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少儿时期是人一生当中成长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80%以上的行为习惯在3—12岁期间形成。92%以上的认知行为在这一阶段形成。因此,在这一阶段如何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电视媒体以其丰富的视听元素,广泛的节目内容成为了孩子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成长伴侣。加拿大传媒学者麦克卢汉在其著作《人体的延伸》中指出,电视等传播媒体不仅仅是娱乐工具,它还是一种制造现代人心灵和改变整个生活环境的新力量。因此,制作良好的节目成为了摆在我们少儿电视人面前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能够在引导孩子形成正确认知的同时还能强调节目娱乐性这一传播属性是中国少儿电视节目面临的大问题。但反观我国现有的少儿电视节目类型及播出效果,有一些问题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少儿电视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成人化思维左右节目制作
少儿节目的立足之本就是通过模仿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行为习惯,制作出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电视节目。而纵观我国现有少儿电视节目,无论视觉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始终难以回避成人化倾向。在视觉表现上,成人思维的影响无处不在,对于成人着装、语言的模仿。以及对于行为、动作的趋成人化表现都让现在的孩子在电视上所呈现出来的外在表象远远大于他们的实际年龄。导致节目缺乏真实性,缺乏贴近性,拉开了少儿和节目的距离,使得少年儿童对节目的可信度产生怀疑,甚至提不起收视兴趣。
成人化思维还表现在对于动画片的选择上,2013年10月12日,《新闻联播》报道称央视动画责任有限公司等十家动画制作机构联合央视少儿频道等十大动画播出机构发出倡议,号召全行业承诺不制作和播出暴力失度、语言不文明、含有会被未成年人效仿的危险情节的动画片。当下最热门的动画片《熊出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更被点名批评。“喜羊羊”因为语言成人化(灰太狼称红太狼“老婆”)、暴力画面(平底锅击头,羊羊和狼的斗争)而被舆论诟病。
这两年动画片的新秀《熊出没》播出时也曾引起部分家长的质疑,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观看了这样的动画片之后,不自觉的表现出暴躁的情绪以及语言的暴力倾向。2007年,因为观众投诉“血腥暴力”并掀起抵制运动,正在央视热播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停播。正是这些成人眼中不算问题的问题,成为了还缺乏主观判断的儿童模仿对象。形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关注群体的分布不均衡
根据人口普查显示,中国近4亿未成年人中80%以上居住在农村。城市人口中仅有17%的儿童常住城市中。因此留守儿童以及农村儿童构成了我国儿童的基本结构。而纵观我们的电视儿童节目,农村儿童参与节目的少之又少。我们常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而占相对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的发展状况关乎国家未来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媒介传播尤其是电视传播中对农村孩子给予充分的关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必要准备,也是缓和社会矛盾、缩小城乡差别的有益举措。
三、说教意味浓厚,先天缺乏娱乐元素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成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学习到更多的生活技能以及行为常识,希望可以通过节目当中的教育元素使儿童电视节目更多的充当起教化工具的作用。正是有了这样的市场需求,才使得更多的儿童电视节目中,说教的成分越来越多。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少儿频道(节目)是办给少年儿童看的,受众主体是孩子而不是家长,我们更应该看到,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他们知识的增加,优良品德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很多程度上都是通过“玩”来实现的。英国学者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就在《电视与社会》一书中明确指出,电视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在电视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娱乐性,而对于以儿童为收视对象的少儿节目更是如此。上海东方少儿频道做的一个收视调查表明,72%的少年儿童表示收看少儿节目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欢乐”。这意味着少儿节目的原则应该是“娱乐至上”,而不是“教化第一”。只有顺应孩子的天性,增强节目的娱乐性,才能增加节目对孩子的吸引力。
四、节目原创能力不足,经典节日、优秀主持人匮乏。
儿童电视节目主要的受众群体是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受众群体的指向性非常强。现阶段,在各个地方电视台里,少儿频道都属于“弱势群体”和“势微频道”,播出限制多,收视黄金时间段集中在17:00—22:00之间,相对较短。地方电视台受制于入力成本及可调动资源的限制,制作节目首要考虑的是节目成本及制作的难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办栏目的质量。纵观全国的少儿电视台,除去央视的《智慧树》、《大风车》等传统的优势栏目外,地方电视台中优秀的栏目乏善可陈。有较高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的节目更是少之又少。多数栏目都在模仿和套用经典的节目样式。
优秀节目主持人的匮乏也是令各个儿童节目制作机构头疼的问题。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并不能真正的俯下身段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另一方面,主持人更愿意成为节目的中心、焦点和话题所在,使得本应是节目核心的小朋友却沦为了配角,这样的节目看上去生硬、做作。毫无生气可言,怎么能够让小朋友喜欢?
