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自2003年确定以来,就一直在新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大力宣传,在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政府再次提出要践行,已经从一个理论出台,到倡导,再到现在为实践铺垫。这过程中不免有不同的声音,在面对这些情况下我们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视角去分析,提供正确的思维向导。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践行;证伪主义
一、科学发展观简要概述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了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
科学发展观践行情况:科学发展观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高度重视,在两会以后根据已经践行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理论的倡导上级是充分重视,但具体到集体、个体却不尽如人意,因此中央特下发文件,号召全国企事业单位,政府,个体都深切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宣讲会、调研、座谈、讲课等形式进行普及,让全国人民首先从理论上予以把握,再真切的在实践中去领悟和实行。
除了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弘扬其为伟大的科学理论,已经被载入党章,作为政策指导,这是不可否认的积极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却有人提出质疑声,认为这样的结论怎么能算得上理论,甚至说是科学理论呢?他们从波普尔推崇的伪证主义出发,提出一系列的反证,认为我们不可将此理论地位提拔得太高,否则将阻碍中国的长远发展,我们应该谨慎行事。另一派持中立态度的人认为,我们要看到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科学性,但是也要留意某些可证伪的地方,但不能因为某一方面或者说少数的欠缺性,而否定它存在的意义。以下我们就从此三种不同态度来予以分析说明。
二、波普尔证伪主义简述
卡尔·莱芒德·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1902-1994),当代著名的犹太裔英国籍哲学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于1959年以《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开创了批判理性主义,即证伪主义。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①
(一)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
1、否定归纳法:
(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 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就相当于说归纳的结论不能包括所有分支。
(2)归纳是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
(3)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 概率推理是错误的 评: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
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就是一个归纳过程,只要是针对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事物进行总结,尚可作为大方向判断,其本身就只是一个大框架,其包容度是甚广甚深的,都定归纳法,只是从逻辑角度而言,在社会中存在大量经验总结论,在本文我们尚且不谈其是否符合这条法则,它不是黄金法则,只是一个可依据的可能性判断标准。
2、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
(1)理论要指导观察
(2)理论指导理解观察: 观察到的东西如何理解离不开理论 在观察过程中带着一些不成熟的理论,在观察的基础上完善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理解观察,两者相互促进 。观察得到理论需要检验,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大力倡导要践行。前期总结,需要后期检验,再总结,这样循环往复,才能更靠近真理。
3、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科学知识是科学世界的客观反映。所有普遍性都是随意猜想出来的,不是论证出来的。科学不是认识过程,是一个猜测过程。 猜测也是建立在一整套模式下进行,因此就科学发展观理论一样,不是无懈可击,需要不断的猜测,怀疑,换新鲜血液,才有望其发展呈现活力,生机,可持续性。
4、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 多次验证不能保证普遍陈述的证实。 理论即所谓的"一切、、、任何时候、、、" 理论不能被证实是由证伪主义引发的, 证伪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 。②这个理论只能证明其效果,说明其某一方面的不足,并不能简单的否定,太多不确定因素在制约它的发展。只有坚持"践行"到底。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必须是一个严格的普遍陈述 ,科学理论要是有一个或几个理论被证伪,整个理论也就被证伪 。这种理论的软肋是不允许科学理论的伪证存在 ,显然违背了看事物的多维性,他的观点太绝对化,这样只会导致,不存在科学理论,或者说当初我们设定科学理论这样概念太理想化,不存在这样的绝对真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事物的相对性,世界只是相对而存在的。
(二)以波普尔证伪主义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这是一个肯定第一种观点的人,也是当今的主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和历史上的发展观相比较,科学发展观的特征是全面综合性性、协调互动性、内生可持续性、人本前瞻性。③它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的又一次升华,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等等都在说明它是科学的。而科学是什么呢?简而言之科学是世界的灵魂,科学是用事实建立起来的。而科学发展观正符合这一定义,就是在立足中国国情,有机遇有挑战,想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与现实结合下提出的一个理论指导方针,那么它的科学性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呢?
