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加盟化”后,品牌如何前行?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tc5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渠道终端“抢滩”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加盟连锁”模式,正逐渐被品牌企业抛弃。“去加盟化”似乎成了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从“加盟”到“直营”,企业该如何顺利转型?>>
  达芙妮加盟商聚集上海抗议解约事件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实际上,除了鞋企,如今不少品牌都在考虑如何“去加盟化”,发展直营店。以小肥羊、李宁、美特斯邦威、肯德基、真功夫等为代表的连锁企业,更是“加大直营比例”、“回归全直营”、“坚持全直营”,将直营化浪潮推向一个小高潮。如今,“去加盟化”已经是愈演愈烈的现实。
  连锁十年,从加盟到直营的演变
  从2002年连锁加盟模式的大行其道到2009年开始的“去加盟化”,连锁行业跟整个零售渠道下沉的大趋势是紧密联系的。如今,经过了十年“大跃进”式的发展,很多家电厂商的门店都达到了10000家的规模,服装衣帽厂商也动辄在全国5000门店水平以上。连锁加盟模式让其在短时间将终端触角伸到全国各地的3000多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
  很多品牌管理能力较弱的公司在这轮渠道终端的“抢滩大戏”中通过纯粹的粗放式扩张谋得了一席之地。之后若靠保持开店速度,继续粗放经营来维持其发展势头将会难以为继,加大直营店数量以提高价值链覆盖,从而提升利润水平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其在战略上的选择。同时,中国经济的减速和内需拉动缓慢导致了制造业企业增加的生产能力不能完全被消化掉,快消品零售企业在2012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库存问题。而直营店在库存管理、促销活动上都可以受公司统筹调度,实现地区之间的优化。加大直营店的比例可以更好发挥企业过去几年在整个价值链上刚刚建立起来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大的规模效应。
  对于一个连锁企业来说,衡量其成熟与否的准绳其实并不是采取“加盟”还是“直营”的连锁方式。国际上很多著名的连锁品牌都是一直采取加盟方式来运营,比如麦当劳、赛百味。而同时也有很多优秀连锁企业是采用直营方式来运营,甚至还有像7-11这样的品牌连锁企业拥有每一家店铺,加盟经销商可以承包店铺这样特殊的连锁模式。不同的模式对于不同的品牌商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企业能力要求,是企业价值链能力建设的延伸,而不仅仅是对于毛利率水平的追求。擅长于建立品牌管理和输出标准的品牌商往往开放“加盟连锁”的方式;而极度重视客户体验,并对整个供应链有很强掌控能力的品牌商倾向于选择“直营连锁”的模式。
  渠道收归之后的品牌管理
  随着消费者人均收入的逐步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消费者群体也在迅速成长和成熟。开始精耕细作的中国连锁品牌厂商,在“去加盟化”的同时也是学习品牌管理提升自身品牌运营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对于中国的连锁企业来说,目前在“去加盟”的大潮之下所需要去做的有以下三点:
  清晰的品牌定位:中国的连锁企业往往“重扩张,轻管理”,品牌同质性严重,市场竞争多集中于价格且异常惨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使品牌之间有所差异也往往集中在功能性上,并未上升到客户心理愉悦和品牌归属层面,而后者正是很多成熟品牌的最大价值所在。对于一个连锁企业来说,必须有着清晰的品牌定位。例如同是火锅连锁,海底捞就以客户就餐体验和餐厅服务为核心,小肥羊则把企业的资源投入到供应链能力建设,通过整个企业供应链能力的提高来保证顾客可以享受到最新鲜的羊肉菜品。
  卓越的品牌运营能力:对于已经开始“去加盟化”的品牌厂商来说,品牌运营能力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在最大程度地保持现有连锁经销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完成战略转型。循序渐进地向经销商赎买代理权和强行与经销商一刀两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达芙妮的加盟门店数占据全部门店总数的近20%,一蹴而就实现全部自营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保障经销商体系稳定上,格力是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在经销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格力作为品牌厂商很明智地和全国各地最大的十几家经销商联合组建销售公司,然后通过合资的销售公司开设直营连锁店,不仅稳住现有的经销体系,而且逐步转化成直营体系。