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耳子歌”起源于云龙县检槽乡,是云龙白族先民对生殖崇拜、原始宗教意识的遗留,被称为人类婚俗傩仪的“活化石”,是国内目前所发现最早的傩仪之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今天,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面临着传承人断层、相关法律不完善、政府投入不足、民众保护与传播观念不强和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等问题。尽管地方政府对“耳子歌”文化保护上做出了一定努力,但由于民众对“耳子歌”文化传播价值认识不到位,媒体的传播力度不足,多流于形式。由此,“耳子歌”文化目前的传播效果不容乐观。本文以云龙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传播为切入点,联系当下“耳子歌”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现状,结合“耳子歌”自身文化的发展创新,探究新媒体在传播中的功能与作用。借助现代新媒介传播技术的优势,为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传播提供有效的路径,从而提高“耳子歌”的普及度和传播效果。
关键词:耳子歌;文化意蕴;民俗传播;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312
一、云龙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传播现状
云龙是我国山地白族集聚区,因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存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龙山地文化。云龙县独特的文化生态造就了云龙耳子歌的文化空间;耳子歌具有古傩文化特性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在云龙已经上演了一千多年,只有在结婚或建新房的时候,人们才有机会一睹它古老神秘的遗风,耳子歌承载着云龙人们独特的历史文化,质朴地保留了自然崇拜、祖灵崇拜、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远古信仰符合;是云龙地区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耳子歌的传播主要是依靠国家传承人口头语言、心里感受和行为举止等交流渠道实现耳濡目染和依赖传统的传播媒介,并且在传播方式上没有充分有效结合实际,导致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致使其对外的信息沟通处于弱势的状态。
近年来,当地人民群众越来越淡化对耳子歌传播价值的认识,丝毫没有意识到它的传播价值;同时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文化传媒的日新月异,受当代流行文化的冲击,很多青少年已经越来越趋向于追求现代流行文化,而逐渐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许多乡镇的传统文化氛围正在日益淡化,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在逐渐减退,由于云龙县是属于我国国家深度级贫困县之一,当地政府对“耳子歌”的投入资金也有一定的短板,再加上老艺人面临人亡艺绝等因素,存世的艺人越来越少,使白族耳子歌面临濒危的严峻形势。通过调查数据得知,有96.41%的人认为人们对“耳子歌”文化传播价值的认识不到位,有96%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的传播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有94.7%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的传播受到因经济因素导致的发展停滞,有98.69%的人认为传承人匮乏是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耳子歌”的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播困境的原因
(一)人民缺少对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播价值的认识
人民群众缺乏对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播价值的认识。通过调查得知96.41%的人对“耳子歌”文化传播价值的认识不到位。“耳子歌”融汇各民族的特点,形成了云龙山地独具特色的历史背景和民俗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对“耳子歌”传播价值的认识,是“耳子歌”文化长久传播的基本保障。正如美国著名民俗学家邓迪斯认为,民俗消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人民群众对当前“耳子歌”文化的传播价值意识有待提高。
(二)“耳子歌”文化中传承人断层
传承人才匮乏,是目前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产生于复杂的环境、多变的气候,因受环境因素的制约,考验着人们生存和繁衍的能力,在各民族的交往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云龙白族山地文化“耳子歌”。它有着原始社会云龙人民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远古信仰符号,这些都需要依赖于老一辈传承人的口传心授与耳濡目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经济大潮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告别乡村进城务工。这些来源于各民族传统的朴素文化已经存在着不能吸引新生代群体的关注与认同。现代年轻人受到教育普及与大众传媒的影响,把各式各样的城市文化思想传播到农村,年轻人面临的就业选择更广、机遇更多,故选择坚守乡村、继承传统民俗文化的人越来越少,通过调查数据得知,有96%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的传播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人才匮乏問题也随之产生,成为制约“耳子歌”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困境。通过调查数据得知,有98.69%的人认为传承人匮乏是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耳子歌”的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此问题不仅会导致云龙山地白族传统文化“耳子歌”的逐渐灭绝,同时也会带来民族精神、民族智慧的逐渐消亡。虽然各级人民政府加大了对云龙白族山地“耳子歌”文化遗产传承人资助,但更多的传承人仍然生活举步维艰,甚至有些传承人为了生计放弃了对“耳子歌”文化的传承与坚守。
(三)“耳子歌”文化传播渠道单一
目前,“耳子歌”的传播渠道单一,通过调查数据得知,有96.49%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传播渠道单一,主要是通过农村结婚老一辈人口传心授与耳濡目染的方式,规模较小、互动频率较低,由于传承人年龄普遍偏高,受自身知识素养、技术和传统观念等条件的影响,对新时代的科技化传播认识不到位,所以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加上内容不深入和信息更新滞后,传播影响力自然减弱。经走访得知,当地的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存在过于依赖传统的传播媒介,并且在传播方式上没有充分有效结合实际,导致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致使其对外的信息沟通处于弱势的状态。
