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工艺对Ta2O5原位复合钽基纳米晶涂层微观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来源 :金属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了Ta2O5原位复合钽基纳米晶涂层,利用SEM、微束XRD、微动摩擦磨损实验机及非接触三维表面轮廓仪等技术手段并结合计算分析,考察了喷涂功率、主气(Ar)流量等对钽基涂层表面Ta2O5含量、晶粒尺寸、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等的影响规律及原因.在考察范围内,随喷涂功率增大,钽基涂层表面Ta2O5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而涂层表面α-Ta的晶粒尺寸及点阵畸变则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随Ar气流量增大,涂层表面Ta2O5含量总体呈减小趋势,在流量为2.17×10-3~2.33×10-3 m3/s时达到最低,α-Ta的晶粒尺寸与点阵畸变的变化呈负相关性;采用间断喷涂方法时涂层表面Ta2O5含量降低,α-Ta晶粒尺寸及点阵畸变均略有减小.通过对喷涂相关微观过程特点的分析,对这些规律作了阐释.涂层的显微硬度与其表面Ta2O5含量相关,高硬度涂层的表面Ta2O5含量相对较低;干摩擦条件下晶粒较大、Ta2O5含量较少的涂层抵御硬质陶瓷低速刻划的能力较差;边界润滑状态下硬度较高的涂层表现出更优的抗磨减摩性能;采取间断喷涂可获得摩擦学性能最佳的涂层.钽基涂层的机械性能与其微观结构特征显著相关;除显微硬度外,涂层晶粒尺寸、点阵畸变及表面Ta2O5含量的相对值可用作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对氯乙烯生产中高沸塔排污与回收操作进行智能化改造,对自控气动阀、循环泵及风机等设备进行联锁控制改造,解决了操作频繁、劳动强度高、人为误操作的问题,实现了高沸塔生产的智能控制.
金属W是核聚变反应堆中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主要候选材料.服役期间,钨部件需要承受高温、高通量聚变反应中子轰击带来的辐照级联损伤.这些损伤主要表现为高浓度的点缺陷及团簇.它们与氢氦等离子体、嬗变反应的多种产物相互作用,导致辐照硬化、韧脆转变温度升高、导热能力下降等问题.本文围绕金属W的辐照级联损伤,基于显微缺陷实验表征与材料多尺度模拟计算,系统总结了辐照缺陷的产生、演化与热回复行为及作用机制.这些信息反映了材料中辐照缺陷特征的统计规律,构成定量描述微观损伤组织随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变化的依据,有利于钨部件性能的
Nowadays,as an emerging technology,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has received numerous attentions from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The method comprises layer-by-layer manufacturing of products according to the 3D CAD models of the objects.Among other thing
为了构建基因调控网络模型,提出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构造初始的基因调控网络.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剪边原则,从而获得新的基因调控网络.采用Dream3中的大肠杆菌(Ecoli1)10个基因的表达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参考黄金标准下的基准网络,所提方法获得的基因调控网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采用新设计的镍基钎料在1220℃、30 min条件下钎焊了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DD6,分析了不同钎缝间隙(0.05、0.10和0.15 mm)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镍基钎料获得的DD6高温合金钎焊接头的钎缝基体为与DD6母材相似的γ+γ′双相组织.随钎缝间隙的增大,脆性硼化物相逐渐增多,且由断续条状转变成粗大的鱼骨状;在0.15 mm间隙内预填FGH95高温合金粉末后,鱼骨状硼化物相变得细小、弥散.当钎缝间隙由0.05 mm增至0.10 mm,内部γ+γ′双相组织更细小,且钎缝中γ′相强化元素
气态CO2输送管道是CO2捕集与储存(CCS)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含杂质气态CO2输送管道的腐蚀控制对于管道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含杂质气态CO2输送管道腐蚀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气态CO2输送管道腐蚀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杂质与环境条件对水与CO2的互溶度、管道钢腐蚀行为、腐蚀产物膜特征及腐蚀机理的影响,分析了气态CO2输送管道临界含水量的确定,归纳了适用于气态CO2输送管道的腐蚀预测模型.本文指出当前气态CO2输送管道腐蚀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含杂质气态CO2环境中水与CO2互溶度的计算;杂质
自动化输液器是一种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改良型医疗设备.该设计利用多种传感器实现信息采集,同时运用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单片机处理后,在LCD上显示药滴流速、预计输液剩余时间和其他参数信息,实现了输液速度、输液时间、药液温度监测,自动止液及报警等功能,达到了对输液的自动化控制.
在高能粒子辐照条件下,金属基结构材料内部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缺陷,这些辐照诱导缺陷的大规模聚集会造成损伤,降低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严重影响结构材料的力学和物理性能.通过材料设计的手段引入界面充当缺陷陷阱,可通过对辐照诱导缺陷的分离、吸收和湮灭,有效减轻材料的辐照损伤.纳米结构材料由于含有高密度界面,其辐照损伤行为的研究于近20年快速发展,且界面能被证实是影响界面调控辐照损伤的重要因素.本文聚焦金属基纳米结构材料,围绕界面设计,详细阐述了低能和高能界面设计下,不同结构类型的界面对辐照损伤的影响及界面响应行为的
采用高能球磨结合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CNT)含量(体积分数)分别为0、1%和3%的CNT/7055Al复合材料.采用OM、SEM、TEM以及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CNT/7055Al复合材料的CNT分布、晶粒结构、近界面结构及力学性能,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和各向异性.结果表明,CNT/7055Al复合材料为无CNT的粗晶区与富集CNT的超细晶区组成的双模态晶粒结构;CNT在Al基体的超细晶区中分散良好,CNT-Al界面干净清洁,界面反应产物少;3%CNT/7055Al复合材料沿挤压方向的抗拉强度
在1123~1423 K、0.1~10 s-1条件下对18.7Cr-1.0Ni-5.8Mn-0.2N节Ni型双相不锈钢进行70%大变形量热压缩研究.利用OM、SEM和EBSD分析热变形组织.结果表明,铁素体动态再结晶(DRX)主要发生在1123 K较低变形温度,随应变速率增大,晶粒细化程度增加,晶粒不均匀程度减小.应变速率对铁素体DRX影响较大,而奥氏体DRX对变形温度更加敏感.在1223 K、10 s-1条件下,铁素体相发生了以小角度晶界(LAGB)向大角度晶界(HAGB)转变的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