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逐步建立概念

来源 :黑龙江教育·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类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教学始终是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教学时直接给出概念,再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解读和分析,最后应用概念,强化理解。这样教没有顾及到学生感受,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很难理解概念,很难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最近听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九单元“溶液的形成”一课,觉得“溶液”概念教学部分授课教师有创新思考,笔者听课后与备课组交流,并要求教师改进后在平行班再上一次,反响很好。
   案例:“溶液概念”教学片段:
   师:我准备了一瓶功能饮料,请一位同学喝一口,并谈谈感受。
   (生抢着举手。)
   生1:(喝一口后)甜的,好喝。
   师:这说明饮料里面含有糖分,饮料属于混合物。(板书:混合物。)
   师: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奶茶、维生素C泡腾片、菠萝固体饮料、秋梨膏、葡萄糖。我分别把这几种物质加入干净的纸杯中,加水,并用一次性筷子搅拌,请同学们观察是否溶解。(教师边说边举起物品,同时在课件中展示几种物品和配料表的照片。)
   生1:奶茶不溶解,其他几种物质溶解。
   师:其他四种物质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我相信通过观察同学们对溶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四种溶液有何不同?谁来品尝一下?
   生2:(品尝)味道不同。
   生3:颜色不同。
   生4:多少不同。
   师:同一杯菠萝饮料,各处的甜度是否相同呢?(教师将纸杯中的菠萝汁分别倒入三个纸杯中,且果汁的量不同,请刚才品尝过的那个学生再次品尝。)
   生2:甜度一样。
   师:嗯,甜度相同。请同学们再看看我手里这瓶功能饮料,它的出厂日期是2020年9月6日,它分层了吗?有固体析出吗?(手机拍照投屏。)
   生:没有。
   师:对,没有,所以我们喝每一口饮料时,甜度和味道也都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当外界条件不改变时,溶质溶剂不会分离。也就是说,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教师解读了什么是均一性,什么是稳定性。板书:均一性、穩定性。)
   教师选取的素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一瓶功能饮料被教师利用到了极致。一看饮料解决的是溶液是“混合物”的问题;二看饮料解决的是溶液“均一、稳定”的问题。至此,板书已经呈现出“混合物、均一性、稳定性”三个词语。接下来只须解决“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和学生继续探索。在探索中让学生自己获得答案。
   师:请同学们结合配料表,看看维生素C泡腾液、菠萝饮料、秋梨膏水、葡萄糖溶液这四种溶液的溶质都是什么。
   观察实验得到的4种溶液,请学生再次读配料表,获得真实信息,总结概括出:“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至此,溶液概念的4个要素都获得了。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获得的,教师的功夫在课上,更在于课前。能设计出这样的课说明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教师不拘泥于教材,不墨守成规,勇于探索。
   “混合物”是学生的已有认知。教师首先从溶液概念中最容易理解和做出判断的“混合物”一词入手,进行溶液概念教学,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起点,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接下来,体会稍微难点儿的溶液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最后处理“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这一完全陌生的、内在的、隐含的、看不见、需要借助微观视角来解决的教学难点,水到渠成。尤其是在溶质、溶剂概念之后处理这一部分,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溶质”“溶剂”两个概念,并将“溶质”“溶剂”两个概念整合到“溶液”概念之中,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难能可贵。
  ■ 编辑/魏继军
其他文献
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正如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所言“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哈尔滨市公园小学(以下简称公园小学)在“本真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致力打造“本真课堂”。“本”事物的根源或主要部分;“真”真实,跟客观事物相符合;本性,本原。“本真”在百度汉语中的解释即为原来的面目;符合本色而真实。“本真课堂”就应该是回归到课堂的基本要素——儿童、内容、教学
期刊
善德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善德提倡的是向善崇德、德行天下的精神,其终极目标就是要促使人们形成一种高尚的人格,社会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将善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价值观有机融合,并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思考与认知  (一)领悟核心思想——向善崇德  我们认真学习了善德文化的起源与内涵,发现其核心思想是向善
期刊
馥郁馨香绽红蕊,星火相传共筑梦。牡丹江市长安小学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花园式小学。近年来,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双亲心育”办学特色为牵动,积极推进学校的红色教育进程,创新地开展了“四红润心”红色教育,引导学生持续地从红色知识的学习中汲取营养,从红色环境的熏陶中升华情感,从红色课程的落实中提升能力,从红色活动的历练中增强本领,激发莘莘学子的爱国、爱党、爱家乡的热情
期刊
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混沌”“一丈”等词语,了解其意思。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结合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3.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体会盘古伟岸、神圣、勇于献身的人物形象,激发学
期刊
神话,是文学的先河,文化的起源。小学生学习文化自然要从源头学起。神话中那些神奇的幻想,较之其他文学更让他们着迷。作家严优说:“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精神瑰宝,而人类个体的童年常常在迅速地经历和重复人类这一物种童年的精神历程,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疑问,常常与远古人类的话题和疑问相似,这是神话之所以对小朋友独具吸引力的原因。换句话说,今天我们通过讲述神话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能比其他
期刊
哈尔滨市第六十四中学构建的“四维”校本课程体系是转变育人方式、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是落地“尊重生命、多元发展”办学理念和实现“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目标的有力支撑,在对课程的建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的多元发展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推进了学校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进程。   一、构建艺体校本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艺体素养,“选课走班”的形式为“双新
期刊
摘 要:探究动态问题,妙用特殊思想。如果一个数学结论对一般情况成立,那么对于特殊值的情况必然成立。因此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就可以利用特殊值法,选择恰当的特殊值、特殊点、特殊图形来解决,这对烦琐问题的求解意义重大。本文将针对特殊值在动态轨迹中的巧妙运用进行说明。   关键词:数学素养;特殊值;归纳推理;动点问题     1.研究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包括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学抽象
期刊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
期刊
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6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默读、教师示范读等多种方式,巩固把感受与语言文字建立关联的阅读方法,在不断丰富、深化阅读感受的过程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2.通过圈画批注,运用重点词句品析的方法读懂课文,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思维。在自主阅读批注、交流探究的基础上,借助文中西门豹言行的描写
期刊
教学目标:   1.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稼、腾”等12个生字;会写“炎”等8个生字;理解“炙烤、滋润”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在不指读的情况下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尝试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这个故事。   3.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探寻古时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赞叹古代人类的智慧。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神话带给读者的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