(四)经济因素导致的发展停滞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保护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政策,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领域的资金投入,但云南省云龙县属于我国国家深度贫困县之一,当地人民政府在“耳子歌”传播补助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短缺,调查数据得知,有94.7%的人认为因经济因素导致“耳子歌”文化的发展停滞,难以满足新时代下新媒体化传播的所有需求;与此同时,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质水平也会直接影响“耳子歌”的传承与发展,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与传统文化发生冲突时,人们优先考虑的是物质生活,“耳子歌”的传承与发展就面临这样的社会矛盾。当地居民单纯依靠传统农耕已经不能满足当地老百姓养家糊口的需求,更多的乡村人只好选择外出打工发展谋生,“耳子歌”的表演者当中也面临着这样一系列经济问题,所以经济因素导致了“耳子歌”的表演次数减少。 (五)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不断发展,各个省份积极结合地方优势从国外招商引资,国外文化和文化产品也随之不断的进入中国,通过调查得知,有96%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的发展受多元文化的沖击与挑战。比如日本动漫、美国好莱坞产品、韩剧等,这些外国文化及文化产品深得民众的广泛追捧。然而,当我们再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如京剧、皮影、端午节等优秀传统优秀文化岌岌可危的发展困境,就会发现文化全球化也有侵略、抢夺的一面涌现出来。在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下,我们会发现国内更多年轻人加强了对英语学习的热衷而忽略了对中国汉语读写的要求,更不用谈对中国《四书》《五经》文化以及中华民族国粹的了解;同时很多年轻人开始追捧西方的生活方式,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服饰上追求韩风,追求欧美风,饮食上一日三餐热忠于可乐加汉堡。在“耳子歌”的核心传播地,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摇滚乐和流行音乐,而忽视了“耳子歌”文化的传播价值,甚至有人会认为白族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是陈旧落后的,而且,现在农村很多婚嫁仪式也越来越西方化。
三、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传播提升策略
(一)提高人民对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传播价值的认识
“耳子歌”是白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保护和传播“耳子歌”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人民群众应该加强学习提高对“耳子歌”中宗教信仰、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儒家礼教以及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播价值认识,让更多的受众加深了解“耳子歌”文化,为白族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的长久传播提供基本保障。
(二)“耳子歌”自身文化的发展创新
“耳子歌”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有自我调适的过程,在传播和与其他文化交流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消化和吸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要想更好的继续传承发扬与传播下去,自身内涵的文化必须要紧跟时代受众需求,拥有更多吸引受众的闪光点和文化魅力,这就需要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在对以往文化符号的理解基础上,再次进行符号意义的更新。通过调查数据得知,有93.72%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需要自身文化的发展创新。比如在近年来才加入“耳子歌”中的狮子贺棚等表演,这在农村家庭结婚中大部分还是会采用的礼仪,会吸引更多的受众喜爱。
1.独特性与普遍性融合发展
经调查数据得知有99.18%的人认为“耳子歌”自身文化的发展创新需要独特性与普遍性融合发展,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融汇各民族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族婚俗傩仪文化。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该积极强化将更多的云龙白族山地文化注入其中。加深受众对“耳子歌”文化符号的解读,将“耳子歌”放在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下去理解与认识。同时应该在保留“耳子歌”的传统文化上融入时代特性,增加“耳子歌”文化的时代活力。
2.历史性与应用性双重转换
经调查得知有96.98%的人认为“耳子歌”自身文化的发展创新需要历史性与应用性双重转换。“传统”的本义是指某种“世代相传的东西,即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或相传至今的东西。”不论是“耳子歌”中源流体现的云龙社会历史,还是在“耳子歌”传承中体现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儒家礼教等痕迹,这些都是“耳子歌”文化传播的精髓,都是值得被一直保留传承与传播的民俗文化。当然,民俗文化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才会在社会中永久传播。“民俗作为社会的传承文化,始终处在变迁的过程中伴随生活的更新而不断地消长演进,始终适应并引导着人们的生活需要。”云龙的“耳子歌”目前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人们应用性驱使下的生活习惯,如果“耳子歌”失去了应用性就会在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逐渐消失。比如在以前农村家中都有养马的习惯,早先时,马在农村生活中用于作战、骑乘、挽车和载重所需要的使用工具,故每家每户都会养马,但随着新时代机械化进程的加快,马作为作战、骑乘、挽车和载重的作用己经失去,故这种农村养马的习惯慢慢消失于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所以,云龙白族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自身的创新应该是与“耳子歌”的历史性和应用性相互结合,进行双重转换。 并适当寻求当前“耳子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力,将其融入到生产实践中,使“耳子歌”从历史性变为现实需求。
3.完善主体机能 优化传播内容
经调查得知有96.66%的人认为“耳子歌”自身文化的发展创新需要完善主体机能,优化传播内容。完善机能是优化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播主体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制定并落实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耳子歌”文化传承人与传统文化进行全面保护,并对其传播活动给予经费支持。再次,引导“耳子歌”传承人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坚定“耳子歌”文化价值的传承与传播信念。最后,积极引导拓宽“耳子歌”传播主体的视域,用发展的眼光对“耳子歌”文化保护与传播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媒介问题进行分析与实践。同时加大对“耳子歌”文化传播内容的甄别与优化,在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背景下,采取多种方式为“耳子歌”文化传承人传承技艺与传播技艺创造便利条件;深入挖掘“耳子歌”文化遗产之中所蕴藏的核心文化价值,创造优秀的传播内容;要以政府为主体加大投入引导资金,鼓励社会积极参与“耳子歌”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三)以人才培育为导向 保障“耳子歌”持续传承
