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眉宇传情,用眼睛说话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q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自主性拟题是习作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之一。教师在开展拟题思路引导时,要让学生学会在文体形式中求新颖,在类比移植中求意蕴,在修辞手法中求韵味。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从三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拟题能力:多读,在阅读教学中模仿;多写,在日常习作中推敲;多积累,在课外阅读中赏析。
  【关键词】自主性拟题 新颖 意蕴 韵味 多读 多写 多积累
  题,原意指额头;目,原指眼睛。今天说的“题目”是用了这两个字的比喻义。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就会对它一见钟情,一个靓丽的标题能迅速吸引读者好奇的目光,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一、现象剖析:拟题现状反思
  (一)镜头一:老套命题下的“摇头叹息”
  黑板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作文题目:写事的有《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事》《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我第一次……》《暑假见闻》等;写人的有《我最敬爱的人》《我的同学》等;写景的有《校园一角》《美丽的家乡》等。这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目。学生边抄题目边摇头叹息,眉头紧锁,甚至有些学生悲叹道:“又写这个题目,唉!”
  面对学生纷纷摇头叹息的场景,我们应该好好反思。这些题目不知道已经写了多少代,翻开各式各样的《优秀作文选》,此类范文比比皆是。它们一出现在黑板上,就像一盘缺少油盐的菜,不只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更让他们倒了胃口。
  (二)镜头二:开放性命题下的“意外惊喜”
  某个语文期末试卷批改现场:一个五年级学生的期末试卷上,基础题目全是一片空白,唯独作文写得满满的,尽管錯别字连篇,但语言十分流畅。这是薛法根老师描述的真实案例。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考试作文题《其实,我不想……》触动了学生内心的敏感点。对于一个学困生来说,他有太多的不为人所知的委屈和伤心,而这个题目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尘封久闭的内心。一个开放性的命题造就了一次意外的惊喜。
  (三)镜头三:自主性拟题下的“精彩纷呈”
  一次自习课上,教师让学生自由作文。学生拟出的题目精彩纷呈,让教师大开眼界,如《半枝花》《大采购》《南瓜VS西瓜》等,甚至还出现了《是谁“谋杀”了张美君》这样带有“恐怖”色彩的题目。
  由此可见,自主性拟题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由那种传统单一的教师命题转向学生自主性拟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学生自主性拟题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二、方法探究:自主性拟题思路引导
  一个好标题应该具有以下这些特征:精练、新颖、意蕴、韵味。精练自不必多讲。其余三项中,新颖,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给人新鲜感;意蕴,指的是有内在的含义;韵味,指的是标题有诗意,有文学韵味。下面试举几例。
  三、路径描述:自主性拟题策略追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规律”。我们不难发现,2011年版课标增加了“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要求。我们可以把这些要求概括为“三多”:多读、多写、多积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拟题能力也可以从这三方面着手。
  (一)多读,在阅读教学中模仿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就比较注重揣摩课文题目的韵味和妙处,在阅读中教会学生品味标题,学习拟题的方法,以达到“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教例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阅读导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读了课文题目后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借由学生的这个问题引入文本)
  师: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相机板书:小钱(杭州)——年轻人(台湾)
  教师小结:《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的“生命桥”并不是指自然界的桥,而是把“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亲情”比喻成“生命桥”。这样拟题生动形象,引发读者注意,抓住读者眼球,触发读者思考。
  接下来出示一道话题作文题目: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学生讨论交流:以自然界桥拟题的有《天桥见闻》《游南京大桥有感》;以生命桥拟题的有《亲情之桥》《生命之桥》;以寓言童话拟题的有《独木桥的自述》《桥家族的“会议”》;把困难挫折比喻成桥的有《我走过那座桥》,描述内心之桥的有《让信心把细木变成钢桥》。
  在日常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自觉指导学生拟题的方法,学生学会了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拟题,突出语言实践的有效性。学生通过模仿《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话题作文的拟题训练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行自主性拟题尝试,拟出很多形式不一、新颖独特的题目,学生拟题思维的宽度、广度都拓展了。在尝试中,在比较中,学生体会到拟题的重要性,体会到一个好的题目的韵味和妙处。
  (二)多写,在日常习作中推敲
  我班经常开展日记周记分享活动,过程是“一读、二品、三评”。“读”就是选择自己最得意的、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日记周记进行朗读;“品”就是阅读后大家来品评。“评”就是学生投票评出优秀日记周记和日记周记成长之星。
  【教例2】《他的头发怎么湿了》周记分享活动
  缘由:
  一个周五,我发现程俊恺同学的头发湿透了,对此很纳闷,于是就布置了以《他的头发怎么湿了》为题的周记作文。
  互动交流:   周记分享活动上,有的学生推测他是洗拖把、提水时不小心把头发弄湿的;有的学生根据他平时好动调皮,推测他是借洗拖把的机会,在厕所里玩水弄湿的;有的学生根据他体型瘦小,推测他搬着一大桶水飞奔到教室里,是累得满头大汗;有的同学根据他头发的气味推断出,他头发没有汗臭味,应该不是汗,而是水,这是玩水的结果;还有的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就多种可能性进行了猜测……
  真相大白:
  原来他是在打扫教室的时候出了点汗,就到厕所里洗脸,洗着洗着玩起了水,头发湿了就干脆洗了个头。
  在大家恍然大悟的眼神里,我说:“同学们这次的文章都写得很棒,一定程度上得归功于有一个好的题目,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可以说一个好的题目成就一篇好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给大家取的,你们能不能给自己的文章取个题目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汗”和“水”的推测》《真相调查》《他低下了湿漉漉的头》《厕所里的“泼水节》《“刺猬头”的由来》……
  一次意外事件——头发湿了,一个《他的头发怎么湿了》的题目,成就了一篇篇佳作。学生能在习作中展现出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绝大部分都归功于这个题目。它不仅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让学生明白了习作不是为了习作而习作的,而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是情感沟通的手段,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学生不是不会写作,而是找不到习作表达的“契机”,而这个契机就来源于题目的选择和拟写,一个好的题目能成就一篇好的文章。
  (三)多积累,在课外阅读中赏析
  我班经常组织班级读书会,还举办过一次大型读书交流活动——《城南旧事》班级读书课,邀请全校语文教师观摩。
  【教例3】《城南旧事》班级读书课
  师:我们先来聊《城南旧事》的题目吧,同学们对这个题目了解多少呢?
