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搜集史料的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to20099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文章在谈到提高历史教师素质和丰富课堂教学时常会提到专业历史教学杂志的作用。本人从教以来,除了几种专业历史教学杂志对我影响极大之外,影响很大的还有几本非历史教学杂志,特别是从2008年以来订阅的《随笔》。下面就来和广大同仁分享一下《随笔》对我在教学中所起到的帮助作用。
  一、补充史料,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注重新材料及由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而新史观也要靠新史料来体现。作为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即使有当今至为便捷的网络手段以及极为易得的几乎无限量的电子书籍,但是囿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学识水平、资料检索能力,都使得以上看似无限的资料来源在作用上大打折扣。专业历史教学杂志因其出自众人之手,资料丰富远较个人所能,当然可以作为一个新史料的来源。不过作者中多为中学教师,论对教学的认识恐怕还在一些闭门造车的高校教师之上,但谈到资料的检索、收集、整理以及辨析能力仍显不足。
  《随笔》中的文章因其作者的自身素质及史学素养,在文章中引用的史料是很有价值的,其中有很多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平常难以见到更难以找到。
  通过材料的引用首先让学生回答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理解苏联解体其根本原因虽然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但农业上的失败无疑是其最直接同时也是深层次的原因,并因此认识农业的重要性。然后使学生理解计划经济搞封闭是绝没有前途的,市场经济才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即使是强大如苏联也不得不被动的融入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进而强调全球化是必然趋势而不可逆转,并验证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二、修正教材观点
  中学历史教材不论是当年人教版一统天下还是现在新课程教材数家共鸣,都还是不可避免地有大到史观评价上的失误甚至错误,小到史实上的失真或错讹。我们中学教师平时细心阅读、仔细比对当然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但是,一方面问题是多方面的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未知性,另一方面作为中学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和史识能力及工作的压力也使得我们难以发现其中的问题。
  《随笔》中有好些文章通过对史料的发掘提出的一些观点有利于修正和丰富教材观点。
  林则徐在我们的教材中一直是形象高大,即使说到他的思想中有封建纲常色彩,那也是有其历史原因,并不改英雄本色。但是已经到了近代,如果仅在国内比较,那也只能是瘸子里面选将军,不能说明什么。在教学中,我引用了《英夷不怕林则徐》(2010.2)和《大梦谁先觉——从渡边华山的西学之路反思林则徐的功过是非》(2011.1)中的一些材料来向学生展现全面真实的林则徐。
  这些是林则徐当时对西方的认识水平以及产生的消极影响。可是比起当时认为有林则徐在英国就不会得逞的很多人来说,林则徐依然还是比他们要高、比他们更清醒。
  慢慢觉醒的林则徐是最清楚的。他在遣戍新疆的途中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总结道——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三、加强史料研习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日常教学和备课中的史料研习应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高中学生也应有一定的史料研习训练。但是普通中学历史教师对大学时的历史专业训练早已有了生疏之感,加上中学应试教育的繁重压力及环境等的不配合,都使得史料研习方面的训练几乎没有。有意识、主动的进行史料研习训练固然必要,但是质量和效率又很难有保证。《随笔》中有关史料研习的文章还是有些的。
  “1949年底至1950年初,毛泽东访问苏联。12月16日到达莫斯科后的当天晚上六点,斯大林在克林姆林宫会见了毛泽东,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谈话。参加会见的中方翻译是师哲先生,苏方翻译是费德林先生。对参加会见和谈话的人物,两人在回忆录中的说法就有很大不同。师哲说参加会谈的有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费德林印象是除了斯大林和毛泽东外,只有双方的两位翻译。而根据中苏双方两份档案记录一致说明他们两人说的都不对。”
  通过《回忆与档案》(2010.3)中的这段材料我们需要注意一个现象:同一件事即使是亲历者的记忆与表述也是有可能不对的。可见完全再现历史真相是极为困难的事。这更警醒我们,即使是当事人的叙述这种史料也要详加甄别才能使用。
  《二次革命后的黄兴》(2010.4)中有一段对宋教仁案的描述:
  主持谋杀宋教仁的应夔丞,先是沪军都督陈其美的谍报科长;接着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的卫队司令和庶务长;然后是陆军部总长兼参谋部总长、大本营兵站总监黄兴的兵站职员;再后来是陈其美批准立案并且登报发起的中华国民共进会的会长。直接以金钱、勋位收买应夔丞的,只是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应夔丞对于洪述祖另有女色贿赂加金钱贿赂的反收买。在此之前,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国民党大员,都从袁世凯那里得到了比应夔丞更多的金钱和更高的勋位。迄今为止的所有证据,远不足以证明袁世凯、赵秉钧直接参与了针对宋教仁的谋杀活动。
  此文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爬梳揭出黄兴许多阴暗骇人的史实,并提出宋教仁一案的真凶有可能是黄兴和孙中山这一惊人结论。读完此文,我们即使对其推论有存疑态度,但对其中的史料分析也会印象极深。
  我们知道作为艺术家要达到更高境界需要文史哲知识,科学家要达到更高层次需要文史哲知识进入其知识框架起作用,政治家要实现真正精英作用要打通各阶层。那么,对于不求杰出但追求优秀的历史教师来说,多阅读些文史哲方面的非历史教学杂志,不仅不能当做是一种更高的要求,而且应当是一种基本的要求。在这里,我郑重地向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推荐《随笔》杂志!