事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主体之一,他们掌握着非遗项目的核心技艺,兼具着对非遗的保护、活化和传播多重职责。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情况如何,是可以直接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顺利活态传承,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时间的消弭、社会生产力的变迁和人们对于生活经济因素的考虑,非遗传承人面临着人才断档,没有人愿意传承的局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面临着主体逐渐消失的局面。很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离世,就会意味着这一非遗项目的彻底消亡,项目本身蕴藏的智慧、技艺、经验等精神文化因素也将永不复存在。云龙县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承人的年龄已日趋老化,人才断档问题日益严峻。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资助和培养力度已刻不容缓。云龙县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应该以传承人才培育为导向,从招募培养、加大从资助扶持和教育培训等方面下功夫,为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拓宽“耳子歌”传承人招募渠道
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是农耕社会的产物,“耳子歌”的核心发源地云龙县检槽乡,由于“耳子歌”此类区域的经济长期处于欠发达水平,当地大多数年轻人无暇顾及传统的“耳子歌”技艺传承,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主要考虑经济收入因素,因此造成年迈的“耳子歌”传承人无从教授技艺。云龙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因素,加上年轻人对“耳子歌”文化价值认识不到位,制约了“耳子歌”文化遗产人才的传承与传播。为解决这个问题,经调查数据得知有99.35%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在未来的传播中还需不断拓宽“耳子歌”传承人招募渠道,改变现有单一的家族和师徒传承模式,通过政府资助、开设传习所等多种方式给予“耳子歌”传承人政策扶持,使之有能力、有计划地培养接班人才,为维护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传承提供人才链条保障。
2.加大传承人的资助体系
目前,云南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资助主要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筹措,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资助等形式,对非遗传承人及其项目的宣传推广、在人才培训、传习场所建立等方面给予了资金扶持。但是由于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大,获得的奖励扶助资金相对较少。文化的传播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经调查得知有95.92%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鼓励是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得以传播的重要保障。要结合云龙当地政策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耳子歌”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政府还需加大对“耳子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监管和引导。要采取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也可考虑从税收等政策上采取一些措施,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完善的非遗“耳子歌”传承人资助体系,“耳子歌”的发展,资金的投入也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的投资扶持,政府还可以通过鼓励各个企业在举办活动的时候,邀请“耳子歌”的参与演出,并给予相应的报酬,积极引导鼓励各企业捐助的举办,真正做到减轻“耳子歌”传承人的经济负担,为其更好地从事“耳子歌”活态传承与健康发展坚定信心。最后,应积极设立“耳子歌”专项基金,保障补助等倾斜性政策的落实到位,真正做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四)开拓“耳子歌”的传播渠道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了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即守望环境,协调社会各部的关系,传承社会遗产。社会遗产的传承包含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可以看出白族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的传承需要新媒传播和新传播技术的介入,进一步推进“耳子歌”文化传播的趣味性、时效性以及更好的为受众提供反馈信息的机会,构建完整的传播链条,可以增加受众与“耳子歌”表演者之间的互动性,增强“耳子歌”文化的活性魅力。
1.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介入
经调查数据得知有97.06%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在未来的传播中还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介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新媒体技术传播逐渐成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常传播交流的主要方式,以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为依托,占据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快手等新媒体传播加快了传统民俗的传播速度,人们通过新传媒的拍摄、记录、传播等方式让传统民俗文化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成为显性文化。为民俗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云龙县人民政府应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广泛对“耳子歌”文化进行传播,将“耳子歌”推广出去。首先,应积极建立“耳子歌”独立的文化网站,将“耳子歌”历史源流、独特的舞蹈形式和“耳子歌”中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文化符号展现出来;其次,应加强联合网络一些公众号对“耳子歌”文化建立的独立的公众号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受众知晓“耳子歌”的文化价值;最后,应将“耳子歌”的表演与直播平台、抖音短视频和快手等平台有效结合,直播的及时性和直播的现场魅力有利于受众加深对“耳子歌”文化的了解,而抖音和快手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手段也可以使受众在极短的时间里知晓“耳子歌”,进而提高受众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注重加强与受众的互动行为,及时并主动呈现“耳子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受众眼球。
2.构建完整的传播链条
经调查得知有96.49%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在未来的传播中还需构建完整的传播链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终端,构建完整的“耳子歌”传播链条。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也可以通过数字电影、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抓住互联网的时效性、便捷性、移动性的特质,将“耳子歌”文化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与新媒体形态相结合,善于利用短小精悍,方便特色突出的小程序,如抖音、快手短视频等工具进行强化“耳子歌”文化经典元素的传播,并通过互联网转发、分享等互动特有的功能进行二次传播,从而提升受众的关注度,扩大“耳子歌”文化的傳播范围,加快“耳子歌”文化的传播速率,构建完整的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新媒体传播链条。
3.发挥高等学校教育优势作用
