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菜最毒

来源 :新知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ang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城市人眼中,蔬菜不过是日常的菜肴之一种,很少顾及到它的来往经历。谁知道它为了安全地长出来被我们收割,要受到多少农药的庇护呢?
  
  在每一张餐桌之上,很少人会想起蔬菜的农田生长史——在它短暂的生命周期中,始终伴随着虫害的侵袭,为了保全果实,人类需要使用农药。当蔬菜被摆上了砧板,残存其上的农药,就成了容易被人忽视的毒药。
  毒菜的密集出现,在公众的记忆之中,还是21世纪前后的事情,其导火索是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受阻。时至今日,当毒菜事件一再出现时,监管部门才会做事后应急。这种一事一议的处理风格,使得民众并不清楚,毒菜究竟隐藏在哪里?
  
  毒性与虫子的生命周期相关
  
  约上三五好友,在路边的大排档里夹一筷子凉拌黄瓜,比起大冬天在家生吃胡萝卜,你认为哪一种吃法,嘴里的蔬菜毒性更大呢?
  看起来不着边际的臆想,在科学家的实证中,却是有章可循。平均每100株紫色甘蓝上,就密密麻麻地分布着973.3粒虫卵——2009年的5月13日,合肥市植保植检站的科学家们统计出的这组数据,着实惊人。伴随着虫子的生命周期,安徽合肥的蔬菜农残检测结果也画出了一条“W”型的曲线。
  为什么是“W”型?因为菜青虫产卵在5月出现高峰,农户在成虫期即用药,并未经安全间隔期就上市贩售,将农药残留超标曲线拉高,在秋季之后又归于平静。业界一般认为,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多在夏秋两季之间,农药残留水平的上升,也与之呼应。
  
  高温催生高毒性
  
  6年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研究员柴勇等人,在西南地区,也同样获得了这样的曲线变化。在当时的调查中,全年蔬菜农药残留的超标数和超标率,随时间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农药残留全年超标率为9.89%,3月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最低,为7.55%,6月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最高,达到了14.29%,8月次高,11月又再次明显降低。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多地的蔬菜检测中,5月至8月,都是检出农药残留不合格数据较高的月份。
  事实上,这一直观曲线的起伏,还掺杂着诸多变数,比如气候的变化。若气温适宜,作物生长迅速,则对农药残留有稀释作用,天气糟糕则相反。
  并且,即使在同一棵蔬菜上,不同部位的农药残留剂量,也不尽相同。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陈玉萍,在2004年指导一项“不同蔬菜中农业残留规律”的研究课题中,以实验证实,萝卜根与萝卜叶,在施药前15天,两者的原始农药残留比例为1∶5,施药20天后,这一比例可上升为1∶10。
  
  中毒“招牌菜”
  
  毒菜的生长经历如此迥异而隐蔽,所以在出街贩售之后,要甄别其真面目,也就成了难事。
  采收时间段的不同,可造成毒菜毒性迥异。实际上,不同品种的蔬菜,它的抗药性也大不相同。韭菜和卷心菜,一直是造成食物中毒的“招牌菜”。究其原因,就与其不同构造有关。韭菜天生能挥发出一种辛辣味的硫化丙烯气味,这能抑制普通病虫,但并不能阻止韭菜的最大天敌——韭蛆。韭蛆钻入地下,蚕食韭菜根部,普通的农药喷洒无计可施,农户只能采用“灌根”的方式,即施农药于韭菜根部,以求杀死韭蛆。
  如此一来,绿叶肥大的韭菜,反倒有“嗑药”嫌疑,农药的大幅残留,就难以避免。卷心菜则与韭菜的“灌根”恰恰相反,它的农药残留,大部分来自于“灌心”施药。为消灭钻进卷心菜的“钻心虫”,农户往往将杀虫剂浇灌到菜心上,称为“灌心”。如果采收时机稍有提前,农药就很容易残留其间,这些躲藏在叶片最深处的菜心,毒性反倒比包裹它的绿叶更甚。
  
