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实践的新思路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第二课堂对于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书院制改革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管理模式。通过对三所大学书院第二课堂实践的案例分析,发现当前书院第二课堂建设还存在环节设置不完善、书院学院关系没有理顺、学校支持不充分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书院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学校要将书院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性设计,学院和书院进行合理分工协作,书院科学设计第二课堂体系和环节。
  关键词:书院;书院制;第二课堂;体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008-03
  Abstract: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enhanc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Academy system provides a new platform and management model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in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practice of the three universitie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college, such as imperfect environmental settings, unscientific college relations, and insufficient school support.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the academy, the school should incorporate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the college into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for overall design, the academy and the college should carry out a r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and the academy must design the system and links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more scientifically.
  Keywords: academy; academy system; second classroom; experiential learning
  在當前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大背景下,开展全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本科教育应有之义。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兴起的现代大学书院则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管理模式。当前国内对于书院和第二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和对策研究,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乏理论基础和体系。体验学习理论是20世纪初起源于西方的一种新型教育理论,在西方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书院开展第二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一、体验学习理论概述和研究现状
  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理论,又称“体验教育”,发源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学习过程观。大卫·库伯是体验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著作《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中第一次提出学习是一种基于精心设计的体验之上的社会化过程,主张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1],并论证了体验学习在人类发展中的三个阶段:习得、专门化和完整。大卫·库伯分析了现代大学专业化和职业化带来的问题,现代大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专业化和分科化,不利于学生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他认为大学的责任在于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并获得社会知识,从体验中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人类发展。
  二、现代大学书院开展第二课堂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大学书院制是近年来在国内高校中兴起的一项教育管理体制探索,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和载体。
  (一)现代大学书院的兴起
  现代大学书院是我国高校近年来在借鉴欧美大学住宿学院和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建立起来的创新性教育组织,兼具生活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管理功能和自治功能,关注学生发展,重视全人教育[2]。随着国内高校“大类招生”和完全学分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了书院制的探索。2017年9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探索建立书院制、住宿学院制等有利于师生开展交流研讨的学习生活平台”[3]。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为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提供一种非职业性、非专业性的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现代大学书院为第二课堂建设提供新的平台和管理模式
  现代大学书院和第二课堂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性,在目标上,二者均强调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定位上,书院和第二课堂均作为独立的育人平台,和第一课堂相互补充;在载体上,二者均以课外活动作为育人载体,包括社会实践、专题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竞赛、创新创业等形式。而同时,书院作为一个具有实体的组织机构,拥有独立的物理空间、组织架构、管理队伍,能够为第二课堂建设提供新的平台和管理模式,学生更能利用书院社区实现广泛自治和自主联动,拓展第二课堂的内涵和空间。
  三、国内高校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书院育人模式的不同,国内高校书院可以分为精英教育模式、通识教育模式和生活教育模式[4]。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三所高校进行走访调研,分析当前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高校书院第二课堂案例简述
  1.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教师养成教育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成立于2007年9月,是华东师范大学专门针对免费师范生建立的第一个书院,书院成立的初衷在于探索免费师范生职业养成教育模式,实现师范生综合素质、个人形象、专业情谊、事业追求等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针对此育人目标,孟宪承书院以教师养成教育为核心,从師德涵养、生涯导航、技能提升、人文融通四个方面搭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面向前10%的学生打造“卓培计划领导力训练”,培养核心力量、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面向20%的学生,成立学生党校、青年先锋计划等项目,旨在树立榜样、典型示范和朋辈引领。面向100%的学生,进行文化素养、公益责任、社区服务、科技创新、生涯发展、教师技能六个方面的全方位教育,旨在通过潜移默化的实践体验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
  2. 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6S”育人体系
