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从信仰主义到审美主义

来源 :中国美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jiea87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间性理论首先是在宗教哲学中确立的,然后才转移到美学领域。可以说,主体间性理论经历了从信仰主义到审美主义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行程。一、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与根据西方哲学、美学经历了从古代的客体性到近代的主体性到现代的主体间性的行程。古代客体性哲学建立在实体本体论的基础上,认为在自我之外存在着一个客观的实体,如柏拉图的理念或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形式,而世界不过是它的表象。古代客体性美学认为美是实体的 The theory of intersubjectivity is first established in religious philosophy before it is transferred to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intersubjectivity theory has undergone a historical and logical journey from faithism to aestheticism. First, the inter-subjectivity theory is proposed and according to Western philosophy, aesthetics has experienced from the ancient objectivity to the modern subjectivity to the modern intersubjective journey. Based on the ontology of the entity, the ancient objective philosophy established that there exists an objective entity beyond the ego, such as the idea of ​​Plato or the material-form of Aristotle, while the world is just its appearance. Ancient Object Aesthetics Thinks Beauty Is Entity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我走进了大学生活的第四年,并有幸结识了大学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老师——孙少华,事实上,我在大三就已经跟着这位老师实习过。那时学校安排几个有资历的老师在每
启蒙的本质是一种自主质疑式的革命性思维,一种能够依靠理性主宰自我,又能当下警觉,随时自我质询的动态反省能力。而文学是一种情感的、想象的,重直觉的创造性思维,是人类能
性格决定命运。我就是个内向、安静、骨子里要强的人,有人称我为“寂寞高手”。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个画家。我3岁开始学画,那时候,父母去上班,我就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画画,一画就是一整天。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独处和静思的习惯。  现在想想,安静的人真的很适合做职业台球手,因为打台球需要很专注,凝神思考,耐得住性子,不急不躁,心理素质要特别稳定……而这些,我都具备。如今,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我便是其中之一
转业是绝大多数军队干部要面临的问题。也许你想到地方一展身手,部队却需要你继续贡献光热;也许你已经不再年轻,却要到地方去从头再来……凡此种种,由“转业”这个词而引发的
1994年年关的时候,一个昏昏欲睡的深夜,绿皮火车从怀化开来,在慈利站扔下一群扛大包提编织袋的人,继续呼啸而去。那一群人里面就有我,我不知道当时自己是什么样子,背个大牛仔
安静的这部《个体符号构造的多元世界——纳尔逊·古德曼艺术哲学研究》书稿即将出版了。这也许是中国人第一部完整地研究古德曼的美学思想的著作,是对古德曼的一份迟到的敬
对于阿诺德·贝林特(Arnold Berleant),国内美学界并不陌生。但中国学界对于贝林特的了解,主要局限于其曾担任国际美学协会主席的显赫身份,以及他在环境美学、生态美学领域的
中国古代对人物的形体审美在《世说新语》中开始真正独立。以《容止》一门的设立为标志,形体美在中国古代美学中获得了集中表现并具有了独立意义。由此出发,《世说新语》的人
本书是清初学者查慎行穷毕生精力编撰而成,编次上首开苏轼集50卷之规模,又开清人补注苏诗之先河,广征博引,注释详明,解释诗旨,考辨诗题,保存苏诗自注,功绩尤甚。在宋元以来注
什刹海畔住着一位96岁的老人,精神矍铄。她每天读书看报,出台了新政策发生了新变化,都会分析一番,对来访的年轻人一定会殷殷教诲。她,就是著名诗人田间的夫人葛文女士。她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