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有效载体,更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实际,就关于开展农村课外阅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 ; 课外阅读 ;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76-01
人们常说:“阅读是学习之母”,随着语文改革的浪潮翻滚而来,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阅读能力的提高,技能的形成,需要以大量阅读为基础。课内的阅读指导仅是阅读教学的一小部分,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老师,所面对的困难更大。農村的学生获取课外知识主要靠的是老师,借助的是电视这个媒体,那作为农村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好学生课内阅读的同时,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呢?
一、开放空间,供给资源
课堂教学是师生体现生命价值的活动,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冲出“围墙”,把课堂变大、变新、变活,才能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农村小学拥有图书室。然而,许多语文老师还未把图书室作为阅读课的课堂。只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供给学生一些书籍,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果每周把学生带进“图书馆”一次,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能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结合教材,推荐读物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要充分挖掘课内课文的拓展点,寻找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最佳结合点,探索课内外阅读资源整合的基本方法,努力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①迁移式。恰当的迁移不仅使学生的阅读入情入境,深切地领悟作者的旨意,更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孩子们特别喜爱看《西游记》动漫版,此时不妨组织学生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名著《西游记》(少儿版),让学生感受声像和语言文字的异同。
②扶放式。即选择与课内教材同类型的文章,联系课文总结学法,运用学法,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学课外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三、自主选择,发展个性
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学会选择”已成为时代之需要,“注重选择”已成为时代之精神。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语文老师越来越注意课内阅读技能的培养,然而由于教材的统一性,使学生在阅读中缺少自主选择的机会。阅读过程要求多元化、自主化,因此,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1.放开手脚,给学生真正的选择自由。我们要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给学生真正的自由。而没有选择,就没有个体自由,更谈不上个性的发展。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化的学习是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有利于创设学生个性发展氛围和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语文的个性色彩鲜明,教师更要对有不同选择、见解的学生予以理解,给予宽容,并指导学生自觉追求个性阅读。
阅读是学生个人知识和积累的展示,即学生凭借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来品味读物,并基于自己的个性而展开的思维。由于学生的个人认知水平、生活体验、文学修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他們对文章的理解必然呈现出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智力倾向。
学生的阅读需求是不同的,有的爱看童话、有的爱读诗歌、有的爱读科普书籍……老师不妨把学生带入“图书馆”,使学生“择己所好”,这样,连平常不爱看书的男孩子也找到了自己所喜爱的读物。在这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的不同,有许多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来选择,就需要老师“因材施教”。如,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认知水平低,教师适宜推荐注音版的童话或寓言、兼顾一些科学小故事等更能方便他们的阅读;中年级学生识字量相对增加,可以增加儿童小说以及适合儿童阅读的浅显的经典小说、科普作品等,则更加合理;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基本形成,这时推荐文学作品或历史、地理、天文书籍或科幻作品等,更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四、讨论交流,品味领悟
阅读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许多教师或以自己的感知强加于学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能,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群体阅读代替个性阅读;或以作者的感受来提升学生的领悟。这种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引导学生的阅读教学造成了主体错位。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所以,应多放手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心情,还要让学生直抒胸臆,大胆发言,品头评足,这样学生的阅读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采用自由结合交流小组的形式,使阅读真正成为他们个人的事,让字字句句通过他们的心灵默默感受和思考后,产生每个人独特的体验,在同一小组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虽然各不相同,却是出自他们对书本的感知,对生活的理解,这就是个性阅读的生机与活动力,而学生却又在这种“主动”中互学,在互学中“互动”,进行的是思与思的碰撞,展开的是心与心的接纳。
五、分清角色,构建平台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演绎好自己的角色,善于在教材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架起沟通的桥梁,使课外阅读也成为感悟,成为理解,成为消化,成为鉴赏求知,使学生与书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撞击,产生课堂情感效应,调动学生深层次的心理思维活动,从中享受审美愉悦。
总之,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这是语文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从“井底之蛙”变成“展翅高飞的雄鹰”,能有效打破学生封闭的心房和狭窄的视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王恒.浅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J].作文教学研究,2014(05)101-102.
[2]马延灯.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方法初探[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05)16-17.