  (江苏省宝应县中学历史组)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理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活动中的生趣  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
期刊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又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地理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少有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使得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地理知识及结论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因而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了。探究式学
期刊
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  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改革教法,为学
期刊
摘要: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人批改作文的方式,创造师生共评、互改的条件,以此激发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热情。教给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方式,以教师导学的积极性带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互评互改习作,让他们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独立学习的人。  关键词:语文;作文;自主评改;策略  为探索一条落实有
期刊
三年级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必须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不减,进而爱上英语,学好英语,值得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深思和探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形成心理优势,学生想学  要学好外语,首先就要使学生形成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力的的开发,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启动。  “各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文字性、工具性融为一体的学科,她不但具有传授语言文字知识,传承人类文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功能,而且还承担着熏陶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常说的“文道统一”。  大家知道,语文课中的愚公、白求恩、雷锋等人物的光辉形象和他们的高贵精神品质,感动和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少年。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旧貌换新颜,行行业业尽现辉煌异彩,人民生活
期刊
上初二时,有幸遇到一位特别爱好文学的周老师教我们语文。他经常在课堂上带我们欣赏古今中外的名诗歌、散文、小说……还经常把自己写的下水文读给我们听。受他的影响,我们班的同学也特别愿意写作文,而他写的作文评语更是同学们拿到作文本争相传阅的“心灵鸡汤”:“读你的文章,如沐春风”、“字里行间承载的都是爱”、“经你一写,老师也迫切想品尝你做的酸梅汤”……时至今日,曾经的这些评语读来仍感到特别温暖。  后来自己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需要大步走在世界的前端。国家能否兴旺,关键在人,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关键在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本人在新化学课程教学中就如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主要采用了以下切实可行的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师生情感沟通,创设健康的情感境界  爱是每个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过程、认识因素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课堂上,活动增多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兴趣提高了。遗憾的是有些课堂教学走入另一个误区,讲课成了做秀,热热闹闹,但缺乏“灵魂” ,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什么帮助。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备的学科,在本文中,笔者将就如何结合教材、作业、语文兴趣活动开展语文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实践活动 作业 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
期刊
高二上册第三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要求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笔者认为,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人文素养的积淀,高二的散文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精神层面上,学会品味语言、赏析意境,赏析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教法学法上,宜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分组讨论。围绕情感基调,设置有梯度的讨论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散文的意境。基于以上想法,笔者对《泪珠与珍珠》这篇散文进行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