  生:当作者送别童年,当作者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坎坷后,就会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看到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她把它们写下来,让真实的童年成为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所以就有了这本《城南旧事》。
  师:接着我们再来聊这本书里的故事吧,请同学们根据目录来讲讲书中的故事。
  生:《我们看海去》主要讲了英子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后来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
  师:你概括得很好,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我们继续想想,这个故事与《我们看海去》的标题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知道《我們看海去》是英子喜欢的一篇课文。
  生:我根据文中“我分不清天空和大海。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的呢”这句话知道:就像英子分不清天空和大海一样,她分不清好人和坏人,这正是童年英子疑惑的地方,所以以《我们看海去》为题目。
  生:我还知道,“我们看海去”是小英子的梦想,也是那个年轻人的梦想。
  通过《城南旧事》这一题目,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通过目录中的《我们看海去》,学生感悟到作者拟题的妙处:“我们看海去”既是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的课文,又隐藏了作者的主题——就像分不清蓝天和大海一样,小英子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一个小标题居然蕴含这么多深刻含义,这正符合好标题的标准,也是好标题魅力所在。学生还可以掌握一种拟标题的方法:应该根据课文内容拟标题,文章主题决定了文章的题目,可以用中心句概括提炼出文章的标题。在课外阅读积累中,学生赏析一个个意蕴深远的好标题,自主拟题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那么,我们的作品将更容易赢得青睐,产生使人一见钟情的奇特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打破常规,有拟好标题的意识和标准,在读中模仿,在写中推敲,在积累中赏析,那么学生将会乐写、会写、能写。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中心小学紫薇校区
  31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理性阅读,是相对于感性阅读而言的。理性阅读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关键词】理性阅读 目标诉求 方法诉求 价值诉求  理性阅读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辩课活动,可以说精彩纷呈。两位献课教师的说课谦逊而不乏特色,学员代表的即兴发言从容而不乏智慧,五位导师的简短点评幽默而不失犀利。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教研室X老师的那个形象的比喻:“课堂上,学习真的发生了吗?如果学习是一趟旅行,我们是让学生跟团游,还是深度游?”  是啊,无论是W老师的《槐乡五月》,还是Y老师的《荷花》,课堂上似乎都是环环相扣,学生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感受了花之美、
【摘 要】学习是思维的体操,只有沿着学生思维的逻辑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引导学生转识成智,从理解性学习走向创造性学习。以《石头书》一文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巧用前置学习单、借用思维导图、活用对比阅读等形式,引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化、外化、活化过程中,循文探意,明理知用。  【关键词】前置学习单 思维导图 比较阅读  杜威曾说,“思维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各种行动、事实、事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讨论等形式初步感受“月”的意象。  2.通过猜测、课堂讨论、板演等形式了解“月字旁”中“月”所代表的三种内涵(与月亮有关,与人的身体有关,表特殊含义),并尝试分类。  3.通过猜测、联想、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膏、盲、膺、脍、炙”等字的本义,并学会正确归类。  4。通过创编故事的方式灵活运用“脍炙人口”“义愤填膺”“病入膏盲”等成语,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汉字的欲望。 
【摘 要】提问策略是重要的阅读策略之一。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基于学情,把握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以提问推动学习进程,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聚焦教学重点,深入文本,学会提问,从而培养问题意识,提升理解能力。  【关键词】提问;阅读策略;问题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第二学段的
摘 要:优质课评比活动,是对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笔者的参赛经验,对课前准备的规则理解、场地安排、学情分析、工具准备、课前沟通等具体细节进行剖析,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期提高体育教师对优质课评比的驾驭能力。  关键词:体育;优质课;评比;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2410(2019)04-0058-03  优质课评比活动为体育教师的专业成
[案例描述]    片段一  整理课伊始,按照惯例孩子们自主地拿出语文、数学、英语各学科学习用具,进入自我整理阶段。教室里静悄悄的,朱怡丹、厉人豪、陈浩博、苏温贤、唐毅来等7名学生从座位上轻轻向语文老师走来,簇拥在教室门口,大家一起交谈着今天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学生尝试练习、老师讲解方法……    片段分析  这是五年级6班的整理课模式之一,就是在课伊始由老师辅导班级的几个学困生,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三个片段描写,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文本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善于阿谀奉承、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古代贵族女性形象。  五年级学生对于《红楼梦》并不熟悉,课文又
时近年终,又到盘点“收成”的时刻。2014年,语文课程改革依然热点不断,一些新思想、新思路、新策略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各方关注。  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版语文课本  “古诗消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新学年开始,上海一年级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中的全部8首古诗,这一教材改革引发了一片争议。  9月9日,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小学语文课本中去掉的现象,毫不掩饰地表示了“很不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人教版四下第六单元的习作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要求写出自己在农村的经历或者自己听到、看到的农村,可以是农村的人、事或景,也可以是感受、体会。如何把这些内容恰到好处地写进习作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