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提升思想觉悟,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突出的现实价值。在立德树人和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成为了必然选择,选择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是重点。选好德育渗透的平台以及契机关系到德育渗透的效果,必须将提高说服力和学生接受度作为重点,以便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熏陶与感染。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受年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要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完善学生品格和道德情操,需要保证德育教育符合实际和切实可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因为写作教学有很强的思想性,文字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挖掘文字中包含的德育要素,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小学语文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选择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优化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包含德育教育的契机,也有落实德育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需要教师有效把握教学环节,合理化设计教学活动,让德育在小学写作课堂上开花结果。
1.审题,明确德育导向
写作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教学实践活动,除了把目标放在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应用水平上外,还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做好德育渗透工作。教师要挖掘写作教学中的德育要素,审题是写作的关键,影响创作质量和创作方向。学生能否有效审题,直接决定写作成败。如果学生审题正确,围绕主题完成的文章自然能满足要求,一旦出现审题失误,就会出现偏题的情况。小学生年龄小,缺少生活经验和阅历,也没有较强的是非辨别力,看问题有局限性。对此,教师要在审题时指导学生,增加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这里所说的德育导向指的是在审题时指导学生研究写作题目要求,把握写作目的,或是赞扬精神,或是说明道理,或是吸取经验教训。例如,在要求学生写家乡的一处风景时,教师可以在审题时指导学生除了要写明具体的景物以及景物特征外,还要说出喜爱这处景物的原因,表达真情实感,抒发对家乡风景的热爱之情,培育学生道德情怀。
2.选材,掌握德育契机
对于文章来说,中心思想是灵魂,用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就是血肉。要想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文章,就要指导学生在审题立意的同时恰当选材。选材的核心要求是真实,越真实可靠就越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体现出作者的道德情感以及文学水平。当前,不少学生的作文中存在假大空的情况,内容空洞乏味,甚至胡编乱造,东拼西凑,不仅影响了写作质量,还无法传达出积极正向的思想与态度。对此,教师在选材指导上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也给德育教育的推进带来了契机。例如,指导学生写自己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时,大部分学生会写自己做过的好事,通常是从其他书籍中搬来的材料,毫无真实性可言。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有意义的事就是好事,从而在选材过程中出现了局限性,同时也降低了作文的真实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出学生的不足,并让学生认识到选材必须真实,情感表达要真挚,并给学生第二次写作的机会,让学生重新思考,可以写好事,也可以写错事,从中获得启发。这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的启发,让学生学会诚实写作,培养诚实精神。
3.批改,提高德育质量
过去的写作教学环节是学生写,教师批改。这样的教育模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依照教师给出的要求修改作文,无法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为此,教师要改进批改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批自改的习惯。培养学生评改的能力,事实上是培养学生评论鉴赏、明辨是非等方面的能力,加强道德教育。从本质上看,教写作和教做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要不断拓展写作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关注修改,促进德育教育与写作教学深度融合,让德育教育在写作教学中显现出超高的价值。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要将其贯穿于日常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语文新课标要求,加强德育在写作教學中的渗透,引导学生在提高综合写作技能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提升德育渗透效果,教师要找到德育和写作教学的内在关联性,抓住德育教育的方向和机会,不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1.审题,明确德育导向
写作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教学实践活动,除了把目标放在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应用水平上外,还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做好德育渗透工作。教师要挖掘写作教学中的德育要素,审题是写作的关键,影响创作质量和创作方向。学生能否有效审题,直接决定写作成败。如果学生审题正确,围绕主题完成的文章自然能满足要求,一旦出现审题失误,就会出现偏题的情况。小学生年龄小,缺少生活经验和阅历,也没有较强的是非辨别力,看问题有局限性。对此,教师要在审题时指导学生,增加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这里所说的德育导向指的是在审题时指导学生研究写作题目要求,把握写作目的,或是赞扬精神,或是说明道理,或是吸取经验教训。例如,在要求学生写家乡的一处风景时,教师可以在审题时指导学生除了要写明具体的景物以及景物特征外,还要说出喜爱这处景物的原因,表达真情实感,抒发对家乡风景的热爱之情,培育学生道德情怀。
2.选材,掌握德育契机
对于文章来说,中心思想是灵魂,用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就是血肉。要想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文章,就要指导学生在审题立意的同时恰当选材。选材的核心要求是真实,越真实可靠就越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体现出作者的道德情感以及文学水平。当前,不少学生的作文中存在假大空的情况,内容空洞乏味,甚至胡编乱造,东拼西凑,不仅影响了写作质量,还无法传达出积极正向的思想与态度。对此,教师在选材指导上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也给德育教育的推进带来了契机。例如,指导学生写自己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时,大部分学生会写自己做过的好事,通常是从其他书籍中搬来的材料,毫无真实性可言。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有意义的事就是好事,从而在选材过程中出现了局限性,同时也降低了作文的真实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出学生的不足,并让学生认识到选材必须真实,情感表达要真挚,并给学生第二次写作的机会,让学生重新思考,可以写好事,也可以写错事,从中获得启发。这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的启发,让学生学会诚实写作,培养诚实精神。
3.批改,提高德育质量
过去的写作教学环节是学生写,教师批改。这样的教育模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依照教师给出的要求修改作文,无法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为此,教师要改进批改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批自改的习惯。培养学生评改的能力,事实上是培养学生评论鉴赏、明辨是非等方面的能力,加强道德教育。从本质上看,教写作和教做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要不断拓展写作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关注修改,促进德育教育与写作教学深度融合,让德育教育在写作教学中显现出超高的价值。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要将其贯穿于日常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语文新课标要求,加强德育在写作教學中的渗透,引导学生在提高综合写作技能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提升德育渗透效果,教师要找到德育和写作教学的内在关联性,抓住德育教育的方向和机会,不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