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自主性拟题是习作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之一。教师在开展拟题思路引导时,要让学生学会在文体形式中求新颖,在类比移植中求意蕴,在修辞手法中求韵味。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从三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拟题能力:多读,在阅读教学中模仿;多写,在日常习作中推敲;多积累,在课外阅读中赏析。
【关键词】自主性拟题 新颖 意蕴 韵味 多读 多写 多积累
题,原意指额头;目,原指眼睛。今天说的“题目”是用了这两个字的比喻义。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就会对它一见钟情,一个靓丽的标题能迅速吸引读者好奇的目光,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一、现象剖析:拟题现状反思
(一)镜头一:老套命题下的“摇头叹息”
黑板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作文题目:写事的有《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事》《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我第一次……》《暑假见闻》等;写人的有《我最敬爱的人》《我的同学》等;写景的有《校园一角》《美丽的家乡》等。这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目。学生边抄题目边摇头叹息,眉头紧锁,甚至有些学生悲叹道:“又写这个题目,唉!”
面对学生纷纷摇头叹息的场景,我们应该好好反思。这些题目不知道已经写了多少代,翻开各式各样的《优秀作文选》,此类范文比比皆是。它们一出现在黑板上,就像一盘缺少油盐的菜,不只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更让他们倒了胃口。
(二)镜头二:开放性命题下的“意外惊喜”
某个语文期末试卷批改现场:一个五年级学生的期末试卷上,基础题目全是一片空白,唯独作文写得满满的,尽管錯别字连篇,但语言十分流畅。这是薛法根老师描述的真实案例。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考试作文题《其实,我不想……》触动了学生内心的敏感点。对于一个学困生来说,他有太多的不为人所知的委屈和伤心,而这个题目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尘封久闭的内心。一个开放性的命题造就了一次意外的惊喜。
(三)镜头三:自主性拟题下的“精彩纷呈”
一次自习课上,教师让学生自由作文。学生拟出的题目精彩纷呈,让教师大开眼界,如《半枝花》《大采购》《南瓜VS西瓜》等,甚至还出现了《是谁“谋杀”了张美君》这样带有“恐怖”色彩的题目。
由此可见,自主性拟题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由那种传统单一的教师命题转向学生自主性拟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学生自主性拟题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二、方法探究:自主性拟题思路引导
一个好标题应该具有以下这些特征:精练、新颖、意蕴、韵味。精练自不必多讲。其余三项中,新颖,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给人新鲜感;意蕴,指的是有内在的含义;韵味,指的是标题有诗意,有文学韵味。下面试举几例。
三、路径描述:自主性拟题策略追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规律”。我们不难发现,2011年版课标增加了“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要求。我们可以把这些要求概括为“三多”:多读、多写、多积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拟题能力也可以从这三方面着手。
(一)多读,在阅读教学中模仿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就比较注重揣摩课文题目的韵味和妙处,在阅读中教会学生品味标题,学习拟题的方法,以达到“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教例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阅读导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读了课文题目后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借由学生的这个问题引入文本)
师: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相机板书:小钱(杭州)——年轻人(台湾)
教师小结:《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的“生命桥”并不是指自然界的桥,而是把“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亲情”比喻成“生命桥”。这样拟题生动形象,引发读者注意,抓住读者眼球,触发读者思考。
接下来出示一道话题作文题目: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学生讨论交流:以自然界桥拟题的有《天桥见闻》《游南京大桥有感》;以生命桥拟题的有《亲情之桥》《生命之桥》;以寓言童话拟题的有《独木桥的自述》《桥家族的“会议”》;把困难挫折比喻成桥的有《我走过那座桥》,描述内心之桥的有《让信心把细木变成钢桥》。
在日常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自觉指导学生拟题的方法,学生学会了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拟题,突出语言实践的有效性。学生通过模仿《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话题作文的拟题训练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行自主性拟题尝试,拟出很多形式不一、新颖独特的题目,学生拟题思维的宽度、广度都拓展了。在尝试中,在比较中,学生体会到拟题的重要性,体会到一个好的题目的韵味和妙处。
(二)多写,在日常习作中推敲