2、第二种观点的人,是用波普尔的一系列理论来推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命题,它本身说得就涵盖了一切可能性,将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全面都列入其中,那只是做了一个列举式的说法,不能涵盖所有可被证伪的理论,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本身就是波普尔极力反对的归纳法之一。所以就认为这种科学发展观的概述是不可全信的,而且其概述极其精炼,这样导致它的证伪程度就提高了,就不能作为科学理论来全盘吸收,最多也就只是认为那不过是一个理论简要概述,算不上科学,又岂能写入党章呢?它的正确性本身不可否定,但是它的不全面性导致很多情况,很多更好的理论点不能载入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指导思想部分。我们的过于片面重视当然值得怀疑。
3、第三种折中观点的人,就是辩证地在看问题,他们一方面认为科学发展观理论本身说的没错,是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党我国更进一步建设的理论,但是另一方面却看到了它的不足之处就是:这个理论虽是众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确不是所有人的观点;是遵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但是在我国结合而来看这些远远不够,我国国情的复杂性不仅是靠这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理论,更多实践中总结,不是简单的继承前人观点;是提到了制高点来重视,但却要知道理论永远有它的主观性,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不同,受众不同,利益不同,必然会产生很多的脱节现象,更不希望由此造成脆性断裂;是在自上而下的全民普及这一理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部分形式主义,真的有将此理论内化,这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而且宣讲、座谈、课程教学等等形式,都有没有完全做到以人为本,强调的更多是上级任务、指令。在实施过程中有人不理解,产生了抱怨情绪这是不可避免的。
三、我们自身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及继续践行的建议
我们分析了三种不同人的观点,各有个的立足点,我们不简单批判谁对谁错,而要树立自己正确的科学的态度,我们需要理论的引导,科学理论的指导,也同样需要不同的声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另外一个侧面发现自己的不足,就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那么重视研究马克思,虽然侧重点不同,从他们的异样声中更明确的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这个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认识态度上我们同样需要这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转变首要的就是要进一步观念转变。我们不必恐慌,不必视而不见,只需正视。科学发展观复杂的内在结构,包括了各个领域,很难让人理解。产生歧义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更是如此,就像这样一句话:"都接受的是艺术,不易懂的才是科学。"④我们要选择性的接受,这不是更好的艺术体现吗?我们要弄懂他,创造更新的理论,大胆的猜测,小心求证,这也是科学的形成必然趋势,我们要遵循它。在实践中去试错,然后改正也是正顺应了波普尔的试错法这一主要思想,没有进过历史长河实践检验的真理不算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庞文,尹海洁《证伪主义的理论实质及其再认识》,《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 09期
[2] K·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3]http://www.xue360.com/xuecorp/siteschool/news_info.php?id=1
0284
[4] 曹国正《博弈圣经》,希望出版社,2009年04月
作者简介:
罗燕,女,,思想政治教育
朱琳,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子佳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践行;证伪主义
一、科学发展观简要概述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了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
科学发展观践行情况:科学发展观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高度重视,在两会以后根据已经践行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理论的倡导上级是充分重视,但具体到集体、个体却不尽如人意,因此中央特下发文件,号召全国企事业单位,政府,个体都深切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宣讲会、调研、座谈、讲课等形式进行普及,让全国人民首先从理论上予以把握,再真切的在实践中去领悟和实行。
除了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弘扬其为伟大的科学理论,已经被载入党章,作为政策指导,这是不可否认的积极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却有人提出质疑声,认为这样的结论怎么能算得上理论,甚至说是科学理论呢?他们从波普尔推崇的伪证主义出发,提出一系列的反证,认为我们不可将此理论地位提拔得太高,否则将阻碍中国的长远发展,我们应该谨慎行事。另一派持中立态度的人认为,我们要看到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科学性,但是也要留意某些可证伪的地方,但不能因为某一方面或者说少数的欠缺性,而否定它存在的意义。以下我们就从此三种不同态度来予以分析说明。
二、波普尔证伪主义简述
卡尔·莱芒德·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1902-1994),当代著名的犹太裔英国籍哲学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于1959年以《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开创了批判理性主义,即证伪主义。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①
(一)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
1、否定归纳法:
(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 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就相当于说归纳的结论不能包括所有分支。
(2)归纳是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
(3)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 概率推理是错误的 评: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
