、收益权,没有侵犯处分权;第四种观点学说认为挪用公款侵犯了公款所有权的全部权能。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无法成立,行为人对公款的使用是以对公款占有作为前提,因此侵犯公款使用权的同时势必侵犯公款的占有权。第二种观点不够严谨,司法实践中往往存在众多挪用行为侵犯公款占有、使用权的同时,一并侵犯到了公款收益权,比如公款用于私人放贷的行为。第三种观点是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但笔者认为该观点尚不够严谨、精准、全面。
  笔者认同第四种观点,理由如下:该观点强调公款被占有、使用、收益时,公款的处分权也随之受到侵害。如同A打伤B的胳膊,意味着就打伤了B这个“人”一样,侵犯所有权中的任何一项权能也就意味着对所有权的侵犯。至于挪用公款罪是否侵害到所有权全部权能,应结合实际案情,将行为人主观上企图侵害的客体内容与客观行为上侵害的客体内容区别对待。虽然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包含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均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单独存在,但该各种全能的分离是以所有权人正常行使所有权为前提存在的。挪用公款尽管主要侵害了公款的使用权并且行为人主观上也未必存有侵害公款的处分权故意,然而在挪用公款期间,客观上有限制了公款所有人对公款处分权的行使,即行为人挪用期间,所有权人也难于行使处分权,该行为同样不以行为人主观意志为转移。故而,挪用公款罪的客体应涵盖所有权的全部权能,而不仅是公款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權。从本质上讲,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对公款自身的一种非法占有,这种非法占有对公款所有权的各项权能都造成侵害。
  综合以上分析,第三种观点存在疑虑:若认可挪用公款对公款处分权的侵害,而处分权是所有权的根本,结合贪污罪侵害公款所有权的概念,在法律事务中必然无法准确区分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而笔者认为,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本质区别应是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刑法学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一种规范用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1.非法占有目的
  是指排除权利人法定权利,将他人的财物作为自己的所有物非法支配,并遵从财物的特性、用途实施利用、处分的意思。即非法占有目的包含“排除意思”与“利用意思”。“排除意思”是指永久性地排除权利者对财物的占有,自己作为“所有者”而行动的意思。“排除意思”是达到了可罚程度的妨害他人利用财产的意思,或者说是引起可罚的法益侵害(妨害利用)的意思。利用意思,是指遵从财物可能具有的用法进行利用、处分的意思。利用意思对非法占有目的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行为人以毁坏的意思窃取财物或挪用、侵吞公款后随即加以毁坏或销毁的,则不能认为有非法占有目的,不能认定为盗窃罪或挪用公款罪、贪污罪,而应认定为故意毁坏财物罪或破坏生产经营等罪。
  故而,“排除意思”倾向法的侧面,“利用意思”倾向经济的侧面,两方面机能不同。前者机能主要用于区别盗窃、诈骗罪等侵犯财产罪与一时使用他人财物的不可罚盗用行为、骗用行为;后者的机能主要用于区别盗窃罪、诈骗罪等侵犯财产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
  2.界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内涵,还须明确两个问题
  (1)民法上“占有”与刑法上“占有”的二者有别。民法上的占有,是与使用、收益、处分并列的所有权的四项权能之一。民法上,财产所有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让非所有人合法地占有财物,所以,民法上的占有不等于所有。相比之下,刑法上的占有,虽然不能取得他人的财产所有权,但财物一旦被非法占有,就不仅会侵犯所有人的占有权,而且还会侵犯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因此,事实上非法占有和非法所有是没有实质区别的。
  (2)非法占有与非法占用的界限。占有和占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如果与民法上的相应概念来代替的话,刑法上的占有等同于民法上的所有;而刑法上的占用等同于民法上的占有。因此,非法占有侵犯的是财产所有权的全部权能,而非法占用只是侵犯了财产的使用权。
  三、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本质区别——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两罪犯罪构成主观要素上均有利用意思,只是贪污罪具有排除意思,贪污罪的犯罪目的是行为人企图永久非法占有财物,而挪用公款罪没有排除意思,挪用公款罪的犯罪目的仅是暂时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行为人尚存归还公款意识。
  即贪污罪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挪用公款罪无非法占有目的。贪污罪的法益侵害性明显重于挪用公款罪,非法占有目的无可厚非地成为了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本质区别:贪污罪是为了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罪不是为了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仅是为了非法使用公款。
其他文献
摘要:自1958年《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也称《纽约公约》)诞生以来,国际商事仲裁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有许多重要的原则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获得了确立,从而推动了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发展,同时,在“支持仲裁”“有利于仲裁”原则的引领下,在立法和司法领域也为了满足这种国际商事仲裁争议解决方式不断发展的需求,各国也进行了大胆的立法和司法的突破。一个很重大的表现就是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可仲裁性呈现出越
本文以高职院校招生及就业问题为切入点,采用调查问卷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尝试从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存在偏见、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不明确、招生宣传不足、毕业指导
摘 要:限定继承制度是我国《继承法》一项重要原则,它是财产继承独立于身份继承的结果,打破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父债子偿”、“宗兆继承”的局面,各国立法例均对其效力予以确认,但大陆法系各国基于立法政策的考量对限定继承制度的实施方式及程度有所不同,分析德国、法国等国家的继承制度,可以明晰我国限定继承制度现有规定的利弊。  关键词:遗产清单利益;遗产管理制度;财产清单;限定承认;有条件限定继承  一、限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因此,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课改的关键。对于新时期人才“高素质”要求,体现
近年来,恩施市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更新执法理念,创新办案模式,完善工作机制,跟进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使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  一、把握一个主旨,全面加强改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  对涉罪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是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未检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有别于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最根本的特点。一是正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再次提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而作为引领社会思维的高校,如何做好法制教育工作是我们每个人应当思考的问题。笔者从新媒体的視角出发,经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指出了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亟待提高的现状,通过分析新媒体平台进行法制教育的可行性,提出了做好法制教育创新工作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法制教育;创新研究  一、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现状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
摘 要:在冤假错案的追究中,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是为了保证正义得到真正保护,权利得到真正救济的先决条件。在建立法治社会的今天也是提高司法公信力、保证依法治国得以实现的前提。  关键词:冤假错案;程序正义;依法治国  一、程序正义原则概述  1.程序正义的概念  程序正义是行政法的标志性原则。该原则是在行政权急剧扩张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普通法院将起初用以规范司法权的自然正义原则适用于控制行政权,并根据行政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他讲述了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骆驼祥子》这部作品不仅赢得了中国广大读者当之无愧的热爱,还被译成
(212013 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江苏 镇江)  摘 要:微时代,着实以内容的简短、精炼得名。但由于微时代本身所具有的简便性和网络传播性,在这个时代下传统著作权的内容、概念、特征都受到了冲击。自微时代发展始,侵犯网络著作权的案件也不断增多,通过对侵权行为的研究,总结具有参考价值的微时代下网络著作权的侵权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微时代;网络著作权;侵权标准  微时代是以信息的
高职高专院校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新颖独特的办学模式,决定了高职高专学报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研究、科技理论成果推广,还是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都需要发展自身的特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