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梦三十年,已近曲终人散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xswd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我坐在一个铁灰桌子前看稿,四周全是人,电话不停地闹,冷气不够让人清醒,头顶上是一盏盏日光灯,一切如梦。
  电话响了,有人在接,听见对方的名字,我将手伸过去,等着双方讲话告一段落时,便接过了话筒。
  “是谁?”那边问我。
  今生没有与他说过几句话,自是不识我的声音。“小时候,你的家就在我家的转角,小学一年级的我,已经知道了你。”我说。那边又要问,我仍霸住电话,慢慢地讲下去:“有一回,你们的老家人站在我们的竹篱笆外面,呆看着满树盛开的芙蓉花。后来,他隔着门,要求进来砍一些枝丫分去插枝,说是老太爷喜欢这些花。”后来,两家的芙蓉都再开谢了好多年,我们仍不说话。“白先勇——”我大喊起他的名字。
  这里不是松江路,也不是当年我们生长的地方。在惨白的日光灯下,过去的洪荒,只不过化为一声呼唤。
  小时候,白家的孩子是我悄悄注意的几个邻居,他们家人多,进进出出,热闹非凡。而我只觉得,我们的距离长到一个小孩子孱弱的脚步走不到那扇门口。
  十年过去了,我们慢慢地长大。当时建国北路没有拓宽,长春路的漫漫荒草对一个自闭的少年而言,已是天涯海角,再远便不能了。
  就是那个年纪,我念到了《玉卿嫂》。
  黄昏是我今生最爱的时刻,饭后的夏日我便在家的附近散步,那儿往往不见人迹,这使我的心比较安然。
  那时候,在这片衰草斜阳的寂静里,总有另一个人偶尔从远远的地方悠然地晃过来,那必是白先勇,又写了《谪仙记》的他。
  我怕他,怕一个自小便眼熟的人。看到这人迎面来了,我一转身,跑几步,便藏进了大水泥筒里去。不然,就是拔脚便逃,绕一个大圈子,跑回家去。
  过不久,恩师顾福生将我的文章转到白先勇那儿去,平平淡淡地交给了他,说:“有一个怪怪的学生,在跟我学画,你看看她的文字。”这经过,是上星期白先勇才对我说的。
  我的文章上了《现代文学》。对别人,这是一件小事,对当年的我,却无意间种下了一生执着写作的那颗种子。
  刊了文章,我并没有去认白先勇,那时候,比邻却天涯,我不敢自动找他说话,告诉他写那篇《惑》的人,就是黄昏里的我。
  恩师离开台湾的时候,我去送,因为情怯,去时顾福生老师已经走了,留下的白先勇,终于面对面地打了一个招呼。正是最艰难的那一刹,他来了。
  再來就是跳舞了,《现代文学》的那批作家说要开舞会,又加了一群画家。
  白先勇特地跑到我们家来叫我参加。因为心里实在是太怕了,等我鼓足勇气进去的时候,已近曲终人散,不知有谁在嚷:“跳舞不好玩,我们来打桥牌!”我默立在一角,心里很慌张,不知所措。那群好朋友们便围起来各成几组去分牌,叫的全是英文,我听不懂。过了一会儿,我便回家去了。
  那一别,各自天涯,没有再见面。这一别,也是二十年了。
  那时候的我,爱的是《红楼梦》里的黛玉,而今的我,爱看的却是现实、明亮、泼辣,一个真真实实现世里的王熙凤。
  我也跟着白先勇的文章长大,爱他文字中每一个、每一种梦境下活生生的人物,爱那一场场繁华落尽之后的曲终人散,更迷惑他文字里那份超越了一般时空的极致的艳美。
  这半生,承恩的人很多,顾福生是一个转折点,改变了我的少年时代。白先勇,又无意间拉了我很重要的一把。直到现在,对每一位受恩的人,我都记在心中,默默祝福。
  又得走了。走的时候,台北的剧场正在热演《游园》,而下面两个字,请先勇留给我,海的那边空了一年多的房子,开锁进去的一刹那,是逃不掉的“惊梦”。
  三十年前与白先勇结缘,三十年后的今天,多少沧海桑田都成了过去,回想起来,怎么就只那一树盛开的芙蓉花,明亮亮地开在一个七岁小孩子的眼前呢。(有删节)
其他文献
在“键盘时代”中,是否还有必要写一手好字呢?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2%的受访者觉得现在写字好看的人少;48.3%的受访者大部分时间用键盘打字,偶尔手写;57.7%的受访者认为“键盘时代”仍有必要写一手好字。    这大概是一个尴尬的现实:一方面是能把汉字写好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希望全社会都来重视汉字书写的人越来越多。在“从前慢”的日
期刊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有态度”是指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有所行动。表达出来和不表达,行动了和不去行动,都可以是“有态度”。在虚拟世界中张扬自我,表达另类,是“有态度”;在现实世界中谨言慎行,中规中矩,同样是“有态度”。面对现实,敢作敢为,勇于担当,是“有态度”;毫无主见,人云亦云,也常混同于“有态度”……当代青年,生活在纷繁多样的世界里,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怎样在时代的潮头