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就是一个归纳过程,只要是针对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事物进行总结,尚可作为大方向判断,其本身就只是一个大框架,其包容度是甚广甚深的,都定归纳法,只是从逻辑角度而言,在社会中存在大量经验总结论,在本文我们尚且不谈其是否符合这条法则,它不是黄金法则,只是一个可依据的可能性判断标准。
2、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
(1)理论要指导观察
(2)理论指导理解观察: 观察到的东西如何理解离不开理论 在观察过程中带着一些不成熟的理论,在观察的基础上完善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理解观察,两者相互促进 。观察得到理论需要检验,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大力倡导要践行。前期总结,需要后期检验,再总结,这样循环往复,才能更靠近真理。
3、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科学知识是科学世界的客观反映。所有普遍性都是随意猜想出来的,不是论证出来的。科学不是认识过程,是一个猜测过程。 猜测也是建立在一整套模式下进行,因此就科学发展观理论一样,不是无懈可击,需要不断的猜测,怀疑,换新鲜血液,才有望其发展呈现活力,生机,可持续性。
4、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 多次验证不能保证普遍陈述的证实。 理论即所谓的"一切、、、任何时候、、、" 理论不能被证实是由证伪主义引发的, 证伪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 。②这个理论只能证明其效果,说明其某一方面的不足,并不能简单的否定,太多不确定因素在制约它的发展。只有坚持"践行"到底。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必须是一个严格的普遍陈述 ,科学理论要是有一个或几个理论被证伪,整个理论也就被证伪 。这种理论的软肋是不允许科学理论的伪证存在 ,显然违背了看事物的多维性,他的观点太绝对化,这样只会导致,不存在科学理论,或者说当初我们设定科学理论这样概念太理想化,不存在这样的绝对真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事物的相对性,世界只是相对而存在的。
(二)以波普尔证伪主义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这是一个肯定第一种观点的人,也是当今的主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和历史上的发展观相比较,科学发展观的特征是全面综合性性、协调互动性、内生可持续性、人本前瞻性。③它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的又一次升华,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等等都在说明它是科学的。而科学是什么呢?简而言之科学是世界的灵魂,科学是用事实建立起来的。而科学发展观正符合这一定义,就是在立足中国国情,有机遇有挑战,想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与现实结合下提出的一个理论指导方针,那么它的科学性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呢?
2、第二种观点的人,是用波普尔的一系列理论来推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命题,它本身说得就涵盖了一切可能性,将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全面都列入其中,那只是做了一个列举式的说法,不能涵盖所有可被证伪的理论,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本身就是波普尔极力反对的归纳法之一。所以就认为这种科学发展观的概述是不可全信的,而且其概述极其精炼,这样导致它的证伪程度就提高了,就不能作为科学理论来全盘吸收,最多也就只是认为那不过是一个理论简要概述,算不上科学,又岂能写入党章呢?它的正确性本身不可否定,但是它的不全面性导致很多情况,很多更好的理论点不能载入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指导思想部分。我们的过于片面重视当然值得怀疑。
3、第三种折中观点的人,就是辩证地在看问题,他们一方面认为科学发展观理论本身说的没错,是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党我国更进一步建设的理论,但是另一方面却看到了它的不足之处就是:这个理论虽是众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确不是所有人的观点;是遵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但是在我国结合而来看这些远远不够,我国国情的复杂性不仅是靠这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理论,更多实践中总结,不是简单的继承前人观点;是提到了制高点来重视,但却要知道理论永远有它的主观性,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不同,受众不同,利益不同,必然会产生很多的脱节现象,更不希望由此造成脆性断裂;是在自上而下的全民普及这一理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部分形式主义,真的有将此理论内化,这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而且宣讲、座谈、课程教学等等形式,都有没有完全做到以人为本,强调的更多是上级任务、指令。在实施过程中有人不理解,产生了抱怨情绪这是不可避免的。
三、我们自身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及继续践行的建议
我们分析了三种不同人的观点,各有个的立足点,我们不简单批判谁对谁错,而要树立自己正确的科学的态度,我们需要理论的引导,科学理论的指导,也同样需要不同的声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另外一个侧面发现自己的不足,就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那么重视研究马克思,虽然侧重点不同,从他们的异样声中更明确的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这个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认识态度上我们同样需要这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转变首要的就是要进一步观念转变。我们不必恐慌,不必视而不见,只需正视。科学发展观复杂的内在结构,包括了各个领域,很难让人理解。产生歧义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更是如此,就像这样一句话:"都接受的是艺术,不易懂的才是科学。"④我们要选择性的接受,这不是更好的艺术体现吗?我们要弄懂他,创造更新的理论,大胆的猜测,小心求证,这也是科学的形成必然趋势,我们要遵循它。在实践中去试错,然后改正也是正顺应了波普尔的试错法这一主要思想,没有进过历史长河实践检验的真理不算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庞文,尹海洁《证伪主义的理论实质及其再认识》,《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 09期
[2] K·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3]http://www.xue360.com/xuecorp/siteschool/news_info.php?id=1
0284
[4] 曹国正《博弈圣经》,希望出版社,2009年04月
作者简介:
罗燕,女,,思想政治教育
朱琳,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