经调查得知有96.17%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在未来的传播中还需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育优势作用,高等学校教育是培养保护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耳子歌”人才的重要途径。云南省应该积极将“耳子歌”纳入教育体系中,促进“耳子歌”活态传承,健康发展。云南省内各级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大理州内高等学校,以及中小学应该让非物质遗产进学校成为常态化,将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中,加大对当地非物质遗产的学习与传播,学校应从师资配备、课程实践、专业设置、毕业就业等多个方面,加强非遗教学师资力量,开创丰富的教学模式,学校还应通过与“耳子歌”文化传承人协商沟通,邀请“耳子歌”传承人在校园内开展“耳子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耳子歌”文化的内涵所在,让学生产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播,为非物质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例如:在云龙县宝丰乡,宝丰中学就积极将云龙山地“力格高”舞蹈融入到课间操中,既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云龙山地“力格歌”舞蹈的魅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政府扶持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会产生自生自灭的自然习惯,这需要政府进行有效保护和引导,才可以让这些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健康发展。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传播发展,需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扶持。
1.加强对外宣传 健全传播反馈
对外宣传是提升“耳子歌”文化传播效能的重要抓手,应从以下二个层面进行策略优化:
第一,加强“耳子歌”文化遗产信息的对外翻译平台建设。由于“耳子歌”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语言性质,使得“耳子歌”信息资料很难准确有效地被译为他国语言。加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一些“耳子歌”翻译的失真与误解。这就需要从文化自身背景补充和词义准确表达方面下功夫,减少因文化认知差异带来的“耳子歌”外宣难题,从而提高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对外宣传的效果。第二,要不断加强“耳子歌”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效力。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白族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中蕴含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否被曲解、能否得到异体文化受众的理解与认同,是衡量传播效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外部受众往往只抱有好奇的心态,而非真正关注非遗所蕴含的文化要义。要提高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跨文化传播的效能,就需要非遗传承人加强了解所交流国家的文化状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努力做到贴近受众的文化需求,这种才能让不同文化体系中的受众对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传播产生共鸣。
“耳子歌”文化遗产的传播反馈信息有助于“耳子歌”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加深了解“耳子歌”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耳子歌”收视率、关注度与大数据监测等重要手段实现传播反馈。对“耳子歌”文化研究者和普通受众的认知变化、心理行为和未来预期进行对比分析,从各个不同角度提升“耳子歌”文化对受众的传播影响,进而促进“耳子歌”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2.支持当地居民对“耳子歌”活动的参与
经调查数据得知有96.82%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在未来发展中政府应该支持当地居民对“耳子歌”活动的参与,民俗的活态传承,健康发展,需要的是其民俗文化活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最贴近,感情最亲近,目前“耳子歌”文化大多是通过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方式进行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播活动对村民的影响或意义己经超越具体活动本身,成为乡村文化共同体、集体记忆和权力变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建构着村民的情感结构、价值观念和世道人心。在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播历史中,云龙检槽乡作为传承主力军,承担着传播者和受众两个角色,维持着“耳子歌”白族山地文化的原汁原味。如今,云龙检槽乡民众仍是“耳子歌”传承的主力军,他们是“耳子歌”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也是“耳子歌”传播原始的主体,更是“耳子歌”文化的创造和再生者。云龙县人民群众应意识到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作为云龙白族民俗文化的独特文化,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宣传“耳子歌”文化的活动,当然旅游文化的传播更需要当地人民群众积极的加入,云龙的人民群众应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的同时努力成为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优秀文化“土壤”。
结论
“耳子歌”作为云龙山地独特的传统民俗艺术文化,是目前国内所发现最早的傩仪之一,在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因受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生产风俗等因素考验着人们生存和繁衍的能力。久而久之,这种受环境因素制约的劳作特点,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白族民俗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耳子歌”兼具“原始性、戏剧性、仪式性、舞蹈性”等特质,同时,也保存着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远古信仰,从中能够寻觅出云龙白族远古农耕文化的遗留等多种文化意蕴,具有很大的传播价值。为让这一“活化石”得到发扬光大,政府应加大对“耳子歌”的资助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传播效果同时也要发挥高等学校教育的优势,加大对“耳子歌”文化的研究学习,加强人才的培养。做到合理规划,有序开发,让“耳子歌”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健康发展。
人们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铭记传统民族赋予人们的精神信仰和历史文化意蕴,从不同角度发觉传统民俗文化,并使其傳承下去,这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力。“耳子歌”是云龙山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也是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更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组成的一份子, 需要人们去关注,去传承,去发扬,去铭记。
参考文献
[1]尹利丰.云龙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0):113-114.