从目前少儿频道和少儿节目的总体来看,存在定位不准确、缺少核心品牌栏目以及影响力、节目内容不充实、节目的包装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少儿频道的发展。但这些问题产生的关键在于缺少了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收看节目的习惯、时间以及内容的详细了解,不少少儿节目脱离了少年儿童的喜好和习惯,而这也成为目前我国地方少儿节目成长发展的羁绊。
地方电视台发展少儿节目运营对策
一、以分时段的定向播出,达到有效传播的最大化
少儿频道要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少儿基本需求,做到合理清晰的分时段的定向播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级制播出,从而达到有效传播的最大化。首先,频道定位要清晰,形象要突出,不管是针对哪种年龄段的儿童都要以少儿大视角作为频道的基本定位。确定以孩子为核心,但同时又必须制作让孩子和家长都满意的少儿节目。其次,频道要在坚持这种理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合理地安排节目的内容和播出时间。不能笼统地把“少儿”作为同一节目的目标受众,每一档节目都应结合少年儿童所处年龄段的成长需求,结合他们的不同心理发展需求来设置节目内容,做到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牢牢抓住自己专属的受众群体。
二、重新定位受众主体,确定节目价值观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所创办的栏目,是不是真的以孩子的需要为主、将孩子的需求放置在第一位。节目为谁而作,为谁服务,对象是谁。这些至关重要的关系找准定位之后,节目的主体就不难显现出来了。
1、少儿节目应强化受众主体的参与程度。我们应尝试着将一些节目构思的工作安排给参与节目的小朋友们,充分的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首先只确定节目的大体框架,而不对参与者做具体的指导。规则、节目走向全部在节目的进行过程中逐渐清晰、明朗,当节目的走向全部都由孩子自己来操控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力和表演欲望就会展现出惊人的一面。
2、地方台少儿节目应充分协调城乡信息资源配置,充分重视农村少年儿童对电视节目的娱乐需求,尽可能多地让农村孩子也参与到节目中来,加强互动。
3、强化娱乐优先原则,加强节目娱乐元素,寓教于乐,使孩子们能够在玩中长知识,乐中长见识,更多的让孩子们从电视节目中得到快乐,而不是成为课堂的延伸。
4,城市台还必须植根于区域文化土壤,创作出适合本地少年儿童的区域性节目,打造属于本地少年儿童自己参与的影视空间。
5,少儿电视节目更应突出肩负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任,必须强化公益性。少儿节目是少年儿童获取科学知识,培养优秀品质、提升精神境界的渠道和手段。家长和社会对少儿频道更看重的是社会效益。少儿频道只有提供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树立正面、良好的频道形象才能被社会所接受,被家长所认可。收视率上去了,经济效益必然也会水涨船高。
6、地方台还应通过创造区域性的品牌栏目(节目)标识,塑造区域性的品牌形象等手段加深少儿节目对少年儿童的参与、引领,并适时开发衍生活动或产品等,以此激发少儿频道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纵观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虽然经历的时间不长,但是从弱到强、从边缘到主流的过程却需要经历更长久的努力。这需要少儿电视工作者们,保持童心的同时继续深挖节目内涵,真正制作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来。
少儿电视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成人化思维左右节目制作
少儿节目的立足之本就是通过模仿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行为习惯,制作出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电视节目。而纵观我国现有少儿电视节目,无论视觉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始终难以回避成人化倾向。在视觉表现上,成人思维的影响无处不在,对于成人着装、语言的模仿。以及对于行为、动作的趋成人化表现都让现在的孩子在电视上所呈现出来的外在表象远远大于他们的实际年龄。导致节目缺乏真实性,缺乏贴近性,拉开了少儿和节目的距离,使得少年儿童对节目的可信度产生怀疑,甚至提不起收视兴趣。
成人化思维还表现在对于动画片的选择上,2013年10月12日,《新闻联播》报道称央视动画责任有限公司等十家动画制作机构联合央视少儿频道等十大动画播出机构发出倡议,号召全行业承诺不制作和播出暴力失度、语言不文明、含有会被未成年人效仿的危险情节的动画片。当下最热门的动画片《熊出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更被点名批评。“喜羊羊”因为语言成人化(灰太狼称红太狼“老婆”)、暴力画面(平底锅击头,羊羊和狼的斗争)而被舆论诟病。
这两年动画片的新秀《熊出没》播出时也曾引起部分家长的质疑,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观看了这样的动画片之后,不自觉的表现出暴躁的情绪以及语言的暴力倾向。2007年,因为观众投诉“血腥暴力”并掀起抵制运动,正在央视热播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停播。正是这些成人眼中不算问题的问题,成为了还缺乏主观判断的儿童模仿对象。形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关注群体的分布不均衡
根据人口普查显示,中国近4亿未成年人中80%以上居住在农村。城市人口中仅有17%的儿童常住城市中。因此留守儿童以及农村儿童构成了我国儿童的基本结构。而纵观我们的电视儿童节目,农村儿童参与节目的少之又少。我们常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而占相对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的发展状况关乎国家未来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媒介传播尤其是电视传播中对农村孩子给予充分的关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必要准备,也是缓和社会矛盾、缩小城乡差别的有益举措。
