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已呼啸而至。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德育工作者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班主任,面对信息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再也不能按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引导学生,必须要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德育教育。
一、如何理解网络德育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可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面对网络时代下的中学生,我们除了进行传统的德育教育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
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者是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它通过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等途径来实现德育教育。而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李康平老师认为网络德育就是要“抓住网络的本质,针对网络的影响,围绕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网上开展的旨在提高网民的思想政治品德和网络文明素质的一系列网上虚拟时间活动,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见,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的正能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班级管理中网络德育教育的渗透
现在,学校每个教室都有了网络,绝大部分教室还安装了白板,作为班主任,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网络德育教育:
1.充分利用班会课这一阵地。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或者是主题讨论、辩论,大力倡导文明理性的网络道德观念,批评有危害性的错误的网络价值观念和活动方式,形成健康正确的舆论导向。例如让学生学习、背诵2001年11月22日由团中央、教育部等机构联合公布的《全国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吧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团中央等机构的意图是通过《公约》,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青少年文明上网,茁壮健康成长。作为中学生,通过学习《公约》,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引导学生从我做起,文明健康上网。
2.充分调动学生这一主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我们同样也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选择性、能动性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德育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自身发展水平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法,并自觉或不自觉的将教师传授的德育原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用于指导实践。学生对德育教育不是消极地被动接受,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道德水平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从而不断地改造着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和转变自我。这才是真正的德育教育,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唤醒与弘扬。
3.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的力量。作为一个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课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中同样负有重要的责任,特别是信息技术老师,不只是通过信息技术课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观点,更要在计算机课堂上,特别是在计算机房上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同时,作为信息技术的老师们,还应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网络,营造、创造健康的校园网络氛围。
当然,作为非信息技术老师,也要转变观念,一方面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与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网络;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注意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律能力等,规范学生自我网络行为”在课堂上多引进现实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案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道德知识去感受、判断、启发,从而产生自觉实践道德的愿望。
4.充分调动家长形成家校共管。不少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就没有责任了,其实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定环境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建设、家校路路通、家长QQ群、贴吧等多种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德育教育功能,从而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青少年的网民人数大量激增,“网虫”的低龄化趋势加强,面对网络的“双刃剑”作用,亟待网络教育的加强,提升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功能。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我们的力量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团中央等.《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1998年4月1日起实行.
[2]李康平.《德育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4.
[3]张金秀.要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青海教育.2006.
课题研究: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编号1101026,《高中网络德育的实践探索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一、如何理解网络德育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可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面对网络时代下的中学生,我们除了进行传统的德育教育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
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者是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它通过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等途径来实现德育教育。而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李康平老师认为网络德育就是要“抓住网络的本质,针对网络的影响,围绕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网上开展的旨在提高网民的思想政治品德和网络文明素质的一系列网上虚拟时间活动,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见,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的正能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班级管理中网络德育教育的渗透
现在,学校每个教室都有了网络,绝大部分教室还安装了白板,作为班主任,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网络德育教育:
1.充分利用班会课这一阵地。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或者是主题讨论、辩论,大力倡导文明理性的网络道德观念,批评有危害性的错误的网络价值观念和活动方式,形成健康正确的舆论导向。例如让学生学习、背诵2001年11月22日由团中央、教育部等机构联合公布的《全国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吧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团中央等机构的意图是通过《公约》,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青少年文明上网,茁壮健康成长。作为中学生,通过学习《公约》,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引导学生从我做起,文明健康上网。
2.充分调动学生这一主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我们同样也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选择性、能动性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德育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自身发展水平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法,并自觉或不自觉的将教师传授的德育原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用于指导实践。学生对德育教育不是消极地被动接受,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道德水平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从而不断地改造着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和转变自我。这才是真正的德育教育,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唤醒与弘扬。
3.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的力量。作为一个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课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中同样负有重要的责任,特别是信息技术老师,不只是通过信息技术课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观点,更要在计算机课堂上,特别是在计算机房上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同时,作为信息技术的老师们,还应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网络,营造、创造健康的校园网络氛围。
当然,作为非信息技术老师,也要转变观念,一方面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与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网络;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注意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律能力等,规范学生自我网络行为”在课堂上多引进现实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案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道德知识去感受、判断、启发,从而产生自觉实践道德的愿望。
4.充分调动家长形成家校共管。不少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就没有责任了,其实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定环境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建设、家校路路通、家长QQ群、贴吧等多种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德育教育功能,从而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青少年的网民人数大量激增,“网虫”的低龄化趋势加强,面对网络的“双刃剑”作用,亟待网络教育的加强,提升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功能。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我们的力量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团中央等.《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1998年4月1日起实行.
[2]李康平.《德育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4.
[3]张金秀.要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青海教育.2006.
课题研究: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编号1101026,《高中网络德育的实践探索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