[2]李容芳.傩仪的逻辑:社会规则与村落日常秩序建构——基于白族傩仪“耳子歌”的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10(02):108-115.
[3]陆国田. 白族“耳子歌”的文化教育功能浅析[C].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中加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5:124.
[4]云龙县人民政府.云龙风物志[M].德宏民族出版社,2008.
[5]师婧菲. 河南新乡马皮舞的文化传播研究[D].郑州大学,2019.
关键词:耳子歌;文化意蕴;民俗传播;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312
一、云龙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传播现状
云龙是我国山地白族集聚区,因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存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龙山地文化。云龙县独特的文化生态造就了云龙耳子歌的文化空间;耳子歌具有古傩文化特性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在云龙已经上演了一千多年,只有在结婚或建新房的时候,人们才有机会一睹它古老神秘的遗风,耳子歌承载着云龙人们独特的历史文化,质朴地保留了自然崇拜、祖灵崇拜、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远古信仰符合;是云龙地区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耳子歌的传播主要是依靠国家传承人口头语言、心里感受和行为举止等交流渠道实现耳濡目染和依赖传统的传播媒介,并且在传播方式上没有充分有效结合实际,导致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致使其对外的信息沟通处于弱势的状态。
近年来,当地人民群众越来越淡化对耳子歌传播价值的认识,丝毫没有意识到它的传播价值;同时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文化传媒的日新月异,受当代流行文化的冲击,很多青少年已经越来越趋向于追求现代流行文化,而逐渐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许多乡镇的传统文化氛围正在日益淡化,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在逐渐减退,由于云龙县是属于我国国家深度级贫困县之一,当地政府对“耳子歌”的投入资金也有一定的短板,再加上老艺人面临人亡艺绝等因素,存世的艺人越来越少,使白族耳子歌面临濒危的严峻形势。通过调查数据得知,有96.41%的人认为人们对“耳子歌”文化传播价值的认识不到位,有96%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的传播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有94.7%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的传播受到因经济因素导致的发展停滞,有98.69%的人认为传承人匮乏是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耳子歌”的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播困境的原因
(一)人民缺少对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播价值的认识
人民群众缺乏对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播价值的认识。通过调查得知96.41%的人对“耳子歌”文化传播价值的认识不到位。“耳子歌”融汇各民族的特点,形成了云龙山地独具特色的历史背景和民俗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对“耳子歌”传播价值的认识,是“耳子歌”文化长久传播的基本保障。正如美国著名民俗学家邓迪斯认为,民俗消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人民群众对当前“耳子歌”文化的传播价值意识有待提高。
(二)“耳子歌”文化中传承人断层
传承人才匮乏,是目前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产生于复杂的环境、多变的气候,因受环境因素的制约,考验着人们生存和繁衍的能力,在各民族的交往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云龙白族山地文化“耳子歌”。它有着原始社会云龙人民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远古信仰符号,这些都需要依赖于老一辈传承人的口传心授与耳濡目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经济大潮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告别乡村进城务工。这些来源于各民族传统的朴素文化已经存在着不能吸引新生代群体的关注与认同。现代年轻人受到教育普及与大众传媒的影响,把各式各样的城市文化思想传播到农村,年轻人面临的就业选择更广、机遇更多,故选择坚守乡村、继承传统民俗文化的人越来越少,通过调查数据得知,有96%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的传播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人才匮乏問题也随之产生,成为制约“耳子歌”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困境。通过调查数据得知,有98.69%的人认为传承人匮乏是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耳子歌”的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此问题不仅会导致云龙山地白族传统文化“耳子歌”的逐渐灭绝,同时也会带来民族精神、民族智慧的逐渐消亡。虽然各级人民政府加大了对云龙白族山地“耳子歌”文化遗产传承人资助,但更多的传承人仍然生活举步维艰,甚至有些传承人为了生计放弃了对“耳子歌”文化的传承与坚守。
(三)“耳子歌”文化传播渠道单一
目前,“耳子歌”的传播渠道单一,通过调查数据得知,有96.49%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传播渠道单一,主要是通过农村结婚老一辈人口传心授与耳濡目染的方式,规模较小、互动频率较低,由于传承人年龄普遍偏高,受自身知识素养、技术和传统观念等条件的影响,对新时代的科技化传播认识不到位,所以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加上内容不深入和信息更新滞后,传播影响力自然减弱。经走访得知,当地的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存在过于依赖传统的传播媒介,并且在传播方式上没有充分有效结合实际,导致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致使其对外的信息沟通处于弱势的状态。
(四)经济因素导致的发展停滞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保护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政策,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领域的资金投入,但云南省云龙县属于我国国家深度贫困县之一,当地人民政府在“耳子歌”传播补助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短缺,调查数据得知,有94.7%的人认为因经济因素导致“耳子歌”文化的发展停滞,难以满足新时代下新媒体化传播的所有需求;与此同时,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质水平也会直接影响“耳子歌”的传承与发展,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与传统文化发生冲突时,人们优先考虑的是物质生活,“耳子歌”的传承与发展就面临这样的社会矛盾。当地居民单纯依靠传统农耕已经不能满足当地老百姓养家糊口的需求,更多的乡村人只好选择外出打工发展谋生,“耳子歌”的表演者当中也面临着这样一系列经济问题,所以经济因素导致了“耳子歌”的表演次数减少。 (五)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不断发展,各个省份积极结合地方优势从国外招商引资,国外文化和文化产品也随之不断的进入中国,通过调查得知,有96%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的发展受多元文化的沖击与挑战。比如日本动漫、美国好莱坞产品、韩剧等,这些外国文化及文化产品深得民众的广泛追捧。然而,当我们再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如京剧、皮影、端午节等优秀传统优秀文化岌岌可危的发展困境,就会发现文化全球化也有侵略、抢夺的一面涌现出来。在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下,我们会发现国内更多年轻人加强了对英语学习的热衷而忽略了对中国汉语读写的要求,更不用谈对中国《四书》《五经》文化以及中华民族国粹的了解;同时很多年轻人开始追捧西方的生活方式,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服饰上追求韩风,追求欧美风,饮食上一日三餐热忠于可乐加汉堡。在“耳子歌”的核心传播地,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摇滚乐和流行音乐,而忽视了“耳子歌”文化的传播价值,甚至有人会认为白族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是陈旧落后的,而且,现在农村很多婚嫁仪式也越来越西方化。
