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霍山文峰学校,在中国地图上很难找到它的名字,恰恰就是这所坐落于大别山腹地的民办学校,短短十年时间,从建立到获得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等荣誉,成为皖西大地上响当当的教育品牌。这所学校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让人难以置信的蜕变,而这份奇迹的缔造者就是——刘彬校长。
十载风雨,刘彬坚守“尽心尽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竭尽所能让山里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教育梦想,一路走来,靠着一份信念,将文峰学校打造成了一所受人尊重的学校,更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民办名校。
毋庸置疑,一部刘彬的创业史就是霍山文峰学校的发展史。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去探寻霍山文峰学校的创新发展之路,去探寻他的追梦之路。
勤于追梦,让校园之花绽放
刘彬原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30余年的农村教育工作经历、与学生家长的朝夕相处,他深知山区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渴望。2005年,在教育改革大潮的催生下,他萌生了创办一所现代化民办寄宿制学校的念头,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县教育局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经过一番努力,一所民办学校——霍山文峰学校,诞生了。短短十年的办学历程,由起步、发展到壮大,霍山文峰学校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中學校课程改革联盟发起单位”“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六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荣誉。刘彬本人也先后多次受到省、市、县级表彰、奖励,曾被授予“六安地区师德标兵”“安徽省贫困地区优秀教师”称号。
在霍山文峰学校一块巨大的文化石上镌刻着一行大字:让山区孩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这是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亲笔为学校题写的,更是文峰学校的办学理想和终极追求目标。这个理想的形成源于刘彬长达30多年的农村教育工作经历,让他对广大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有了比别人更深层次的了解。文峰学校创办以后,他有意识地把这一理想,有机地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去,渗透到全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心坎里,进而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细节中,使之成为文峰学校不渝的办学思路和价值追求。
他坚持文化育人的理念,努力建设人本、和谐、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坚持把环境建设融入到校园文化大格局当中,以优雅、整洁、主题鲜明的校园环境来陶冶师生情操,塑造师生美好心灵,并在思想概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和谐统一。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提升学生的情性和修养,也使学校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刘彬深知“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一道理,他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与教的变革,激活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校参与了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指导的国家级课题“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此后,文峰的课改实践始终走在课改的前沿,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文峰特色的“213高效教学模式”:即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做到课前有预习探究,课上有展示交流,课后有拓展延伸。中国教育电视台以“213高校教学模式”“没有讲台的教室”为题报道了文峰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经验。
坚守梦想,助学生生命远航
多年来,刘彬一直致力于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自主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为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明显、能力突出、人格健全的合格学子”创造条件,助力学生的生命远航。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所有发展与成就的基础。刘彬特别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在文峰,他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从细节入心,从小事抓起,点滴积累,循序渐进,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他组织教师研讨,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国旗下讲话、晨会、主题班会、主题活动、书香校园建设、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各种形式,依托黑板报、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等载体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进取心、爱国心、自信心、同情心和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等。
他还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特长,在学校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书画大赛、校园广播操比赛、冬季长跑运动、各种球类比赛、诗词歌赋比赛、读书演讲比赛等各种特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才情碧空中展翅翱翔;组织成立了舞蹈、古筝、电子琴、葫芦丝、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手工制作、美术、书法、阅读、计算机等几十个兴趣班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航天社、茶艺社、读书会、文学社、街舞社等十几个社团,为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化成长搭建了展示平台。
霍山文峰学校建立整整十年了,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驻足回眸,一幅发展蓝图在刘彬心目中已日渐清晰: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以特色活动为契机,打造学校品牌影响力;以素质教育为统领,营造学生成长土壤。“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相信对于刘彬和他的团队而言,梦想,仍在继续。
十载风雨,刘彬坚守“尽心尽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竭尽所能让山里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教育梦想,一路走来,靠着一份信念,将文峰学校打造成了一所受人尊重的学校,更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民办名校。
毋庸置疑,一部刘彬的创业史就是霍山文峰学校的发展史。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去探寻霍山文峰学校的创新发展之路,去探寻他的追梦之路。
勤于追梦,让校园之花绽放
刘彬原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30余年的农村教育工作经历、与学生家长的朝夕相处,他深知山区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渴望。2005年,在教育改革大潮的催生下,他萌生了创办一所现代化民办寄宿制学校的念头,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县教育局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经过一番努力,一所民办学校——霍山文峰学校,诞生了。短短十年的办学历程,由起步、发展到壮大,霍山文峰学校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中學校课程改革联盟发起单位”“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六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荣誉。刘彬本人也先后多次受到省、市、县级表彰、奖励,曾被授予“六安地区师德标兵”“安徽省贫困地区优秀教师”称号。
在霍山文峰学校一块巨大的文化石上镌刻着一行大字:让山区孩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这是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亲笔为学校题写的,更是文峰学校的办学理想和终极追求目标。这个理想的形成源于刘彬长达30多年的农村教育工作经历,让他对广大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有了比别人更深层次的了解。文峰学校创办以后,他有意识地把这一理想,有机地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去,渗透到全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心坎里,进而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细节中,使之成为文峰学校不渝的办学思路和价值追求。
他坚持文化育人的理念,努力建设人本、和谐、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坚持把环境建设融入到校园文化大格局当中,以优雅、整洁、主题鲜明的校园环境来陶冶师生情操,塑造师生美好心灵,并在思想概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和谐统一。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提升学生的情性和修养,也使学校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刘彬深知“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一道理,他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与教的变革,激活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校参与了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指导的国家级课题“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此后,文峰的课改实践始终走在课改的前沿,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文峰特色的“213高效教学模式”:即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做到课前有预习探究,课上有展示交流,课后有拓展延伸。中国教育电视台以“213高校教学模式”“没有讲台的教室”为题报道了文峰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经验。
坚守梦想,助学生生命远航
多年来,刘彬一直致力于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自主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为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明显、能力突出、人格健全的合格学子”创造条件,助力学生的生命远航。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所有发展与成就的基础。刘彬特别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在文峰,他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从细节入心,从小事抓起,点滴积累,循序渐进,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他组织教师研讨,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国旗下讲话、晨会、主题班会、主题活动、书香校园建设、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各种形式,依托黑板报、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等载体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进取心、爱国心、自信心、同情心和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等。
他还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特长,在学校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书画大赛、校园广播操比赛、冬季长跑运动、各种球类比赛、诗词歌赋比赛、读书演讲比赛等各种特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才情碧空中展翅翱翔;组织成立了舞蹈、古筝、电子琴、葫芦丝、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手工制作、美术、书法、阅读、计算机等几十个兴趣班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航天社、茶艺社、读书会、文学社、街舞社等十几个社团,为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化成长搭建了展示平台。
霍山文峰学校建立整整十年了,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驻足回眸,一幅发展蓝图在刘彬心目中已日渐清晰: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以特色活动为契机,打造学校品牌影响力;以素质教育为统领,营造学生成长土壤。“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相信对于刘彬和他的团队而言,梦想,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