我班经常开展日记周记分享活动,过程是“一读、二品、三评”。“读”就是选择自己最得意的、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日记周记进行朗读;“品”就是阅读后大家来品评。“评”就是学生投票评出优秀日记周记和日记周记成长之星。
【教例2】《他的头发怎么湿了》周记分享活动
缘由:
一个周五,我发现程俊恺同学的头发湿透了,对此很纳闷,于是就布置了以《他的头发怎么湿了》为题的周记作文。
互动交流: 周记分享活动上,有的学生推测他是洗拖把、提水时不小心把头发弄湿的;有的学生根据他平时好动调皮,推测他是借洗拖把的机会,在厕所里玩水弄湿的;有的学生根据他体型瘦小,推测他搬着一大桶水飞奔到教室里,是累得满头大汗;有的同学根据他头发的气味推断出,他头发没有汗臭味,应该不是汗,而是水,这是玩水的结果;还有的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就多种可能性进行了猜测……
真相大白:
原来他是在打扫教室的时候出了点汗,就到厕所里洗脸,洗着洗着玩起了水,头发湿了就干脆洗了个头。
在大家恍然大悟的眼神里,我说:“同学们这次的文章都写得很棒,一定程度上得归功于有一个好的题目,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可以说一个好的题目成就一篇好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给大家取的,你们能不能给自己的文章取个题目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汗”和“水”的推测》《真相调查》《他低下了湿漉漉的头》《厕所里的“泼水节》《“刺猬头”的由来》……
一次意外事件——头发湿了,一个《他的头发怎么湿了》的题目,成就了一篇篇佳作。学生能在习作中展现出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绝大部分都归功于这个题目。它不仅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让学生明白了习作不是为了习作而习作的,而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是情感沟通的手段,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学生不是不会写作,而是找不到习作表达的“契机”,而这个契机就来源于题目的选择和拟写,一个好的题目能成就一篇好的文章。
(三)多积累,在课外阅读中赏析
我班经常组织班级读书会,还举办过一次大型读书交流活动——《城南旧事》班级读书课,邀请全校语文教师观摩。
【教例3】《城南旧事》班级读书课
师:我们先来聊《城南旧事》的题目吧,同学们对这个题目了解多少呢?
生:当作者送别童年,当作者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坎坷后,就会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看到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她把它们写下来,让真实的童年成为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所以就有了这本《城南旧事》。
师:接着我们再来聊这本书里的故事吧,请同学们根据目录来讲讲书中的故事。
生:《我们看海去》主要讲了英子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后来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
师:你概括得很好,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我们继续想想,这个故事与《我们看海去》的标题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知道《我們看海去》是英子喜欢的一篇课文。
生:我根据文中“我分不清天空和大海。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的呢”这句话知道:就像英子分不清天空和大海一样,她分不清好人和坏人,这正是童年英子疑惑的地方,所以以《我们看海去》为题目。
生:我还知道,“我们看海去”是小英子的梦想,也是那个年轻人的梦想。
通过《城南旧事》这一题目,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通过目录中的《我们看海去》,学生感悟到作者拟题的妙处:“我们看海去”既是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的课文,又隐藏了作者的主题——就像分不清蓝天和大海一样,小英子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一个小标题居然蕴含这么多深刻含义,这正符合好标题的标准,也是好标题魅力所在。学生还可以掌握一种拟标题的方法:应该根据课文内容拟标题,文章主题决定了文章的题目,可以用中心句概括提炼出文章的标题。在课外阅读积累中,学生赏析一个个意蕴深远的好标题,自主拟题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那么,我们的作品将更容易赢得青睐,产生使人一见钟情的奇特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打破常规,有拟好标题的意识和标准,在读中模仿,在写中推敲,在积累中赏析,那么学生将会乐写、会写、能写。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中心小学紫薇校区
312005)
【关键词】自主性拟题 新颖 意蕴 韵味 多读 多写 多积累
题,原意指额头;目,原指眼睛。今天说的“题目”是用了这两个字的比喻义。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就会对它一见钟情,一个靓丽的标题能迅速吸引读者好奇的目光,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一、现象剖析:拟题现状反思
(一)镜头一:老套命题下的“摇头叹息”
黑板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作文题目:写事的有《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事》《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我第一次……》《暑假见闻》等;写人的有《我最敬爱的人》《我的同学》等;写景的有《校园一角》《美丽的家乡》等。这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目。学生边抄题目边摇头叹息,眉头紧锁,甚至有些学生悲叹道:“又写这个题目,唉!”