三、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传播提升策略
(一)提高人民对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传播价值的认识
“耳子歌”是白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保护和传播“耳子歌”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人民群众应该加强学习提高对“耳子歌”中宗教信仰、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儒家礼教以及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播价值认识,让更多的受众加深了解“耳子歌”文化,为白族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的长久传播提供基本保障。
(二)“耳子歌”自身文化的发展创新
“耳子歌”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有自我调适的过程,在传播和与其他文化交流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消化和吸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要想更好的继续传承发扬与传播下去,自身内涵的文化必须要紧跟时代受众需求,拥有更多吸引受众的闪光点和文化魅力,这就需要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在对以往文化符号的理解基础上,再次进行符号意义的更新。通过调查数据得知,有93.72%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需要自身文化的发展创新。比如在近年来才加入“耳子歌”中的狮子贺棚等表演,这在农村家庭结婚中大部分还是会采用的礼仪,会吸引更多的受众喜爱。
1.独特性与普遍性融合发展
经调查数据得知有99.18%的人认为“耳子歌”自身文化的发展创新需要独特性与普遍性融合发展,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融汇各民族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族婚俗傩仪文化。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该积极强化将更多的云龙白族山地文化注入其中。加深受众对“耳子歌”文化符号的解读,将“耳子歌”放在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下去理解与认识。同时应该在保留“耳子歌”的传统文化上融入时代特性,增加“耳子歌”文化的时代活力。
2.历史性与应用性双重转换
经调查得知有96.98%的人认为“耳子歌”自身文化的发展创新需要历史性与应用性双重转换。“传统”的本义是指某种“世代相传的东西,即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或相传至今的东西。”不论是“耳子歌”中源流体现的云龙社会历史,还是在“耳子歌”传承中体现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儒家礼教等痕迹,这些都是“耳子歌”文化传播的精髓,都是值得被一直保留传承与传播的民俗文化。当然,民俗文化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才会在社会中永久传播。“民俗作为社会的传承文化,始终处在变迁的过程中伴随生活的更新而不断地消长演进,始终适应并引导着人们的生活需要。”云龙的“耳子歌”目前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人们应用性驱使下的生活习惯,如果“耳子歌”失去了应用性就会在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逐渐消失。比如在以前农村家中都有养马的习惯,早先时,马在农村生活中用于作战、骑乘、挽车和载重所需要的使用工具,故每家每户都会养马,但随着新时代机械化进程的加快,马作为作战、骑乘、挽车和载重的作用己经失去,故这种农村养马的习惯慢慢消失于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所以,云龙白族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自身的创新应该是与“耳子歌”的历史性和应用性相互结合,进行双重转换。 并适当寻求当前“耳子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力,将其融入到生产实践中,使“耳子歌”从历史性变为现实需求。
3.完善主体机能 优化传播内容
经调查得知有96.66%的人认为“耳子歌”自身文化的发展创新需要完善主体机能,优化传播内容。完善机能是优化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播主体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制定并落实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耳子歌”文化传承人与传统文化进行全面保护,并对其传播活动给予经费支持。再次,引导“耳子歌”传承人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坚定“耳子歌”文化价值的传承与传播信念。最后,积极引导拓宽“耳子歌”传播主体的视域,用发展的眼光对“耳子歌”文化保护与传播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媒介问题进行分析与实践。同时加大对“耳子歌”文化传播内容的甄别与优化,在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背景下,采取多种方式为“耳子歌”文化传承人传承技艺与传播技艺创造便利条件;深入挖掘“耳子歌”文化遗产之中所蕴藏的核心文化价值,创造优秀的传播内容;要以政府为主体加大投入引导资金,鼓励社会积极参与“耳子歌”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三)以人才培育为导向 保障“耳子歌”持续传承
事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主体之一,他们掌握着非遗项目的核心技艺,兼具着对非遗的保护、活化和传播多重职责。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情况如何,是可以直接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顺利活态传承,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时间的消弭、社会生产力的变迁和人们对于生活经济因素的考虑,非遗传承人面临着人才断档,没有人愿意传承的局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面临着主体逐渐消失的局面。很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离世,就会意味着这一非遗项目的彻底消亡,项目本身蕴藏的智慧、技艺、经验等精神文化因素也将永不复存在。云龙县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承人的年龄已日趋老化,人才断档问题日益严峻。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资助和培养力度已刻不容缓。云龙县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应该以传承人才培育为导向,从招募培养、加大从资助扶持和教育培训等方面下功夫,为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拓宽“耳子歌”传承人招募渠道