三、说教意味浓厚,先天缺乏娱乐元素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成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学习到更多的生活技能以及行为常识,希望可以通过节目当中的教育元素使儿童电视节目更多的充当起教化工具的作用。正是有了这样的市场需求,才使得更多的儿童电视节目中,说教的成分越来越多。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少儿频道(节目)是办给少年儿童看的,受众主体是孩子而不是家长,我们更应该看到,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他们知识的增加,优良品德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很多程度上都是通过“玩”来实现的。英国学者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就在《电视与社会》一书中明确指出,电视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在电视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娱乐性,而对于以儿童为收视对象的少儿节目更是如此。上海东方少儿频道做的一个收视调查表明,72%的少年儿童表示收看少儿节目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欢乐”。这意味着少儿节目的原则应该是“娱乐至上”,而不是“教化第一”。只有顺应孩子的天性,增强节目的娱乐性,才能增加节目对孩子的吸引力。
四、节目原创能力不足,经典节日、优秀主持人匮乏。
儿童电视节目主要的受众群体是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受众群体的指向性非常强。现阶段,在各个地方电视台里,少儿频道都属于“弱势群体”和“势微频道”,播出限制多,收视黄金时间段集中在17:00—22:00之间,相对较短。地方电视台受制于入力成本及可调动资源的限制,制作节目首要考虑的是节目成本及制作的难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办栏目的质量。纵观全国的少儿电视台,除去央视的《智慧树》、《大风车》等传统的优势栏目外,地方电视台中优秀的栏目乏善可陈。有较高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的节目更是少之又少。多数栏目都在模仿和套用经典的节目样式。
优秀节目主持人的匮乏也是令各个儿童节目制作机构头疼的问题。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并不能真正的俯下身段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另一方面,主持人更愿意成为节目的中心、焦点和话题所在,使得本应是节目核心的小朋友却沦为了配角,这样的节目看上去生硬、做作。毫无生气可言,怎么能够让小朋友喜欢?
从目前少儿频道和少儿节目的总体来看,存在定位不准确、缺少核心品牌栏目以及影响力、节目内容不充实、节目的包装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少儿频道的发展。但这些问题产生的关键在于缺少了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收看节目的习惯、时间以及内容的详细了解,不少少儿节目脱离了少年儿童的喜好和习惯,而这也成为目前我国地方少儿节目成长发展的羁绊。
地方电视台发展少儿节目运营对策
一、以分时段的定向播出,达到有效传播的最大化
少儿频道要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少儿基本需求,做到合理清晰的分时段的定向播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级制播出,从而达到有效传播的最大化。首先,频道定位要清晰,形象要突出,不管是针对哪种年龄段的儿童都要以少儿大视角作为频道的基本定位。确定以孩子为核心,但同时又必须制作让孩子和家长都满意的少儿节目。其次,频道要在坚持这种理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合理地安排节目的内容和播出时间。不能笼统地把“少儿”作为同一节目的目标受众,每一档节目都应结合少年儿童所处年龄段的成长需求,结合他们的不同心理发展需求来设置节目内容,做到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牢牢抓住自己专属的受众群体。
二、重新定位受众主体,确定节目价值观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所创办的栏目,是不是真的以孩子的需要为主、将孩子的需求放置在第一位。节目为谁而作,为谁服务,对象是谁。这些至关重要的关系找准定位之后,节目的主体就不难显现出来了。
1、少儿节目应强化受众主体的参与程度。我们应尝试着将一些节目构思的工作安排给参与节目的小朋友们,充分的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首先只确定节目的大体框架,而不对参与者做具体的指导。规则、节目走向全部在节目的进行过程中逐渐清晰、明朗,当节目的走向全部都由孩子自己来操控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力和表演欲望就会展现出惊人的一面。
2、地方台少儿节目应充分协调城乡信息资源配置,充分重视农村少年儿童对电视节目的娱乐需求,尽可能多地让农村孩子也参与到节目中来,加强互动。
3、强化娱乐优先原则,加强节目娱乐元素,寓教于乐,使孩子们能够在玩中长知识,乐中长见识,更多的让孩子们从电视节目中得到快乐,而不是成为课堂的延伸。
4,城市台还必须植根于区域文化土壤,创作出适合本地少年儿童的区域性节目,打造属于本地少年儿童自己参与的影视空间。
5,少儿电视节目更应突出肩负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任,必须强化公益性。少儿节目是少年儿童获取科学知识,培养优秀品质、提升精神境界的渠道和手段。家长和社会对少儿频道更看重的是社会效益。少儿频道只有提供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树立正面、良好的频道形象才能被社会所接受,被家长所认可。收视率上去了,经济效益必然也会水涨船高。
6、地方台还应通过创造区域性的品牌栏目(节目)标识,塑造区域性的品牌形象等手段加深少儿节目对少年儿童的参与、引领,并适时开发衍生活动或产品等,以此激发少儿频道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纵观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虽然经历的时间不长,但是从弱到强、从边缘到主流的过程却需要经历更长久的努力。这需要少儿电视工作者们,保持童心的同时继续深挖节目内涵,真正制作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