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的内涵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b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承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命。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语文课程的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高职语文课程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新疆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语文课程研究现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语文课程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语文课程的基本思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语文课程的研究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语文课程的内涵。
   关键词:高职 大学语文 传统文化 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命。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重。”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中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在新疆大力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核心区的背景下,在新疆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对文化润疆发挥积极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自泰勒提出第一个有关文化的定义之后,比较著名的文化定义已经产生了近两百种。可见对于文化的理解历来是见仁见智。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为文化作了定义,他说:“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以及与此相呼应的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1]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绪论中认为:“文化的定义比较宽泛,文化是有思想的人创造的,有系统的思想理论被称之为观念文化,这是各种文化形态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代观念文化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除观念文化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是历史文物、器物、艺术、书法、绘画、建筑、服饰等,传统文化还含有制度文化、以及关于文学、史学、医药养生、农学、天文历算等。”[2]我们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总和,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道儒文化为主体,在历史发展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二.高职语文课程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
  一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进入近代以来,由于中华民族屡遭西方列强欺凌,中国的知识阶层经过沉痛反思,把民族落后的原因归咎为文化的落后,发起了旨在促进文化自新的新文化运动,部分文化精英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甚至提出了打到孔家店、废除汉字的激进主张。百年之后,当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之时,反观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秉持历史的观点,了解不同时代环境和不同阶层立场对于传统文化特定态度的历史根源,客观公允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处境和际遇。
  二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相融相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媒介在不断地迭代更新,社会交往途径在不断拓展,人民的文化品味、文化心理、接受心理、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文化,努力为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当代形式和当代内涵,寻找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最大公约数,为传统文化赋予具有现代气息的形象内涵的表达形式。
  三是用开放的观点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在当今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下,跨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特别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自觉和其它国家文化加以对比、互证、互鉴,不仅可以增加文化自信,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目前新疆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一是新疆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文化背景多样,文化观念驳杂,文化意识相对不足;二是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工具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冲击下,高职院校过分追求技术训练,传统文化教育相对薄弱,学生传统文化情结不够深入,文化底蕴不足,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造成了文化人格的缺失和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三是在大众消费文化的强势冲击下,许多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学艺术、传统礼仪、传统技艺、传统节日等优秀文化兴趣不高,而是崇尚网络游戏、快餐文化、西方文化等活动,导致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下降,影响了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高职语文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然而,目前的高职语文课程观念保守僵化,缺乏承担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自觉,忽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担当;教材中大量传统文化资源未得到自觉开发和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和体验;缺乏大学语文的文化气象和文化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自觉意识和学习热情。可以说,新疆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保守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导致了语文課程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语文课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功能不充分。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使高职语文承担起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
  四.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语文课程的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梳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一是侧重从理论层面探讨高职语文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如杨朝明《大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育》从语言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关系阐述了大学语文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在关系,指出了阅读传统文化典籍的重要性;孙妍《高职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与国家认同》,从国家认同的角度阐述了高职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对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二是从不同角度和立足点,探讨高职大学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如徐辉《浅论高职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角度讨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史丰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素养——再谈〈大学语文〉与传统教育》从德育的角度讨论大学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从人生态度、思想修养、伦理规范等七个方面进行传统教育。三是侧重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大学语文教育融合的策略。如田素芹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提出以职业素养培养为导向,深挖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陆纯梅的《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培养》从启发式教学、合作教学、课外引导、情景教学、吟诵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等方面提出教学建议;施伟萍《高职语文传统文化人文教学资源拓展实践研究》从实践层面对传统文化资源拓展实践意义、具体拓展实施内容、拓展实践成效等方面阐述实践经验。综上,学界对于高职大学语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理念、功能、实践层面已有初步的探讨,但是在措施、路径方面的探讨流于浮泛,缺乏启发性,对于新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索还处于空白状态。   五.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语文课程的作用
  在理论方面,可丰富民族地区高职语文课程建设思路和相关理论探讨,填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相关理论探索的盲点,为该领域提供新的理论研究参考。在实践方面,可为新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提供理念借鉴和实践指导,有利于拓展新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文化育人功能,形成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特色,提升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语文课程的基本思路
  在内涵研究、现状研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的思路,进而制定具体措施,主要有三点构想:一是在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上,选取适合新疆高职学生接受的传统文化内容,实现“课文内容、文化形态、文化精神“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即从精神价值方面把优秀传统文化分为若干主题单元,将每篇课文内容和传统文化的某一主题相关联,并能延展为某一文化存在样态,实现文学文本的开放性和延展性;二是充分选取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價值的文学作品,融入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样态,丰富语文课程的文化延伸形态和文化精神底蕴;三是将“三位一体”的教学资源整合与多模态教学模式协同起来,通过多模态教学方法把“三位一体”的教学资源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而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七.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语文课程的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归纳,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把握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二是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听课等方式,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找到存在的现实问题,并进行归纳分析。三是实践研究法。立足高职语文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检验研究成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四是经验总结法。确定重点研究对象,结合自身从教经验和具体实事,进行反思与批判,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进行全面观察,注意多方面的联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 0224/10/47553473_732020433.shtml
  [2]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基金项目]本文系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院级科研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研究”(编号:bykj2018s-2)阶段性成果;2018—2020年度职业院校德育课题“立德树人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编号:DGW1820GZ07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对疾病的治疗,更多关注的是 预防、关爱、护理等,而高职护生社区志愿服务则是能够满足人们这一需
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毕业生的创业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强高职院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识,应当开展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工作。本文探究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内容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东北涌入了大量来自日本的访华人士,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带着不同的目的以不同的视角对中国东北进行记录,对这些游记的作者身份及游记类型的梳理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中国东北的现状,另一方面有助于探究这一时期来到中国东北的日本人的访华目的,对我们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珍惜和平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东北题材 日本游记 德富苏峰 与谢野晶子 曾根俊虎   19世纪末20
为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设计有效的实践性教学考核体系成为关 键。本文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采用阶段性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以成果为
内容摘要: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先回顾了前人论述的精髓,指出了前人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再通过文献研究和实例举证,提出了“语言产生于文化发展”、“语言受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制约”、“语言的使用推动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与交流”、“语言是观察时代文化的窗口”、“语言的交汇融合反映了文化的交融”等观点。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融合 发展   “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 的出台,人才培养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样,职业类院校、技工类学
内容摘要: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综合国力的提升,对海外汉学的推崇和狂热不断升温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然而,由于语言、地域、文化等因素约制,国内学界长期存在“会讲中国故事的不懂外语,懂外语的难以讲好中国故事”之瓶颈。日本汉学(中国学)近30年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综合研究阙如。鉴于此,日本汉学(中国学)具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之为镜,反观中國”把握“他者视角下”的中国认知之变迁,能够促使
将传统文化渗透在物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路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其正处于对传统文化接收和认知的关键时期,而对这一时期充
内容摘要:赏析一篇散文的美,既可以从散文中所蕴涵的音美、形美、意美等这些微观层面出发,也可以从作者在散文创作中所描绘的意与象、所抒发的情与志等这些宏观层面去体会。本文运用文本分析及描述的方法,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深藏在朱自清散文《匆匆》中的美学价值,同时诠释译者张培基是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中所蕴涵的这种美学价值的。   关键词:散文翻译 美学 情与志 意与象   赏析一篇散文的美,既可以从散文中所蕴涵
在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建立起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给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让财务管理达到教学活动理实一体化构建的效果。本文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