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是农耕社会的产物,“耳子歌”的核心发源地云龙县检槽乡,由于“耳子歌”此类区域的经济长期处于欠发达水平,当地大多数年轻人无暇顾及传统的“耳子歌”技艺传承,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主要考虑经济收入因素,因此造成年迈的“耳子歌”传承人无从教授技艺。云龙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因素,加上年轻人对“耳子歌”文化价值认识不到位,制约了“耳子歌”文化遗产人才的传承与传播。为解决这个问题,经调查数据得知有99.35%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在未来的传播中还需不断拓宽“耳子歌”传承人招募渠道,改变现有单一的家族和师徒传承模式,通过政府资助、开设传习所等多种方式给予“耳子歌”传承人政策扶持,使之有能力、有计划地培养接班人才,为维护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传承提供人才链条保障。
2.加大传承人的资助体系
目前,云南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资助主要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筹措,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资助等形式,对非遗传承人及其项目的宣传推广、在人才培训、传习场所建立等方面给予了资金扶持。但是由于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大,获得的奖励扶助资金相对较少。文化的传播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经调查得知有95.92%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鼓励是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得以传播的重要保障。要结合云龙当地政策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耳子歌”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政府还需加大对“耳子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监管和引导。要采取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也可考虑从税收等政策上采取一些措施,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完善的非遗“耳子歌”传承人资助体系,“耳子歌”的发展,资金的投入也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的投资扶持,政府还可以通过鼓励各个企业在举办活动的时候,邀请“耳子歌”的参与演出,并给予相应的报酬,积极引导鼓励各企业捐助的举办,真正做到减轻“耳子歌”传承人的经济负担,为其更好地从事“耳子歌”活态传承与健康发展坚定信心。最后,应积极设立“耳子歌”专项基金,保障补助等倾斜性政策的落实到位,真正做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四)开拓“耳子歌”的传播渠道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了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即守望环境,协调社会各部的关系,传承社会遗产。社会遗产的传承包含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可以看出白族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的传承需要新媒传播和新传播技术的介入,进一步推进“耳子歌”文化传播的趣味性、时效性以及更好的为受众提供反馈信息的机会,构建完整的传播链条,可以增加受众与“耳子歌”表演者之间的互动性,增强“耳子歌”文化的活性魅力。
1.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介入
经调查数据得知有97.06%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在未来的传播中还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介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新媒体技术传播逐渐成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常传播交流的主要方式,以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为依托,占据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快手等新媒体传播加快了传统民俗的传播速度,人们通过新传媒的拍摄、记录、传播等方式让传统民俗文化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成为显性文化。为民俗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云龙县人民政府应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广泛对“耳子歌”文化进行传播,将“耳子歌”推广出去。首先,应积极建立“耳子歌”独立的文化网站,将“耳子歌”历史源流、独特的舞蹈形式和“耳子歌”中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文化符号展现出来;其次,应加强联合网络一些公众号对“耳子歌”文化建立的独立的公众号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受众知晓“耳子歌”的文化价值;最后,应将“耳子歌”的表演与直播平台、抖音短视频和快手等平台有效结合,直播的及时性和直播的现场魅力有利于受众加深对“耳子歌”文化的了解,而抖音和快手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手段也可以使受众在极短的时间里知晓“耳子歌”,进而提高受众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注重加强与受众的互动行为,及时并主动呈现“耳子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受众眼球。
2.构建完整的传播链条
经调查得知有96.49%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在未来的传播中还需构建完整的传播链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终端,构建完整的“耳子歌”传播链条。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也可以通过数字电影、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抓住互联网的时效性、便捷性、移动性的特质,将“耳子歌”文化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与新媒体形态相结合,善于利用短小精悍,方便特色突出的小程序,如抖音、快手短视频等工具进行强化“耳子歌”文化经典元素的传播,并通过互联网转发、分享等互动特有的功能进行二次传播,从而提升受众的关注度,扩大“耳子歌”文化的傳播范围,加快“耳子歌”文化的传播速率,构建完整的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新媒体传播链条。
3.发挥高等学校教育优势作用
