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想象,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想象,就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在学生对语言文本的解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原因在于,文本解读是学生调动已有认知经验,凭借对字词意义的理解,展开个性解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会不由自主地在头脑中对文本展开想象,形成相应的某种意境,而且还会自觉地“因境生情”、“由境生感”,获得对文本更为本质的理解和解读、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想象,感悟文本内在意蕴呢?
  一、展开再造想象,想象中再现文本意境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再造想象,是指让学生依据文本的描述,在大脑中展开想象,将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场景和画面,再现文本中的某种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整体感知文本所描述的情景或意境,让学生在这一意境中进一步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感悟。例如在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文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写道:“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青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为了让学生理解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我让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展开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本所刻画的意境。我这样进行引导: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的脑海中呈现出什么样的情景?你感受到庐山的云雾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在想象中再现庐山云雾的意境,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变化无穷。
  二、借助情境创设,想象中走进人物心灵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往往能触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置身情境中对文本进行解读,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同时,从更深的层次来讲,情境创设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想象,想象主人公在当时的情境中可能在做些什么,心中又在想些什么,由于学生置身其境,展开的想象也就并非信马由缰、不着边际的,而是切合实际、洞察人性的。进而,学生也就能跨越时空的距离,入情入境,在想象中走进主人公的心灵世界。或许,对于以写人为题材的课文而言,知晓人物的性格、品质并不难,而真正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准确地洞察人物的心理活动,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意所在。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由于阿炳所遭遇的苦难对学生而言是难以体验的,我以《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穿着破长衫走出家门卖艺,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他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也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拖着沉重的步子,阿炳回到家中,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阿炳?也许……”学生在情境中想象着阿炳的苦难生活,更能体验阿炳的心情,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三、紧扣重点词语,想象中品味文本内涵
  词语是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尤其是作者精心选用的一些字或者词语,往往是文本的核心所在,内涵丰富而深刻。而对这些词语,有时学生并不能直接依靠字词的释义来感悟文本的内涵,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这些词语展开想象,结合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来展开解读。如《槐香五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我在教学时启发学生:文中描写槐花的香用了三个词语,“清香、醇香、浓香”,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的“香”字?每一种香味相同吗?你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出清香、醇香、浓香分别是怎样的香吗?学生紧扣三种“香”展开想象,品味到槐花香的多样和丰富,也对槐花的香有了更为生动、鲜活的体验。
  四、巧作拓展延伸,想象中感悟文本意蕴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引领学生依托文本,再现文本情境,感悟文本内涵,还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展开丰富的想象,构造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情景(或意境),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想象中,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的深刻意蕴。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第四自然段时,在学生配乐朗读,置身情境之中,充分感受到荷花的美以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想象: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呢?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说小蜜蜂飞过来,告诉我采蜜的趣事;有的说小蝌蚪游过来,告诉我它已经找到妈妈了;还有的说小虾游过来,告诉我今晚这里要举行宴会……想象的参与让学生的思维飞扬,在自己的头脑中画出一幅幅美丽的荷花图,在这优美的意境中,学生感悟到文本的内在意蕴。
  总之,想象作为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感悟文本意蕴。同时,笔者以为,培养学生文本解读中的想象能力,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和指导,更需要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形成一种“想象的自觉”,进而在不断地积累中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乐小学)
其他文献
"以人为本"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笔者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引导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学主要任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
孙旭亮,贵州省首届小学中高级教师,1994年从遵义师院毕业。分配到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镇中心小学任教,2000年参加贵州省科技活动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工作,2007年被评为贵州省首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兴趣激发;有效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兴趣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  一堂课最成功、
地下水污染中DNAPL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且难以修复,所以对DNAPL污染的评估很重要。文章介绍了一种模拟DNAPL污染物运移的软件——DNAPL plume,并基于该软件快速评估场地DNAPL污
如果有人问教师是什么,那么,教师是循循善诱、耐心教导的师傅;教师是关心爱护、百般呵护的母亲;教师又是不徇私情,严厉教导的父亲。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
【摘 要】本文就中学生英语语言感知及综合运用的作用、教学策略运用及教学反思等方面来阐述提高上述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内化生成。围绕中学生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的升华来创新教学模式及方法,便于学生形成高度的英语学习自觉性和综合性,促进其学科综合素养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兴趣;表达;感知  英语作为用于表达交流的工具,不仅是表达者的思维情感流露,更是知识内涵以及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积累又是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说话不通顺不完整,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语言积累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程度由易到难,据此我们归纳为三部曲。  第一部曲:《字母歌》  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说话训练进行语言积累,如在教学完拼音“j、q、x
GC1508型农用运输车 GC1508型农用运输车是江苏省高淳车辆制造厂调研,集各家车辆之长,经多次专家咨询,自行研制开发的新产品。该机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驾驶操作灵活,转弯直经
玉米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因此,玉米被称为"五谷之王",也是公认的"饲料之王"。近些年来,随着玉米深加工新增产能和饲料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玉米原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