面对学生纷纷摇头叹息的场景,我们应该好好反思。这些题目不知道已经写了多少代,翻开各式各样的《优秀作文选》,此类范文比比皆是。它们一出现在黑板上,就像一盘缺少油盐的菜,不只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更让他们倒了胃口。
(二)镜头二:开放性命题下的“意外惊喜”
某个语文期末试卷批改现场:一个五年级学生的期末试卷上,基础题目全是一片空白,唯独作文写得满满的,尽管錯别字连篇,但语言十分流畅。这是薛法根老师描述的真实案例。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考试作文题《其实,我不想……》触动了学生内心的敏感点。对于一个学困生来说,他有太多的不为人所知的委屈和伤心,而这个题目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尘封久闭的内心。一个开放性的命题造就了一次意外的惊喜。
(三)镜头三:自主性拟题下的“精彩纷呈”
一次自习课上,教师让学生自由作文。学生拟出的题目精彩纷呈,让教师大开眼界,如《半枝花》《大采购》《南瓜VS西瓜》等,甚至还出现了《是谁“谋杀”了张美君》这样带有“恐怖”色彩的题目。
由此可见,自主性拟题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由那种传统单一的教师命题转向学生自主性拟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学生自主性拟题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二、方法探究:自主性拟题思路引导
一个好标题应该具有以下这些特征:精练、新颖、意蕴、韵味。精练自不必多讲。其余三项中,新颖,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给人新鲜感;意蕴,指的是有内在的含义;韵味,指的是标题有诗意,有文学韵味。下面试举几例。
三、路径描述:自主性拟题策略追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规律”。我们不难发现,2011年版课标增加了“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要求。我们可以把这些要求概括为“三多”:多读、多写、多积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拟题能力也可以从这三方面着手。
(一)多读,在阅读教学中模仿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就比较注重揣摩课文题目的韵味和妙处,在阅读中教会学生品味标题,学习拟题的方法,以达到“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教例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阅读导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读了课文题目后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借由学生的这个问题引入文本)
师: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相机板书:小钱(杭州)——年轻人(台湾)
教师小结:《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的“生命桥”并不是指自然界的桥,而是把“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亲情”比喻成“生命桥”。这样拟题生动形象,引发读者注意,抓住读者眼球,触发读者思考。
接下来出示一道话题作文题目: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学生讨论交流:以自然界桥拟题的有《天桥见闻》《游南京大桥有感》;以生命桥拟题的有《亲情之桥》《生命之桥》;以寓言童话拟题的有《独木桥的自述》《桥家族的“会议”》;把困难挫折比喻成桥的有《我走过那座桥》,描述内心之桥的有《让信心把细木变成钢桥》。
在日常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自觉指导学生拟题的方法,学生学会了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拟题,突出语言实践的有效性。学生通过模仿《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话题作文的拟题训练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行自主性拟题尝试,拟出很多形式不一、新颖独特的题目,学生拟题思维的宽度、广度都拓展了。在尝试中,在比较中,学生体会到拟题的重要性,体会到一个好的题目的韵味和妙处。
(二)多写,在日常习作中推敲
我班经常开展日记周记分享活动,过程是“一读、二品、三评”。“读”就是选择自己最得意的、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日记周记进行朗读;“品”就是阅读后大家来品评。“评”就是学生投票评出优秀日记周记和日记周记成长之星。
【教例2】《他的头发怎么湿了》周记分享活动
缘由:
