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走航高频监测的水库冬季水体溶解甲烷浓度分布:以湖北西北口水库为例

来源 :湖泊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库是大气甲烷(CH4)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目前对水库(尤其是河道型水库)中溶解CH4浓度及释放潜力的空间异质性的认识仍不足.为揭示河道型水库冬季溶解CH4浓度的分布规律,于2020年1月在湖北宜昌黄柏河流域内西北口水库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快速水气平衡装置(FaRAGE)连接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开展了水体溶解CH4浓度的连续走航式监测及断面垂向监测.根据溶解CH4从库尾至库首的浓度变化可以将水库分为
其他文献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库湾是水库型湖泊水质安全敏感区,动态调水过程库湾水质直接关系到调水安全.为探究动态调水过程中丹江口水库库湾浮游植物季节变化规律和驱动因子,2018年7月2019年7月,从丹库入库口到渠首调水口,按季节对18个样点进行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分析.从整个丹库来看,浮游植物全年总丰度变化范围为0.43×103~4.7×106cells/L,夏季最高,秋季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春季群落为硅藻绿藻型,
支流作为水库综合效益发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河口泥沙大幅淤积会影响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选取多沙河流水库黄河小浪底库区畛水、石井两支流作为典型实例,在对1999-2015年汛后水库的来水来沙、水库调度、库区干支流淤积量与形态分析基础上,研究干支流淤积形态的变化,重点研究支流口门拦门沙坎抬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支流的分流及淤积与入库流量、含沙量及库区的淤积形态有关.入库流量越大,支流分流比小,支流淤积规模小;入库含沙量越大,支流分沙比越大,支流淤积规模越大.
利用1961-2019年河南省111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和1978-2019年气象灾情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寒潮时空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寒潮频次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豫北和中东部地区的多,豫西和豫南的少。寒潮平均最大降温幅度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增加,豫北、中西部和豫西南大部的小,豫东和豫南大部的大。(2)近59年来河南省出现了区域性寒潮过程213次,其中秋季发生频次最高,冬季和春季的相同。近59年全省寒潮频次呈显著减少趋势,但2011年以来寒潮频次明显增多。(3)近59年全省
基于太湖31个站点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2007-2019年太湖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的叶绿素a变化特征,并分析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类型湖区叶绿素a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太湖不同类型湖区的总磷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类型湖区的总磷浓度拐点均为2015年,叶绿素a浓度拐点均为2016年.最低月平均水温、前冬积温、年平均水温、年均风速与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叶绿素a浓度均呈显著相关.沉水植物分布面积与草型湖区叶绿素a浓度之间呈显著相关.湖西区年内和年度降雨剧烈变化,湖西区年降雨量与不
轮虫是淡水后生浮游动物中种类最丰富的类群,是水体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很多种类的轮虫对环境变化敏感,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够导致其群落结构的快速变化,因此,轮虫群落的组成与变化可从生态位角度得以解释.物种的功能性状可提供更强的生态适应性信号,轮虫的个体大小是反映其代谢与行为的综合性状,而咀嚼器、防御结构及防御行为则反映了它们对食物利用和应对捕食等方面的功能性状,轮虫群落中物种的这些功能性状组成反映了食物资源和捕食压力等对群落组成的选择作用.为了解我国南亚热带水库轮虫群落的结构特征,于2018年春季(3-5月
广州地铁4号线某车站基坑位于珠江三角洲冲(淤)积平原,上覆第四系海陆交互相、冲洪积相地层,软土层厚度巨大,下伏基岩主要为燕山期侵入花岗混合岩,基岩面埋藏较深,难以作为持力层,整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为研究临海深厚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的变形规律及机理,采用有限元法对深基坑开挖工序及支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地铁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大值为22.95 mm,坑底土体隆起最大值为29.65 mm,围护结构水平方向位移最大值为34.83 mm,桩顶竖向位移最大值为4.14 mm,变形量均处于基坑工程变形控
为评估滆湖围网拆除工程实施效果,采用高密度网格化布点方法,系统分析滆湖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并基于有机氮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法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滆湖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碳(T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09±1004)mg/kg、(1127±650)mg/kg和(78.39±23.88)mg/g,三者空间分布特征较为一致;营养盐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全湖整体为重度污染,其中全湖TN均处于重度污染状态
丹皮酚,即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为一种天然酚类化合物,分离于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的根皮和萝藦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的全株。由于丹皮酚特有的酚酮结构骨架,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概述了丹皮酚的提取与合成及其生物活性,重点介绍了丹皮酚类衍生物及其生物活性。丹皮酚农用生物活性广谱,可作为开发新农药的先导结构。将丹皮酚研发成高效低风险小分子绿色农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此方面研究值得重点关注。这对促进我国的新农药创制
乙醇电催化氧化反应是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核心步骤之一,制备高效稳定的电催化材料已经成为提升其电催化反应效率和选择性的关键。贵金属基纳米催化剂以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乙醇电催化氧化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在燃料电池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近来贵金属基乙醇氧化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介绍催化剂元素组成调变形成多元素协同作用、形貌调控暴露高指数晶面和载体选择提升分散性等三个方面对贵金属基纳米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为后续研究设计高效稳定的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催化剂提供参考。
长江下游秦淮河流域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崛起导致不透水面迅速扩张,改变了流域水文过程,导致暴雨洪水灾害风险增大.本文以南京秦淮河流域为例,基于1988-2015年间下垫面和水文气象资料建立了流域水文模型,通过不透水面扩张情景分析,探讨了1988-2015年间不透水面空间扩张及对流域洪水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秦淮河全流域1988-2015年不透水率从3.92%增长到19.11%,且不同区域扩张速度有所差异;(2)2006-2015年不透水面情景下的洪峰流量平均涨幅大于城市化初期;受流域上下游位置和下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