[3]张春保.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做法[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5(02)69-70.
【关键词】农村 ; 课外阅读 ;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76-01
人们常说:“阅读是学习之母”,随着语文改革的浪潮翻滚而来,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阅读能力的提高,技能的形成,需要以大量阅读为基础。课内的阅读指导仅是阅读教学的一小部分,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老师,所面对的困难更大。農村的学生获取课外知识主要靠的是老师,借助的是电视这个媒体,那作为农村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好学生课内阅读的同时,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呢?
一、开放空间,供给资源
课堂教学是师生体现生命价值的活动,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冲出“围墙”,把课堂变大、变新、变活,才能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农村小学拥有图书室。然而,许多语文老师还未把图书室作为阅读课的课堂。只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供给学生一些书籍,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果每周把学生带进“图书馆”一次,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能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结合教材,推荐读物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要充分挖掘课内课文的拓展点,寻找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最佳结合点,探索课内外阅读资源整合的基本方法,努力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①迁移式。恰当的迁移不仅使学生的阅读入情入境,深切地领悟作者的旨意,更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孩子们特别喜爱看《西游记》动漫版,此时不妨组织学生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名著《西游记》(少儿版),让学生感受声像和语言文字的异同。
②扶放式。即选择与课内教材同类型的文章,联系课文总结学法,运用学法,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学课外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三、自主选择,发展个性
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学会选择”已成为时代之需要,“注重选择”已成为时代之精神。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语文老师越来越注意课内阅读技能的培养,然而由于教材的统一性,使学生在阅读中缺少自主选择的机会。阅读过程要求多元化、自主化,因此,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1.放开手脚,给学生真正的选择自由。我们要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给学生真正的自由。而没有选择,就没有个体自由,更谈不上个性的发展。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化的学习是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有利于创设学生个性发展氛围和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语文的个性色彩鲜明,教师更要对有不同选择、见解的学生予以理解,给予宽容,并指导学生自觉追求个性阅读。
阅读是学生个人知识和积累的展示,即学生凭借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来品味读物,并基于自己的个性而展开的思维。由于学生的个人认知水平、生活体验、文学修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他們对文章的理解必然呈现出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智力倾向。
学生的阅读需求是不同的,有的爱看童话、有的爱读诗歌、有的爱读科普书籍……老师不妨把学生带入“图书馆”,使学生“择己所好”,这样,连平常不爱看书的男孩子也找到了自己所喜爱的读物。在这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的不同,有许多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来选择,就需要老师“因材施教”。如,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认知水平低,教师适宜推荐注音版的童话或寓言、兼顾一些科学小故事等更能方便他们的阅读;中年级学生识字量相对增加,可以增加儿童小说以及适合儿童阅读的浅显的经典小说、科普作品等,则更加合理;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基本形成,这时推荐文学作品或历史、地理、天文书籍或科幻作品等,更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四、讨论交流,品味领悟
阅读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许多教师或以自己的感知强加于学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能,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群体阅读代替个性阅读;或以作者的感受来提升学生的领悟。这种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引导学生的阅读教学造成了主体错位。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所以,应多放手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心情,还要让学生直抒胸臆,大胆发言,品头评足,这样学生的阅读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采用自由结合交流小组的形式,使阅读真正成为他们个人的事,让字字句句通过他们的心灵默默感受和思考后,产生每个人独特的体验,在同一小组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虽然各不相同,却是出自他们对书本的感知,对生活的理解,这就是个性阅读的生机与活动力,而学生却又在这种“主动”中互学,在互学中“互动”,进行的是思与思的碰撞,展开的是心与心的接纳。
五、分清角色,构建平台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演绎好自己的角色,善于在教材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架起沟通的桥梁,使课外阅读也成为感悟,成为理解,成为消化,成为鉴赏求知,使学生与书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撞击,产生课堂情感效应,调动学生深层次的心理思维活动,从中享受审美愉悦。
总之,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这是语文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从“井底之蛙”变成“展翅高飞的雄鹰”,能有效打破学生封闭的心房和狭窄的视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王恒.浅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J].作文教学研究,2014(05)101-102.
[2]马延灯.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方法初探[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05)16-17.
[3]张春保.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做法[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5(0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