  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成立于2008年7月,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了“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多元智能发展为内容,可量化的第二课堂”6S“实践育人体系”[5],包括价值引领(Spirit)、学业规划(Study)、科学研究(Science)、志愿服务(Service)、体育运动(Sport)和大学收获(Surprise)。价值引领(Spirit)主要围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活动;学业规划(Study)主要包含个人学业提升和朋辈帮扶两个方面,旨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学研究(Science)旨在发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志愿服务(Service)旨在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正确认识国情;体育运动(Sport)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运动计划、坚持体育锻炼;大学收获(Surprise)通过选树典型和经验分享,激励学生全面成长。南洋书院将立德树人目标细分成六个维度,对书院第二课堂实践进行了系统规划和设计,既有理论基础又有量化标准,是书院第二课堂实践中的优秀范例。
  3. 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6+1”素质培养计划
  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成立于2014年3月,是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改革成立的四所书院之一,也是生活教育模式书院的代表。泽园书院注重通识教育和全人培养,打造书院第二课堂,重点实施“6+1”素质培养计划:党团领航计划、人格培育计划、能力提升计划、通识讲堂计划、经典阅读计划、导师引领计划、关爱励学计划,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6+1”素质培养计划分别从不同角度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国内高校书院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
  1. 第二课堂环节设置不完善,缺乏系统理论指导
  除了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国内大多书院的第二课堂建设均出自实践经验和领导决策,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基础,科学性、体系性较差。第二课堂活动多集中于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三个环节比较薄弱,难以形成完整的“体验学习圈”,由此导致学生的活动体验难以通过反思和抽象阶段形成知识获得运用,“螺旋上升的过程”难以实现。
  2. 书院和学院的关系没有理顺,第一第二课堂配合度较差
  当前不同高校对书院的定位也不同,经过走访调研发现,国内书院大多存在定位不清晰、和学院的关系没有理顺、学院-书院双院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学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理念认同上存在矛盾,学院、书院各自独立,书院第二课堂的培养体系没有纳入学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统筹设计,难以和第一课堂形成育人合力。
  3. 学校支持不够充分,书院育人目标难以实现
  当前国内高校专业教育体制相对成熟,书院作为新型的教育管理组织,在高校中得到的经费、软硬件支持尚不充分。国内三种书院模式中,精英教育模式下的书院得到学校支持较多,第二课堂教育功能发挥较好。生活教育模式下的书院大多侧重管理功能,人力物力集中于学生管理,第二课堂所需要的经费、物理空间和导师队伍等支持不够,通识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体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不断交互的过程,强调人与环境关系的“交互作用”,学生在具体体验中积累知识,通过与环境的交互进行反思与抽象,进而形成知识再运用到环境中。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体验学习的过程不完整,学习的效果也难以实现。
  四、书院模式下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现代大学书院为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管理思路,若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全人培养目标的实现,还需要解决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科学、系统的理论为指导,完善第二课堂环节设置。
  (一)学校要以促进学生完整发展为目标,将书院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性设计   体验学习发展观认为“完整”是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学生在“专业化”阶段习得了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化知识,“完整”阶段才能使人的创造力和个性得到发展。大卫·库伯在《体验学习》一书中指出,现代大学的特征是不可避免的专业化和分科化,学校对于教育学生完整发展的职责都受制于专业化职业训练的职责,就业压力、高校生存压力迫使高等教育趋于专业化和职业化,甚至以综合教育为代价。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提出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学校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必须以促进学生完整发展为育人目标,理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书院制改革是学校通识教育的一个部分,学校在顶层设计上,需要将书院纳入高校体制、课程改革进行统筹考虑,将书院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性设计。书院第二课堂不应独立存在,而要为高校整体的育人目标服务,与第一课堂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学校层面需要重视书院第二课堂建设,为书院第二课堂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经费、管理队伍、导师队伍和硬件设施支持。
  (二)学院和书院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引导学生发展和整合多种学习方式
  大卫·库伯在《体验学习》提出和论证了体验学习的四种基本方式:1. 辐合式学习方式,善用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抽象概括和主动应用能力较强,善于解决问题、制定决策,但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2. 发散式学习方式,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主要依赖具体体验和反思观察,想象力和洞察力较强;3. 同化式学习方式,以此为主的学生依靠抽象概括和反思观察进行学习,模型建构和推理能力较强,但人文精神较为淡薄;4. 顺应式学习方式,以此为主的学生依赖具体体验和主动应用,善于寻找机会,行动力和直觉性强,但缺乏耐心[1]。库伯在不同大学和专业学生中的研究中发现,专业教育会选择并强化学生的某种基本学习方式,忽视其他学习方式的发展,学习方式适合学术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专业学习表现更好,而学习方式和专业的不协调会削弱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当前国内高校书院大多根据专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分配学生,一个书院对接一个或几个学院。在育人过程中,一方面书院和学院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位和分工,学院第一课堂负责专业知识教授、专业思维建构、学术和科研能力培养,书院第二课堂负责通识教育、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书院和学院也要相互协作,互为补充,引导学生发展和整合多种学习方式。在设计第二课堂体系时,书院要分析所对接的学院专业教育过程中强化的学习方式,通过第二课堂进行补充。比如经济学专业需求并强化学生的辐合式学习方式,与经济学专业对接的书院,在设计第二课堂时要增强具体体验和反思观察环节,引导学生发展其他学习方式。同时也为擅长使用其他学习方式的学生提供新的展示平台,提升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学习体验。
  (三)书院应基于“体验学习圈”的四个阶段,科学设计第二课堂的体系和环节
  大卫·库伯在分析总结勒温、杜威、皮亚杰等人的学习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学习圈”的概念,即由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四个阶段构成的完整学习系统,由此将体验学习程序化、科学化。他认为体验学习是一个四阶段的循环过程,但这种循环不是平面循环,而是螺旋上升的过程[1]。
  通过对国内高校书院第二课堂建设实践的调研发现,国内大多书院的第二课堂环节设置大多停留在具体体验阶段,缺乏对学生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各个环节大多孤立存在,没有纳入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进行设计。比如志愿服务仅仅是志愿服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志愿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收获了什么?对思想认识有哪些提升?与专业知识可以有哪些联系?能否启发一个新的社会实践项目?这些反思提升的环节是空缺的。因此书院在设计第二课堂环节时,要平衡“体验学习圈”的四个阶段,同时与第一课堂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相融合,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在书院第二课堂情境中去体验和运用,观察并反思体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抽象概括总结出问题和对策,通过再次运用进行检验,由此完成整个体验学习的过程,实现客观经验和主观经验的转换,完成知识的创造。也可以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共同为完整发展的育人目标服务。