二是建立品牌管理的流程和制度。当品牌商转变为“完全直营”的模式时,其开店的质量就变得生死攸关。被撤掉的加盟店往往投入较少,而直营店从选址到装修等环节都投入较高,所以“加盟”转“自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品牌升级”的作用。品牌管理是一个慢功夫,也是一个硬功夫,更是一个品牌提升所绕不开的真功夫。它不是一则15秒的满堂彩广告,不是一种精巧的消费者心理学营销,也不是一次成功的市场公关活动。品牌管理需要在每个环节上制定执行标准,并通过公司内部的知识培训体系把它树立成标杆得以推广,进而取得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主张的认同。
  良好的人力资源体系:对于品牌连锁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发展的滞后一直是制约公司发展的一大桎梏。长期以来,连锁企业的一线从业人员教育水平偏低且离职率很高,导致了整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性差,而品牌公司也很少愿意投入很多资源去进行人才培养、建设自身的人才体系。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去加盟化”可以作为一个梳理自身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契机。
  在连锁加盟体系下,加盟商本人的作用很大,店长的发挥空间小。加盟商在门店对人才的任用和晋升享有话语权,导致了品牌公司人才发展、晋升空间被挤压。“去加盟”后,对品牌厂商来说应该抓住这个战略转型机会,为公司创立一套系统的人才成长体系,制订好员工的职业发展计划和利用好收回来的门店资源,留住、培养现有人才和加盟商旗下的人才,为公司进一步扩张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在利用加盟商人才上,“好想你”枣片无疑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在对加盟店赎买的同时,“好想你”对加盟商开放自己的直营店,欢迎原有加盟店员工加盟直营店体系,甚至经销商本人可以担任直营店店长来加强自己的直营店人力资源建设。海底捞把公司的核心价值观通过系统的培训和重复的日常工作实践“知行结合”灌输给了员工。同时为员工建立企业内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提拔任用优秀员工和全国范围内的扩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员工不仅会对品牌公司的发展感同身受,并愿意为之加倍努力,同时公司也在人力资源建设上形成了充分支持自身发展的良性人才机制。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经历从“投资-出口拉动型”向“消费-内需推动型”转变的过程。在这期间,个人消费市场必然会进一步繁荣,而零售连锁作为个人消费市场的渠道终端,在未来的市场需求激活、品牌升级的过程中将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如果一个品牌厂商的“去加盟化”是为了品牌提升,为过去粗放增长时期囫囵吞枣式的发展而补课、修炼内功,那么此时对于品牌管理能力的建设必然有助于品牌长期的健康发展。而反之,一个品牌的“去加盟化”如果只是应对经济降速的措施,想要在短期内多掌握几个百分点的毛利在自己手上,却缺乏长远的品牌运营规划,那么这个品牌将最终会稀释自己的品牌价值。
  (编辑:绳 娜 snn0001@126.com)
其他文献
小身材却有大能量。当品牌牵手微电影,会演绎怎样的故事?又如何能“微”力无边?  用视频的方式借助一定的故事情节将品牌内涵自然展示出来,这是微电影的优势所在。因此,在营销层面上考察微电影,“品牌微电影”的称呼似乎更为贴切。  相对于产品的植入而言,微电影更适合品牌的软性植入,因为微电影的浏览通常是随机行为,用户在浏览微电影时往往不会像观看长视频那样有更多的情感卷入,简单的产品植入很难触动用户的心弦;
期刊
很多企业老板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无法判断企业要做的事情正确与否,对结果的好坏也不能预测,市场究竟做何反应又无法预知,而且,手头也没有什么可信的工具能帮助自己……最终,只能依靠经验和意识来决策,通常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前景不明,我们必须摸着石头过河。  “摸石头”的结果,往往是耗费巨大的成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但还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忘记了还有“过河”这回事,这就是典型的“试错营销”。很多
期刊