  不同类别不同毒
  
  因为蔬菜个体的差别,造成的这种农药施放后的残留各异。
  虫害青睐叶面宽大的蔬菜,而绿叶菜本身,也与农药施用的接触面积较大。在多地的历年调研中,农药残留的分布,多以绿叶菜的剂量为最大。如在2008年,西北干旱地区的甘肃省武威市,其农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叶等人,每季度从河西内陆干旱灌溉农业区内的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中,抽取蔬菜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品种涉及茄瓜类、白菜类、甘蓝类、绿叶类。在这150份样本中,8份绿叶类蔬菜超标3份,超标达到37.5%。
  甘蓝类的农残超标仅次于绿叶类,在6份样本中有1份超标。黄瓜、西葫芦、辣椒等茄瓜类次之,豆类蔬菜则无一超标样本。这一递减结果,在检测小组的观察中,被总结为“绿叶类>甘蓝类>茄瓜类>瓜果类”的农残检测规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毒韭事件”等一系列农残中毒个案,并非只与蔬菜产地有关。
  
  如何去除农药残余?
  
  这一规律的发现,无疑是对素食达人的当头一棒。不过在科学家的建议下,还是存在一些居家去除农残的小窍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志勇通过实验,求证出了若干实用信息:他模拟不同浓度的盐溶液、醋酸溶液、自来水,以及冷藏和烹饪,对甘蓝叶片表面7种残留农药的进行去除,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下,醋酸溶液对农药的去除效果要好于盐溶液,自来水的去除效果最差。
  冷茶在48小时内对农药残留去除没有显著影响,而烹饪对农药的去除率最高,在65%以上。
  背熟农残规律,学会解毒秘籍,也只是权宜之计。话说回来,以18亿亩耕地养活13亿中国人,似乎已然是奇迹,不打农药,遑论菜篮子的小康?
  
  臭氧除农药残留是双刃剑
  
  臭氧具有广谱杀菌性能,也是强氧化剂,于是,使用臭氧去除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成为大家的一个设想。农药多为有机化合物,臭氧消毒水通过强氧化破坏有机农药的化学键,使其失去药性,同时杀灭表面的各种细菌盒病毒,达到解毒目的。
  法国科学家Buescher等人的测试显示,对容易去除的有机磷农药,臭氧浓度达5~10mg/l,作用10~15分钟,会有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对有机氯农药,在浓度为20mg/l的臭氧水下作用,15分钟可去除50%。
  但这只是对农药水溶液的臭氧处理而言。如果对果蔬表面的残留农药进行处理,只要超过浓度为1~2mg/l臭氧水的浸泡,就会使果蔬漂白并且严重破坏营养。
  蔬菜对于臭氧浓度的苛求,使得臭氧杀菌这一技术,成为了既能杀死细菌,又能杀死蔬菜的双刃剑。
  