期刊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灵魂,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且,在孩子幼小时就应该这样,我们无法划出一个界限,说一个人的人格是从几岁开始形成的,实际上这个过程伴随着心智的觉醒早就开始了,在一二岁时已露端倪。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会失去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  任何一个孩子都绝不会因为被爱得太多而变
期刊
楚国想攻打宋国,派士尹池以出使为名,近距离地观察一下宋国的情况。宋相子罕接见了他,并且带他到家里请他吃饭。  士尹池想,一国之相的家应该很气派,可他看到的情形却很奇怪。堂堂的相府没有高墙大院,跟周边人家没有什么区别。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出,使得街道参差不齐,并且子罕家被挤在里边,有点像仪仗队里小兵越过了长官,显得十分无理。  士尹池十分不解,问子罕为什么不营建一座像样的府邸,好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合,住
期刊
从故宫西华门进入,经过宝蕴楼、金水河,有一座红墙围绕的院子。这里原来是寿康宫南侧的小厨房,在热播剧《甄嬛传》中,寿康宫是甄嬛,也就是乾隆母亲最后的住所。  负责故宫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的策划、发布与运营的资料信息部数字传媒组,就坐落于此。历史与新媒体时代碰撞的结果是,故宫博物院新媒体端的“菜品”,就是在这个“厨房”里被“烹饪”出来的。  一身黑色劲装的郭珽看上去清爽利落,这位“8
期刊
一个年仅19岁的中国小伙子,在2017年10月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上,力挫来自德国、英国、丹麦等建筑技术强国的选手,获得了砌筑项目的金牌,实现了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金牌零突破。这位用勇气战胜困难,用细心、耐心证明建筑也可以做得如艺术品般美观的就是广州工程技术学校的梁智滨。    出生于普通家庭的梁智滨,读书时学习成绩并不太好。中考时,梁智滨以十几分之差与心仪的高中失之交臂
期刊
剧情穿越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在杜宝的严格管制之下,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自家后花园都没有到过。杜宝请了个老先生陈最良教女儿读书,一方面想利用经典教条束缚她的思想,另一方面希望她将来嫁到夫家能“知书知礼,父母光辉”。杜丽娘的母亲是杜丽娘家教的执行者,看见女儿裙子上绣的一对花、一双鸟,都少见多怪,怕引动女儿情思;听见女儿去了一趟后花园,就找丫头春香来训斥一顿。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
期刊
2017年11月12日下午,湖南省沅江三中的高三班主任鲍方在自己的办公室被学生罗某刺伤26刀后抢救无效身亡。  罗某平时成绩不错,曾多次在班上考第一名,而事发前一段时间,罗某在学习上有些懈怠,曾被对他寄予厚望的鲍方批评了好几次。  事发当天,鲍方让学生看一部励志电影,写完观后感再放假,但罗某不想写,鲍方那时有些生气地和罗某说:“不想写就转班。”之后罗某拿着弹簧刀走进了鲍方的办公室……    行凶之
期刊
中国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有八大菜系之分。最近几年,有关国宴“堂菜”和“台菜”的说法流传甚广。何谓“堂菜”和“台菜”?“堂菜”的“堂”字取自人民大会堂的堂。它本是人民大会堂主厨随口一说的名称,但在1984年出版的《人民大会堂国宴菜谱集锦》中,首次为“堂菜”正名,“堂菜”也由此成为八大菜系之外的又一个新品种。    “台菜”指钓鱼台国宾馆厨师为宴请国宾烹调的菜。国宾在首都下榻钓鱼台国宾馆,日常用餐也在那
期刊
回想从前在台湾念书的日子,其中最可怕的景象之一就是路过学校饭堂的厨房,看见几个厨师浑身是汗地炒菜,他们用双手挥动一根泥铲在硕大的铁锅里翻来翻去,然后拿起一个纸盒,倒下整整半盒的粉末。那些粉末自然就是味精。  台湾人酷爱味精,夜市街头的小吃摊上几乎没一样东西是不用味精的(除了刨冰)。有一种说法,说这是因为台湾菜的味道太“寡”,不用味精根本吃不出味道。  例如贡丸汤,擅长煲汤和喜爱喝汤的广东人肯定觉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