习惯了跟在别人后面走,最终将导致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能只在业内东施效颦,还需要跳出来“跨界学习”。  从上小学开始,中国人就进入了漫长的“应试”生活阶段。大学生毕业后进了企业,如果还是继续接受灌输式的培训,用不了几年,这些人就会分化成两种人:一种是听话的“小绵羊”,另外一种就是叛逆的“自由人”。前者可以在一家企业混下去,后者往往是跳槽离职。许多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年
期刊
今年第三季度,联想集团PC全球占有率首次成为全球第一。联想品牌距离全球第一还有多远?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联想该如何提高其心智份额?  2012年10月11日,美国高科技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发布第三季度全球PC市场报告称,联想集团全球占有率达15.7%,超过惠普PC全球市场占有率0.2%,首次成为全球第一。  成为全球PC市场第一后,联想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给出的答案
期刊
管理篇  PDCA是营销管理的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流程优化的参照系和指南针。有了PDCA,一切工作都有了线索和逻辑。  中国企业大部分的营销管理还不够成熟,只要将PDCA应用于营销管理中,通过持续不断地对管理过程的各个点进行优化,最后这些互为独立又同属一个整体的各个点,完成质变、量变又质变的过程,就可使管理更上一层楼,从而取得竞争的优势。成功是模式的结果、模式又是思想的结果,因此,只要不断使用PDC
期刊
让品牌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一代代循环往复,是所有希冀基业长青的企业的终极目标。然而,在瞬息万变的快消时代,品牌代际循环的秘密在哪儿?>>  品牌的代际循环第一个纳入分析范畴的是“老字号”,在认定是不是“老字号”的标准中有个重要的硬性条件——“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再结合“通常一代指20年”,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探讨“品牌代际循环”的前提是该品牌至少应该在市场上存在20年以上。由此
期刊
“得物流者得天下”,在信用、支付等难题解决之后,物流成为电商成长的最大瓶颈,但最大的瓶颈也将是最大的竞争力所在。与传统快递跨界竞争,电商hold住吗?  近日,申通快递正式对外宣布停止与国内B2C巨头京东商城的部分合作,虽然号称300亿自建物流的京东商城已成为国内拥有最强大的物流系统并能实现“限时送达”,但目前仍不能独自完成全部业务配送,至今在二、三线城市还需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在业内看来,此次
期刊
编者按:在如今这个潮起潮落、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企业经常面临着“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悲催。我们不少企业在面对环境改变时积极地调整了营销战略后,发现消费者根本不买账;很多企业在花大力气开发新产品后,仍然得不到顾客的认同;甚至曾经是企业界灿烂的明星,仍有很多在辉煌一时后相继黯淡隐去,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思索。  拥有卖点的好产品与畅销的好商品之间,横亘着三座大山:售点、焦点与买点。卖点是制造商
期刊
卖点、售点、焦点、买点是产品走向成功彼岸的四个支点,一点缺失,“产品的惊险一跃”就会功败垂成。  营销者总是想做市场的主导者,不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消费者,而且还强加给合作伙伴。但面对越来越需要合作才能创造价值的市场态势与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对抗与冲突连绵不断,最终导致强者变弱者,胜者变败者,经验成为陷阱,因为成功,所以失败。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价值创造架构与价值创造过程。  结构与流程  如果把
期刊
跳出来思考问题,将注意力从“术”的关注提升到“道”的层面,中国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提升。  当今中国企业界非常突出的一个现象是,不管咨询公司,还是策划公司,如果与大中型民营企业的老板谈战略,他们往往没有兴趣,因为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老板都自认为自己的战略很清楚,外部的咨询公司也好,策划公司也好,怎么可能比自己想的更明白?所以他们往往希望“外脑”在经营管理的操作层面帮忙,比如营销策划、薪酬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