一个周五,我发现程俊恺同学的头发湿透了,对此很纳闷,于是就布置了以《他的头发怎么湿了》为题的周记作文。
互动交流: 周记分享活动上,有的学生推测他是洗拖把、提水时不小心把头发弄湿的;有的学生根据他平时好动调皮,推测他是借洗拖把的机会,在厕所里玩水弄湿的;有的学生根据他体型瘦小,推测他搬着一大桶水飞奔到教室里,是累得满头大汗;有的同学根据他头发的气味推断出,他头发没有汗臭味,应该不是汗,而是水,这是玩水的结果;还有的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就多种可能性进行了猜测……
真相大白:
原来他是在打扫教室的时候出了点汗,就到厕所里洗脸,洗着洗着玩起了水,头发湿了就干脆洗了个头。
在大家恍然大悟的眼神里,我说:“同学们这次的文章都写得很棒,一定程度上得归功于有一个好的题目,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可以说一个好的题目成就一篇好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给大家取的,你们能不能给自己的文章取个题目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汗”和“水”的推测》《真相调查》《他低下了湿漉漉的头》《厕所里的“泼水节》《“刺猬头”的由来》……
一次意外事件——头发湿了,一个《他的头发怎么湿了》的题目,成就了一篇篇佳作。学生能在习作中展现出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绝大部分都归功于这个题目。它不仅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让学生明白了习作不是为了习作而习作的,而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是情感沟通的手段,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学生不是不会写作,而是找不到习作表达的“契机”,而这个契机就来源于题目的选择和拟写,一个好的题目能成就一篇好的文章。
(三)多积累,在课外阅读中赏析
我班经常组织班级读书会,还举办过一次大型读书交流活动——《城南旧事》班级读书课,邀请全校语文教师观摩。
【教例3】《城南旧事》班级读书课
师:我们先来聊《城南旧事》的题目吧,同学们对这个题目了解多少呢?
生:当作者送别童年,当作者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坎坷后,就会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看到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她把它们写下来,让真实的童年成为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所以就有了这本《城南旧事》。
师:接着我们再来聊这本书里的故事吧,请同学们根据目录来讲讲书中的故事。
生:《我们看海去》主要讲了英子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后来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
师:你概括得很好,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我们继续想想,这个故事与《我们看海去》的标题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知道《我們看海去》是英子喜欢的一篇课文。
生:我根据文中“我分不清天空和大海。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的呢”这句话知道:就像英子分不清天空和大海一样,她分不清好人和坏人,这正是童年英子疑惑的地方,所以以《我们看海去》为题目。
生:我还知道,“我们看海去”是小英子的梦想,也是那个年轻人的梦想。
通过《城南旧事》这一题目,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通过目录中的《我们看海去》,学生感悟到作者拟题的妙处:“我们看海去”既是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的课文,又隐藏了作者的主题——就像分不清蓝天和大海一样,小英子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一个小标题居然蕴含这么多深刻含义,这正符合好标题的标准,也是好标题魅力所在。学生还可以掌握一种拟标题的方法:应该根据课文内容拟标题,文章主题决定了文章的题目,可以用中心句概括提炼出文章的标题。在课外阅读积累中,学生赏析一个个意蕴深远的好标题,自主拟题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那么,我们的作品将更容易赢得青睐,产生使人一见钟情的奇特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打破常规,有拟好标题的意识和标准,在读中模仿,在写中推敲,在积累中赏析,那么学生将会乐写、会写、能写。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中心小学紫薇校区
3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