  五、结束语
  当前高等教育提倡“以本为本”,聚焦本科教育。要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高校必须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书院制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第二课堂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和管理模式。将书院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
  [2]何毅.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的大学书院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22.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Z].2017-09-24.
  [4]刘海燕,陈晓斌.中国大学三种书院教育模式讨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8(02):68-74.
  [5]纪婷,曹宝红,佀军燕.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第二课堂“6S”育人体系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9(15):184-185.
其他文献
摘 要:虚拟设计与仿真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兼具开放性与高效性,极大拓展学习资源和空间,亦可對传统教学模式起到有效的支撑与延伸作用。结合叶轮机械类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通过平台特点、功能模块内涵与外延、教学实施过程与步骤,分析了虚拟设计与仿真在提升课程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感知现代先进设计技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旨在探索更为高效的“教与学”理论/实验教学新途径。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自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宣布海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以来,对海南外贸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备外语交际能力、商务交际能力、文化交际能力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正是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所需。但是目前海南外贸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外流现象突出、人才培养规模减少、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课程体系设置不鲜明等问题急需解决,使之不再成为海南自
期刊
摘 要:传统工科教育主要是基于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开展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具体专业教学。科技史研究的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解决何时何地何人如何做出了怎样的成果的问题。将科技史引入到工科教学,可解决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缺乏和思维模式单一的问题,也可使学生更加多元化地理解公式与定理。分析将科技史引入工科教学的现实需要,结合《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带入电磁学发展史的讲授,找到适合的教
期刊
摘 要:国学经典教育是以中华优秀传统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国学经典教育在应用型高校“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育人成效,由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探索时间不长,国学经典教育成效在应用型高校影响力非常有限。应用型高校应多方联动搭建国学经典教育平台;丰富教育教学方式,增强国学经典育人成效;长期努力践行经典义理,形成应用型高校人格教育品牌,以更好完成应用型高校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任务。  关键词:应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我国高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文章基于新媒体信息时代对语言文字能力的需要以及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本科专业特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为出发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求语言艺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大力推广普通话,
期刊
摘 要:针对动物医学普招本科和专升本两类生源学生专业背景的多样性、专业基础的差异性、学制不同性等问题,对兽医内科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采用差异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探索了针对不同生源学生兽医内科学课程开展有效教学的方法和路径,对其他课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普招生;专升本学生;兽医内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需要不断的在这一阶段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通过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并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对教学模式、育人机制和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出适合工科专业的“党建+课程思政”体系,推动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关键词:党建;课程思政;工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吸引国外高水平师资,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已经成为高校发展方向。在教育对外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设计建立优质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完善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体系,吸引国外优秀生源,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已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在界定国际化课程内涵的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一流高校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情况,并以南京大学为例,对国际化课程建设的举措、成效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期刊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促进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何让大学生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以湖南商学院2019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市场建设方案为例,对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湖南省经贸类高校高质量就业市场建设路径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就业市场建设;经贸类高校  中图
期刊
摘 要:以2006-2016年我国本科院校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了科研经费投入对于高校专利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持续不断增加的科研经费投入显著促进我国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的增长。不过,西部地区当期科研经费投入并未显著引起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的增加,而是在滞后的第二期才显著促进高校专利数的增加。在理论上证实了科研经费投入对于高校专利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科研经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