经调查得知有96.17%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在未来的传播中还需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育优势作用,高等学校教育是培养保护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耳子歌”人才的重要途径。云南省应该积极将“耳子歌”纳入教育体系中,促进“耳子歌”活态传承,健康发展。云南省内各级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大理州内高等学校,以及中小学应该让非物质遗产进学校成为常态化,将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中,加大对当地非物质遗产的学习与传播,学校应从师资配备、课程实践、专业设置、毕业就业等多个方面,加强非遗教学师资力量,开创丰富的教学模式,学校还应通过与“耳子歌”文化传承人协商沟通,邀请“耳子歌”传承人在校园内开展“耳子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耳子歌”文化的内涵所在,让学生产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播,为非物质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例如:在云龙县宝丰乡,宝丰中学就积极将云龙山地“力格高”舞蹈融入到课间操中,既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云龙山地“力格歌”舞蹈的魅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政府扶持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会产生自生自灭的自然习惯,这需要政府进行有效保护和引导,才可以让这些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健康发展。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传播发展,需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扶持。
1.加强对外宣传 健全传播反馈
对外宣传是提升“耳子歌”文化传播效能的重要抓手,应从以下二个层面进行策略优化:
第一,加强“耳子歌”文化遗产信息的对外翻译平台建设。由于“耳子歌”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语言性质,使得“耳子歌”信息资料很难准确有效地被译为他国语言。加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一些“耳子歌”翻译的失真与误解。这就需要从文化自身背景补充和词义准确表达方面下功夫,减少因文化认知差异带来的“耳子歌”外宣难题,从而提高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对外宣传的效果。第二,要不断加强“耳子歌”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效力。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白族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中蕴含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否被曲解、能否得到异体文化受众的理解与认同,是衡量传播效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外部受众往往只抱有好奇的心态,而非真正关注非遗所蕴含的文化要义。要提高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跨文化传播的效能,就需要非遗传承人加强了解所交流国家的文化状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努力做到贴近受众的文化需求,这种才能让不同文化体系中的受众对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传播产生共鸣。
“耳子歌”文化遗产的传播反馈信息有助于“耳子歌”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加深了解“耳子歌”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耳子歌”收视率、关注度与大数据监测等重要手段实现传播反馈。对“耳子歌”文化研究者和普通受众的认知变化、心理行为和未来预期进行对比分析,从各个不同角度提升“耳子歌”文化对受众的传播影响,进而促进“耳子歌”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2.支持当地居民对“耳子歌”活动的参与
经调查数据得知有96.82%的人认为“耳子歌”文化在未来发展中政府应该支持当地居民对“耳子歌”活动的参与,民俗的活态传承,健康发展,需要的是其民俗文化活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最贴近,感情最亲近,目前“耳子歌”文化大多是通过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方式进行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播活动对村民的影响或意义己经超越具体活动本身,成为乡村文化共同体、集体记忆和权力变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建构着村民的情感结构、价值观念和世道人心。在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传播历史中,云龙检槽乡作为传承主力军,承担着传播者和受众两个角色,维持着“耳子歌”白族山地文化的原汁原味。如今,云龙检槽乡民众仍是“耳子歌”传承的主力军,他们是“耳子歌”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也是“耳子歌”传播原始的主体,更是“耳子歌”文化的创造和再生者。云龙县人民群众应意识到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作为云龙白族民俗文化的独特文化,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宣传“耳子歌”文化的活动,当然旅游文化的传播更需要当地人民群众积极的加入,云龙的人民群众应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的同时努力成为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的优秀文化“土壤”。
结论
“耳子歌”作为云龙山地独特的传统民俗艺术文化,是目前国内所发现最早的傩仪之一,在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因受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生产风俗等因素考验着人们生存和繁衍的能力。久而久之,这种受环境因素制约的劳作特点,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白族民俗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族婚俗傩仪文化“耳子歌”。“耳子歌”兼具“原始性、戏剧性、仪式性、舞蹈性”等特质,同时,也保存着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远古信仰,从中能够寻觅出云龙白族远古农耕文化的遗留等多种文化意蕴,具有很大的传播价值。为让这一“活化石”得到发扬光大,政府应加大对“耳子歌”的资助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传播效果同时也要发挥高等学校教育的优势,加大对“耳子歌”文化的研究学习,加强人才的培养。做到合理规划,有序开发,让“耳子歌”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健康发展。
人们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铭记传统民族赋予人们的精神信仰和历史文化意蕴,从不同角度发觉传统民俗文化,并使其傳承下去,这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力。“耳子歌”是云龙山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也是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更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组成的一份子, 需要人们去关注,去传承,去发扬,去铭记。
参考文献
[1]尹利丰.云龙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0):113-114.
[2]李容芳.傩仪的逻辑:社会规则与村落日常秩序建构——基于白族傩仪“耳子歌”的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10(02):108-115.
[3]陆国田. 白族“耳子歌”的文化教育功能浅析[C].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中加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5:124.
[4]云龙县人民政府.云龙风物志[M].德宏民族出版社,2008.
[5]师婧菲. 河南新乡马皮舞的文化传播研究[D].郑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