  臭氧有望代替农药
  
  不过,真有不信邪的人,要从根本上“消灭”农药。屈弘的地里的蔬菜,就不打农药,他用臭氧杀菌。作为南京鸿源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办者,江苏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产品评审咨询专家,屈弘与他的父亲一直在构思,如何用臭氧杀菌,取代施加在各种蔬果上的农药。实际上,由于臭氧杀菌的浓度等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项颠覆性的技术,目前也还处于小规模使用阶段。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臭氧吃农药”的认知。
  知情人透露,早在2004年,国内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山东省寿光市,就已经开始了臭氧技术在大棚内的实验研究。当时陕西某企业找到寿光市政府,声称可以使用臭氧技术帮助当地打造绿色蔬菜,当地政府也倾注了极大热情与关注,但此事到了2006年就不了了之了。
  屈弘此后与当地官员接触,发现就连来自当地银行系统的官员,都对臭氧技术的了解相当专业。在当地官员的眼中,如何解决浓度控制与浓度扩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屈弘声称,在他的试验基地里,臭氧的快速扩散和均匀分布问题,都得到了完善的解决,并已取得专利。目前,这项臭氧解农药的试验,已在南京周边的蔬菜基地试用。
  一方面是技术观望,另一方面,寿光当地对于蔬菜农药残留,又是忧心忡忡。当地一名农业专家透露,农残是个高压线,谁都不敢碰,冬季连阴雨又遇到严重病害时,用农药也不好,不用又不行,束手无策,“我们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蔬菜供应商,为了确保蔬菜质量我们用进口的农药,4000块钱1公斤,现有1900亩大棚,期待着这项新技术在大棚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虽然很多人还是愿意相信“天才论”,但现代脑科学已经用大量研究证明:这个世界没有天才;而且,爱因斯坦的脑子并不比普通人的重,更不比普通人的大;任何一项简单的技能都是后天学习而来的;孩子的智商高低与他日后成功与否无关..这些研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笨人坏人,笨人坏人都是被后天教出来的。   一方面,人们似乎愿意消除误解,接受这些科学结论;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却依然执迷不
期刊
读书就是交朋友,选对了朋友之后,就该学习如何与之相处,相处的方法得当,就会事半而功倍。读书确实是有方法可循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无论这书是属于什么学科,关于什么主题、属于什么文类、归属哪个流派,如何能够知意明理,常读常新,如何能够循序渐进,形成体系,创造洞见,迭代思想,值得读书人认真学习和掌握。只有那些可以驾驭图书为己所用的读者,才可以与知为友,以识傲世。读书要有
期刊
前有“刘太医”,近有张悟本,那厢还有让人吃生泥鳅的马悦凌——当这些打着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偶像级“名医”们一个个倒掉后,又冒出了一个远渡重洋归来的西木博士,用现代营养学的概念向人们兜售同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论。     左旋肉碱火了,西木博士火了,当然,同时火起来的还有他除左旋肉碱之外的、那些把观众们、健康专家、营养专家、食品安全专家们雷得外焦里嫩的健康理论——运动对减肥也不是最重要的;狼吃
期刊
“一乡一风味,一味一世界。任何一个地域的饮食,离了养育它的一方水土,便缺少了温度,少了感情,丢了魂儿,吃在嘴里就不是那个味儿。”(作家二月河)  在洛阳,所有汤馆都配有发面油旋、烧饼、方饼、油酥、锅盔、薄饼等主食,荤汤的价格多是3元、5元、20元一碗不等。一碗汤喝罢还嫌不够,那就随便添,免费,加肉添钱,加汤免费。这个规矩就是洛阳城所有汤馆从古至今留下的不成文的规矩。 我们不由地被牵引到那久远的、一
期刊
2005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和孩子们商定,每天完成规定的语文学习任务后,我便利用“班级小讲坛”时间,给全班同学大声朗读他们推荐的课外书。让我没想到的是,那段时间,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效率特别高,因为大家都期待着“故事时间”可以更长些,再长些。一本书还没读完,班级里便出现了很多国内外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  童书,竟对孩子们有如此激励,对促进教学有如此大的功效!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一时间,我的
期刊
在今天,我们谈论大数据,其实比大数据更火的一个概念是人工智能(AI)。有了云计算的基础架构之后,各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得以快速发展,当大数据遇到了深度学习技术,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得到应用。深度学习是一种算法的革命,加上物联网的融合发展,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广阔前景和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对于阅读和出版行业将会产生什么影响?运用某种语言识别技术,人们说话的时候,声音就可以同时转换成文字。如今,这
期刊
在古代,不少堤防便屡修屡决口,今年夏季江西唱凯堤的倒塌提醒我们,当代的堤防建设应该要使用一些新的技术,而不能拿水流险恶来做挡箭牌,挡不住洪水不能怪洪水。     朱诗鳌,现任职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力发电工程系。长期从事水工建筑物、坝工技术史和土工合成材料应用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工作,著述有《坝工技术史》,合编合译有《中国水利史稿》、《水利史话》等。     从唱凯堤的溃决谈起     2010年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判断,明确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并写入了党章。而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出版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需要与出版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紧紧抓住这一主要矛盾,不断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来解决这一主
期刊
作为最具广泛伤害性的新型毒品代表,“冰毒”通过直接刺激中枢神经带来“快感”,但它绝不会令人真正地快乐。     辞去工作一段时间的李建(化名)某日发现脚上长了疮。虽然前几日已有痒疼的征兆,但李建并没有引起重视。不几日脓疮越变越大,渐渐有溃烂之势。加之日益严重的精神衰弱症状让李建迅速地消瘦了下去。另一方面,生意场上也是麻烦不断,几个长期客户陆续跳过自己直接找到上一层卖家,造成压货亏损,更是扰得李建夜
期刊
西木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   云无心: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   胡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科长、营养师   “他在挑战科学主流”   第一回合:西木VS云无心   西木:人生的饭是定量的,所以,少吃就活得长。   云无心:这个观点很另类,我没有见过这样的说法。控制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从而有利于健康,但是并不意味着吃得少就长寿。   西木:绿叶蔬菜都生吃最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